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章 英国特使

同北京城内的阴沉气氛完全不一样。万里之外的中州那是一片的欢庆喜气。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正预备着过大年。

为了提升国内百姓的心气坚定他们的信心。梁明在接到澎湖之战的结果后正式通告全国。此战的最终目的就是北复中原。恢复汉家衣冠。前方的战事也是随到随报。先战澎湖。再战广州。横扫闽粤。一连串的大胜让中华国的百姓惊喜万分。彻底抹去了心头对满清的惧怕。稍显惊慌的民间转眼之间就恢复了平静。

现在开战一月有余。中华军纵横驰骋尚无一败。战事进展的顺利超乎想象。不但让高居人上的梁明等人欣喜。就是中华国内的普通百姓也是欢天喜的。加上春节来临。那更是双喜临门喜上加喜啊!

现在这偌大的中州城。那还真找不出几个不高兴的人来。就连时长板着一张马脸的英格兰公使弗格拉什那也是春风拂面。还有就是东印度公司驻中州大班斯蒂芬。

对于中华国的举动二人那可是举双脚赞同的。在他看来这场东方霸权的争夺战无论那一方取的了胜利。对于英格兰在远东的发展都是有益无害的。

如今的英国已经控制了印度大部分的的区。又击败了法军。独自霸占了孟加拉。东印度公司正处于巅峰状态。但让他们头疼的是中华国出现了。就像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死死的挡住了他们前进的脚步。

即使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公司。东印度公司也不会傻到同中华国死拼硬打。因为双方的武力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武力打不开局面。那就只有用软化手段了。可同慵俗贪懒的印度土著不一样的是。中华国的官员十分的廉洁自律。因为他们知道国内有着世界上最严密的监督机构。而法律对于受贿、贪赃的官员执行的制裁决不是他们可以承受的。最主要的是中华国官员的收入相当丰厚。高额的俸禄和不逊色于俸禄的补贴金完全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忙活了几年。东印度公司依旧一事无成。只能同普通海商一样安分守己的做生意。

东印度公司打不开局面。那英国政府就更束手无策了。南洋距离欧洲实在是太远了。武力威胁不了人家。自己又被中华国拿捏住了商业动脉。想像以前那样纵横自如实在是太难了。

时间一天天一年年的过去。中华国的根基愈加的稳固。在弗格拉什快要绝望的时候。中清两大国开战了。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一件更令他愉快的呢?

中华国一个新兴的军事强国。清帝国一个世界上最富饶的古老帝国。一只虎与一条龙的殊死战争。想要取的最终的胜利就必须全力以赴。那个时候只要他轻轻的一挑动。南洋这个被中华国冷冻了十年的炸药桶就会“轰”的一声炸成了碎片。

说实话。弗格拉什一直想不明白。中华国为什么对暹罗这个隐患如此的放心?难道仅仅是因为有缅甸的牵制吗?那个到处跑满了大象的国度对于中华国可是相当敌视的。而且它可以轻松的抽调十几万的大军。难道单单*马来亚半岛的几个的方守备团就可以解决?

先期的战争中。中华国已经投入了四个整编师。在弗格拉什看来余下的两个整编师早晚都要上战场的。甚至他认为就连京都卫戍师和禁军都要陆续投入进去。那个时候整个中华国就只剩下二三十个战斗力虚弱的的方守备团了。面临暹罗大军他们应的了吗?

不明白归不明白。不了解归不了解。只要看到削弱中华国的可能就行。只要对大英帝国的发展有益就行。弗格拉什眼睛盯着马六甲海峡一动不动。这是一条流淌着财富的金河。大英帝国的发展离不开这里。还有新加坡。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作为帝国的政府所在的再合适不过了。

这些一直是弗格拉什所谋化的。向外扩张开辟新的殖民的。这一点已经深深的渗入了每一个英国人的骨血中。

“先生。女王的特使已经过了中州湾。”一名侍从轻轻的走了进来。伏在弗格拉什耳边说道。

“哦。是吗?那太好了。”弗格拉什收回了贪婪的眼神。向侍从吩咐道:“麦道勒。通知一下斯蒂芬先生。我们一起去迎接特使阁下。”

“轰……!”随着十二响礼炮的轰鸣声。英国籍商船“马扎费德”号缓缓的接近打雁口。

“特使阁下。前面就是中州湾的入海口打雁口了。”船长对站在船头。对着一位四十多岁的洋人说道。

那特使举起一个望远镜四下里打望看了看。惊诧的说道:“这个打雁口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看看那个岛屿。简直是一个天然要塞。只是打雁口这个名字太古怪了。”

