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买卖

今个三更,这是第一更。

日照之名,始于元佑。祖曰:天台山有河上公丈人题字云:“云自天出天然奇石天下无,日照台前台后胜景台上有”,“日照”之名盖出于此,谓之“海上日出,曙光先照”之地是也***:。

《纪年》亦云:“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乃移于琅琊之滨”。

所谓:“琅琊之名,天台之胜”,指的就是日照。而且《山海经》中记载的羲和祭祀太阳的汤谷和十日国就在日照,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个好地方,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而且风景怡人。

乾隆三十九年,初夏。王经隆、颜六等一行人带着辛苦筹集来的三万两银子,一路马不停蹄的赶到了事前说好的接头地点——日照石臼咀。

此次和王、颜二人一同来的除了八个清水教门徒外还有梵伟,作为清水教的二号人物同时也是王伦的军师,在大事上的布局一直都是出自他之手,这次如此重要的举动怎会少了他。

“大师,前面就是石臼咀了。”王经隆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指着前面隐隐可见的一个小镇说道:“那里有家“兴光杂货”的铺子,就是和大秋岛接头的地方。掌柜的是个老头,姓李,他儿子是岛上的头领,是那大当家的心腹之人。”

梵伟“哦”了一声,“如此说来这还是一个不能得罪的主了”,收回远望的目光,梵伟回头向跟随后面的八名教徒吩咐道:“到了地方谁也不准枉自狂为,给我老老实实的,听清了吗?”

回应的自然是一片应和:“是……”。

++++++++++++++++++++++++++++++++++++++++++++++++++

“哈哈,这不是王小哥和颜六爷吗?”李和笑呵呵的迎了出来,他刚才正好在前台料理东西,一转眼就看到了不远处的一行人。“我说这大清早的屋前的喜鹊”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赶都赶不走。原来是贵客上门了。”李和到底是半截身子入了土的人,做事极为老道:“快请进,快请进。”话说间,铺子里的三个帮徒已经迎上去接过了王经隆、颜六和梵伟的担子,引着看着就是随从的八名清水教徒到了后院。

这李和就是李狗儿的老爹,今年五十有三,这在清朝已经是上了年纪的人了。当年事发后没多久,梁明就使人将李狗儿他们七人的家眷接到了岛上,虽然起因是因为梁明可还是让他们感激不尽。待到“家业”发达了,梁明思虑着在几个常去的地方按个点,想来想去最适合的就是李和这几个老人了。

他们这几个人根本不存在叛变问题,极为可靠。所以到了乾隆三十七年夏天时,李和就带着老伴到了石臼咀开了一家杂货铺,帮手的就是岛上挑选出来的“忠诚”之士。同时在蓬莱等地这样的小店也开了四五家。

李和带着梵伟三人到了客厅,四人闲唠了几句,就转到了正点子上。这点李和不含糊,早在王颜二人离岛时梁明就给他特意嘱咐过,李狗儿也借着看望他老两口的机会给他说道过。“几位放心,老汉这就传去消息,多则三日,少则两日就会有船来的。”李和对这件事真的是热心急了,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梁明的大计,也牵连到了李狗儿。

自从王权、何亚东、张建科上岛后李狗儿的地位持续下降,至少明面上看是在一直向下走。虽然李狗儿知道只要自己在梁明心中的位子不动摇,他在岛上的身份永远就不会降,但俗话说得好: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面子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永远是挂在嘴边的。所以,这两年李狗儿心中的火一直憋着,现在终于有机会扬眉吐气了,他爷俩又怎会不用心。

李狗儿自从上岛之后一直在主管“弹药”储存,可这个职位的重要与否一直都是受人评议的,特别是何亚东上岛后,权利再次萎缩。

但对于这些李狗儿是无话可说,身为梁明的亲信他自然知道梁明的用人标准,所以他从没说过一句唠叨话。这一点是否真确已经不用怀疑了,梁明这几年来的高度信任就是最好的回答。但是不说话不代表心中没怨火,要证明自己的重要与否,最好的证据就是用事实说明一切。此次清水教的来意就是最好的机会,只要“震天雷”和“散花雷”能打动王伦,使之拿出大笔的银子来买,那李狗儿这个大秋岛弹药总管的位子是否重要就不言而喻了。

李勾(以后就这样叫李狗儿了)有心借此事涨一下威风,梁明也有心纵容一下,这两年李勾的情况他自己心中很明白。当面叫着头领,背后被人指指搭搭,这种滋味是谁也会有气,所以让他洒出来也是个法子。

中国人从古到今都有一个习惯——客至酒饭足。四人一番谈说后,酒席早已经摆上了。

酒足饭饱之后,按李和的说法是梵伟等人远道而来,一路鞍马劳顿是该好好歇歇了。所以,一招手堂下的弟兄便将清水教众人带入已经准备好的房间中。

不过他们是注定睡不下的,因为李和给了他们一张纸条:

