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 火炮

九章 火炮

欧洲火炮铸造从16世纪以来一直采用泥范整体模铸法,在给实心火炮上钻孔的实践据说开始于1713年,在英国伍利奇的皇家枪炮铸造厂,泥范整体模铸法一直延续到1770年以后。英国的铁器制造者威尔金森(1729-1808)开发出一种改进了的给火炮钻膛的机器,这才有所改变。而瑞典国内,也是最近两年才开始引进这种机器。

同欧洲的铸炮技术相比,中华国领先的太多了,而且作为主要材料的铜,中华国可从不缺这个。在建阳五年后,中华军再次兴起了新一轮的武器淘换,这次自然不是刚刚配足的步枪,而是大炮。拥有了足量的铜矿资源,青铜炮、黄铜炮逐渐替换了主力部队的铸铁炮,同时也为各地的守备团增编了炮兵部队。

黄铜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如果只是由铜、锌组成的黄铜就叫作普通黄铜。如果是由二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多种合金在21世纪就被称为特殊黄铜。如由铅、锡、锰、镍、铅、铁、硅组成的铜合金。

黄铜有较强的耐磨性能。特殊黄铜又叫特种黄铜,它强度高、硬度大、耐化学腐蚀性强。还有切削加工的机械性能也较黄铜材料突出。由黄铜所拉成的无缝铜管,质软、耐磨性能强。

当年,梁明最主要的工作用料就是黄铜。

虽然用液态青铜、黄铜铸造的火炮比不上锻造出的火炮结实,可用了撞击冲锤进行炮管自紧后就相差无几了。

冲锤为圆锥头铁棒,其直径略大于炮管内径,受到锤击时挤压青铜身管,使其内侧炮管材料永久性变形导致内径增大,外侧炮管材料形成向内的应力,从而增加炮管的抗压能力,效果相当于炮管厚度增加50%,同时具有消除炮管内部细缝延长炮管寿命,增加炮管光滑度减少形变的效果。

这种技术是梁明并不熟悉,他在前世加工制作模型炮的时候,都是拿去让别人代做的,不过自己也跟着去了几次,看了个大概。整个过程可能需要多根冲锤,锤头直径变化幅度以不引起炮管外径变化为限。而实际数据则是在报废了百十根炮管后才通过试验得出的。

梁明掰着手指头算了算,材料费要比欧洲的少个三成,人工费就少的太多了,按现在欧洲的前装青铜炮制作的话,成本费降低一半是不成为题的。而最大的好处是速度,自己这产出五门火炮耗用的时间也不见得比欧洲多。

要是基加斐还打算购买舰载炮的话,那赚的就不是五成了。中华国生产的铸铁炮,不但在成本远远低于此时的欧洲,上在质量和速度上也远远好于用泥范生产的欧洲铸铁炮。而海上战舰载炮有多,炮位也重,梁明估计里面的赚头绝不是青铜炮可比的,现在就是不知道人家愿意不愿意订购舰载炮,若仅仅是陆军的青铜炮…………

同欧洲如今的火炮相比,中华军的大炮还是占优的。原因主要是两个,火yao和射速。

配方最佳的颗粒火yao,这已经是中华国如今所能做到的最好的了。梁明知道火棉(硝化纤维,也就是无烟火yao)是怎么做得,在前世他自己就动手做过那玩意,只要有只够的硝酸和硫酸就可以了。

硫酸,很容易就解决了,绿矾油一千多年中国前就有了,从国内请了几个也就解决了。硝酸,麻烦了一点。但去年从欧洲弄来铅室法制硝酸工艺后,也就解决了。(浓硫酸和硝石共热)

可改进发射药的根本难题是火棉的不稳定性,多次发生爆炸事故。可梁明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他心里知道将硝化纤维溶解在乙醚和酒精里,在其中加入适量的稳定剂,成为胶状物,通过压成片状、切条、干燥硬化,就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种无烟火yao。但是乙醚和酒精好解决,可稳定剂呢?梁明可不是学化学的出身,稳定剂他会用,可不会照。他前世的那个年代,稳定剂市场里摆着卖的,缺了买一点就是了。那东东又不是火yao,属于国家管制品,自己只能偷偷的弄一点,好跑到野地里放几枪,过过瘾。

现在那东西已经处于封存状态,梁明只盼着从欧洲能(主要是荷兰)弄来几个化学家,已解燃眉之急。

火yao好,射程自然就远。依现在的水平,中华军的大炮本可以打的更远一点的,虽说现在的也不近。(史书上记载的明末红夷大炮,十里。)

主要原因就是出自大炮的本身,中华军配属的大炮看似后堂跑,可准确的说仅仅是弗朗机炮,也就是大号的“子母炮”的改进版。炮膛的密气性好了一些,装卸也方便了不少,射速是相当快。但有一点始终解决不好,那就是子铳和炮膛之间的缝隙,虽然不大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火炮的射程。