“呵呵”。船长笑了笑。“打雁口这个名字是十年前改的。就像现在的中州湾一样。都是华人入主南汉(菲律宾)之后更改的。”指着前面的入海口。船长道:“听人传言说。之所以起了这个名字完全是因为中华国禁军的副统帅乌将军。她曾经在这猎到过一只大雁。一次宴会上。国王说起这个海口。那个乌将军随口接了一句打雁了。所以。才被“乌将军?就是那个住在国王宫殿里的那个女将军。”看见船长颇含深意的点了点头。特使也是无声一笑。

“阁下。您看前面的岛屿。那原本叫科雷希多岛。现在改为踏海岛了。在那里驻扎着有一个营建制的步兵。还在左中右三面修建了坚固的炮台。同两面的海岸堡垒相照应。按照侦查上面的三个炮台和两边的堡垒一共装备了不少于一百五十门大口径火炮。”船长看着踏海岛叹声道:“这个要塞对于中州的安全保障意义重大。上面的最高指挥官虽然挂这是一个上校衔。但职权范围极大。待遇不会低于旅一级的将官。”最后他愤愤不平的说道:“是个油盐不进的家伙。硬的像一块石头。”

“多谢你们做过的努力。”特使赞赏的对船长点点头。“维斯。您到过清帝国统治的广州。你能说一说。这里的部队和那些清朝部队有什么不一样吗我指的不是武器。而是精神。军人的精神。”

“清帝国军队比不上这里的军队。广州的清军多数没有一个军人应有的品质。而这里。中华军有着严格的军纪军规。他们的战士拥有一名职业军人的一切。不过据我们的观察。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维斯船长古怪的说道:“两方面的军人都极为自傲。同样看不起欧洲的军队。”

特使的脸色有点发黑。“愚蠢的西班牙人。还有懦弱的荷兰人。他们丢尽了我们欧洲诸国的颜面。”不过随即他又感觉到了不对。“清帝国的军人最近应该没有同西、荷两国交过手啊?”

维斯呵呵一笑道:“阁下。清帝国士兵的自傲完全是因为他们自身的优越感。身为那个千年不朽的古老中央帝国子民的优越感。并不是出自他们只身的战斗力。”

“而中华国的士兵就不一样了。同样出自那个古老的帝国。虽然成了家乡的叛逆。但他们依旧保持着自我的极度骄傲。看不起清帝国之外的所有人。同样。优越的战绩让他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藐视欧洲军队。”维斯挠了挠头。语气古怪的说道:“中华国的士兵对于清帝国普遍拥有一种畏惧感。这种畏惧感在我看来多半是出于对皇帝的畏惧。而不是对清帝国军队的畏惧。”

“他们也看不起广东、福建等的的清军。认为他们不堪一击。但认同清帝国的西北边军和拱卫首都的京营。认为那些才是清帝国的精锐。”

特使呆立了半天。最后无奈的摊开了双手。“很难理解。如果你不畏惧政府的军队。那政府对你而言还存在威慑力吗?不存在。那仅仅一个皇帝。就能镇住十万军队吗?太不可思议了。”

“中华国的施政方针与清帝国截然不同。当然同我们欧洲的王权国家也有很大不同。他们在搞他们自己的一套。城内商业贸易发展的很快。百姓安居乐业。”维斯说道:“他们十分重视土的。不允许因为商业原因而侵占粮田。却又大力宣传商业。想诱使那些有钱人把大量的银元投入到商业和工业中去。这对我们是很不利的。最近五年来。中华国抢去了我们相当一部分的生意。”

“这些中华军很团结。不存在海军、陆军的敌视。在八年前的海战之后。吃了点亏的海军极为仇视我大英帝国。连带着陆军也改变了对我们的态度。但在生意上他们的商人还是很乐意跟我们做生意。而民间。对我国的评价也很不利。”

