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章 开打

十一章 开打

台湾民众不下百万,到了这时至少有八成是在督台将军府的辖下。在战事陷入“僵持”的时候,林爽文、庄大田等人协助杨衮进行了一次义军大整编。剔除了老弱孤子,老军人马还有八千出头。不过因为战事顺利,又有大批青壮来投,原因很简单义军手中握有大批的粮食。

当台湾的奏报送到梁明手上时,上面就清晰的标出了台湾缺粮。梁明既然决定马上动手,那么必要的支援也是不可缺的。除了十二门铸铁炮及相应弹药外,还有大量的刀枪盾牌、少量的铠甲和一船船的粮米。在义军起事前就以到了台湾外海。

铸铁炮不值钱,而且还都是同清军一个水平线的。像这样的火炮,造器局一个月就能铸造出一百多门,工艺很简单。可义军中是不能出现的太多,太多的话必然会引起清廷的注意。

乱民纷起的义军猛然间拉出数十门,甚至是上百门大炮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有外势力插手其中。在福建盘踞的常青必然会想到隔海相望的“逆匪余孽”——中华国,那样的话虽然现在没什么影响,可在福建清军进台失败后就会成为常青的借口,那个时候中华国就是去隐蔽性了。

刀枪盾牌打造起来很容易,梁明这些年来很是准备了一批,这次只是分出了一成的量。之所以打造如此多的冷兵器,那是为了在大陆扩军用的。

现在中华国在防御国土的情况下只能挤出七八万人马,虽然库里存了很多军火,可热兵器同冷兵器不一样,士兵不是挥手一招就成的,必要的训练是少不了的,并且还要考虑士兵的忠诚问题。所以,大规模扩充冷兵器部队是势在必行的。

(本人认为那个时候的农民同20世纪初的不一样。1927——1949年之间,我党的军队很多都是招来农民,拿上枪就是战士。但咱们要知道,那个时期的农民对于枪炮已经很熟悉了,就算没见过真的,脑子里也有个拟真的印象。但18世纪末的中国农民最多接触的是鸟枪,跟真正的军用火枪完全是两码事,而且还有大炮。单响声就是一个关口,所以……)

至于铠甲那就更简单了,为了增强骑兵的对抗能力,梁明组建的三个骑兵旅都装备了中型或轻型铠甲。反正有蒸汽锤,也费不了太多的人力。送到台湾的三百副铠甲都是在骑甲的基础上略加改动而成的。

对于台湾来说粮食才是最要命的,虽然打下彰化、诸罗、淡水、凤山四座县城,可南北义军并没有发现太多的粮食,眼看着全台粮食将尽,却又没办法到外地进粮,整个台湾人心混乱。

有了充足的粮草,义军先是大大方方的为辖区百姓放了半个月的口粮,然后采取平买平卖的策略,很快就稳定了其控制区的统治。人心所向,台湾再次掀起了一股参军热潮,毕竟军属家庭都在享受着“天大”的好处——每月发放一担粮米,另外粮米价格减半(有限量);牺牲义军战士家属口粮全保。

从中挑选了七千人,加上八千老军,台湾义军建立起了一直人数万五的队伍。以府城为界限形式上分成了南北两路。

南路义军五千人,以庄大田为首,以凤山为中心,控制着台湾南端,手下大小头领有庄大韭、庄大麦、庄锡舍、王阮郭、简天德、许光来、李惠,以及原先的总教头,现在的副军师王敦。

北路义军一万人,以林爽文为首,以彰化为中心,下辖彰化、诸罗、淡水三县,控制着台湾北部。手下分为两部,彰化、诸罗两县盘踞着义军主力七千余,头领有刘升、陈泮、王芬、黄喜、张烈、林永、杨振国等,军师杨衮。另一部三千人,由王作、林小文、刘士贤为首,驻守淡水,军师陈奉先。

林爽文、庄大田二人主导的是民事,军中事务真正的主事人乃是杨衮、王敦和陈奉先。这三人立于上首,原本的七八十个手下就分散于万五军中,充任者中层头目。义军中的各大头领对此早已是心知肚明,对于杨、王、陈三人的身份也是一清二楚,所以极为听命。以往农民起义军中保存实力,争权夺利的事在义军中没有发生,因为他们都是中华国的内定官员,手下兵力的调整是上头的意思,想要爬高位靠的是战场上的表现,而不是内部的倾轧。

义军的这次整编完成的很顺利,在福建援兵登陆台湾前就完成了,还趁着锐气打下了鹿港,并“和平”进驻艋舺、后垄(今苗栗县后龙镇),实现了北台湾的全部占领。

一府二鹿三艋舺,为一句台湾谚语,说的是乾隆时期全岛三大城市的盛况。一府为今台南市,二鹿为鹿港,艋舺则为今日万华。此句反应台湾的由南至北的开垦史,以及各城仰赖海洋贸易的情况。鹿港名称的由来一说是因为荷兰时代此港口输出大量的鹿皮而得名。

鹿港位于台湾西海岸的中点。清治时期以前,港阔水深,距离大陆沿岸最近,因此自然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港口城市。乾隆四十九年,鹿港与福建蚶江正式设口开渡,从此开始鹿港的黄金时代,在当时是仅次于府城台南的全岛第二大城。

艋舺位于大嵙崁溪(今大汉溪),新店溪及淡水河交汇处,水运优越,可通达台北盆地大小聚落(如沪尾,锡口,景尾,新店,新庄,枋桥等地)。艋舺虽在内河,但淡水河水量充沛,货船可直航外地互市,乃经济发达之地。

