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一章 日韩开胃小菜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VIP 一百一十一章 日韩——开胃小菜.tx

恢复更新了。

西元1800年的欧洲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广阔的欧罗巴大陆烽烟四起,大大小小数十个国家卷入了法国大革命荡起的潮流之中,无力摆脱。它们尽力的挣扎,为的仅仅是换取国家民族生存的余地。

与之相对的东方,貌似平静的大局之中纷乱同样无处不在。

这一年是中华帝国的元武十二年,梁明在北京的金銮殿上已经安稳的坐了十二年。

十二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划过的一道波澜而已,但对于一个生老病死的凡人来说这是一段相当漫长的道路。这一年,梁明已经年过半百了,五十四岁了。

五十四岁,在这个年代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老人了。但现在的梁明却没一点混沌的迹象,他的精神好得出奇。这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保养就可以解释的通的,其根本还是有原因的。说如来也很简单,梁明自从走上造反这条路之后,混到如今的成就那可谓是苦心经营了数十年,特别是最近十年,经营如此大的一个国家劳心费力不是一丁半点。对外击败满蒙,压服西藏,收回新疆,对内消除满清残留,改革科举、税收,这等等的一切都要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然而说到底,不管是关内中原还是关外的满蒙藏回,都是中华大家族中的一员,在他原先的那个年代,这些都是顺理成章的。对于中华的北方,梁明真正的野心是大西伯利亚,而不是近在咫尺的蒙古草原。进军西伯利亚自然要同沙俄交恶,想要一举鲸吞了那片丰茂富饶的土地,必须要有一个安定富强的帝国作为后盾。十年的征战,梁明扫平了关内、关外,如今终于到了实现自己愿望地时候了。

关内,梁明最后拔除的钉子是大西南。元武三年四月,以李勾、蔡德利、何克阁三人为主将,以江南水师(原越南分舰队)为辅,将陆军十五万大举进攻四川,耗费了半年之功才拿下大西南。

两年后,中华军十万精锐北出山海关,兵锋所指,所向披靡,轻轻松松地收复了东北大地。借此大势梁明向西藏大举施压,班禅七世丹贝尼玛于元武七年元旦抵京,至此西藏归附。

十年,从梁明立足北京始抵,蒙古就一直是他的心腹大患。

特别是满清基本力量消亡之后,对中华帝国威胁最大地就变成了来去如风的蒙古马队(?)。

梁明真心的是感谢满清政府啊,要不是他们一百多年来至矢不渝的“减丁”政策,要征服整个蒙古大草原,还不知道要耗到猴年马月呢!而且,一百多年的豢养,如今的蒙古骑兵再也不是纵横天下的苍狼了,他们顶多就是一条流浪狗。纵横披靡地蒙古铁骑一去不复返了,留下的仅仅是一批批的马队而已。

先是青海,然后是内蒙,接下来的是新疆,最后随着爱杭山一战,三万蒙古骑兵灰飞烟灭,乌梁海最后一直抵抗力量的瓦解,标志着整个辽阔的蒙古大草原尽入中华之手。

十年的征战,耗去了中华帝国大半地收入,虽然此时的中华帝国赋税之多堪称历朝之最,可连绵的征战和数十万忠勇军、仆从军陆陆续续的换装,国库是真的没钱了。

两年一晃就过去了,没有了战争的压力,仅仅两年时间中华国库已经攒下了一笔足够多的款子。(全格式)西伯利亚虽然辽阔,可沙俄全部的驻军也不超过三万人。一个整编师,配上相应的蒙古骑兵,扫荡西伯利亚足以。算上他们的后勤补助,基地(城市)建设,国库存下地那批款子足以应付。

梁明的精神最近愈加旺盛了,期盼已久地大餐已经端上桌了。当然了,在此之前还有一道开胃的小菜——朝鲜。

在平定蒙古之后,中华军再无大地战事,虽然蒙古草原上已久在不停的修筑连串地军事堡垒,可比起十几二十万陆骑大军奔围四方所要消耗的钱粮简直是没得比。闲来无事的梁明就把眼光投向了朝鲜、日本两国。

最近几年来小小的日本国很是热闹,其西南的长州、萨摩、土佐三藩同美国接触日见紧密,“偷偷”的买进了大批的枪支弹药,三藩各自组建了一支在日本国内堪称强大的火器部队,特别是最先同美国接触的萨摩藩,实力相当的雄厚。

江户时期的日本,和幕府关系亲近的大名藩属都在江户即现在的东京附近,而关系越疏远其属地就离江户越远。(全格式)萨摩藩位于日本四岛的最西,与幕府的关系可想而知。长州、萨摩、土佐三藩在当时的日本被称作是外样大名。

土佐藩在西南三藩中属于最弱的存在,而且同长州、萨摩两藩不一样的是它与德川幕府的关系相当的密切。土佐藩一带过去在战国时代末期是由长宗我部氏(氏:家族的意思)所统治。庆长5年(1600年)的关原之战时,长宗我部盛亲以西军身份参战,战后遭贬并去除领地权力,改由山内一丰接替。山内一丰是德川家康的爱将,原有的领地是远江国的挂川城(现在的静冈县挂川市附近),挂川的石高(领地的谷物年产量,是衡量受封赏赐多寡的量化依据)为6.9万石,改封土佐国则拥有20万石,获得大幅提升。历史上山内氏一直统领该地到明治时代为止。

