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章 讲演

这一年,安塔海虚岁十八。本来,以他的资历年龄是没资格参加元部民会议的,但他毕竟身份特殊,是汉部内部一派势力代表。为安抚宗雄系入汉部的原女真人马,必须在元部民代表上给他留一个席位。所以,安塔海虽然身在军中,但现在坐的却不是武将席,而是宗亲席,这种安排让这个少年心中略有不满,他是很希望自己能在武将席上与那些劲卒宿将并列的。不过转念一想,自己其实没有相应的战功来支持自己的这个想法,折彦冲的教诲让他知道,要让别人不以宗亲来看待自己而以宿将来尊重自己,得看自己今后的努力,于是心气也就平了。

前两天的元部民会议,表决了许多事情,比如通过让李阶出任最高法官团的次席法官等等。这些决议就长远而言当然也是极为重要的,但在当前局势的胁迫下,大部分人都把眼光放在今天将要商讨的问题上:是否作为金国的先锋伐宋!

站在安塔海的立场上,他是不希望汉部与完颜部起龌龊的。虽然宗干抢了他后母一事让他引以为耻,但那并不足以完全撕裂他对会宁的亲切感,也不足以让他完全告别完颜这个姓氏!他安塔海,毕竟也是完颜氏的子孙!那个有些遥远的大宋,虽然是姑父他们的故国,但与完颜部相比终究显得太过疏远,而且从各种情报看来,大宋皇朝的君主既昏庸又无能,境内民不聊生,边疆士不能战,这样一个国家,维护它做什么!

他无法想象自己会为了维护大宋而去对抗会宁!这和上次二叔公阿骨打的“南巡”不同!二叔公的南巡,为的是覆灭汉部。既然当初宗雄一脉的人马己经选择投靠折彦冲,那在这种族内斗争中被迫举刀自防也不为过完颜氏历史上的族内残杀也不是第一砍了,所以安塔海在阿骨打南巡期间,对自己担任津门的部分防务也没有太多的顾虑与抵触。但抵制伐宋之议就完全不一样了!为了和自己不相干的宋朝而去惹怒四叔公(吴乞买),那算个什么事儿?

安塔海觉得很荒谬!他得到消息后直接跑去见折彦冲,中途却被完颜虎拦住了,完颜虎对他说:“这事你姑父现在也不能决断呢,所以才要召集众人商议。现在他正烦恼着呢,你别在这节骨眼上去给他添烦恼了。”又道:“听说二叔他们是主张抵制伐宋的,他们既然这样说,想必有他的道理在。你若有什么疑问,到时候一并在会议上和他们辩去。”

安塔海并不觉得这件事有争辩的必要!汉部作为大金的前锋伐宋,那根本就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何必考虑?何必争辩?他倒要看看曹广弼在元部民会议上怎么说话,他不信曹广弼能说服他!更不信汉部有多少人会听从这样荒谬的动议!他甚至还准备了一篇辩词,准备在曹广弼说完以后拿来与他辩论!

不过今天见了四岳殿内的气势,他不禁吓了一跳。要知道汉部此时人口己经过百万,而眼下殿内这三百多人,除了个别像安塔海这样因特殊缘故而得以入内的人外,大部分都是独当一面的雄才,可以说这三百人乃是汉部强者中的强者,精英中的精英。

比如商圈中林翎他是见过的,这个与七叔关系颇为亲密的商人不过比他大几岁,但那种洞察人心世情的精明却每每让安塔海觉得自己什么话也不说也会被对方看得遁透。又比如暂时还列位于学者席上的李阶,这个管宁学舍的山长脑袋里装着安塔海无法想象的广博知识,尽管只听过他的几次课,但己经足以在安塔海心中造成这样的印象:这个李阶,简直就是一个无所不知的神人。还有就是军人席上的众多战将,那里面安塔海熟悉的人就更多了,和女真人纯靠天生的武勇与战争才华相比,汉部军中的许多战将往往兼具备理论素养,女真将领对打仗多半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汉部的战将中则大半能说会打当然,在战场上这两种人究竟谁更强得打过了才知道,但在平时训练的时候,既有战功又具备理论素养的人却更容易令军中晚辈折服。

场中三百人,安塔海泰半不认识,但这些商人既然能与林翎并列,这些学人既然能与李阶同席,而他们所显露出来的精神与气势也大抵相当,则想必这些人都同样是聪明而博学的人。安塔海并不是没见过大场面、大人物的小毛孩,可一面对这么多明显胜过自己的高人还是不禁有些怯场。他忽然发现自己准备的那篇辩词根本就不可能用上:“我能想到的道理,难道这些人会想不透?难道我还能想到比他们更加高明的主意不成?”忽然间他开始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并进而认为曹广弼的坚持或许是有道理的。但是二将军的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他能够说服自己么?