梁明之所以在全军装备这种影响射程的火炮,一是因为欧洲的更短;二是因为现在炮击的误差太大。你射程再远,打不到人也白搭。

这几年的安定期间,中华国一直在全力的研制真正的后堂跑,可进展不大。梁明的手艺活范围很杂,从枪炮到战舰模型,再到马车、刀剑,可谓是杂而不精。再说喜欢大炮的也多是奔着前装滑膛炮去的,不说是不碰到要求后堂跑的客人,就是碰上了,梁明也接不下,后堂炮太复杂了。而没了他的大力指导,单凭从景山炮场拉来的那批人,进展速度可想而知。

不过好歹还是有些进展的,枪炮监的那批人对于炮闩是两眼一抹黑,可几年下来在经验的基础上还是出了几个成果。

三章 荷兰六十一章 风雨欲来三十二章 福康安出场一章 军报二十九章 一代战神三十章 暗中跟踪十八章 处置五章 凡尔赛宫二十五章 密谈第19节 天津卫二十一章 歼敌二第1节 雷啊,永远的首选第21章 内政一百四十一章 伏尔加河畔的蒙古人下一百一十一章 日韩开胃小菜二章 东方飓风二四十一章 大局十八章 接战四十三章 乾隆的淡定一百零一章 一统中原续一百四十四章 名将的悲哀四十四章 决战津南上第37章 起航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二十二章 海军三将一百三十一章 黄河北徙五章 卡尼基十八章 和一百一十九章 收北海一二十章 歼敌一五章 学二十五章 密谈四章 东方飓风四三十九章 海战二二十一章 整军三二十一章 枪炮第22章 攻伐三十二章 初战第31章 京师(二)第12章 席卷鲁东二十四节 飞渡三载中七十六章 大功告成十六章 破敌二三十六章 鏖战马六甲四四十八章 津南大捷上十一章 中华朝见八十章 军变古北口中三十六章 福康安的动向第27章 接战第10节 发展三章 东方飓风三七十四章 乾隆之死上三十章 围观第10节 发展十四章 生活二一百四十七章 名将的风采第19节 天津卫一百一十七章 进军西伯利亚下七十一章 敢死先锋二十三章 过渡五十二章 京师暗雨二一百四十八章 国防陆军四十章 海上行程二十一章 整军三第12章 席卷鲁东二章 鸿灵楼七十二章 异宝显雾灵九章 占领第9章 战略布置三十九章 台湾二十章 解围一百二十八章 覆灭西南水师上四章 中州十三章 生活一第1章 山东王伦二章 定南将军四章 东方飓风四四十章 决断五十四章 入主紫禁城三十五章 鏖战马六甲三二十一章 歼敌二三十二章 福康安出场八十章 军变古北口下第6节 噩耗第20节 缘由第23节 飞渡三载(上)第20节 缘由二十二章 乾隆皇帝十七章 开战一百二十二章 收北海完九十四章 赢面二十五章 歼敌六十四章 生活二十一章 安定一百三十三章 中亚十一章 情报八十章 军变古北口下二十七章 起义七十四章 乾隆之死上十九章 危局
三章 荷兰六十一章 风雨欲来三十二章 福康安出场一章 军报二十九章 一代战神三十章 暗中跟踪十八章 处置五章 凡尔赛宫二十五章 密谈第19节 天津卫二十一章 歼敌二第1节 雷啊,永远的首选第21章 内政一百四十一章 伏尔加河畔的蒙古人下一百一十一章 日韩开胃小菜二章 东方飓风二四十一章 大局十八章 接战四十三章 乾隆的淡定一百零一章 一统中原续一百四十四章 名将的悲哀四十四章 决战津南上第37章 起航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二十二章 海军三将一百三十一章 黄河北徙五章 卡尼基十八章 和一百一十九章 收北海一二十章 歼敌一五章 学二十五章 密谈四章 东方飓风四三十九章 海战二二十一章 整军三二十一章 枪炮第22章 攻伐三十二章 初战第31章 京师(二)第12章 席卷鲁东二十四节 飞渡三载中七十六章 大功告成十六章 破敌二三十六章 鏖战马六甲四四十八章 津南大捷上十一章 中华朝见八十章 军变古北口中三十六章 福康安的动向第27章 接战第10节 发展三章 东方飓风三七十四章 乾隆之死上三十章 围观第10节 发展十四章 生活二一百四十七章 名将的风采第19节 天津卫一百一十七章 进军西伯利亚下七十一章 敢死先锋二十三章 过渡五十二章 京师暗雨二一百四十八章 国防陆军四十章 海上行程二十一章 整军三第12章 席卷鲁东二章 鸿灵楼七十二章 异宝显雾灵九章 占领第9章 战略布置三十九章 台湾二十章 解围一百二十八章 覆灭西南水师上四章 中州十三章 生活一第1章 山东王伦二章 定南将军四章 东方飓风四四十章 决断五十四章 入主紫禁城三十五章 鏖战马六甲三二十一章 歼敌二三十二章 福康安出场八十章 军变古北口下第6节 噩耗第20节 缘由第23节 飞渡三载(上)第20节 缘由二十二章 乾隆皇帝十七章 开战一百二十二章 收北海完九十四章 赢面二十五章 歼敌六十四章 生活二十一章 安定一百三十三章 中亚十一章 情报八十章 军变古北口下二十七章 起义七十四章 乾隆之死上十九章 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