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 飞渡三载中

二十四节 飞渡三载(中)

ps:解禁了,屏蔽解除了,以后每天两章恢复正常。

改了,不敢再往上传了,简略点,大家想知道详细的可以在网上搜!现在正是冲榜的时候,收藏已经掉了一百多了,真是太感谢了红茶大大,太感谢了。

乾隆三十六年,深秋。大秋岛。

“快,快快,倒上,倒上。”何亚东穿着一身沾满了灰尘的粗袍,站在一个高高的冲天炉旁大声吆喝着。

“嗤……嗤”一阵蒸汽腾起,前炉口随着阀门的打开一股股火红的铁水顺着接口流入了一个个泥范中。

何亚东蹑手蹑脚的围着五个泥范来回打转,看的梁明一阵好笑。“好了,下午就能用了,急什么?”

“二爷,这玩意真的能用来铸炮?”何亚东虽被梁明丰富的理论所折服,可看着笨笨的泥范依旧有几分担心。

“放心”,对于何亚东的担忧,梁明丝毫不觉得奇怪,毕竟是70年后才出现的技术嘛?用泥范铸造铁范,再用铁范来铸炮,这是中国人的一项了不起的发明。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在浙江省炮局监制军械的龚振麟,为了赶铸炮位,打击侵略者,曾经创议用铁范铸炮并且得到成功。他所撰写的《铁模铸**说》,由魏源(1794—1857)收入《海国图志》中,得以保存到现在。

这是世界上最早论述金属型铸造的科学著作。书中总结了使用铁范的一些优点,如一范多铸,成本低,工效高,而且减少表面清理和旋洗内膛的工作量,铸型不含水气,不出气孔,收藏、维护方。如果战事紧迫,便能很快投产以应急需等等。

这些道理都讲得比较真切,和现代铸造学对金属型的认识是一致的。虽然由于清代反动政府的**无能以及此后不久钢炮的发明,这种工艺没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但是龚振麟绝对是是值得赞扬的,他的创造用历史书上的口吻来说就是:来源于历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的。

这个何亚东原本是工部的作官,他之所以来到大秋岛应该说是被梁明裹胁了。自从结婚后,梁明是了解了一件心事,天鉴其成大秋岛的“事业”也是蒸蒸日上。但有个事一直让梁明心忧不安,凭着先进的火药大秋岛的火炮射程远超清军水师的舰炮,但自己的对手可不是腐朽的大清水师,而是飘洋万里的欧洲诸强。以现在的条件来看,若是在海面上碰到了欧洲的战舰,大秋岛的这点家业绝对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双方的差距太大了。

无论是硬条件方面的火炮、战船,还是软条件方面上的水手素质、军官素质,大秋岛跟人家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但梁明很清楚的认识到,王伦之乱对于庞大的满清帝国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若是想借这个机会割地造反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老早梁明就以打定了注意趁机捞一把,然后拍拍**走人。至于落脚的地方,就是南洋。可是要在南洋立足最重要的就是海上力量,自己的这些战船连人家的武装商船都不如更不要说人家几百上千吨排水量的战舰了。想来想去只有一个法子,火炮,造出射程超出欧洲火炮的火炮。

打定了注意梁明立刻着手准备,先让柳风、赖老四收集生铁或是铁矿石,他自己则动身前往京师。在大清朝,最好的炮场一直是御内的景山炮场(1840年之前)。虽然梁明对于这一二百年间的火炮很是了解,工艺也是绝对的世界第一,但这不是21世纪,没有那么多的现成材料,要造的也不是几十斤重的与人把玩的小炮,这是要杀人的。所以,他要有帮手,不但如此就是铁匠也要找来一些。

经过一番物色,梁明瞅中了何亚东。一是因为他的手艺在景山还是派的上名次的,而是因为人品很好特别是重家室。有了这个缺点就好,于是何亚东跟着梁明来到了大秋岛,一同来的还有几个铁匠和匠役。

