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是急是缓

能让朱赞仪放下视察军医所匆忙赶回去的事情,当然是大事。而此时,这样的大事只能是这件。

“什么?你说胡季犛已经被生擒了?”朱赞仪得到消息后不敢置信地对面前的传令兵说道。

“殿下,这是何荣何将军的书信。”传令兵马上将一个盒子举到朱赞仪面前。

朱赞仪接过盒子,拆开把信拿出来看了看,随即不可置信的说道:“竟然真的被生擒了?还是这么,这么巧合的情形?”

顿了顿,待将这个消息消化后,他又说道:“快,咱们赶快回去。”然后马上带着跟随而来的人走出帐篷,在门口与曹游击简单说几句话,又扫了一眼朱贤彩,就快步离开了军医所。

返回计划当做以后王府或者王宫的府邸后,他马上召集众人。待大家都来了,他说道:“现在胡季犛已经被生擒,安南之战马上就要结束,孤该如何做?”

在场大多数人一开始没明白他的意思。既然已经生擒胡季犛,马上将此事奏报给陛下和张温,同时晓瑜仍旧没有投降的安南文武百官此事以招降他们,不降的干掉就完了呗,有什么好商议的?

朱赞仪见他们的表情懵懂,很不满意,刚要说话,忽然见有一人好像是在使眼色,于是对他们说道:“是孤糊涂了,诸位将士退下吧。”

在场众人更加糊涂,总觉得他刚才话里有话。但既然朱赞仪这样说了,他们也不能打听到底怎么回事,躬身退下。

可有一人的动作却十分缓慢,落在了最后。并且这人等其他人都出去后竟然停住了脚步,转过头对朱赞仪说道:“殿下。”

“陈爱卿刚才可明白了孤的话?”朱赞仪问道。

“启禀殿下,臣听明白了。”被称为陈爱卿的人说道。

这人名叫陈洽,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洪武年间,因擅长书法被推荐授予兵科给事中。曾奉命阅军,人只要从他眼前一过便能记下来。有的人再来一次,定会被他斥退。朱元璋嘉奖他的才能,赐予金织衣。后为父守丧。建业二年因茹瑺推荐,被召回担任文选司郎中。

允熥对于历史上大明丢掉安南的经过不是很熟悉,但好像其中一个理由是派到安南的官员都差不多是流放过去的,要么贪污腐败要么拉人屎不干人事,使得当地的百姓非常不满从而造反。

所以他对派到安南的官员非常重视,尤其是右相,身为文官之首更要慎之又慎。经过反复筛选,他觉得陈洽这个人很有操守,又懂得变通,现在品级又不高不会觉得自己被贬镝了,于是派他来安南担任右相。

此时朱赞仪听他说道:“臣以为,殿下应当马上下令,在整个安南搜寻陈朝后人,并且告知安南百姓,我大明此来就是为伸张正义、为陈朝复仇,现在胡季犛父子已被生擒,即将遣往大明由陛下处置,正当扶立陈朝后人为王。”

朱赞仪刚才那番话的意思其实是:现在仗马上就要打完了,孤该如何顺理成章的当这个国君。但大多数人都没有听明白,只有陈洽听懂了,留下来提出自己的见解。

“虽然陈朝末帝近支已经被胡季犛屠戮一空,但臣料必有仍存于世的陈朝远支。他们听闻大明不负从前的话语,定然会有人会从隐匿之地走出,想要当这个安南国君。”

“至于之后,就看殿下是急是缓了。若是愿意缓慢行事,殿下当挑选一愚钝之人为国君,将其余诸人软禁在南定,其中聪慧或孔武有力的人应当立刻处死。”

“同时请陛下下旨:为扶保陈朝江山,让殿下留在安南辅佐陈朝君王。殿下之后就效仿魏武(曹操)扶保汉献帝的旧事,掌控朝堂。”

“在这过程中必然有之前怀疑大明用意隐匿未出的陈朝后裔跳出来反对殿下,殿下当以陈朝的名义讨伐他们,待平定叛乱后,再寻找理由顺理成章的废除陈朝的王位,即位为王。”

