第1708章 父亲和新世子找旧世子帮忙

“我终于可以出宫了。”从去年三月份以来至今一年多一直被禁锢在宫里的朱褆走出宫门,大声说了一句。

“这有什么好高兴的。”走在他身旁的原世子妃淑嫔,现让宁君夫人金墨玉正红着眼圈没听到丈夫这话忍不住说道:“夫君,你这次出宫是被改封为让宁大君不得不搬出宫去,有什么好高兴的!”

“你不懂。”朱褆说道。过去一年多他一直被圈在一间小小的宫殿里,最近几个月还被逼着吃药,如今终于可以在更大的地界活动,也不用再吃‘致病’的药,如何不高兴?但这话没法和妻子说,他只能这样说一句。

金墨玉没有追问,而是叹息着又道:“若是夫君的病早几个月好多好。前几个月因夫君的病一直不见好,父王就向大明皇帝请旨,改封元正为世子,如今也不能再改回去。若是夫君早几个月病就好了,就能一直是世子。”

“都已经要搬出宫里了,还说这些事情做什么?”朱褆见送他们去府邸的马车与马匹已经被人牵了过来,又让妻子上车,让下人将行李装进马车,自己骑上一匹马向新的府邸而去。

不一会儿,他们赶到让宁大君府。朱芳远对自己长子心里也是有些愧疚的,为他选的这出府邸不仅地理位置极好、占地面积广大,而且装饰奢华,又早早命粗使下人将府邸打扫干净,朱褆只要将行李安置好就能入住了。见此情形,一直为丈夫被废除世子之位而郁郁寡欢的金墨玉心情也略微好了些。

当日他们夫妻在新府邸安顿下来。过了几日完全安顿好了,金墨玉就要回娘家探亲。朱褆自然没有不准的道理。他不仅同意了,而且笑着说道:“住在宫外比住在宫里要好多了,住在宫里你身为世子妃,怎能回家探亲?但宫外就可以。所以你也不必因为搬出宫外而郁郁不高兴。”

‘这岂能一样?’金墨玉忍不住在心里想着。但她没有将这句话说出来,只是当做没听见,又同丈夫说了两句别的话,带着侍女出府去娘家探亲。

“昭儿可醒了?”妻子出府后,朱褆问侍女道。

“大人,全义县主还在午睡。”侍女回答。因朱芳远对儿子心怀愧疚,朱褆的女儿在他出宫之前也被加封为县主。

“也是,她这个年岁的小孩子觉多,还没醒也正常。”朱褆说了一句,又吩咐道:“既然如此,你从书房里,将那套《水浒传》拿来,我要在这里看。”

“是,大人。”侍女答应一声,转身离开这间屋子。朱褆也仰面躺倒在塌上,闭目养神。

不一会儿,他听到屋内传来脚步声,随口说道:“将书放在桌上,你下去吧。”

可他这话说完,却并未再听到脚步声,也没有传来任何将东西放在桌上的声音。朱褆有些生气,一边睁开眼睛,一边就要呵斥侍女几句。但他话还没出口,就见到了立在屋门口的那人,顿时愣了一下,之后才赶忙站起来行礼说道:“儿子见过父王。”

“不必多礼。”站在门口那人正是他父亲朱芳远。朱芳远随口吩咐一句,走进屋内,又对着身后说了一句:“你也快进来。”

‘父亲还带人来了,莫非是……’朱褆正想着,就见到三弟朱裪走了进来。

“见过大兄。”朱裪行礼道。

朱褆面色复杂的看了他一眼,说道:“元正,你现下已经是世子,按照规矩,应当是我对你行礼,岂能你对我行礼?”

朱裪一时楞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按照国礼,确实应当是朱褆对他行礼。但朱褆是长兄,又是前世子,他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是他被立为世子后第一次见到朱褆,也没有先例可循。朱芳远忙说道:“此处又没有外人,按照家礼叙话即可,不必在乎国礼。你们去大明,不是见到大明皇帝同皇子私下里相处就是按照家礼而非国礼?既然大明如此,咱们朝鲜以后也如此。”

“是,父王。”朱褆与朱裪赶忙答应,朱裪又用家礼对朱褆行礼,朱褆回礼。

“父王,今日带三弟来到儿子的府邸,有何事情吩咐?”待三人都坐下后,朱褆问道。

这时之前他吩咐找书的那个侍女拿着书回来,朱芳远并未马上回答他的问题,而是从侍女手中将书拿过来看了一眼,之后略有些不满的对朱褆说道:“你在家,就看这样的书?”