安塔海很想知道。

就在这个时候,曹广弼登上了四岳典的发言台,整个大殿的环形设计,让所有列席的人只要倾斜一下身子便能直接面对发言台上的曹广弼。

曹广弼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声线,他对这种场合并不是很习惯,但很快的他就适应了过来。毕竟他是带领过千军万马的人,由于自身所达到的境界远非安塔海所能比,所以面对汉部的三百精英他也毫无怯退——眼前这些人,不过是他的属下、他的战友,或者他的同僚、他的兄弟而己。

他开口了,设计这座四岳殿的建筑师深得中国传统建筑学的精髓,只要会场足够安静,哪怕说话的人只用寻常的音调也能让所有人都听得清楚。

曹广弼的声音很宏亮,虽然绝没有曲艺优伶那样的悦耳,却充满了另一种独特的魅力。就算省略掉言语的内容,光是这个声音,便己让安塔海感到曹广弼似乎不是在对自己讲道理,而是在对自己下命令尽管二将军的语气其实十分谦和,但旁人还是不知不觉中被他牵着走,就像在战场上士兵听从将军的指挥一样。

“今天我要说的,是关于会宁可能会要求我们作为伐宋前锋的事情。”

这就是曹广弼的开场白,一句废话都没有就进入了正题。他不需要文采,任何人听到这个话题都会竖起耳朵继续听下去!安塔海亦然。

“去年秋季的事情,大家想必都知道。国主对外号称南巡,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就不重复了。幸而我们有大将军在津门坐镇,也幸而我们有一位了不起的六将军组织了整个行动,让一次可能把辽南打烂的‘误会,得以避免!可是,在那之后女真一位位高权重的将军放出话来,要我们准备南下,作为伐宋的前锋一一这就是我们得知伐宋事件的始末,七将军要求我在这里向大家简要说明。

“一直以来,我们汉部都十分希望大宋与大金能和睦相处,因为我们汉部的部民有的来自大宋,有的来自女真,可以说双方都是我们的亲人!两个亲人交恶,最后难做的其实还是夹在中间的我们!”

无论是李阶、陈正汇,还是完颜虎、安塔海,听见这两句话都暗暗点头。大家确实不希望宋、金交恶。汉部不惧怕战争、不讨厌战争甚至不排斥战争,比如对辽的战争便进行得一点心理抵触都没有,但战争的对象一旦转变,比如变成大宋或者金国,部民的心态就变得完全不一样!

“可如今,宋金间的和睦看来己经很难维持下去了!大宋边防不力,外交乏谋,而女真的豪强显然并不肯放过这块肥肉!现在就连大宋境内的高士也都知道:大金对大宋,就算今年不打,明年也会打,明年不打,后年也会打!对这件事情唯一还在梦中的,可能就只剩下汴梁的皇帝和宰相了。

“对汉部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果宋、金交恶,我们汉部该如何自处!如果有可能,我们当然是希望能够通过斡旋让双方言归于好一一这件事情七将军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很可惜,没有效果。退而求其次,我们希望至少能两不相助。因为打架的双方都是我们的亲人,所以我们无论帮谁都没有道理,既然如此,独善其身便是最后也是最无奈的选择。

“可是眼下,更令人难做的事情又逼到我们头上来了:会宁竟然要求我们作为前锋伐宋!如今这个命令还没有正式下达,可是我们都知道,一旦命令下达,那便是难以更改的严令。汉部是大金的附属,而且是关系十分紧密的附属,按北国的规矩,这样的命令我们是难以抗拒的——虽然可以劝谏会宁息兵,但最终是否征伐,决定权还是控制在国主手中。除非我们汉部下定宁可造反也不侵宋的决心,否则谁也不敢拍胸口说能阻止国主侵宋!”

