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 出毒招

十二章 出毒招

不过现在不同了,中华国来了。梁明的全国战略储备粮仓体系,建立基础就是富产稻米的中南半岛各国。而本是稻米出口第一的越南因为陷入战乱已经停止了粮食的向外出口,它的份额自然也就分摊到了三国头上,准确地说建阳六年以后是两国,因为柬埔寨全国大乱。至建阳四年以来,每年都有近二百万担的稻米被贩运到中华国。但是今年四月份郑昭被杀,致使早于郑昭面合心不和的中华国大军出动,双方贸易陷入瘫痪。到了八月份,中暹和谈结束,贸易自然再次兴起。

这个时候,面对态度强硬的昭披耶却克里,周林生本已经放弃了这一行动。却不想两个月后,事态突然有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一个从万象运抵曼谷的粮队因为雨季期间道路泥泞难行,不但晚了合同时间还因路途耽搁过长使得此次运送的三万担稻米半数发霉变质,货主不但收不到一分银子,还要按合同赔偿十万担稻米。

这个商队的东家在万象也是很有份两的贵族,本身自然是不愿意赔偿,可虽然对方是中华国呢?正准备打落了牙和血吞下去,一个西南处的情报人员找上了门…………

不出意外,在付出了一些银子后,有了良好借口的万象国答应了下来,毕竟他前面还有个大个子顶着的。有了万象的配合,中华国仗着好借口以势压人昭披耶却克里也被迫答应了下来,只是在三天后宣布改回旧都阿瑜陀耶城(大城)。柬埔寨孤立难支,也在十一月初应了下来。

至此,中华国在付出了1000万银元的无息贷款后,取得了这条连接半个中南半岛的驰道,并且签下了条件苛刻的文约——《四国筑路约定》。

其中有一条是:如发现驰道不合规格,所在国当立即归还中华国贷款,并处以三倍罚金,用于修筑驰道。

和西南处的艰难相比,岭南处就容易的太多了。现在的大清帝国可不认为有人敢打它的注意,再加上本身就有很宽畅的官道,卢青以方便运输为借口建议两广总督巴延三、广东巡抚尚安修缮官道,自身又联合了十三行大大小小数十家商行凑出了一百万两白银为助款,很容易就打通了关节。

因为在巴延三和尚安看来,卢青之所以这样是为了巴结自己,是为了给自己增添功绩,这样的好事两人自然不会错过。而在被联合的商行东家看来,这也是一条送礼的路子。所以,就这件事而言周林生很是羡慕卢青,太顺了,那像自己……

随后就是北方处了,乌三娘知道自己这点成绩比不上岭南处,也就简略的说了一下。不过要是统计看来,北方处今年上半年的成绩绝对是五处第一的。

乌三娘是三月初潜入山东的,一个月的工夫就收编了清水教的余脉,又于河南的白莲教分支混元教刘松、直隶的八卦教刘洪相继取得了联系,很快就将北方处的密探分部到了各地。而且最主要的是收罗了将近二万的河南难民,由移民局陆陆续续的运抵南汉省。并且建立了一条相对隐蔽的运送路线。可以说,上半年北方处的成果较之下半年的岭南处毫不逊色。

不过处于梁明的私心,北方处下半年的规划被全盘打乱,下半年的成绩很是惨淡。

剩下的就是陆泉主管的江南处,他们的布局大都是陆泉在广州做生意时部下的。如果说,北方处的行事方式是江湖帮派的话,岭南处的方式就是隐藏在烛台下的正经商人,那江南处就是暗地里的官商勾结下的暗中海商。在当地商人和少数官员的掩护下,偷偷摸摸的进行着众人可以给众人带来厚利的“海上走私”活动。

“启奏大王,《扬州十日记》、《扬州城守纪略》、《嘉定乙酉纪事》、《江变记略》、《嘉定屠城纪略》等书已经寻到完本。”陆泉的脸上现出了一抹潮红,“《川中记事》也编撰完毕,都可以马上印刊。”

梁明一双眼睛不由得眯了眯,心中也有一股热血翻腾,终于可以出手了。他很激动,这一天他已经等了五年了。

建阳三年,中华国一切步入正规后,梁明就开始思虑着如何应付北面隔海相望的那个庞然大物。他知道乾隆五十一年,台湾会爆发一场大起义,领导人就是已经是中华国台湾事物总负责人的林文爽。只要在起义爆发前夕,大军挺进,台湾唾手可得,而且丝毫不用去担心人心望北,因为台湾被台湾总兵柴大纪、知府孙景燧糟踏的不成样子了。

可梁明知道,单单一个台湾根本伤不了满清的底气。乾隆是个自大喜功,好脸面的家伙,最重要的是他手里有银子,并且在大陆支持满清的百姓依旧占据着绝对优势。假如满清大力发展火器、制造战舰,源源不断的大军开进战场,那立国不久的中华国多半是支撑不下的,要知道他身边还有暹罗这个暂时臣服的狼,身后也有一批还没开打的欧洲强国。

苦思冥想,夜不能寐,那一段日子梁明可清减了不少。全力回忆的他,最终也找不到可以打开这个死锁的金手指,不过一次宴席上他自己的一句话提醒了他,“满汉全席”中的“满汉”。