“若是要急切行事,那就妥善招待从隐匿之地出来的陈朝宗室,待差不多大多数尚存于世的陈朝宗室都前来后,将他们软禁,逼他们自称见到殿下后身觉自己比不得殿下,愿意让贤以殿下为君。”

说到这里,陈洽又忙解释道:“臣并未以为殿下比不得陈朝宗室,只是陈朝宗室定然不会心甘情愿承认这一点,所以说逼迫他们。”

“但殿下切不可马上答应,应当立刻推绝。但应当将王妃娘娘接来安南,举行大婚,并在安南广而告之,让安南士绅百姓知晓王妃乃是陈朝郡主。”

“之后定然会有安南当地的士绅百姓上书请求殿下为君,殿下仍要拒绝,但却要做为君的事情,任命提拔官吏,对从中原前来的官员与安南本地的官员平等以待。”

“待当地的士绅百姓三请之后,殿下却不过他们的请求,才决意接受。挑选一黄道吉日,正式为君王。”

“依照常理来讲,急切行事应当比缓慢行事要简单,只是难度较大而已;额孤怎么听着,你这个急切的做法比缓慢行事还要复杂?”朱赞仪听罢,问道。

“殿下,在说道效仿魏武扶保陈朝君王的时候,臣并未细说,可这个过程其实十分复杂,绝非一两句话能够带过的。整本《三国志》或《资治通鉴》中三国这一段,大半的内容都是魏武‘奉天子以令不臣’。”陈洽答道。

朱赞仪顿了顿,又问:“陈爱卿,你以为,应当急切行事还是缓慢行事?”

“殿下,急切有急切的好处,缓行有缓行的好处,臣不敢代替殿下做出决断。”陈洽毫不迟疑,马上说道。

朱赞仪听了这话也不再说话,在这间阁子内走来走去,时而低下头去看着脚下,时而抬起头来看向窗外,走了很长时间。

陈洽站直身子侍立在一旁,目不斜视紧盯着窗框,一言不发。

也不知过了多久,朱赞仪停下脚步,说道:“孤已经有决断了。”