震天雷:一两银子/一枚。

散花雷:一两五钱银子/一枚。

三斤山炮:一千两银子/一门,重三百斤。

五斤山炮:二千两银子/一门,重六百斤。

实弹:一两银子/一枚。

霰弹:三两银子/一枚。

开花弹:五两银子/一枚。

火绳枪:五十两银子/一支。

弹丸:十两银子/一百发。

火yao:二十两银子/一桶,一桶重一百斤。

PS:作为中国出身的,自己制造的,没理由,也不可能用西方的“磅”作为火炮大小的标准。三斤炮,即是炮弹重三斤。

第10节 发展二十三章 攻城三十六章 开解三十九章 大军要启航三十六章 福康安的动向一百零三章 真相尚不白一百三十四章 三帐哈萨克九十二章 民心二十九章 血染禁书案四十八章 津南大捷上十四章 生活二五十四章 流年表二十四章 全面开打七章 攻占拉瓦格二九十六章 让人恶心的小国三十一章 前序第14节 晒盐之事四章 中州二十三章 攻城第22章 攻伐四十五章 海战余波一百五十章 渔翁得利十章 转回视线下一百四十一章 伏尔加河畔的蒙古人下三章 盐埕桥七十八章 绝地逃亡二十一章 做买卖九章 占领第15章 生死之战四十章 海上行程六十七章 冀西北决战一第2节 险些被淹死三十九章 淡边激战中五十二章 勋章七十四章 乾隆之死上第15节 祸事一百四十七章 名将的风采四章 议事厅第7章 化解第19节 天津卫三十五章 胜败之间克尤溪二章 定南将军十四章 成长二十九章 血染禁书案四章 中州四十七章 决战津南续七十六章 大功告成五十三章 圆明园十四章 生活二一百五十章 渔翁得利第8节 钱财第9章 战略布置十七章 开战第6节 噩耗第8章 这是战舰第21章 内政五章 学六章 商税十一章 中华朝见一百二十二章 收北海完二十二章 乾隆皇帝一百二十二章 收北海完二十二章 乾隆皇帝十五章 监察一百五十四章 扩军第11章 可谓“匪乱”一百一十章 布局天下二十七章 海军初成七十七章 帝王之尊第23章 再临掖县一百二十二章 收北海完一百一十六章 进军西伯利亚中三章 荷兰第8章 这是战舰七章 生活十九章 震惊一百三十二章 移民七十六章 大功告成第7章 化解三十一章 大战再起第33章 多线作战(二)十八章 和五十三章 圆明园一百五十二章 钱啊四章 吉隆一百五十二章 钱啊二十章 解围十五章 无题四章 议事厅七十七章 帝王之尊五章 学一百零八父与子一六十二章 硝烟起三十章 暗中跟踪十六章 破敌二三十章 围观第22节 火炮第2章 意外之喜一百一十九章 收北海一第20章 解放军的没良心炮
第10节 发展二十三章 攻城三十六章 开解三十九章 大军要启航三十六章 福康安的动向一百零三章 真相尚不白一百三十四章 三帐哈萨克九十二章 民心二十九章 血染禁书案四十八章 津南大捷上十四章 生活二五十四章 流年表二十四章 全面开打七章 攻占拉瓦格二九十六章 让人恶心的小国三十一章 前序第14节 晒盐之事四章 中州二十三章 攻城第22章 攻伐四十五章 海战余波一百五十章 渔翁得利十章 转回视线下一百四十一章 伏尔加河畔的蒙古人下三章 盐埕桥七十八章 绝地逃亡二十一章 做买卖九章 占领第15章 生死之战四十章 海上行程六十七章 冀西北决战一第2节 险些被淹死三十九章 淡边激战中五十二章 勋章七十四章 乾隆之死上第15节 祸事一百四十七章 名将的风采四章 议事厅第7章 化解第19节 天津卫三十五章 胜败之间克尤溪二章 定南将军十四章 成长二十九章 血染禁书案四章 中州四十七章 决战津南续七十六章 大功告成五十三章 圆明园十四章 生活二一百五十章 渔翁得利第8节 钱财第9章 战略布置十七章 开战第6节 噩耗第8章 这是战舰第21章 内政五章 学六章 商税十一章 中华朝见一百二十二章 收北海完二十二章 乾隆皇帝一百二十二章 收北海完二十二章 乾隆皇帝十五章 监察一百五十四章 扩军第11章 可谓“匪乱”一百一十章 布局天下二十七章 海军初成七十七章 帝王之尊第23章 再临掖县一百二十二章 收北海完一百一十六章 进军西伯利亚中三章 荷兰第8章 这是战舰七章 生活十九章 震惊一百三十二章 移民七十六章 大功告成第7章 化解三十一章 大战再起第33章 多线作战(二)十八章 和五十三章 圆明园一百五十二章 钱啊四章 吉隆一百五十二章 钱啊二十章 解围十五章 无题四章 议事厅七十七章 帝王之尊五章 学一百零八父与子一六十二章 硝烟起三十章 暗中跟踪十六章 破敌二三十章 围观第22节 火炮第2章 意外之喜一百一十九章 收北海一第20章 解放军的没良心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