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大宋通问密使(下)

这位“凑巧”住在大宋密使隔壁的儒生,将津门、辽南地方的律令政制一一和马政说知,又大肆渲染了折彦冲在金国的权势。

马政听了心道:“这位折大将军既管政务,又掌军务,而且还裂土封侯,想来是金国的权臣了。若能见到他,多半便能传达我主的旨意!”当下又请教这儒生如何才能见到大将军。

此时马政还没露出自己密使的身份,只说自己是来津门买马,因此那儒生一听“吃惊”道:“马先生你一介商人想求见都统大人,哪有那么容易!”

马政犹豫良久,才道:“实不相瞒,我不是普通商人,实乃大宋密使。”

那儒生“惊骇”更甚,张大了嘴巴合不拢,过了好久才道:“原来是大宋的使者,失敬失敬。不过马大人既然是上国使者,为何不往官衙驿舍,却住在客栈?”

马政叹道:“我从大宋来,并不知道大金国事,怕大金是不通礼仪的蛮野之邦,又不知道贵国有哪些衙门,因此不敢造次。”

那儒生点头道:“原来如此。马大人是上国使者,大宋使者初次来访,想来得由地方官吏逐层上报。如今津门由复州刺史卢大人主管庶政,若马大人信得过我,明天便由我代为投书接引如何?”

马政大喜道:“甚好!甚好!”又问复州刺史卢大人的官阶以及金国官员相见的礼仪。

那儒生道:“我们大金职官用的是古称,刺史等若唐代县令,也就是你们大宋国的知县、知州。我们大金礼仪与大宋也没太大区别,只是更为简略罢了。”

第二日马政穿上官服,由那儒生替他投书,卢克忠当即接见。问了马政在大宋的品阶,两人以官礼相见。

卢克忠道:“大宋与大金向无来往,马大人忽然来使,事出突然,为谨慎起见,请出示国书以释本官之疑。”

马政出示市马诏,卢克忠看了道:“印玺不像假冒,只是两国通问,为何却用诏书!”

马政道:“大宋乃万国宗主,下诏书有何不妥?”

卢克忠冷笑道:“万国宗主,却不知比辽如何?”

马政道:“依照澶渊之盟,乃是宋兄辽弟!”

卢克忠哼了一声道:“那请问大宋对大辽用的是诏书还是国书?”

马政道:“国书。”

卢克忠怒道:“大辽不敌我大金,乃是举世皆知之事!如今贵国对大辽用国书,对我大金却用诏书,却置我国于何地?”

马政一时语塞,接应他来的儒生帮着道:“父母大人,大宋与大金隔着辽国,互不通问,不知我大金也是大国,方有此失。此事关涉两国交涉,还请父母大人代为婉转才好。”

听了这话卢克忠神色稍霁,对马政道:“贵官无礼,有辱我国,本当驱逐出境。念是彼此音讯不通,不能深责。本官只是一州刺史,不敢妄自处断这等大事,待我禀告上官,别日再行接见。”

便命人带马政先到驿馆休息,马政身在客地不敢违抗,随衙吏出来。出了衙门后那儒生向马政告别,马政甚是感激,要赠他绸缎若干,他却不受而去。

本来复州州衙十分朴素,几个月前杨应麒忽然想起这是津门的门面,赶紧派人修葺。这驿馆也是因为要接待宋国来使才加紧建成的。比起这两处地方,杨应麒自己办公的地方反而简陋得多。

马政住进驿馆后和外界难通音讯,比起之前更无自由。津门人生地不熟,他也不敢擅自出门。好在看门、侍奉的人都十分礼貌,一切生活必须品也应有尽有。眼见春节越来越近,自己若不是接了这差事,此刻多半已经在家里乐享天伦了。

如此熬了整整半个月,才有人来相请,见面的地点仍是州衙,但这次卢克忠却坐在偏位,上位坐着一人,看官服比卢克忠要大得多。汉部自杨应麒以下本都没有穿官服的习惯,这次是为了接见马政,才将大辽汉系官服给搬了过来。