感谢所有订阅的书友。

第723章 不约而同——夺命第1763章 现代科学体系的建立第452章 接见使者——南洋、西洋第577章 传道第329章 保护军婚条例第1117章 撒马尔罕城之战——破城第1413章 托他人之口第1534章 赐予《鉴文大典》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379章 两地的变故(五)第327章 在讲武堂听到两事第988章 朝鲜交锋第803章 还是琼州第101章 玻璃第1169章 经济与科学第814章 雷州第875章 胡朝的末路——坏消息第1152章 接见鬼力赤第985章 永王回京第1406章 接见——欧洲的书籍第922章 由此所引发的第1251章 反应第148章 卡廷第21章 重阳节——宝钞之二第1678章 亲人,好久不见啦第1386章 合二为一第48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还是面馆第736章 扶桑武士与西方后裔第660章 攻缅——破阿瓦城与伤员第1323章 风雨,前奏第1530章 腌菜指挥使第1715章 她答应了第1748章 见面商谈第1252章 农业改革——试点第1344章 南洋风雨——带路党第8章 谨身殿大讨论——一鸣惊人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与自己的想法第794章 大案——广東的抓捕第118章 兖州事件——继续调查第1530章 腌菜指挥使第1334章 南洋风雨——下一步第1796章 又有进展第1405章 友情第1741章 伟大的航行——终于验证第1412章 接见——建筑与雕塑第494章 对番国与会试放榜第1169章 经济与科学第865章 在广州过年(二)第1162章 蒙古谋划——吩咐第1469章 摊牌第27章 景隆之谋第346章 后续处置与反应第864章 在广州过年第876章 胡朝的末路——遇袭第1784章 工业时代——捣毁机器运动第1746章 一条通道第870章 年后议事第918章 对战程朱理学——结束第1445章 对欧洲的谋划—欧洲人的议论第1166章 前所未有的重要事情第1251章 反应第1267章 七月第1060章 最终决战——‘施法’第1230章 第一站周王府第459章 朱橞宋王第1718章 下一步的铺垫与孟加拉的“终结”第115章 兖州事件——开始第1114章 撒马尔罕城之战——前奏第244章 向父亲求助第1732章 夺回我们的财富第276章 连带处置第650章 秦肃第1026章 攻城——发现机会第1393章 击鼓鸣冤与快速审理第968章 教育子女第279章 段家与视察第1750章 奥斯曼人要来了第196章 新问题第509章 官员勋贵第462章 马六甲海峡两岸第1167章 曙光第670章 攻缅——杀第752章 南巡——随军商人第1661章 巴布纳——人死如灯灭第1235章 没有时间只能快说了第555章 废举人和印度数第187章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第1769章 李莎儿的请求第480章 懈怠弹劾第138章 战——两边第1534章 赐予《鉴文大典》第1475章 恭贺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491章 二年的会试第991章 第三个目的第1333章 汉洲攻略(五)第754章 南巡——移民悼念金庸第714章 安南占城第333章 过山東与白莲教
第723章 不约而同——夺命第1763章 现代科学体系的建立第452章 接见使者——南洋、西洋第577章 传道第329章 保护军婚条例第1117章 撒马尔罕城之战——破城第1413章 托他人之口第1534章 赐予《鉴文大典》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379章 两地的变故(五)第327章 在讲武堂听到两事第988章 朝鲜交锋第803章 还是琼州第101章 玻璃第1169章 经济与科学第814章 雷州第875章 胡朝的末路——坏消息第1152章 接见鬼力赤第985章 永王回京第1406章 接见——欧洲的书籍第922章 由此所引发的第1251章 反应第148章 卡廷第21章 重阳节——宝钞之二第1678章 亲人,好久不见啦第1386章 合二为一第48章 宫廷内外的阴谋——还是面馆第736章 扶桑武士与西方后裔第660章 攻缅——破阿瓦城与伤员第1323章 风雨,前奏第1530章 腌菜指挥使第1715章 她答应了第1748章 见面商谈第1252章 农业改革——试点第1344章 南洋风雨——带路党第8章 谨身殿大讨论——一鸣惊人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与自己的想法第794章 大案——广東的抓捕第118章 兖州事件——继续调查第1530章 腌菜指挥使第1334章 南洋风雨——下一步第1796章 又有进展第1405章 友情第1741章 伟大的航行——终于验证第1412章 接见——建筑与雕塑第494章 对番国与会试放榜第1169章 经济与科学第865章 在广州过年(二)第1162章 蒙古谋划——吩咐第1469章 摊牌第27章 景隆之谋第346章 后续处置与反应第864章 在广州过年第876章 胡朝的末路——遇袭第1784章 工业时代——捣毁机器运动第1746章 一条通道第870章 年后议事第918章 对战程朱理学——结束第1445章 对欧洲的谋划—欧洲人的议论第1166章 前所未有的重要事情第1251章 反应第1267章 七月第1060章 最终决战——‘施法’第1230章 第一站周王府第459章 朱橞宋王第1718章 下一步的铺垫与孟加拉的“终结”第115章 兖州事件——开始第1114章 撒马尔罕城之战——前奏第244章 向父亲求助第1732章 夺回我们的财富第276章 连带处置第650章 秦肃第1026章 攻城——发现机会第1393章 击鼓鸣冤与快速审理第968章 教育子女第279章 段家与视察第1750章 奥斯曼人要来了第196章 新问题第509章 官员勋贵第462章 马六甲海峡两岸第1167章 曙光第670章 攻缅——杀第752章 南巡——随军商人第1661章 巴布纳——人死如灯灭第1235章 没有时间只能快说了第555章 废举人和印度数第187章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第1769章 李莎儿的请求第480章 懈怠弹劾第138章 战——两边第1534章 赐予《鉴文大典》第1475章 恭贺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491章 二年的会试第991章 第三个目的第1333章 汉洲攻略(五)第754章 南巡——移民悼念金庸第714章 安南占城第333章 过山東与白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