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 生活一

十三章 生活(一)

不远万里来到完全陌生的南洋,就是梁明自己心里都没底,更不要说这三万多百姓了,一路走来何止是提心吊胆啊!

现在一切都好了,那飘悠悠的感觉再也不用体会了,脚踏实地就是最好的感觉。

在船队南下前,他们这些人家的衣食住行都是梁明包办的,到了拉瓦格自然也是如此。依旧有些不舍一路艰难行来的同伴,不过对于他们而言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况且距离也不远打腿不就到了。

三万七千余百姓被梁明如同插花一般完全打乱了上船时的编制,常常是一个营寨中仅有五六家是熟识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融合属下的百姓,这就是梁明的想法。

担着自己的行李,拉着家中的亲人,百姓们一家一户的汇入已经划定好的地盘,今后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了。虽然现在这里不过是空荡荡的原野,但他们会用辛勤的劳动改变这里的一切。

丙区三营,营长叫刘大山。他家是乙等特级户,老爷子是登州船厂的老师傅,跟张建科一起上的大秋岛,他的二弟在攻打蓬莱时受了重伤被人废了条胳膊,这一家子可谓是梁明手下的坚定拥护者。

刘大山三十出头了,人老实、热心,但没学到他老爹的手艺活,在大秋岛时就是掏闷劲的人。如今到了拉瓦格,营区一划分,空出了那么多的位子,挑选人手就只能求个可靠,至于能力那就只有等以后有条件了再说。刘大山能坐上营长的位子,说白了也是出身使然。在这点上跟隔海相望的大清朝八旗贵族真的没什么区别,差的就是治下人口的多寡。

刘大山在大秋岛上待了两三年,大字认得一箩筐,可解读告示的活依然是做不了,现在给丙三营百户百姓念告示的是入选丙区学堂的高建海,宁海人,举人的功名,家中田产颇多,也是高门大户。如今却只能在学堂混口饭吃。

“五户为组,设组长;二组为甲,设甲长;五甲为保,设保长;二保为营,设营长。五营为区,设区长。一营百户,立一寨,其中须有书香之家二户,郎中一户,账房一户,裁缝一户,武师一户。……设药堂一座,由本地五户郎中任职,再寻派大夫或医生一人为主,皆有将军府任命。………每一区设学堂一座,由本区的十户甲等之家挑选五人任先生;命所有十二周年以下者,五周岁以上者幼童无论男女皆入学堂,无须费用,有将军府补发。十二至十五周岁者无论男女皆入夜学,每日酉时过半开学直至戌时,先生由余下五家中抽取三人………各组组长由本组推选,若是无法决定由本营营长指定…………”

“每户百姓每月皆有口粮,无论每月:男女16周年以上者口粮六斗(70斤左右),布三尺;12-16周年者,粮三斗,布二尺;6-12周年者,粮二斗,布一尺;6岁下者,粮二斗。”

“特级户每月补助银元一块、粮一担、布五尺;一级户每月补助粮八斗、布三尺。两者免税五年。”

“区中药堂所出无须费用,若有病患者可去;区中学堂无须花销,所有年限中者必去,违令者父母鞭挞三十,扣除三个月口粮。”

“每户农耕者此两月间需学会水稻植种,南洋无有旱地以种麦,此后皆改植稻米。每营各有老农二人,各家各户必虔心用学。”

“此法,一年内不变。今年开垦之地,所有出产之物统归百姓所有,三年内不收赋税。”

“港口船厂之工,每月银元二块,粮五斗;各营区巡丁,每月粮饷银元二块、无口粮;属员,每月粮饷银元二块,粮三斗;营钱粮官、戎长、校书员,每月粮饷银元二块,粮五斗,布三尺;区钱粮官、法官、书记官、警长,每月粮饷银元三块、粮八斗、布五尺;各组组长每月补粮五斗;甲长补粮五斗、布三尺;保长每月补银元一块、粮五斗、布五尺;营长每月粮饷银元三块、粮八斗、布五尺;区长每月粮饷银元五块、粮一担、布一丈。”

“各学堂先生,每月粮饷银元三块、粮一担、布一丈;夜学先生,每月补银元一块、粮五斗、布三尺;药堂郎中,每月粮饷银元三块、粮一担、布一丈。”

高建海总算提起了一丝心劲,至少自己的粮饷要比那个芝麻大的校书员高上不少,就是营长不也压在自己下头吗?对于地位一下子被拔到同自己一个高度的郎中,高建海已经没意见了,在船上熬了两个月的他已经切身体会到了医师大夫的“重要”,在现在这样的“蛮夷之地”,一个大夫远比一个书生重要。

“下面是军队的招募告示,大家都听仔细了。”接过刘大山递来的杯子,高建海十分客气的同这个营长笑了笑,虽然俗话说:“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可他高建海更看重的是这个营长的家世,那可是这地方最硬的牌子。再说了,这刘大山对自己这四等人家依旧笑脸相待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自己可不是给脸不要脸的人。

“陆勇:小卒,每月粮饷银元一块,粮五斗,布三尺;一个月后晋士卒,每月粮饷银元二块,粮五斗,布三尺。其后士兵,每月粮饷银元二块,粮八斗,布五尺。

陆勇此次招募五百人。”

“水师:水丁,每月粮饷银元二块;一个月后晋水手,每月粮饷银元二块,粮八斗,布五尺;水兵,每月粮饷银元三块,粮三斗,布五尺。

水师此次招募三百人。”

“至于阵亡将士,若有遗属则每月补助银元二块,粮一担,布五尺,维持五年。免除赋税五年,之后减三成。”

这个募兵告示彻底颠覆了高建海的思维,此刻他切实体会到了梁明同历史上的各类枭雄的不同之处,他对百姓很好,但他不在乎所谓的正统、忠义,就像王伦也打出个“朱明”的旗号,但梁明仅仅是挑起了一个“汉”字。“以财物、利好动人,置忠义于旁地。自古以来未所闻。”

高建海的喃喃自语早已淹没在丙三营百余户百姓的欢笑中,这样的条件还愁什么,眼前就是通天大道啊!

