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章 吉隆

四章 吉隆

鸿灵楼中讨论的两人,如今正悠哉游哉的游荡于吉隆的市面上,他们在信使到达中州的时候就已经到了马六甲。在马六甲海防署中脸面颇广的克劳德·卡尼基十分轻松的就在槟榔屿找到了一个长期泊船的好位置,然后带着基加斐子爵上了岸。

他们先是在槟城游乐一圈,为了圆了基加斐子爵进一步了解中华国的心愿,卡尼基带着他到了吉隆,这个新建不足五年的城市。

吉隆县,或许大家都不清楚,但在梁明的前世这个地方的名字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吉隆坡,马来西亚的首都。

在彻底稳定了麻亚省的局势后,梁明就下旨监理省务的杨度分州立县,建制修城。果然不愧是日后的首都,地理位置优越的吉隆坡就变成了现在麻亚省吉州州府吉隆了。

虽然新建不过五年,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矿产已经使得吉隆跃居马六甲第三大城了,仅次马六甲城和新加坡,将槟城甩在了身后。

吉隆位于鹅麦河(Gombak)与巴生河(Klang)的交汇处,锡矿丰富,现在已经是中华国最重要的锡金属产地了。

之所以大量的开挖锡矿,直接因为最近两年中华海军最新装备的一种近海装甲巡洋舰。这种装甲巡洋舰说白了就是在木质战舰外围铆钉一层铁板,它的用处就是一个——防御。身披重甲的装甲巡洋舰根本无力远航,速度如同鳖爬,但在近海港口和海峡防御方面却是一把好手。就目前而言,马六甲海峡以及巽他海峡都有装甲巡洋舰编队驻守。

而锡的用处就是保护装甲巡洋舰的铁甲,它拥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而且即使被腐蚀了生成的也是无害的有机物,最早的用途就是被大量的渡在铁甲上。

不过随着这两年的发展,锡在中华国中有了更大的作用。

第一,用于玻璃生产。这个年代的玻璃在欧洲早就流行开了,生产方法也不再是藏着掖着的秘密。中华国所生产的就是玻璃板(不是镜子),而将熔化的玻璃浇在锡板上,可以来保证玻璃面的平坦和光滑。

第二,就是马口铁。所谓马口铁就是表面渡了一层锡的铁皮。波希米亚(今捷克和斯洛伐克境内)从14世纪起就开始生产马口铁。现在马口铁主要用来制造餐具和饮具,但是在中华国它的另一个用途是来装罐头。

罐头的发明者是梁明,前世的他因为工作关系对罐头是极为熟悉,说不上了解多深但简易的罐头还是可以做出的。

只要将食品处理好,再装入铁罐中,全部置于沸水锅中,加热一个小时后,趁热封口即可。这种办法,就能较长时间保藏食品而不腐烂变质。这就是现代罐头的雏形。封口前加热容器及内容物,可以使瓶内空气密度减小,趁热封口,冷却后获得真空。

很简单,梁明的发明列单中又添上了一个——罐头。

罐头的产生对于马口铁的生产有了极大的促进效果,因为中华国的铁皮罐头一直处于热销状态。马六甲繁忙的海道,代表的就是无限的商机。

长时间生活在船上的海员,因吃不上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食品而患病,有的还患了严重威胁生命的坏血症,怎么办?罐头无疑是最简单、最好的解决办法。

总之,一切的一切,造就了吉隆城肉眼可见的发展速度。

而作为一华人为主导的中华国修筑的第一批城市,吉隆县的布局自然是中华模式的。置身于其中,除了随处可见的土著外,你简直就像是回到了中原。

“卡尼基先生,这里和欧洲完全不同,就是槟城也仅是几分相似罢了。”卡拉普·基加斐子爵惊奇的叫道。

克劳德·卡尼基理解的笑了笑,“是的,阁下。这里才是比较接近中华国内在的城市,不过想要真正的了解它,我们只有到中州去。”

卡拉普·基加斐是是第一次到达欧洲以外的地方,他一路来停留的地方都是欧洲的殖民地港口,建筑模式和欧洲没什么区别。在抵达槟城的时候,才算是第一次见到东方式的建筑,但作为开放式的港口城市,那里有不少欧洲商人置下的房产,欧式建筑也相当广泛。而吉隆是一个新兴的内陆城市,里面的居民不是占主导地位的华人就是一些商贩,这些人是不会去改变自己建筑的样式的。

华人自然就不用说了,他们占据着吉隆县城内商业份额的八成以上,可以说是商业的主导力量。余下的商贩,自然也有家财充裕的,但这些人都很识相,他们知道中华国的法律中是不分华人、土著的,但中华国的百姓可是分得很清楚。

华人的性行使得他们不会一朝得势就两眼朝天,对待土著也多是温和有礼,至少不会向白种人那样摆明的歧视。但同样的是,你自己要有一定觉悟。

把自己的窝改得富有民族特色,有什么用吗?那样只会时时刻刻的提醒华人,你是个土著而已。得到的结果就是逐渐的孤立,最后……

如今中华国土著中的富有者,有几个是平民百姓?这些人中的巨头,都是改土归流中失去权力的土著上层人士,最出名的几家都已经是中华国的勋贵了,他们巴不得立刻就能融入其中,又怎么时时刻刻的抱着自己的民族特色不放呢?有了这批人的带头,再加上传开的几例不长眼的下场,如今的土著富人……