“不然儿子看什么?”朱褆反问道:“如今儿子已经不再是世子,也不必再看有关治理朝政的书籍,正好儿子喜欢《水浒传》这样的书,就拿出来看一看。”

“你,罢了。”朱芳远本想训斥他几句,但最后还是没说什么。朱褆已经被废除世子之位,将来不论他或是朱裪,必定给予朱褆锦衣玉食,但也必定不会让他做任何差事,他以后只能做一个富贵闲人,看些闲书打发精力,自己又能多说什么?朱芳远只能将《水浒传》又放下,放缓了语气说道:“这样的书你看看也就罢了,只是毕竟看书伤眼,你过去不是最喜欢习练武艺?父亲为你挑选的这座府邸也有一个面积广大的演武场,现下的天气也正合适,你尽可多多习练武艺。”

“是,父王。”朱褆听父亲说这样的话,也不会再硬顶,轻声答应道。

“父王,这本书是什么书?”见气氛缓和了些,极其喜好读书的朱裪忍不住问道。

“这是一本小说,就是类似于宋代的话本,唐代的传奇,写作之人大约在其中寄托自己实现不了的哀思,不过看书之人只是用来消遣而已。”朱褆解释了一句什么是小说,之后介绍起书里的内容:“《水浒传》这本书写的是北宋宣和年间,有一股盗匪因宋国朝廷黑暗,以宋江为首聚集在山东梁山附近,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啸聚山林,后来被宋国朝廷收编的故事。”

“历史上北宋年间在山东确有一股宋江等人为首的盗匪,不过规模没有书中写的这样夸张,宋国朝廷也没有收编他们,而是将其剿灭。”朱褆又解释一句。

“这本《水浒传》的写作者可是在元末曾参加某一支起义或造反之兵?”听了大哥的话,朱裪低头思忖片刻后说道。

“你怎知晓?”朱褆好奇问道。

“既然大兄称这本书为小说,而非话本等,可见这本书成书在元后期或明初。这人写的又是盗匪造反后又被收编的故事,作者本人应当是曾参加某一支起义或造反之兵,才会写这样一本书。”朱裪回答。

朱褆呆愣愣看了他一会儿,之后感慨的说道:“父亲说的不错,果然你更加适合做世子,将来掌管朝鲜。”

前世子称赞现世子更适合做世子,这场面说什么都不好吧?朱裪再次不知道说什么,只能尴尬的笑了笑。朱芳远忙把话接过来,说道:“厚伯,你不是询问父亲今日来你府上有何事?父亲今日是有两件事要与你说。”

“其一,是有关你的伴读之事。元正因自己的伴读人数不多,又想着两班中杰出的少年之士都被选为你的伴读,愿意将他们全部纳为自己的伴读。”

“多谢父王。”朱褆赶忙说了一句,又转过头对朱裪表示感谢。朱裪将来成为国君后首先要重用的当然就是自己的亲信伴读,若是他的伴读成了朱裪的伴读,将来也会受到朱裪的重用,成为朝廷重臣。这让一直觉得自己连累了他们将来做不得高官的朱褆十分高兴。

“弟弟岂能受大兄之谢。”朱裪忙侧身避过,同时心里还有些愧疚。他猜到了朱褆在想什么,但他之所以接受朱褆的伴读一是因为这些人确实都是人才,弃之可惜;二来也是为了稳定朝堂,不让朝堂受到太多影响,可不是为了让朱褆安心。所以年纪尚幼脸皮不厚的朱裪有些愧疚。

“不过元正接受你的那些伴读可不能太容易了,若是太容易恐怕会让他们心生骄纵之心,而且也会引起元正原本的伴读不满。”神色如常的朱芳远说道:“所以此事需要你的配合。”

“还请父王吩咐。”

“这几日可有你的伴读来找你?”