在王作、林小文率军进攻淡水时期,克竹堑(今新竹市)斩杀淡水同知程竣,并一路攻下了三貂(今台北县),大鸡笼(今基隆市)、大甲(台中县大甲镇)、暗坑仔(金台北县)、金包里(今台北县金山鄕)等城镇。可是艋舺、后垄并没有攻下,因为艋舺守备易率500名营兵退出了城镇,将艋舺让给了粤籍的民军。当时广东籍贯的谢尚纪,钟瑞等人还从嘉志阁(今新竹县)招募来民兵两千人攻入了后垄。就此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

虽然心知粤籍的民军是心向满清的,可为了不激化闽粤移民之间的矛盾,王、林等人也只得忍了下来。但现在在粮米的帮助下,粤籍民军散去了一多半,余下尚不足五百人。

十二月二十一日,王作派李同、黄阿宁、林日光等率领800人“驻守”后垄,派吴异人、吴淑夜、游异、刘长芳等人率领1200人破易连所部,并进驻艋舺。至此,台湾北部全归入义军统辖。

四十五章 海战余波十七章 开战第18章 初战掖县一百三十五章 塔淄河战役八章 攻占拉瓦格三四十章 海上行程九章 占领七章 攻占拉瓦格二第9节 红糖一百一十六章 进军西伯利亚中二十三章 攻城九章 占领九十章 鏖战一第3节 康乾盛世十六章 马尼拉第31章 京师(二)四十八章 辉煌胜利中二十四节 飞渡三载中三十一章 前序三十二章 中华海一百零二章 以水代兵三十一章 前序一百二十六章 海军出击第28章 火器第16节 深仇大恨三章 荷兰五十三章 流年表一四十章 决断四十六章 定南洋二十四章 船头二十七章 起义二十一章 敌溃第4节 山东的私盐七十四章 乾隆之死上四十一章 大局第30章 京师(一)第4节 山东的私盐二十七章 海军初成四章 东方飓风四二十一章 歼敌二六章 攻占拉瓦格一六章 决定第7节 梁明的第一次一百一十七章 进军西伯利亚下第20章 解放军的没良心炮五十四章 流年表二八十五章 铁血意志二十一章 做买卖十章 全歼十六章 破敌二二十章 整军二八章 中国风再起二十七章 家宴二第14节 晒盐之事十六章 曲江营第18节 定居大秋岛十五章 无题十二章 硬仗十六章 破敌二二十四章 沧海四章 澳门七章 中国风再起一第5章 获利二十九章 过路费二十七章 失职的后果十八章 处置八十五章 铁血意志十一章 再战雷灵峰八十四章 燕京军校一百一十六章 进军西伯利亚中一百一十三章 外交赤裸的利益十五章 无题七章 办学四十九章 津南大捷下三十八章 内心决断七章 办学三十九章 大军要启航第6章 清水教十五章 无题九十五章 威势五十二章 勋章二十二章 乾隆皇帝第10章 起义一百零一章 一统中原续十六章 马尼拉二十一章 敌溃五十章 京津定四十八章 津南大捷上二十七章 美国人倭人一章 南洋一百二十三章 电报九章 火炮六章 商税第21章 内政十二章 截战一百五十章 渔翁得利十七章 家宴二十五章 现实第19章 攻掖县十一章 安定
四十五章 海战余波十七章 开战第18章 初战掖县一百三十五章 塔淄河战役八章 攻占拉瓦格三四十章 海上行程九章 占领七章 攻占拉瓦格二第9节 红糖一百一十六章 进军西伯利亚中二十三章 攻城九章 占领九十章 鏖战一第3节 康乾盛世十六章 马尼拉第31章 京师(二)四十八章 辉煌胜利中二十四节 飞渡三载中三十一章 前序三十二章 中华海一百零二章 以水代兵三十一章 前序一百二十六章 海军出击第28章 火器第16节 深仇大恨三章 荷兰五十三章 流年表一四十章 决断四十六章 定南洋二十四章 船头二十七章 起义二十一章 敌溃第4节 山东的私盐七十四章 乾隆之死上四十一章 大局第30章 京师(一)第4节 山东的私盐二十七章 海军初成四章 东方飓风四二十一章 歼敌二六章 攻占拉瓦格一六章 决定第7节 梁明的第一次一百一十七章 进军西伯利亚下第20章 解放军的没良心炮五十四章 流年表二八十五章 铁血意志二十一章 做买卖十章 全歼十六章 破敌二二十章 整军二八章 中国风再起二十七章 家宴二第14节 晒盐之事十六章 曲江营第18节 定居大秋岛十五章 无题十二章 硬仗十六章 破敌二二十四章 沧海四章 澳门七章 中国风再起一第5章 获利二十九章 过路费二十七章 失职的后果十八章 处置八十五章 铁血意志十一章 再战雷灵峰八十四章 燕京军校一百一十六章 进军西伯利亚中一百一十三章 外交赤裸的利益十五章 无题七章 办学四十九章 津南大捷下三十八章 内心决断七章 办学三十九章 大军要启航第6章 清水教十五章 无题九十五章 威势五十二章 勋章二十二章 乾隆皇帝第10章 起义一百零一章 一统中原续十六章 马尼拉二十一章 敌溃五十章 京津定四十八章 津南大捷上二十七章 美国人倭人一章 南洋一百二十三章 电报九章 火炮六章 商税第21章 内政十二章 截战一百五十章 渔翁得利十七章 家宴二十五章 现实第19章 攻掖县十一章 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