在乾隆中后期,大清朝已经是很腐烂的了,民间的生铁找不出多少可铁矿石还是足够的,只要跟找到铁矿主什么都好办。

一切准备好后,大秋岛轰轰烈烈的造炮运动开始了。铁矿石很好解决,见一个高炉就是了。这玩意横是断面为圆形的炼铁竖炉,用熟铁作炉壳,壳内砌简单的耐火砖(煤渣碾碎就可作原料)内衬。高炉本体自上而下分为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5部分。工艺简单,生产量大,劳动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所以这种方法生产的铁在21世纪依然占世界铁总产量的绝大部分。高炉生产时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造渣用熔剂(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

高炉冶炼用的原料主要由铁矿石、燃料(焦炭)和熔剂(石灰石)三部分组成。在这个年代还是很适宜的,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而梁明开始时没敢去想造钢炮,什么事都是要一步一步的来不是。至于如何造炮,何亚东还是很骄傲的。清朝制造火器始于1631年,到康熙时,火器规模、质量、工艺达到高峰,但距明朝时期还有差距。清中期后火器更是渐趋停顿,直到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又大量赶制火器,但结构仍沿袭祖制,性能已大大落后于西方列强所制。

景山炮场作为御内直辖的所在,所以它的工艺一直是全国最好的。相比较寻常的造炮场所,景山炮场所铸的火炮都是最为出名的,像红衣大炮,也就是大将军炮。

清代视火炮为神物,常授予火炮各种将军名号,清初时还定制于每年秋季在北京卢沟桥举行一次大典,祭祀炮神,并令八旗健勇操演火炮。

何亚东最为擅长的就是铸造重炮,五六千斤、**千斤重的不在话下。这样的大将军炮,炮为铁心铜体,即在铜炮身内铸有铁炮膛,铁膛较铜膛耐蚀,铜炮身又可避免铁炮易炸裂的缺陷。身管较长,口径较大,前细后丰,炮身铸有多道固箍,滑膛,中部有炮耳,炮口和炮尾分别装有准星和照门。其装药量大,炮弹重、射程远,威力相当大。

但在和梁明夙夜长谈后,怎么说呢?演义化的就是“拜伏在地,敬畏神人,此后无二心也。”

ps:红衣炮承自明代红夷大炮,因满人恶“夷”而改“衣”。鄙视一下。

康熙十五年(1676)制“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1975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发现,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口径11厘米,重1000千克。用满、汉文铭:“大清康熙十五年三月二日造神威无敌大将军”。此炮曾参加过康熙二十四年(1685)在雅克萨抗击沙俄入侵的战争,立有战功。战后清政府在齐齐哈尔专门修建炮库收藏,留存至今。

康熙二十八年(1689)制“武成永固大将军”铜炮,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口径米,口壁厚米,炮尾铭满、汉文:“大清康熙二十八年铸造武成永固大将军用药十斤生铁炮子二十斤星高六分三厘制法官南怀仁监造官佛保硕思泰作官王之臣匠役李文德颜四”。此炮铸制精美,遍体饰有莲花文、蕉叶文、回文、乳钉文,尤其可贵的是双轮铁质炮车保存完好,连同火炮重达1万斤,是现存最大的清代火炮。