“父王,这几日没有伴读来找我。哦,只有金成均来过一次。不过他是金氏娘家兄长,过去几年也很少见到金氏,来探望一番也正常。”

“这是因为你刚刚搬出宫,还在收拾屋舍,旁人不便来拜访;等再过几日,你的伴读定然都会来找你。他们肯定会对将来的前程感到忧虑,多半还会在你面前显露出来。这时你就向他们说自己可以向父王请旨,让你们做新任世子的伴读。之后你就来向父王请旨。父王一开始定然不会答应,会驳斥你几次,但你始终坚持请求此事,而且要让你的伴读也都知晓。几次之后,元正也将原本的伴读安抚好了,站出来说:未免朝廷荒废人才,也为他们的家族考虑,愿意接受他们为伴读。之后为父再准了你的请求。这样,就能将他们转为元正的伴读了,还不会产生不好的后果。”朱芳远说道。

“儿子知晓了。”朱褆忙道。只要能让自己的伴读不被掩埋,他愿意做这些事情。

“好,此事就这么定了。”朱芳远笑道。能将这些青年才俊毫无后患的收入朱裪门下,他当然也高兴。

“第二件事,就是有关新政之事。”朱芳远又说起第二件事情。“你也知晓,父亲继位后为改革高丽时的弊端,一直在进行改革。原本这些改革还算顺利,但因父亲放出风声,想要限制庶子为官的品级,引起许多两班中人的不满。因父亲并未直接宣布限制庶子为官品级的命令,所以他们对此无从抵制,竟然反对起其他父亲下达的命令。”

“你也知晓,咱们朝鲜的世家大族势力很大,远比大明要大,当许多世家大族联合起来反对父亲的政令,父亲也无可奈何。但这些政令总不能不推行了。所以父亲想让你帮忙劝说与你交好的世家大族,告诉他们不会限制庶子为官的品级,让他们放弃抵制其他命令。”

听到父亲的话,朱褆一时没有回答。他已经不是世子了,自己也知道将来只能做一个富贵闲人,这样的事情不该被他管。但他又想了想,还是答应道:“是,父王,儿臣知晓了。”‘就算是为了朝鲜,再做一次贡献吧。’

朱芳远点点头,正要再说什么,忽然今日他带出宫的一位得用的宦官跑了进来,神色有些慌张。朱芳远见此皱起眉头:就算是发生了事情,也不至于这样慌张。他正要出言斥责这宦官几句,就听他说道:“殿下,又有天使来到朝鲜,请殿下去接旨。”

“有天使来传旨慌什么!”朱芳远大声斥责道。

“殿下,”这宦官赶忙跪下说道:“从仁川一路将天使送过来的官员说,他们迎接天使时就觉得天使这次的神情不对,而且又十分着急连夜骑马从仁川赶来汉城,就留了心,半路上休息的时候特意安排机灵之人去服侍他们。服侍天使的人就听到那天使说:‘这次接的可不是个好差事。往日来传旨的人,哪个在朝鲜不是会得许多财物?出使一趟赶得上在京中做十年官儿;可咱们这次来宣读的是呵斥朝鲜国君的旨意,甚至还要严厉追究朝鲜国君的过错,朝鲜国君岂会给咱们许多财物?唉真是倒霉。’殿下,这道大明皇帝下达的旨意,对殿下不利,是要斥责殿下啊!”

(今天发现有几章被封了,我改一改,改好后申请解封)

