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章 兵发尤溪

“报告将军。”陈和一脸肃色的禀告道:“属下沿新桥向东,一直到了台溪,沿途发现了大小军寨七个。”话说着他就从怀中掏出了一张羊皮纸,“这是属下画的分布图,至于清兵究竟有多少兵力,属下实在……。”这张“地图”可谓简陋至极,尤溪是一个大方框,新桥、班代、台溪山地不过是三个大点,还有密密麻麻二三十个小圆点,那是沿途经过的村落。清军的聚集处则是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方块,还有的就是一些虚实线,虚线代表河流,实线表示山川。营帐内的几个参谋早在羊皮纸摊开时就笑作了一团,弄的陈和满脸通红,十分的不好意思。

“甭理他们,咱们又不是科班出身,图画成这样够可以的了。”见自己人受了“欺负”,王作不愿意了,冲着那几个参谋嚷道:“你们啊,该回哪回哪去,又不是没活干,要尽快搞出一张好的来。”

杨振国并没理会这点玩笑话,这张地图对他并没有太大的帮助,除了地形方面还有点用外,余下的……“可惜啊,福康安捂的太严实,这尤溪县内也没有岭南处的联络点,要不然哪里还用得着这些。”对于福康安的一万大军,杨振国也一点头绪都没有,“陈和,你简单的说一下路上的经过……”杨振国捋着短须,详思了良久,才说道:“依我看来台溪的清军大营多半是个空营,为的就是迷惑我军视线的。各位兄弟怎么看?”

“同意”,刘升首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照我说,那不仅是台溪的清营。新桥、班代的也多半是空地,福康安根本没必要在这一线放置兵马。”

“辣子口,他只要守住了辣子口这条通往汤川的必经之路,那就是高枕无忧啊!”刘升看着帐中众人沉思的样子,大感无趣。“咱们两军合二为一。两万三千人,大军取道台溪直插辣子口,那尤溪县就不去理会它,又没什么好处可捞的。粮草钱粮早就被福康安拉进汤川了。”

王作这时站了出来,他不同意刘升的意见。“辣子口地地形怎么样?咱们又不是不知道,周边地乡亲们说的明明白白---两山夹道一线穿。福康安只要留下个两三千人马就足以跟咱们耗上半个月,这还是以福康安主力在尤溪的方略说的,他的主力部队要是都窝在汤川呢?三千人为一批。轮换防御。”王作指了指外面,“别说是咱们两万来人,就是十万大军,没个一年半载也别想拿下辣子口。”

“你还能绕道千八百里把大炮拉来?等你拉来人家江西地清兵早打来了。要不换整编师上来?可能吗?”不可能,没有彻底击败南下的浙军之前,整编第二师是不可能跟忠勇军换防的。

王作的话让众人闷了葫芦,杨振国点了点头示意他先坐下。“王老弟地话说的不错。辣子口险要异常,以我军的实力短时间内确实难以攻克。而且里面的汤川储粮丰厚,长期耗下去他们也不怕。不过我认为。福康安的主力不可能都留在汤

杨振国语气坚定,这让刘升、陈泮、王芬等人颇为不解,一旁的王作却很是赞同。杨振国微微一笑,解释道:“死守辣子口,福安康自然能高枕无忧,但是你们别忘了,辣子口窄小险要,不仅咱们攻进去难,他清军出来也困难。只要留下五千人堵在辣子口,他里面的人马再多一时半会儿也出不来。”杨振国地话让刘升等人有了点明白了。

这就是说,你大军往里面一钻,安全是安全了,可你却完全丧失了战争地主动权。福康安可不是一般的将领,从军数十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偌大地名声可都是打出来的,还真没见过他长期坚守一地过。

“刚才你们也听见了,尤溪县地知县亲自跑去台溪设卡,这说明什么?福康安一点都不在乎尤溪县城。如果他要在尤溪县城防守,那么熟悉县内事物的知县就是他最好的帮手。尤溪县城他不知乎,那他回去那儿?”杨振国苦恼的摇了摇头,独自领兵真是难啊!击破尤溪,这个原定目标在现在看来似乎轻而易举的就能做到,可那一点儿屁用都没有了,失去了原定计划的效果,这个原定目标就不再是“原定目标”。

在杨衮的计划中,在清廷援兵未到之前击破尤溪,也就是击破福康安部。给其部予以重创,迫使福康安远遁尤溪。如此一来,杨振国部兵进辣子口,进占汤川,收缴清军粮秣,然后两面夹击迫使白岩山清兵纳降。

