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胜负定前各为主(下)

宗弼派出的使者在曹广弼面前说得舌绽莲花,曹广弼却只是一笑置之,回头召来虞琪等文臣武将,公开说知此事。

虞琪对这种事情极为反感,说道:“我等跟随曹帅来,为的是抗金兵、保华夏。这些年天佑中华,陕西、河东先后规复,如今听说大将军在东北大捷,若此讯真切,则正是我秦晋大军与东北大军夹击燕云之良机,一战若胜,胡种可灭!汉唐之盛或不远矣!天下生民所盼,万千士子所待,俱在于此。若是为一己私心,割裂山河,恐怕除了陷华夏于战国乱世之外更无半分益补!宗弼此谋实为毒计,望曹帅深思之,勿堕其计。”

曹广弼微微一笑道:“这个自然!当日登州华夏扩大会议已有定论!虽然如今我们秦晋与东海分处西东,但我拥护新汉之心,从来不变!此番召诸位前来,便是为此。”

众臣诸将这才宽心,正议论该如何对待宗弼,忽传陕西转运使郭浩到了。陕西转运使一职非宋朝旧制,却是由于曹广弼、虞琪联名推荐,新汉政权中枢正式批复的官职,实权甚大,可以说是新汉政权对郭浩的重用了。

郭浩进来后,虞琪也将宗弼派遣使者所为之事以及曹广弼的态度告知,郭浩笑道:“金人此计只能去哄骗利欲熏心之徒,焉能诱得曹帅?”

他这一句话,明里是赞扬曹广弼,其实也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以坚曹广弼之心,曹广弼如何听不出来,微微一笑,并不接口,心道:“我虽然早已立心恪守将道,未尝动心。但观虞琪、郭浩的态度,则人心如之思华夏一统,已成定局。”

郭浩又道:“郭浩此来,本是要与曹帅商量另外一件秦晋军资上大事,但我来太原之前曾到洛阳公干,因与李彦仙大人相见,他说最近宗弼的军马,似乎有大举南下之意,此事曹帅知否?”

虞琪等听了都颇为吃惊,曹广弼道:“三弟之守塘沽、赵立王宣之守山东,已有磐石之固。如今东北之势又见急迫,莫非宗弼是见北边形势难为,竟要南下闯出一条生路来!”

郭浩道:“李大人所虑,正与曹帅相近。”

虞琪道:“如今我军在东但能守住济水、梁山泊、徐州一线,在西但能守住荥阳、汜水关,荥阳以东,济州以西所有拥护我新汉之州县均零碎不成整块,宋军在襄邓以北军力亦不强,宗弼如今已经据有开封府,若其并力南下,恐怕汝、颖、陈、蔡皆不能保,甚至襄邓、淮西亦将沦丧!曹帅,我们可得赶紧进兵才是!”

曹广弼盘算良久,问郭浩道:“我这边要防备云中、雁门大军,暂时调不出精强兵马,不知陕西那边能否调出两万精兵,我增益以隆德府步骑二万人,出潼关、洛阳,会合李彦仙,以扼其势。”

郭浩道:“若要调陕西精兵,或刘锜将军部,或种忠武部,或曲端将军部均可,只是……”

曹广弼问:“只是如何?”

郭浩道:“只是郭某另有一议。我闻此事之后,曾和李彦仙大人商议甚久,觉得与其倾西北之力以扼金人,不如顺而纵之,或更有利。”

虞琪等闻言无不惊奇道:“顺而纵之,这不是以数州之地资敌么!”

曹广弼却似乎看到其中的妙处,说道:“愿闻郭大人此议”

郭浩道:“谋国之道当观其先后因果!汝、颍、陈、蔡既颇空虚,为何先前金人先前不取?非其不欲,乃因宗弼分派大军于真定、赵、邢、磁以防我太行山兵马,又据河间以围堵塘沽,游骑于滨、棣、德诸州及大名府以窥伺山东,宗弼虽占领了河北东西路,然而四面皆敌,不驻大军不足以行攻守之事,故其用以占据汴梁者仅是偏师,且多汉儿,这支汉儿军队南拓至汴梁已是力尽,据此可知宗弼先前非不欲尽取淮西、河南,乃是力不能及所致!”