二十五章 顺利五章 卡尼基一百一十八章 京观第20节 缘由十九章 大胜一百三十七章 辎重上二十五章 密谈五十三章 流年表一十五章 无题九十章 鏖战一第28章 火器七十章 火弹显威三十八章 淡边激战上第3章 买卖十七章 开战三十一章 美国五十一章 京师暗雨一二十八章 中美初会二十章 整军二第18章 初战掖县二十章 罗煞国俄罗斯十三章 生活一四十章 淡边激战下四章 中州四十三章 乾隆的淡定二十六章 马六甲一百三十九章 哈萨克近卫军一百章 一统中原下四章 中州八十四章 燕京军校四十章 淡边激战下二十三章 过渡四十一章 大局二十章 觐见一百一十六章 进军西伯利亚中三十四章 兵发尤溪二十七章 美国人倭人第25节 飞渡三载(下)十四章 全面开打第4节 山东的私盐三十四章 海波不平第2章 意外之喜四十三章 乾隆的淡定第16章 再捞一把一百零四章 劫杀第21章 内政三十九章 淡边激战中八十四章 燕京军校十章 全歼十二章 硬仗十二章 出毒招十二章 截战五章 卡尼基第4章 大秋岛二十二章 乾隆皇帝四十一章 大沽登陆二十二章 海军三将十七章 开战二十三章 过渡二十一章 整军三五十三章 圆明园十八章 接战十九章 震惊二十章 解围九十三章 僵持局势六十五章 涿鹿二九十一章 鏖战二十九章 危局十一章 安定一百二十九章 覆灭西南水师下一百零六章 清廷失德一百零三章 真相尚不白一百一十九章 收北海一四十六章 决战津南下十三章 援兵一百三十三章 中亚一百一十章 布局天下九十八章 一统中原上第17章 真正的战争四十三章 大海战中第37章 起航三十章 过路费三四十九章 辉煌胜利下第21章 内政七十九章 军变古北口上五十四章 入主紫禁城八十四章 燕京军校一章 军报第31章 京师(二)一百四十二章 鄂木斯克上八十四章 燕京军校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十章 第一步二十章 罗煞国俄罗斯一百四十七章 名将的风采第18章 初战掖县第32章 多线开战一百一十章 布局天下第6章 清水教
二十五章 顺利五章 卡尼基一百一十八章 京观第20节 缘由十九章 大胜一百三十七章 辎重上二十五章 密谈五十三章 流年表一十五章 无题九十章 鏖战一第28章 火器七十章 火弹显威三十八章 淡边激战上第3章 买卖十七章 开战三十一章 美国五十一章 京师暗雨一二十八章 中美初会二十章 整军二第18章 初战掖县二十章 罗煞国俄罗斯十三章 生活一四十章 淡边激战下四章 中州四十三章 乾隆的淡定二十六章 马六甲一百三十九章 哈萨克近卫军一百章 一统中原下四章 中州八十四章 燕京军校四十章 淡边激战下二十三章 过渡四十一章 大局二十章 觐见一百一十六章 进军西伯利亚中三十四章 兵发尤溪二十七章 美国人倭人第25节 飞渡三载(下)十四章 全面开打第4节 山东的私盐三十四章 海波不平第2章 意外之喜四十三章 乾隆的淡定第16章 再捞一把一百零四章 劫杀第21章 内政三十九章 淡边激战中八十四章 燕京军校十章 全歼十二章 硬仗十二章 出毒招十二章 截战五章 卡尼基第4章 大秋岛二十二章 乾隆皇帝四十一章 大沽登陆二十二章 海军三将十七章 开战二十三章 过渡二十一章 整军三五十三章 圆明园十八章 接战十九章 震惊二十章 解围九十三章 僵持局势六十五章 涿鹿二九十一章 鏖战二十九章 危局十一章 安定一百二十九章 覆灭西南水师下一百零六章 清廷失德一百零三章 真相尚不白一百一十九章 收北海一四十六章 决战津南下十三章 援兵一百三十三章 中亚一百一十章 布局天下九十八章 一统中原上第17章 真正的战争四十三章 大海战中第37章 起航三十章 过路费三四十九章 辉煌胜利下第21章 内政七十九章 军变古北口上五十四章 入主紫禁城八十四章 燕京军校一章 军报第31章 京师(二)一百四十二章 鄂木斯克上八十四章 燕京军校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十章 第一步二十章 罗煞国俄罗斯一百四十七章 名将的风采第18章 初战掖县第32章 多线开战一百一十章 布局天下第6章 清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