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章 台湾

三十九章 台湾

台湾一直是梁明关注的所在,因为近几年而言中华国最好的机会就是在台湾,所以建阳四年以后,在天地会的协助下岭南处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进驻台湾。而有了天地会提供的暗线,岭南处在台湾的工作开在的还是很顺利的,网络了一批人手后,逐渐将台湾的地理、人文、时政等等反映到梁明的案台。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狼渡海攻占台湾,郑氏投降。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台湾府,治所仍在台南(史书常称“府城”)。台湾府隶属福建,辖台湾(即今台南市)、凤山(今高雄,属台南地区)、渚罗(今嘉义,属台中地区)三县。及至雍正年间(18世纪初),应汉人拓垦范围扩张又增设彰化县、淡水厅,并将原隶属台湾府之澎湖改设为澎湖厅,诸县皆位于台湾西南沿海。

满清朝政府在统治之初,先是将十几万在荷郑时期就已居住在台湾的居民强制遣返大陆原籍,又厉行海禁,对大陆人民移民台湾严格限制,禁止携带家眷,故渡台者多半为单身男子,或是已有家眷,但受限制无法携带妻子来台的已婚男子。“饥来饱去”,“人众不下数十万,皆无妻孥”,“春季赴台耕种,秋收回籍”。并且清庭本身即有多次下令“汉番禁婚”,断绝自明郑以前即有之汉番结亲社会。并在澎湖屯驻重兵,而台湾也调驻内陆清军,以三年为一班,施行班兵轮调。如此作为,为的就是削弱岛内的反抗力量。

然而满清的这种政策效果并不好,台湾岛内民变频发,有所谓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的说法,民风极为剽悍。最终使得清廷政策沦为一张空纸,闽浙一带的贫瘠百姓陆续迁台。到了乾隆年间,台湾百姓已接近百万,遍布于各地。

作为一个移民社会,台湾岛内村庄与外界的联系较之内地村庄来说更为广泛,乾隆时期村庄在近城及大集镇周围最为密集,平原地区平均距离大约在三里左右。由平原向山区延伸,村庄间的距离也逐渐加大。进入山区以后,村庄间的距离当更大。

总之,乾隆时代台湾村庄通过乡缘、血缘、经济等方面,与外部保持着比内地村庄更多的外部联系。这种联系的网络相当复杂,各有系统。就血缘关系而言,单姓村庄比较简单,而多姓村庄则比较复杂。多姓村内的一个姓族可以同时可以和同族的单姓村及另一些多姓村内的同族发生联系。

就地缘关系而言,众多的多姓村或单姓村可以同属于一个地缘集团,而在地缘村落集团之间,会形成一些相互共享的市镇,一般的市镇虽然还没有脱离村落的形态,但已经形成了地缘交错、多姓杂居的局面。村庄间强烈的地缘意识,是内地村落中所非常罕见的现象,也是早期台湾移民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

同姓村庄往往通过宗族的关系而互相联系,族长由官府派充.在一个同族聚居的大庄中,通常有一个族长和数个房长。而遇到同族的重大事情时,邻近各庄的族长会进行商议,并保持比较密切的联系。族下分房,更表明了一个同族村庄内各房之间有着很较近的血缘关系。就比说如岭南处在台湾的总负责人——林爽文,其林家就是这个存在模式。

林爽文,漳州平和县板仔人。于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随父渡台,居彰化大里代庄,以耕田、赶车为业。本人善于经营,至乾隆四十年以富贵乡邻了,其父林劝为大里代庄一房长。四十二年,同严烟组织的天地会发生联系,不久加入其中,四十三年成为台湾天地会的北路领袖。建阳四年加入岭南处,总领台湾事物。

林爽文这一族系共分为三个庄子,阿罩雾庄、阿必罗庄和大里代庄。林族族长林家齐居于阿必罗庄,安辈分是林爽文的族弟,不过早已经出了五服了;而阿罩雾庄的族长林石和大里代庄族长林绕都是林爽文的本家叔伯,关系还亲着呢!

林爽文至加入岭南处之后,虽先前已经是台湾天地会北路首领,可这样的“资历”在岭南处起不到半点作用,之所以如此快的做到一方主事还是靠得梁明“慧眼”识英才。

卢青在整理了台湾天地会的资料后马上就报给了梁明,看到林爽文这个熟悉的名字后梁明当场回绝了岭南处另派主事的提议,将这个职位抛给了刚刚加入军情局的林爽文。

林爽文倒也没辜负梁明的期望,这几年下来将台湾情报科经营的好生火旺,不仅传来了台湾各个方面的资料,还在各县署衙安插进了眼线,最重要的是他以护庄的名义组建起了一支义勇。

说道这护庄义勇就不得不提一下台湾的现状了,乾隆时期东南沿海诸省移居台湾的人口激增,移民村落数量急剧增长、地域急速扩大。

郑氏时期,台湾的开发还仅局限于台南及沿海平原一部分地区,而现在已经是遍布全岛。清代制度,十户设甲,十甲设保,十保设里。刚开始时,实行里甲制的台湾、凤山、诸罗三县,虽然同时推行保甲制,但由于地旷人稀,实际上无法象内地一样实行完整的保甲制。到了现在各里的村庄数目增加,人口人数既多,每年开报丁口都是任意填写,并不实力清查,里甲制度同样也是个空架子。比如林爽文居住的大里杙庄人口多达3000余人,成年男丁不下700人。