卢克忠和马政见礼罢,介绍那位官员道:“这位是辽南副转运使杨讳朴杨大人。”

辽南的行政系统职责分明,官名一时间却颇为混乱。杨朴是杨应麒的臂膀,折彦冲便表了他一个转运副使的衔头,阿骨打和吴乞买等都不懂得这些虚文,想也不想就准了。

这转运副使却是个大官,之前杨朴便是以此督制辰、开两州政务。这个官衔辽、宋两国都有,因此马政一听就知道杨朴这个官有多大。只不过他以上国使者自居,对杨朴只行平礼,杨朴也不见怪,开口先问了大宋最近的政事。马政隐恶扬善,将大宋天子大大夸奖了一番。杨朴颇知大宋之事,心中冷笑,口中却不道破。

寒暄毕,马政取出诏书,杨朴却不接,说道:“此书不合礼节,本官不能接,也不敢接。若真要与我大金通好,请换国书来。”

马政又请引见大金国主,杨朴道:“我大金尤胜大辽,若来通问,需依与大辽通问之例。”

马政苦请,杨朴只是不允,一定要他先回去换国书来。

马政道:“海道凶险,请贵国看本使此来不易份上,略为通融。”

杨朴道:“津门至登州不过百里海途,朝发夕至。从津门到我国都城会宁虽有千里之遥,但都是大金境内,并无阻滞,便如贵国自杭州、泉州等地到汴京一般。若要见我家皇上,等贵使换了国书来不迟。”

马政无法可施,只好答应。杨朴又道:“大宋与大辽为敌,我大金也与大辽为敌,正所谓同仇敌忾,合当为友。因此凡大宋商人来我津门贸易,我国都妥善待之。此是我国愿与大宋交好之明证!大宋是礼仪之邦,贵使回国之后请代禀大宋皇帝,若我国商人前往泉州、明州贸易,也请勿拒之门外。”

马政道:“我大宋胸怀天下,泉州、明州,万国商人都来得!大金既是友邦,哪有拒之门外的道理。”

杨朴又道:“昔日登州本是出海大港,因大辽之故方才没落。若大宋有意通好,可开放榷场市集,也好让我大金国民过去买茶卖马。”

马政听到卖马两字心中一喜,说道:“昔日防海,实为防辽。如今辽东易主,想来朝廷定会另行处置。本使回朝后定然启奏我主,促成此事。”