曹广弼点了点头道:“不错。其实当初他所派遣的汉儿偏师能够一举占据汴梁,恐怕亦颇出他意料之外。”

郭浩道:“先前金军挟真定大胜之威尚不能南吞汝颍陈蔡,今日金人已成丧家之犬,灭亡之势,指日可待,为何反而胆敢南下?虽然我们消息或不足,或不确,不知东北、燕云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促使他南下,然而北方必然有变则可推知。如今塘沽尚在、齐鲁未失,宗弼要同时保有真定与陈蔡,南北距离太长,所以北方之变若是有利于宗弼,则他必背靠燕云,或先取塘沽,或先取齐鲁,行先难后易之事,将领地并成一个大块。但今日他却未这么做,则北方之变,恐怕与他大大不利,所以他才狗急跳墙,企图南下取易得之地以求生存。”

虞琪道:“多半是我军东北大捷的消息是真的,所以才逼得他们准备南下另寻生路。”

郭浩道:“虞大人所言正是!燕、代乃古之胜国,物资既富,又有山川之险,虽狭促亦足以立国!金兵又多身经百战,兵强马壮,若是聚拢于燕云负隅顽抗,我军纵然数倍于他,急切间恐怕也难吞灭。兵家之势,利合不利分。今日宗弼既然有南下牧马之意,我等何不从而纵之。汝颍陈蔡之与燕云真定,横隔千里,使宗弼得志于河南,则与燕云成两头之重,金军东西路素来不合,两头均重,日久必分,其势既分,则我取之为易。此其一也。女真北国之族,陈蔡之地于他而言过于暖湿,骤然移居此地,日久必然兵疲马困,不战自坏。此其二也。金军一旦南下,根基未稳时或会联宋自保,但金人性贪,一旦与我接战不利,日久必扰南宋以图取而代之,是借大宋之力与我共谋宗弼。此其三也。”

曹广弼沉吟道:“此略甚佳,只是河南一旦为其所据,恐怕我河东、陕西从此与新汉本部完全隔绝,日久恐生分裂之患!”

郭浩道:“不然。宗弼兵力一旦南移,河北必然有隙。我陕西兵马可由太行山悬壶倾泻而下,与三将军会师于河北!某料一年之内,必能成此大功,故不怕有久分之祸。而我军一旦会师成功,则金人断为两截,再难翻身矣!”

曹广弼盘算良久道:“此计可行。”

数日之后,雁门关又有密使来访。这时已是岁末,离耶律余睹上劝进表劝宗翰登基已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耶律余睹对宗翰极为忌惮,所以之前不敢妄动,直到现在才派人来与曹广弼接头。

曹广弼得到雁门关的消息后,将前后的信息一加对比参照,便知郭浩所谋奇准。他虽然还不完全相信耶律余睹,但仍对使者许诺,愿为耶律余睹的行动提供最大的后援,又表示万一耶律余睹行动失败,太原这边也会为他敞开大门给与庇护。

在这段时间里折彦冲在东北的军势不断下压,而宗弼的主力则逐渐南下,双方都进行得颇为顺利。南宋政权内部也分为两派,一派主张联汉攻金,一派主张存金防汉,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竟在吵吵闹闹中坐视宗弼尽吞襄邓以北之广大领土。