十六章 曲江营六十七章 冀西北决战一三十四章 海波不平八章 扫荡第32章 多线开战一百四十五章 出奇不足以制胜六十二章 硝烟起五章 凡尔赛宫二十四章 斩首行动五章 凡尔赛宫六十四章 涿鹿一一百一十二章 热闹的朝鲜九十一章 鏖战二七十一章 敢死先锋十章 第一步二十四章 歼敌五第14节 晒盐之事二十五章 密谈三十二章 中华海九章 占领四十八章 津南大捷上三十章 过路费三七十章 火弹显威七十四章 乾隆之死上一百五十四章 扩军一百一十一章 日韩开胃小菜六十八章 冀西北决战二第2节 险些被淹死二十四节 飞渡三载中一百五十章 渔翁得利六十二章 硝烟起三十八章 海战一一百四十五章 出奇不足以制胜五十五章 流年表三第28章 火器五十章 京津定二章 鸿灵楼十二章 硬仗第10章 起义第32章 多线开战一百章 一统中原下六十七章 冀西北决战一四十九章 辉煌胜利下三十五章 胜败之间克尤溪三十七章 关注一百四十四章 名将的悲哀一百三十一章 黄河北徙八十章 军变古北口中四十七章 辉煌胜利上七十四章 乾隆之死上一百二十五章 插手日本二十章 解围三十四章 鏖战马六甲二五十三章 圆明园十四章 天地会十七章 伏击十章 第一步一百四十七章 名将的风采八十五章 铁血意志四十章 淡边激战下九十一章 鏖战二二十九章 血染禁书案第14节 晒盐之事四十章 海战三二十三章 攻城六十六章 涿鹿三一章 军情局三十七章 关注第10节 发展第23节 飞渡三载(上)第8节 钱财十二章 发展第23节 飞渡三载(上)九十八章 一统中原上五十一章 京师暗雨一五章 学六章 决定三十八章 海战一十七章 伏击二十五章 歼敌六六章 决定十七章 家宴二三章 荷兰四十九章 辉煌胜利下第31章 京师(二)八十章 军变古北口下十五章 征兵第29章 议商十六章 欧洲的第一笔买卖五十四章 流年表二一百零六章 清廷失德十五章 现实二十五章 歼敌六一百一十九章 收北海一七十一章 敢死先锋十七章 开战八十五章 铁血意志三章 荷兰十四章 全面开打二十三章 歼敌四
十六章 曲江营六十七章 冀西北决战一三十四章 海波不平八章 扫荡第32章 多线开战一百四十五章 出奇不足以制胜六十二章 硝烟起五章 凡尔赛宫二十四章 斩首行动五章 凡尔赛宫六十四章 涿鹿一一百一十二章 热闹的朝鲜九十一章 鏖战二七十一章 敢死先锋十章 第一步二十四章 歼敌五第14节 晒盐之事二十五章 密谈三十二章 中华海九章 占领四十八章 津南大捷上三十章 过路费三七十章 火弹显威七十四章 乾隆之死上一百五十四章 扩军一百一十一章 日韩开胃小菜六十八章 冀西北决战二第2节 险些被淹死二十四节 飞渡三载中一百五十章 渔翁得利六十二章 硝烟起三十八章 海战一一百四十五章 出奇不足以制胜五十五章 流年表三第28章 火器五十章 京津定二章 鸿灵楼十二章 硬仗第10章 起义第32章 多线开战一百章 一统中原下六十七章 冀西北决战一四十九章 辉煌胜利下三十五章 胜败之间克尤溪三十七章 关注一百四十四章 名将的悲哀一百三十一章 黄河北徙八十章 军变古北口中四十七章 辉煌胜利上七十四章 乾隆之死上一百二十五章 插手日本二十章 解围三十四章 鏖战马六甲二五十三章 圆明园十四章 天地会十七章 伏击十章 第一步一百四十七章 名将的风采八十五章 铁血意志四十章 淡边激战下九十一章 鏖战二二十九章 血染禁书案第14节 晒盐之事四十章 海战三二十三章 攻城六十六章 涿鹿三一章 军情局三十七章 关注第10节 发展第23节 飞渡三载(上)第8节 钱财十二章 发展第23节 飞渡三载(上)九十八章 一统中原上五十一章 京师暗雨一五章 学六章 决定三十八章 海战一十七章 伏击二十五章 歼敌六六章 决定十七章 家宴二三章 荷兰四十九章 辉煌胜利下第31章 京师(二)八十章 军变古北口下十五章 征兵第29章 议商十六章 欧洲的第一笔买卖五十四章 流年表二一百零六章 清廷失德十五章 现实二十五章 歼敌六一百一十九章 收北海一七十一章 敢死先锋十七章 开战八十五章 铁血意志三章 荷兰十四章 全面开打二十三章 歼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