那么这样一来,即使江西的援军到来,忠勇军也可以凭借尤溪(辣子口)、永安两地与之抗衡,等到南部召集的新兵前来,加上不远千里运来的大炮,忠勇军甚至还有正面一搏之力。

但是就当前来讲,忠勇军依为泰山的大炮一个月内是赶不到的,而江西的清军最多半个月就会放马杀来。

“难啊。”杨振国头疼的拍了拍脑门,福康安领兵在外,这批清军起码不会低于五千人,足够威胁忠勇军的后防线了。打不下福康安部,忠勇军就不可能全力以赴的进攻辣子口。攻不下辣子口,那就意味着尤溪一线攻势的失败,清兵大举反攻之时,忠勇军就只能退到无险可守的大田,面对清军的大队人马还有分出一部分去守卫永安,那就是千钧一发的危局啊!

杨振国想到了部队转进时坐的那些四轮马车,那些马车多是来自各部的辎重营,平时的作用仅仅是运送物质,战时则是步兵快速挺进的一大利器。\\\\\\他知道这些马车都是为整编师准备的,之所以轮到忠勇军也是为了节省时间破例而为。他手底下也有一些,可惜数量不多,不然的话……

“尤溪县城福康安可以不在乎,但咱们却是一定要拿下的,毕竟是个县城,怎么说也可作为一个防御点。”张烈看不透福康安的企图,但他觉的也没必要去想那么多,先占了尤溪便是。福康安任他谋略再高,兵力这一块就是他的弱点。只要自己防守谨慎,不出大错,他又能拿自己怎么着?

杨振国想了想也是,看不透彻白咱谨慎点就是,若是自己能把福康安的布局看的一清二楚,那他还是当朝的头号名将福康安吗?(阿桂老头七十了,总不能还让人家出头吧!)自己才打了几天的仗,能跟人家比么?抬眼看了看王作,两人眼神一对不约而同的点了下头。

既然意见一致,杨振国也拖拉,当即点将道:“张烈。”

“在。”

“率本部两千人马汇入界面大营,归王将军指挥。”“是。”

“王作。”加上张烈的两千兵马王作麾下已经人数过万了,虽然里面有一半的新兵,但无可否认王作的才能很受军部的赏识。同样,杨振国对他也格外的信任。

“在。”

“你率部经台溪直插辣子口,攻防之间务必小心。”

“是。”王作眼中透出了一丝兴奋,辣子口……

“余下各部,整顿兵马,明日清早兵发尤溪。”

“是。”

尤溪是福建省中部的一个山区大县,素有“闽中明珠”之称。始建县于唐开元29年(公元741年),众所周知的朱熹就出生在这个地方。姑且不说朱熹这个人如何吧(我是不喜欢),到底还是个名传千古的人物,就在这提上两句。

尤溪县衙。

泉州参将明朗来回不停的踱着小碎步,他很郁闷。想当年六万大军千帆竞渡是何等的气派,可斗转星移战局莫测竟落得如此惨败。好不容易从澎湖捡回一条命来,本以为可以安稳几天,谁知道这些逆匪竟是一发而不可收拾,从台湾杀到了福州,一路上来接连大胜。堂堂的参将之尊朝不保夕,落差之大让他感到无比郁闷。

想到这里,明朗不由得长吁短叹起来。一会而恨自己没眼光头,竟看不出尤溪乃是万分危急之地;一会儿又担惊受怕,若县城危机,自己该如何是好?又想起福康安军法森严,此番若灰头土脸地回去,还不知道会遭受怎样的处罚?想到这里,明朗不由得打了个寒颤,感到背脊一片发凉。

眼看天色逐渐发亮,逆匪大军攻城在即,可他却没有任何有效的应对之策,只能被动地分散兵力,四面防御。即便他再不通军事,也知道这样的消极防御绝非长久之计,只怕要不了多久,城中的将士便会士气低落,那时就再也难以抵挡逆匪的进攻了。

士气!