杨朴大喜,命摆宴席款待。

第315章 兵来将挡(下)第339章 民之贵(下)第217章 窥九鼎(下)第44章 东京平定(下)第11章 夜遁(下)第15章 誓约(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346章 南行(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选(上)第6章 边关(上)第76章 海外桃源来异客(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18章 通商路(下)第186章 穷第149章 民之弃第114章 虎迫龙角疆第146章 故人矣第336章 醉献妃(下)第19章 议婚姻(上)第93章 书生仗剑北游(上)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第279章 姜桂之性多老辣第244章 闺中儿女事(上)第285章 墙倒众人齐推(下)第354章 审判(上)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91章 东南东北乱局纷(下)第325章 破西夏(上)第18章 通商路(下)第353章 屠营(下)第146章 故人矣第45章 东海新霸主(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战(上)第28章 称帝号(上)第226章 汉部见闻(上)第35章 袭辽帝銮(下)第222章 抗金大旗(下)第54章 老和尚远来(上)第322章 刀马佛经(下)第52章 韬晦之方略(下)第45章 东海新霸主(下)第225章 暗香浮动(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356章 蝶梦(下)第236章 连环计中计(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290章 小辈新人新事(下)第321章 当世活佛(下)第91章 东南东北乱局纷(下)第294章 大汉如日方中(上)第261章 何谓善守之帅(下)第76章 海外桃源来异客(上)第186章 穷第256章 亲者痛仇者快(下)第150章 国之梁第58章 开发大流求(上)第62章 联金扶汉之策(上)第13章 狼群(下)第346章 南行(下)第178章 会第342章 议战(下)第107章 何去何从怅惘(上)第99章 棋局谁是先手(下)第348章 秦府(下)第62章 联金扶汉之策(上)第137章 危疑反复>第121章 说甚亲且贵第247章 回首实有怨(上)第23章 整军备(上)第44章 东京平定(上)第160章 利害第57章 狡政与黠商(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围(下)第326章 克云中(下)第42章 贰臣归附(上)第334章 汉皇都(上)第218章 悼忠臣(下)尾声第162章 讲演第208章 陈家货(上)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202章 自辱第254章 究竟谁控制谁(下)第300章 坚毅与警觉(下)第96章 亦图力挽狂澜(下)第232章 秦桧南行(上)第116章 契丹有隙墙第273章 胜负定前各为主(上)第32章 始议封侯(上)第78章 汉部墙角窥伺者(下)第289章 大汉新政新局(下)第146章 故人矣第9章 塞外(上)第333章 灵寿坟(下)第195章 李纲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153章 空城计第234章 福祸相倚伏(上)第159章 针锋
第315章 兵来将挡(下)第339章 民之贵(下)第217章 窥九鼎(下)第44章 东京平定(下)第11章 夜遁(下)第15章 誓约(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346章 南行(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选(上)第6章 边关(上)第76章 海外桃源来异客(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18章 通商路(下)第186章 穷第149章 民之弃第114章 虎迫龙角疆第146章 故人矣第336章 醉献妃(下)第19章 议婚姻(上)第93章 书生仗剑北游(上)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第279章 姜桂之性多老辣第244章 闺中儿女事(上)第285章 墙倒众人齐推(下)第354章 审判(上)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91章 东南东北乱局纷(下)第325章 破西夏(上)第18章 通商路(下)第353章 屠营(下)第146章 故人矣第45章 东海新霸主(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战(上)第28章 称帝号(上)第226章 汉部见闻(上)第35章 袭辽帝銮(下)第222章 抗金大旗(下)第54章 老和尚远来(上)第322章 刀马佛经(下)第52章 韬晦之方略(下)第45章 东海新霸主(下)第225章 暗香浮动(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356章 蝶梦(下)第236章 连环计中计(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290章 小辈新人新事(下)第321章 当世活佛(下)第91章 东南东北乱局纷(下)第294章 大汉如日方中(上)第261章 何谓善守之帅(下)第76章 海外桃源来异客(上)第186章 穷第256章 亲者痛仇者快(下)第150章 国之梁第58章 开发大流求(上)第62章 联金扶汉之策(上)第13章 狼群(下)第346章 南行(下)第178章 会第342章 议战(下)第107章 何去何从怅惘(上)第99章 棋局谁是先手(下)第348章 秦府(下)第62章 联金扶汉之策(上)第137章 危疑反复>第121章 说甚亲且贵第247章 回首实有怨(上)第23章 整军备(上)第44章 东京平定(上)第160章 利害第57章 狡政与黠商(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围(下)第326章 克云中(下)第42章 贰臣归附(上)第334章 汉皇都(上)第218章 悼忠臣(下)尾声第162章 讲演第208章 陈家货(上)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202章 自辱第254章 究竟谁控制谁(下)第300章 坚毅与警觉(下)第96章 亦图力挽狂澜(下)第232章 秦桧南行(上)第116章 契丹有隙墙第273章 胜负定前各为主(上)第32章 始议封侯(上)第78章 汉部墙角窥伺者(下)第289章 大汉新政新局(下)第146章 故人矣第9章 塞外(上)第333章 灵寿坟(下)第195章 李纲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153章 空城计第234章 福祸相倚伏(上)第159章 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