几年来,中华国一直在宣扬一个基调,他们是“自己人”,和当地的土著都是黄皮肤的“自己人”,他们和那些白皮肤、蓝眼睛的洋夷是完全不同的。在中华国的领导下,大家都可以过上富足安定的日子。

“富足安定”,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土著们还是了解的,而几年下来农税较少、劳役全无的生活也的确让这些土著的日子好上了许多。

最明显的是残暴的白种人不见了,而华人也没有变得向白种人一样,这些的改变已经让很多土著顺服于中华国了。虽然中华国的种种法令很让他们头疼,但比起往日的生活,现在的日子的确是好了。

当然,原本就比他们富足的华人,日子变得更好了。有了强大武力支撑的华人,受了那么多年压抑的华人,完全释放的激情爆发了强大的能力。仅以商业而言,人口勉强勾着一成的华人占据了不少于九成的份额。

出于国人的天性,有了钱自然要置买家业,土地似乎也在渐渐的聚集在华人的手中……

九十四章 赢面二十九章 过路费二第7章 化解第28章 火器四十四章 决战津南上一百三十一章 黄河北徙二十三章 过渡十二章 硬仗三十九章 海战二九章 占领三十七章 关注第1章 山东王伦第22节 火炮第3章 买卖五十章 京津定二十四章 沧海六十五章 涿鹿二一百四十三章 鄂木斯克下六十七章 冀西北决战一七十三章 祥瑞动乾隆五十二章 京师暗雨二五十八章 天下大势四十一章 大沽登陆二章 假想第19节 天津卫第27章 接战三十八章 海战一二章 广州二十四章 斩首行动十二章 起端八章 农院一百二十五章 插手日本四十一章 海战四十五章 无题一章 腐败的官场九章 阻敌三十九章 台湾第33章 多线作战(二)一百二十七章 狭路相逢三十四章 鏖战马六甲二十九章 危局二十七章 美国人倭人十六章 曲江营二十五章 顺利三十八章 前奏杭州湾登陆二十章 觐见五章 谈判十一章 再战雷灵峰二章 假想第20章 解放军的没良心炮一百二十三章 电报二十章 歼敌一二十一章 整军三一百四十七章 名将的风采十五章 无题五十二章 勋章八十章 军变古北口中十章 全歼第27章 接战二十四章 斩首行动十五章 监察一百四十四章 名将的悲哀三十章 过路费三六章 民间十二章 截战四十二章 大海战上六十四章 涿鹿一五十四章 入主紫禁城二十一章 歼敌二第6节 噩耗第16节 深仇大恨五十一章 京师暗雨一七十章 火弹显威四十八章 辉煌胜利中一章 军情局二十六章 马六甲五十五章 流年表三六十七章 冀西北决战一十四章 天地会十章 全歼五十七章 驱满二七十一章 敢死先锋六十三章 战鼓擂十五章 监察二十五章 土着很懒散二十四章 沧海十六章 家宴一九十三章 僵持局势一百三十二章 移民六十六章 涿鹿三九章 火炮十九章 遣使三十六章 开解五十四章 流年表二二十六章 周折三十九章 海战二十七章 伏击一百零二章 以水代兵三章 盐埕桥三十章 暗中跟踪
九十四章 赢面二十九章 过路费二第7章 化解第28章 火器四十四章 决战津南上一百三十一章 黄河北徙二十三章 过渡十二章 硬仗三十九章 海战二九章 占领三十七章 关注第1章 山东王伦第22节 火炮第3章 买卖五十章 京津定二十四章 沧海六十五章 涿鹿二一百四十三章 鄂木斯克下六十七章 冀西北决战一七十三章 祥瑞动乾隆五十二章 京师暗雨二五十八章 天下大势四十一章 大沽登陆二章 假想第19节 天津卫第27章 接战三十八章 海战一二章 广州二十四章 斩首行动十二章 起端八章 农院一百二十五章 插手日本四十一章 海战四十五章 无题一章 腐败的官场九章 阻敌三十九章 台湾第33章 多线作战(二)一百二十七章 狭路相逢三十四章 鏖战马六甲二十九章 危局二十七章 美国人倭人十六章 曲江营二十五章 顺利三十八章 前奏杭州湾登陆二十章 觐见五章 谈判十一章 再战雷灵峰二章 假想第20章 解放军的没良心炮一百二十三章 电报二十章 歼敌一二十一章 整军三一百四十七章 名将的风采十五章 无题五十二章 勋章八十章 军变古北口中十章 全歼第27章 接战二十四章 斩首行动十五章 监察一百四十四章 名将的悲哀三十章 过路费三六章 民间十二章 截战四十二章 大海战上六十四章 涿鹿一五十四章 入主紫禁城二十一章 歼敌二第6节 噩耗第16节 深仇大恨五十一章 京师暗雨一七十章 火弹显威四十八章 辉煌胜利中一章 军情局二十六章 马六甲五十五章 流年表三六十七章 冀西北决战一十四章 天地会十章 全歼五十七章 驱满二七十一章 敢死先锋六十三章 战鼓擂十五章 监察二十五章 土着很懒散二十四章 沧海十六章 家宴一九十三章 僵持局势一百三十二章 移民六十六章 涿鹿三九章 火炮十九章 遣使三十六章 开解五十四章 流年表二二十六章 周折三十九章 海战二十七章 伏击一百零二章 以水代兵三章 盐埕桥三十章 暗中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