佐藩领主的家族姓氏虽然替换了,但由于土佐过去施足制度所以有许多长宗我部氏的旧臣,为了防止旧臣抗拒新统领,高知城内的核心高层为山内系的武士(藩士、上士),而旧臣则被打入外围低层(乡士、下士),这种双层性的治理结构使上下少有往来互动,一直到幕府末年才有了中层接续性。

一开始,山内一丰先在长宗我部氏的旧城:浦城发展城下及沿海狭窄地区,此处成为今日高知市市中心与城外商店街,而藩政的确立大体是从第2代的山内忠义开始,山内忠义采行野中兼山的新田开发政策,然第3代的山内忠丰继任后,过往不满野中兼山过度强严的政敌对其提出弹劾因而失势,之后身故。

土佐藩地财政一直到江户时代的中期才逐渐安定。宝期(17511年-1764年)之后因农民因抗拒高征税、高利贷而发起一~(团结地意思,指农民武装起义、武装暴动)使人民向外地逃散,财政因而动摇。

之后,第9代的山内雍提倡以节俭朴素为主地藩政改革(天明的改革)使藩政稍有好转。所以土佐藩虽然也希翼于火枪大炮,但财政的匮乏让他们无力与萨摩、长州两强相抗衡。

最近三四年,自觉实力大增的萨摩、长州两藩对德川幕府日益不满,多次发生冲突,就差打出“废除幕府,还政天皇”的招牌来了,眼看着“倒幕”战争就要提早七十年爆发了。)

对于日本的内乱梁明兴趣很高,像这样不共在天的仇敌就是要把他们玩残废了再动手。这些年来,凭借着无数地贸易优势,大量的瓷器、布匹等被销售到了日本国内。白银就像流水一般涌向了中国,日本国内大批的手工作坊被挤垮,德川幕府在财赋大减的同时还要应付激增的流民,日子过得相当不顺心。可中华帝国所表现出的前所未有的强势,也让德川幕府上上下下无人心有颤颤,万万不敢贸然关闭交易港口。

德川家齐(第十一代将军)脸色苦巴巴地,却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治下百姓的“爱国的自觉”和数不清的硫磺上了。幕府不敢公然提出抵制华货,却能让人在民间散播,虽然其希望是渺茫的。而硫就不一样了,在中日贸易中,硫磺是日本最抢手的货物。一船船的瓷器、布匹从中国开来,载着金银和满满的硫回去。

日本的山地火山多,硫磺的品质相当地好,如今数十万中华军都已经换装了火器,火药的消耗猛然间多了几番。日本品质高,价格低地硫自然很受中华军方欢迎。

日本内乱在即,梁明自会顺手推一把,那里可能去阻止呢?打吧,大的满天烟火才是最好。咱这里有枪有炮(淘汰地老装备),尽可以买过去。如今的德川幕府还是比较有钱地。

日本国内大战即将来临,还远远不到中华军赤膊上阵的时候,唯一能练手的就是东北的好邻居——朝鲜了。梁明的借口是相当充分的,大中华的土地被人占了,这还不够吗?

十四世纪,继承高丽的李氏朝鲜建立后,不断向北扩张领土,通过招谕、剿杀、驱赶女真部落,使本国疆域不断向北推进,一直拓展到鸭绿江、图们江两江流域。朝鲜由作为两国传统边界的鸭绿江口沿江上溯到鸭绿江中上游,控制了江的东、南岸,于这一地区先后设置了“西北四郡”:闾延郡(14166年)、慈城郡(1433年,:延郡西南)、茂昌郡(1440年,:延郡东南)、虞~郡(11年,闾延郡西南、今江界和楚山之间)。

明朝同朝鲜的几次边界争执中均以公镇作为划界要求,但实际上从公镇以北直至图们江的广大地区,都逐渐为朝鲜蚕食。朝鲜通过对这一地区女真人的大力招抚,控制了图们江的东南沿岸,先后设立了庆源(1434年)、会宁(1434年)、钟城(1435年)、庆兴(1437年)、稳城(1440年)、富宁(1449年)6个军镇,合称“东北六镇”。

朝鲜沿图们江南岸设置会宁、富宁、钟城、稳城、庆源、庆兴六镇,标志着今图们江中下游地区的中、朝两国东段边界线的形成。朝鲜世宗在位32年,在开疆拓土上空前绝后。《李朝世宗实录》曰:“新设四邑,我祖宗肇基之地,以豆满江为界豆满江,天所以限彼我也。”

所以说:“咸镜道地方,原系元朝领土为朝鲜逐渐吞并,特别是咸北,更是在明朝以后才悄悄蚕食的。”甚至连朝鲜国王中宗也曾表示:“咸镜道本非我国地也。

有了如此“证据”梁明还怕什么?咱这是师出有名。元武十一年夏,因多次协调不成,鉴于朝鲜小国无理,中华帝国正是下诏征讨。九月,北洋舰队运载主力整编第三师万余人,与仁川登陆,仅仅半个月就拿下了汉城。