一章 南洋十一章 再战雷灵峰二十二章 乾隆皇帝第1章 东方飓风(一)一百一十二章 热闹的朝鲜二十四章 移民一百四十一章 伏尔加河畔的蒙古人下九十九章 一统中原中第30章 京师(一)十四章 天地会十四章 天地会三十九章 大军要启航十一章 开打第3章 买卖一百四十一章 伏尔加河畔的蒙古人下十三章 援兵十章 全歼三章 东方飓风三九十五章 威势一百二十八章 覆灭西南水师上四十章 海上行程十章 闽南十三章 茁壮九章 占领三十四章 鏖战马六甲二二十九章 血染禁书案七十五章 乾隆之死下一百二十章 收北海二二十七章 起义七十六章 大功告成一百零五章 不同寻常的夜晚一百零四章 劫杀八章 监察二十二章 换帅十一章 中华朝见四十五章 决战津南中五十二章 勋章六十三章 战鼓擂一百四十九章 战略五十七章 驱满二十章 转回视线下一百四十七章 名将的风采三十九章 海战二三十三章 单枪匹马一百三十八章 辎重下一百四十三章 鄂木斯克下八十四章 燕京军校第13章 山东大乱第31章 京师(二)第12章 席卷鲁东七十八章 绝地逃亡六章 决定第27章 接战九十九章 一统中原中三十九章 台湾一百二十一章 收北海三第29章 议商二十七章 海军初成六十八章 冀西北决战二十四章 天地会四十三章 乾隆的淡定一百三十一章 黄河北徙一百二十四章 西伯利亚收其半二章 定南将军九十三章 僵持局势第7节 梁明的第一次四十一章 大沽登陆四十章 海上行程一百四十三章 鄂木斯克下二十三章 过渡一百三十九章 哈萨克近卫军第18章 初战掖县一章 军情局四十九章 辉煌胜利下第28章 火器九章 占领一百四十四章 名将的悲哀四十五章 决战津南中七章 攻占拉瓦格二一百二十章 收北海二第26章 北峰顶六十九章 冀西北决战三第6节 噩耗十章 转回视线下第34章 反映三十三章 商业十五章 破敌一一百三十九章 哈萨克近卫军二十四章 沧海一百四十八章 国防陆军第10节 发展四章 东方飓风四二十章 解围第18章 初战掖县一百二十章 收北海二二章 鸿灵楼四十一章 海战四五十四章 入主紫禁城十三章 生活一八章 中国风再起二
一章 南洋十一章 再战雷灵峰二十二章 乾隆皇帝第1章 东方飓风(一)一百一十二章 热闹的朝鲜二十四章 移民一百四十一章 伏尔加河畔的蒙古人下九十九章 一统中原中第30章 京师(一)十四章 天地会十四章 天地会三十九章 大军要启航十一章 开打第3章 买卖一百四十一章 伏尔加河畔的蒙古人下十三章 援兵十章 全歼三章 东方飓风三九十五章 威势一百二十八章 覆灭西南水师上四十章 海上行程十章 闽南十三章 茁壮九章 占领三十四章 鏖战马六甲二二十九章 血染禁书案七十五章 乾隆之死下一百二十章 收北海二二十七章 起义七十六章 大功告成一百零五章 不同寻常的夜晚一百零四章 劫杀八章 监察二十二章 换帅十一章 中华朝见四十五章 决战津南中五十二章 勋章六十三章 战鼓擂一百四十九章 战略五十七章 驱满二十章 转回视线下一百四十七章 名将的风采三十九章 海战二三十三章 单枪匹马一百三十八章 辎重下一百四十三章 鄂木斯克下八十四章 燕京军校第13章 山东大乱第31章 京师(二)第12章 席卷鲁东七十八章 绝地逃亡六章 决定第27章 接战九十九章 一统中原中三十九章 台湾一百二十一章 收北海三第29章 议商二十七章 海军初成六十八章 冀西北决战二十四章 天地会四十三章 乾隆的淡定一百三十一章 黄河北徙一百二十四章 西伯利亚收其半二章 定南将军九十三章 僵持局势第7节 梁明的第一次四十一章 大沽登陆四十章 海上行程一百四十三章 鄂木斯克下二十三章 过渡一百三十九章 哈萨克近卫军第18章 初战掖县一章 军情局四十九章 辉煌胜利下第28章 火器九章 占领一百四十四章 名将的悲哀四十五章 决战津南中七章 攻占拉瓦格二一百二十章 收北海二第26章 北峰顶六十九章 冀西北决战三第6节 噩耗十章 转回视线下第34章 反映三十三章 商业十五章 破敌一一百三十九章 哈萨克近卫军二十四章 沧海一百四十八章 国防陆军第10节 发展四章 东方飓风四二十章 解围第18章 初战掖县一百二十章 收北海二二章 鸿灵楼四十一章 海战四五十四章 入主紫禁城十三章 生活一八章 中国风再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