于是,不久之后,新成立的中原情报署就有了个绝密任务——收集和编撰记载满清入关时期屠杀汉人的书籍。

再分配任务的时候,人文鼎盛的江南自然是首选之地,那这个艰巨的任务也就落在陆泉身上了。这些年来,江南处的情报人员不知吃了多少苦头,才找到了一些完本,也编撰完成了《川中记事》这本记载着满清屠空四川百姓的书籍。

“立刻交付印刷局,绝密印刊,不准走漏丝毫消息。”梁明两眼冒出了阵阵精光,“每本印刷一万册,由你等五处负责分散各地。”

“臣等遵旨。”………

二十九章 过路费二二十三章 歼敌四第23章 再临掖县五十四章 入主紫禁城四章 中州九章 占领二章 鸿灵楼十二章 发展第4章 大秋岛二十九章 血染禁书案三章 安民第2节 险些被淹死三章 到达一百三十六章 备战西北三十章 暗中跟踪五章 凡尔赛宫一章 军报第2节 险些被淹死一百三十二章 移民十三章 军容五十二章 勋章第19节 天津卫七章 中国风再起一八十四章 燕京军校二十五章 歼敌六一百三十三章 中亚六章 商税一百一十五章 进军西伯利亚上第24章 海仓口之战一百五十章 渔翁得利七十五章 乾隆之死下五十一章 京师暗雨一三十四章 海波不平六十七章 冀西北决战一六十六章 涿鹿三二十二章 换帅二十八章 过路费九十三章 僵持局势十三章 不是战斗是屠杀第31章 京师(二)四十八章 辉煌胜利中五十四章 流年表二十四章 天地会一百二十二章 收北海完九章 火炮第7节 梁明的第一次十九章 震惊二十章 解围十三章 援兵五十五章 流年表三一百二十一章 收北海三三十章 围观一百二十七章 狭路相逢十四章 铲除三十八章 海战一八章 监察十章 闽南十四章 天地会二十五章 歼敌六第30章 京师(一)一百二十四章 西伯利亚收其半十六章 曲江营十一章 开打一百二十六章 海军出击一百五十二章 钱啊一百零二章 以水代兵十三章 援兵十五章 监察二十三章 英国特使二十八章 文字狱前奏三十五章 鏖战马六甲三二章 定南将军一百零九章 父与子二四章 吉隆二十九章 过路费二十三章 援兵三十八章 前奏杭州湾登陆二章 广州二十一章 歼敌二十九章 遣使二十章 歼敌一三十七章 无奈之举血战辣子口三十五章 收获五十章 京津定六章 商税五十三章 流年表一三十五章 鏖战马六甲三二十六章 美国来使十章 中华军力九章 占领第22节 火炮七十三章 祥瑞动乾隆五十二章 勋章五章 凡尔赛宫九十三章 僵持局势三十三章 单枪匹马三十八章 淡边激战上八十二章 两万汉军四十二章 大海战上一百二十八章 覆灭西南水师上
二十九章 过路费二二十三章 歼敌四第23章 再临掖县五十四章 入主紫禁城四章 中州九章 占领二章 鸿灵楼十二章 发展第4章 大秋岛二十九章 血染禁书案三章 安民第2节 险些被淹死三章 到达一百三十六章 备战西北三十章 暗中跟踪五章 凡尔赛宫一章 军报第2节 险些被淹死一百三十二章 移民十三章 军容五十二章 勋章第19节 天津卫七章 中国风再起一八十四章 燕京军校二十五章 歼敌六一百三十三章 中亚六章 商税一百一十五章 进军西伯利亚上第24章 海仓口之战一百五十章 渔翁得利七十五章 乾隆之死下五十一章 京师暗雨一三十四章 海波不平六十七章 冀西北决战一六十六章 涿鹿三二十二章 换帅二十八章 过路费九十三章 僵持局势十三章 不是战斗是屠杀第31章 京师(二)四十八章 辉煌胜利中五十四章 流年表二十四章 天地会一百二十二章 收北海完九章 火炮第7节 梁明的第一次十九章 震惊二十章 解围十三章 援兵五十五章 流年表三一百二十一章 收北海三三十章 围观一百二十七章 狭路相逢十四章 铲除三十八章 海战一八章 监察十章 闽南十四章 天地会二十五章 歼敌六第30章 京师(一)一百二十四章 西伯利亚收其半十六章 曲江营十一章 开打一百二十六章 海军出击一百五十二章 钱啊一百零二章 以水代兵十三章 援兵十五章 监察二十三章 英国特使二十八章 文字狱前奏三十五章 鏖战马六甲三二章 定南将军一百零九章 父与子二四章 吉隆二十九章 过路费二十三章 援兵三十八章 前奏杭州湾登陆二章 广州二十一章 歼敌二十九章 遣使二十章 歼敌一三十七章 无奈之举血战辣子口三十五章 收获五十章 京津定六章 商税五十三章 流年表一三十五章 鏖战马六甲三二十六章 美国来使十章 中华军力九章 占领第22节 火炮七十三章 祥瑞动乾隆五十二章 勋章五章 凡尔赛宫九十三章 僵持局势三十三章 单枪匹马三十八章 淡边激战上八十二章 两万汉军四十二章 大海战上一百二十八章 覆灭西南水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