天下的形势,也不知道是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还是越来越简单。

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节(上)第140章 扬帆济海第243章 熊鱼不可兼(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选(下)第74章 李师师的邀约(下)第309章 秉公与顾全(上)第323章 修罗之战(上)第231章 山东进退(下)第40章 兵下辽东(上)第141章 陷燕京第233章 宗泽之逝(下)第126章 童贯巡边第43章 潜流暗涌(下)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138章 燕京袭取第234章 福祸相倚伏(上)第346章 南行(下)第273章 胜负定前各为主(上)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260章 却为谁家守土(下)第32章 始议封侯(上)第12章 鹰兔(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场(下)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225章 暗香浮动(下)第226章 汉部见闻(下)第196章 夜访第54章 老和尚远来(上)第285章 墙倒众人齐推(下)第228章 牙疼之恼(上)第14章 乌古(上)第234章 福祸相倚伏(下)第178章 会第103章 临潢风沙迷眼(上)第308章 华表的污点(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机心(下)第14章 乌古(上)第48章 寄篱的麻烦(上)第93章 书生仗剑北游(上)第166章 使者第94章 将军跨海南巡(上)第226章 汉部见闻(下)第246章 良缘非良缘(上)第277章 亡国余思随风散(上)第324章 漠北金帐(上)第44章 东京平定(上)第64章 大金的两扇门(下)第41章 曷苏馆事(下)第152章 舟中议第242章 南北孰为先(下)第333章 灵寿坟(下)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异第110章 欢迎丈母娘第141章 陷燕京第262章 长江上的战争(上)第223章 义军西渡(下)第261章 何谓善守之帅(下)第102章 相谋亦需道合(上)第263章 威胁利诱和解(下)第91章 东南东北乱局纷(下)第78章 汉部墙角窥伺者(下)第147章 武之库第5章 出谷(下)第64章 大金的两扇门(上)第170章 安抚第19章 议婚姻(上)第27章 得文吏(下)第64章 大金的两扇门(上)第317章 小延福园(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龟婿(下)第291章 漠北汉地孰先(上)第194章 正名第186章 穷第13章 狼群(下)第330章 秘策发(下)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268章 圈套内外险难知(下)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62章 联金扶汉之策(下)第78章 汉部墙角窥伺者(上)第252章 大变乱之前征(下)第279章 姜桂之性多老辣第97章 拦路石眼中钉(上)第226章 汉部见闻(上)第326章 克云中(上)第139章 成败之间第167章 裂变第255章 威胁下的团结(下)第43章 潜流暗涌(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54章 老和尚远来(下)第126章 童贯巡边第237章 远遁循故途(下)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21章 配佳偶(下)第41章 曷苏馆事(上)第82章 用沙垒起的蓝图(下)第247章 回首实有怨(上)第313章 夏使之会(下)
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节(上)第140章 扬帆济海第243章 熊鱼不可兼(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选(下)第74章 李师师的邀约(下)第309章 秉公与顾全(上)第323章 修罗之战(上)第231章 山东进退(下)第40章 兵下辽东(上)第141章 陷燕京第233章 宗泽之逝(下)第126章 童贯巡边第43章 潜流暗涌(下)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138章 燕京袭取第234章 福祸相倚伏(上)第346章 南行(下)第273章 胜负定前各为主(上)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上)第260章 却为谁家守土(下)第32章 始议封侯(上)第12章 鹰兔(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场(下)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225章 暗香浮动(下)第226章 汉部见闻(下)第196章 夜访第54章 老和尚远来(上)第285章 墙倒众人齐推(下)第228章 牙疼之恼(上)第14章 乌古(上)第234章 福祸相倚伏(下)第178章 会第103章 临潢风沙迷眼(上)第308章 华表的污点(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机心(下)第14章 乌古(上)第48章 寄篱的麻烦(上)第93章 书生仗剑北游(上)第166章 使者第94章 将军跨海南巡(上)第226章 汉部见闻(下)第246章 良缘非良缘(上)第277章 亡国余思随风散(上)第324章 漠北金帐(上)第44章 东京平定(上)第64章 大金的两扇门(下)第41章 曷苏馆事(下)第152章 舟中议第242章 南北孰为先(下)第333章 灵寿坟(下)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异第110章 欢迎丈母娘第141章 陷燕京第262章 长江上的战争(上)第223章 义军西渡(下)第261章 何谓善守之帅(下)第102章 相谋亦需道合(上)第263章 威胁利诱和解(下)第91章 东南东北乱局纷(下)第78章 汉部墙角窥伺者(下)第147章 武之库第5章 出谷(下)第64章 大金的两扇门(上)第170章 安抚第19章 议婚姻(上)第27章 得文吏(下)第64章 大金的两扇门(上)第317章 小延福园(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龟婿(下)第291章 漠北汉地孰先(上)第194章 正名第186章 穷第13章 狼群(下)第330章 秘策发(下)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268章 圈套内外险难知(下)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62章 联金扶汉之策(下)第78章 汉部墙角窥伺者(上)第252章 大变乱之前征(下)第279章 姜桂之性多老辣第97章 拦路石眼中钉(上)第226章 汉部见闻(上)第326章 克云中(上)第139章 成败之间第167章 裂变第255章 威胁下的团结(下)第43章 潜流暗涌(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54章 老和尚远来(下)第126章 童贯巡边第237章 远遁循故途(下)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21章 配佳偶(下)第41章 曷苏馆事(上)第82章 用沙垒起的蓝图(下)第247章 回首实有怨(上)第313章 夏使之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