明朗突然恨恨地想到,此时此刻的清军,急切地需要一场胜仗来鼓舞士气,来扭转眼前不利的局面!只要士气上来了,自己麾下仍有两千老军,怎么说也撑得过今天去。想到这里,明朗的眸子逐渐亮起来……

十八章 完胜三十章 围观一百三十一章 黄河北徙七章 生活五章 凡尔赛宫第30章 京师(一)第25节 飞渡三载(下)六章 决定第19章 攻掖县一百一十二章 热闹的朝鲜第1章 山东王伦七十八章 绝地逃亡一百三十五章 塔淄河战役二十章 歼敌一十七章 天津一百二十一章 收北海三二十章 歼敌一二十四章 船头第14章 天高三尺十四章 天地会三十九章 台湾十七章 家宴二十五章 现实一百二十五章 插手日本十九章 遣使第14章 天高三尺第32章 多线开战八十二章 两万汉军第8章 这是战舰三十八章 海战一五十四章 流年表二一百四十二章 鄂木斯克上一百四十三章 鄂木斯克下第9章 战略布置一百四十三章 鄂木斯克下第2节 险些被淹死第32章 多线开战九十七章 天下第一奇寨第9节 红糖一百三十五章 塔淄河战役九十三章 僵持局势第32章 多线开战八十二章 两万汉军八章 中国风再起二九十章 鏖战一四十六章 决战津南下第20节 缘由五十一章 京师暗雨一第25节 飞渡三载(下)五十章 最后的余晖五十一章 京师暗雨一第19章 攻掖县二十二章 乾隆皇帝五十四章 流年表二三十二章 初战十七章 伏击第15节 祸事四十九章 辉煌胜利下九十八章 一统中原上第26章 北峰顶二十八章 中美初会第28章 火器十五章 无题三十章 过路费三一百二十三章 电报一章 军报一百一十五章 进军西伯利亚上五十一章 大战结束六十九章 冀西北决战三三章 盐埕桥一百四十三章 鄂木斯克下五章 谈判十八章 完胜第3节 康乾盛世一百三十五章 塔淄河战役十七章 天津二十章 罗煞国俄罗斯一百四十章 伏尔加河畔的蒙古人上三十四章 海波不平三十四章 海波不平十四章 铲除五十章 最后的余晖二十八章 文字狱前奏第29章 议商第5节 煮盐一百零一章 一统中原续三十五章 鏖战马六甲三十章 中华军力十七章 开战三十二章 初战八十四章 燕京军校二章 定南将军四十三章 大海战中七十九章 军变古北口上三十五章 鏖战马六甲三第6章 清水教七十六章 大功告成六十章 暹罗生事四十一章 大局四章 吉隆
十八章 完胜三十章 围观一百三十一章 黄河北徙七章 生活五章 凡尔赛宫第30章 京师(一)第25节 飞渡三载(下)六章 决定第19章 攻掖县一百一十二章 热闹的朝鲜第1章 山东王伦七十八章 绝地逃亡一百三十五章 塔淄河战役二十章 歼敌一十七章 天津一百二十一章 收北海三二十章 歼敌一二十四章 船头第14章 天高三尺十四章 天地会三十九章 台湾十七章 家宴二十五章 现实一百二十五章 插手日本十九章 遣使第14章 天高三尺第32章 多线开战八十二章 两万汉军第8章 这是战舰三十八章 海战一五十四章 流年表二一百四十二章 鄂木斯克上一百四十三章 鄂木斯克下第9章 战略布置一百四十三章 鄂木斯克下第2节 险些被淹死第32章 多线开战九十七章 天下第一奇寨第9节 红糖一百三十五章 塔淄河战役九十三章 僵持局势第32章 多线开战八十二章 两万汉军八章 中国风再起二九十章 鏖战一四十六章 决战津南下第20节 缘由五十一章 京师暗雨一第25节 飞渡三载(下)五十章 最后的余晖五十一章 京师暗雨一第19章 攻掖县二十二章 乾隆皇帝五十四章 流年表二三十二章 初战十七章 伏击第15节 祸事四十九章 辉煌胜利下九十八章 一统中原上第26章 北峰顶二十八章 中美初会第28章 火器十五章 无题三十章 过路费三一百二十三章 电报一章 军报一百一十五章 进军西伯利亚上五十一章 大战结束六十九章 冀西北决战三三章 盐埕桥一百四十三章 鄂木斯克下五章 谈判十八章 完胜第3节 康乾盛世一百三十五章 塔淄河战役十七章 天津二十章 罗煞国俄罗斯一百四十章 伏尔加河畔的蒙古人上三十四章 海波不平三十四章 海波不平十四章 铲除五十章 最后的余晖二十八章 文字狱前奏第29章 议商第5节 煮盐一百零一章 一统中原续三十五章 鏖战马六甲三十章 中华军力十七章 开战三十二章 初战八十四章 燕京军校二章 定南将军四十三章 大海战中七十九章 军变古北口上三十五章 鏖战马六甲三第6章 清水教七十六章 大功告成六十章 暹罗生事四十一章 大局四章 吉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