第1300章 为什么要推行简体字第518章 为什么第988章 朝鲜交锋第1537章 很想当一次月老第965章 工业第1114章 撒马尔罕城之战——前奏第1195章 何为人第1257章 说话嘱咐第67章 济州岛养马第239章 海外华国第657章 攻缅——江头城第1683章 屠戮与生擒第790章 大案——最后的审问第1427章 长大第948章 笼络侍卫第936章 要废除汉人为奴第237章 开海首日第1527章 明教教主张无忌第780章 大案——供词第107章 成亲第413章 歌谣与天上第369章 京城的反应第1079章 最后的围歼战(二)第286章 酒为媒介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诺第1121章 撒马尔罕城后续——丝绸之路第752章 南巡——随军商人第955章 来到乾清宫第689章 金帐汗与维齐尔第199章 四辅官第624章 惊奇的一课第1458章 求封第305章 见水师副将第736章 扶桑武士与西方后裔第1664章 巴布纳——第一声大笑第31章 宝钞战争——立军令状第1207章 外交无小事——狗屁第1815章 最后的嘱托第245章 建议与谋划第10章 后续发酵第497章 子荣独对第1721章 商议攻打埃及 正式开始了第1697章 朝鲜之事的大幕拉开第90章 除夕宴第1675章 虐待俘虏与愤怒的冲杀第1336章 南洋风雨——左相前来第1685章 行刑第267章 脑抽(补周六欠章)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第1185章 什么菜第432章 来自军方的证据第143章 战——安全第689章 金帐汗与维齐尔第1692章 尴尬第1321章 金融改革——长远利益第1080章 最后的围歼战(三)第1537章 很想当一次月老第1544章 印度之战——决心第929章 牧场骑马第1698章 不知道是谁在骗我,只能再调查了第1243章 真正的学校——为何只招勋贵第1383章 事情第1555章 印度之战——损失与建藩第1654章 巴布纳——阿洪国第1185章 什么菜第879章 视察军医所第10章 后续发酵第1082章 欢呼胜利!第645章 铁纪铁第1055章 最终决战——常继宗第1472章 类比第1285章 两个想要的技术第1187章 第一次地理大发现——横滨第171章 上朝第446章 说话第21章 重阳节——宝钞之二第394章 燕军第1415章 李家——惊呼第131章 三王齐至弟669章 攻缅——被袭第1072章 决战——差不多了第781章 大案——想法第1019章 赶路第1006章 被夺取的乌鲁木齐(中)第919章 初议改封孔氏第903章 回京前的杂议第1046章 最终决战前的间隙——继续巡视第240章 蛛丝马迹和盖棺定论第1711章 疯狂的决定第1531章 产业第1017章 帖木儿的演讲第74章 拜访常家第57章 ……阴谋——一波第一第二折第917章 如何正确理解出题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节)第1294章 萧家的应对第279章 段家与视察第1712章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第172章 投奔第94章 讲武堂——第一堂课第167章 国力
第1300章 为什么要推行简体字第518章 为什么第988章 朝鲜交锋第1537章 很想当一次月老第965章 工业第1114章 撒马尔罕城之战——前奏第1195章 何为人第1257章 说话嘱咐第67章 济州岛养马第239章 海外华国第657章 攻缅——江头城第1683章 屠戮与生擒第790章 大案——最后的审问第1427章 长大第948章 笼络侍卫第936章 要废除汉人为奴第237章 开海首日第1527章 明教教主张无忌第780章 大案——供词第107章 成亲第413章 歌谣与天上第369章 京城的反应第1079章 最后的围歼战(二)第286章 酒为媒介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诺第1121章 撒马尔罕城后续——丝绸之路第752章 南巡——随军商人第955章 来到乾清宫第689章 金帐汗与维齐尔第199章 四辅官第624章 惊奇的一课第1458章 求封第305章 见水师副将第736章 扶桑武士与西方后裔第1664章 巴布纳——第一声大笑第31章 宝钞战争——立军令状第1207章 外交无小事——狗屁第1815章 最后的嘱托第245章 建议与谋划第10章 后续发酵第497章 子荣独对第1721章 商议攻打埃及 正式开始了第1697章 朝鲜之事的大幕拉开第90章 除夕宴第1675章 虐待俘虏与愤怒的冲杀第1336章 南洋风雨——左相前来第1685章 行刑第267章 脑抽(补周六欠章)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第1185章 什么菜第432章 来自军方的证据第143章 战——安全第689章 金帐汗与维齐尔第1692章 尴尬第1321章 金融改革——长远利益第1080章 最后的围歼战(三)第1537章 很想当一次月老第1544章 印度之战——决心第929章 牧场骑马第1698章 不知道是谁在骗我,只能再调查了第1243章 真正的学校——为何只招勋贵第1383章 事情第1555章 印度之战——损失与建藩第1654章 巴布纳——阿洪国第1185章 什么菜第879章 视察军医所第10章 后续发酵第1082章 欢呼胜利!第645章 铁纪铁第1055章 最终决战——常继宗第1472章 类比第1285章 两个想要的技术第1187章 第一次地理大发现——横滨第171章 上朝第446章 说话第21章 重阳节——宝钞之二第394章 燕军第1415章 李家——惊呼第131章 三王齐至弟669章 攻缅——被袭第1072章 决战——差不多了第781章 大案——想法第1019章 赶路第1006章 被夺取的乌鲁木齐(中)第919章 初议改封孔氏第903章 回京前的杂议第1046章 最终决战前的间隙——继续巡视第240章 蛛丝马迹和盖棺定论第1711章 疯狂的决定第1531章 产业第1017章 帖木儿的演讲第74章 拜访常家第57章 ……阴谋——一波第一第二折第917章 如何正确理解出题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节)第1294章 萧家的应对第279章 段家与视察第1712章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第172章 投奔第94章 讲武堂——第一堂课第167章 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