人口一多,所占资源相对就减少了很多,特别是早期定居于沿海平原地带的村落,开始时相隔二三里,之间并无侵扰。而现在人口激增了数倍,想要继续生活自然就要扩大地盘,于是各个乡邻外姓村落态度鲜有友好的。

拿个对比,这就好比是内地村落间的“抢水”,为了浇田的一口水,两个村的男丁火并的事是时有发生,算不得稀奇。

最初,林爽文组织了一支五百人的义勇,三个林族的庄子依份平摊,大里代庄人口最多出了一半。而且还请来了一批教头,各个身手了得。至于这批教头究竟是谁,就不问可知了。

五年的训练下来,义勇换了两轮,人员身份也变了大样,教头也换了一批,不变的是林家义勇的“强大”,彰化县城北部的村落几乎被他们横扫了一片。其结果就是以往年年不断的械斗,这两年已经看不到了,在林爽文的主持下各庄互助互商,多余少补,已经算是一个松散的联盟了。

五十章 最后的余晖二十七章 海军初成四十二章 大海战上三章 盐埕桥六章 商税二十八章 中美初会九十七章 天下第一奇寨一百四十二章 鄂木斯克上第2章 意外之喜一百四十八章 国防陆军三十八章 内心决断九十九章 一统中原中一百二十三章 电报二十章 罗煞国俄罗斯十三章 茁壮十章 中华军力四章 澳门第10章 起义五十四章 入主紫禁城六十二章 硝烟起二十三章 歼敌四四十章 海上行程三十九章 海战二三十八章 前奏杭州湾登陆十五章 现实二十六章 美国来使五十四章 入主紫禁城八十二章 两万汉军二十二章 乾隆皇帝四章 议事厅一百五十二章 钱啊七十八章 绝地逃亡四十一章 大沽登陆三十章 过路费三四十六章 决战津南下三十一章 前序八十三章 练兵三十七章 关注四十五章 海战余波十八章 无题十六章 欧洲的第一笔买卖一百一十二章 热闹的朝鲜一章 腐败的官场十八章 接战三十七章 关注十一章 中华朝见三十九章 大军要启航第18章 初战掖县第4章 大秋岛第10章 起义五十章 最后的余晖一百一十章 布局天下四章 议事厅四十八章 辉煌胜利中三十三章 商业三十二章 中华海二十八章 过路费第2章 意外之喜三十四章 海波不平三十章 围观十三章 不是战斗是屠杀二十一章 歼敌二六章 决定二十一章 整军三十二章 截战一百二十四章 西伯利亚收其半第28章 火器四章 中州一章 腐败的官场第31章 京师(二)第23节 飞渡三载(上)五章 学三章 到达四十三章 大海战中四十一章 大局二十五章 顺利一百零七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二十四章 歼敌五第14节 晒盐之事二十四章 船头三十章 围观十六章 曲江营一百四十九章 战略四章 东方飓风四一百二十五章 插手日本一百二十二章 收北海完一百零九章 父与子二三十六章 福康安的动向第12章 席卷鲁东十六章 曲江营十七章 天津一百零九章 父与子二第32章 多线开战第1章 山东王伦第5节 煮盐十一章 中华朝见一百二十二章 收北海完第11章 可谓“匪乱”四十二章 津京震动
五十章 最后的余晖二十七章 海军初成四十二章 大海战上三章 盐埕桥六章 商税二十八章 中美初会九十七章 天下第一奇寨一百四十二章 鄂木斯克上第2章 意外之喜一百四十八章 国防陆军三十八章 内心决断九十九章 一统中原中一百二十三章 电报二十章 罗煞国俄罗斯十三章 茁壮十章 中华军力四章 澳门第10章 起义五十四章 入主紫禁城六十二章 硝烟起二十三章 歼敌四四十章 海上行程三十九章 海战二三十八章 前奏杭州湾登陆十五章 现实二十六章 美国来使五十四章 入主紫禁城八十二章 两万汉军二十二章 乾隆皇帝四章 议事厅一百五十二章 钱啊七十八章 绝地逃亡四十一章 大沽登陆三十章 过路费三四十六章 决战津南下三十一章 前序八十三章 练兵三十七章 关注四十五章 海战余波十八章 无题十六章 欧洲的第一笔买卖一百一十二章 热闹的朝鲜一章 腐败的官场十八章 接战三十七章 关注十一章 中华朝见三十九章 大军要启航第18章 初战掖县第4章 大秋岛第10章 起义五十章 最后的余晖一百一十章 布局天下四章 议事厅四十八章 辉煌胜利中三十三章 商业三十二章 中华海二十八章 过路费第2章 意外之喜三十四章 海波不平三十章 围观十三章 不是战斗是屠杀二十一章 歼敌二六章 决定二十一章 整军三十二章 截战一百二十四章 西伯利亚收其半第28章 火器四章 中州一章 腐败的官场第31章 京师(二)第23节 飞渡三载(上)五章 学三章 到达四十三章 大海战中四十一章 大局二十五章 顺利一百零七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二十四章 歼敌五第14节 晒盐之事二十四章 船头三十章 围观十六章 曲江营一百四十九章 战略四章 东方飓风四一百二十五章 插手日本一百二十二章 收北海完一百零九章 父与子二三十六章 福康安的动向第12章 席卷鲁东十六章 曲江营十七章 天津一百零九章 父与子二第32章 多线开战第1章 山东王伦第5节 煮盐十一章 中华朝见一百二十二章 收北海完第11章 可谓“匪乱”四十二章 津京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