朝鲜正祖李本就有病,这一刺激更是了不得了,下令停战后就挂了。接位的是李的庶长子,年仅十岁的李。遭此大变,朝鲜朝野一片哀鸿。()

第6节 噩耗一百零四章 劫杀一百四十二章 鄂木斯克上三十一章 大战再起十章 转回视线下第11章 可谓“匪乱”十四章 成长一百一十九章 收北海一五十八章 天下大势第20节 缘由九章 阻敌四十五章 决战津南中二十二章 歼敌三一百四十七章 名将的风采七十七章 帝王之尊第23章 再临掖县一百零二章 以水代兵五十二章 京师暗雨二二十五章 顺利三十九章 海战二一百三十五章 塔淄河战役十五章 破敌一第30章 京师(一)三十三章 商业一章 南洋第30章 京师(一)一百三十一章 黄河北徙第25章 战后九章 阻敌八十八章 战火第34章 反映二十三章 再添属国二十六章 美国来使一百二十四章 西伯利亚收其半八十章 军变古北口下三十四章 鏖战马六甲二十四章 全面开打一百二十一章 收北海三七章 生活四十章 海上行程二十四章 沧海七章 生活五章 登陆二十四章 船头第21章 内政九章 联系一百零五章 不同寻常的夜晚八章 监察一章 军报十七章 失职的后果四十九章 津南大捷下十一章 再战雷灵峰六十六章 涿鹿三一百四十一章 伏尔加河畔的蒙古人下十九章 整军一六十九章 冀西北决战三九章 火炮四十八章 津南大捷上九十六章 让人恶心的小国第13章 山东大乱六章 商税第7节 梁明的第一次一百三十六章 备战西北五十七章 驱满二一百零二章 以水代兵一百二十章 收北海二一百四十九章 战略三十二章 中华海十五章 监察一百五十章 渔翁得利一百三十章 中日江户条约二十章 罗煞国俄罗斯十一章 开打一章 军情局一百五十二章 钱啊二十六章 美国来使一百二十九章 覆灭西南水师下七十六章 大功告成十章 全歼第6节 噩耗十二章 起端四十章 决断第28章 火器一百一十六章 进军西伯利亚中第5章 获利一章 腐败的官场十六章 欧洲的第一笔买卖五十三章 流年表一一百四十六章 浮桥九章 转回视线上五十九章 两江也危险三十五章 收获十六章 欧洲的第一笔买卖一百零五章 不同寻常的夜晚九十二章 民心九章 火炮十一章 情报一百一十九章 收北海一三十五章 心结第12章 席卷鲁东
第6节 噩耗一百零四章 劫杀一百四十二章 鄂木斯克上三十一章 大战再起十章 转回视线下第11章 可谓“匪乱”十四章 成长一百一十九章 收北海一五十八章 天下大势第20节 缘由九章 阻敌四十五章 决战津南中二十二章 歼敌三一百四十七章 名将的风采七十七章 帝王之尊第23章 再临掖县一百零二章 以水代兵五十二章 京师暗雨二二十五章 顺利三十九章 海战二一百三十五章 塔淄河战役十五章 破敌一第30章 京师(一)三十三章 商业一章 南洋第30章 京师(一)一百三十一章 黄河北徙第25章 战后九章 阻敌八十八章 战火第34章 反映二十三章 再添属国二十六章 美国来使一百二十四章 西伯利亚收其半八十章 军变古北口下三十四章 鏖战马六甲二十四章 全面开打一百二十一章 收北海三七章 生活四十章 海上行程二十四章 沧海七章 生活五章 登陆二十四章 船头第21章 内政九章 联系一百零五章 不同寻常的夜晚八章 监察一章 军报十七章 失职的后果四十九章 津南大捷下十一章 再战雷灵峰六十六章 涿鹿三一百四十一章 伏尔加河畔的蒙古人下十九章 整军一六十九章 冀西北决战三九章 火炮四十八章 津南大捷上九十六章 让人恶心的小国第13章 山东大乱六章 商税第7节 梁明的第一次一百三十六章 备战西北五十七章 驱满二一百零二章 以水代兵一百二十章 收北海二一百四十九章 战略三十二章 中华海十五章 监察一百五十章 渔翁得利一百三十章 中日江户条约二十章 罗煞国俄罗斯十一章 开打一章 军情局一百五十二章 钱啊二十六章 美国来使一百二十九章 覆灭西南水师下七十六章 大功告成十章 全歼第6节 噩耗十二章 起端四十章 决断第28章 火器一百一十六章 进军西伯利亚中第5章 获利一章 腐败的官场十六章 欧洲的第一笔买卖五十三章 流年表一一百四十六章 浮桥九章 转回视线上五十九章 两江也危险三十五章 收获十六章 欧洲的第一笔买卖一百零五章 不同寻常的夜晚九十二章 民心九章 火炮十一章 情报一百一十九章 收北海一三十五章 心结第12章 席卷鲁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