说到这里,许多人己开始紧张起来。

“当然,我们汉部一直都是大金最忠诚的部属,造反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但这件事情,却让我们陷入两难!”曹广弼道:得知伐宋这件事情之后,狄将军、大将军、三将军、四将军、五将军、六将军、七将军和我多次商议,希望能想出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件事情。但是,从辽口还是一片废墟到如今辽口城墙已基本立起,这件事还是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来。

“几位将军的幕僚,以有津门的文官高层也参加了讨论,但结果却只是让事情变得越来越乱!最后,我们决定趁着元部民会议把这件事情跟大家说知。这次决策是整个汉部的事情,一个不慎,就会把整个汉部拖入战乱的深渊。所以几位将军觉得大家应该与闻此事。我们希望这次的会议能有人提出高明的见地来。至少,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表决,能够减少一些部内的纠纷。大将军和我们都希望:无论最后的决定是怎么样的,那些对决定不满的人也应当体谅这个决定一一因为这尽管不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选择,至少也是汉部大多数人的选择。

“坐在这里的人,如果从出身来讲,有汉籍,有辽籍,有渤海,有女真,有高丽,还有西域。所以现在站在宋籍部民的私人感情上讲什么故国之情根本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汉部固然有亲大宋而远女真的人,比如李阶先生,但同样有亲女真而远大宋的人,比如安塔海将军。”

安塔海没想到曹广弼会提到自己,而且称自己为将军。他感到很多人在一瞬间都向自己看来,因此脸上不禁一热。

曹广弼的话却没有停滞,而是行云流水般继续说下去:“但现在,我要说的不是从金伐宋这件事情对大宋或大金有利有害。而是要说这件事情对汉部的妨害!

“战争乃是凶器,至不得己时方用之l但是,伐宋这件事情无论对大金来说还是对汉部来说,实在都很难说得上不得己。大宋没有对不起大金的地方,而且根据海上之盟,双方还是盟国!举兵伐宋,不但会令大金失信,而且会让汉部背义!这是我认为不能伐宋的第一个原因!

“辽南与流求的农夫、工匠,有八成来自大宋;在我们军中服役的士兵,有一半以上来自大宋。我们的文官与重臣,来自大宋的也接近一半。一旦伐宋,故国故国亲人流离失所,甚至身陷水火,我们能安心吗?‘如果我们能面对这场灾难毫不动心而继续作为侵宋的帮凶,那我们岂不变成了一个失去了良心的部族?如果我们面对这场灾难而忧心却仍然作为帮凶,那我们这个部族迟早要面临一场内乱!因为我们失去了我们赖以团结的信义!失去了我们赖以团结的良心!这是我认为不能伐宋的第二个原因!

“最后,伐宋还会让我们的利益受到损害。在座的人想必都应该知道,我们在东海的贸易线几乎都是靠大宋的财富撑起来的。几乎每个港口的繁荣都与此有关!如果我们从金侵宋,汁梁朝廷极有可能会将所有市舶司关闭,那我们的商人是否受得了?依靠着商税支撑的津门是否受得了?商税不够用了,是否要靠加征农税来补足?那样的话辽南和流求的农人是否受得了?如果我们的商农都受到重大打击,那还靠什么来养活我们的战士?战士如果吃不饱,还靠什么来保护辽南,保护东海,保护流求?这是我反对侵宋的第三个原因!”

听到这里,安塔海己经颇为心动了,他从来没想过从金伐宋会牵涉到这么多的问题。曹广弼说的没错,这场仗打下来,汉部受损的不仅仅是局部的利益,甚至是有可能损害汉部立部的根基!

但杨应麒却不这么看。他觉得曹广弼没有把他反对随金侵宋的另外一个具有强大说服力的原因讲出来——那就是从金侵宋与主动伐宋的区别。

“如果时机合适的话,二哥未必会反对主动伐宋。”杨应麒心想:“但从金伐宋,对于汉部长远的征服计划来说其实是有害处的。”

如果汉部举起的是类似于“武王伐封”的鼎革大旗,那在内部,即便是邓肃这样的亲宋派也不会反对一一因为经过这么多事,这批人亲的实际上己不是大宋而是中原;甚至在大宋境内,如果宣传得力的话也可以得到许多士大夫的呼应,至少在占领宋地以后遇到的抵触不会很大。

这一条虽然能够帮曹广弼争取到部分有野心的人——特别是军人,但它实在有些遥远,遥远得似乎还不适合在这个场合公开来说!

就在曹广弼说完准备下来的时候,萧铁奴忽然站了起来,他的嘴角在冷笑,但没有笑出声来——这种克制表示他对曹广弼保持着尊重。不过,他的言词却锋利得像刀:“二将军,我能问你几个问题吗?”

曹广弼暂时打消了离开的念头,在台上站定,说道:“请讲。”

萧铁奴道:“二将军,请问如果我们坚决地违抗会宁的命令,会宁会派遣大军来攻打我们么?”

曹广弼略一沉吟,道:“很可能会。”

萧铁奴又问:“如果那样,战火会烧到汉部境内么?还是说你有把握把战事控制在汉部辖地以外?”

曹广弼想了想,说道:“如果女真与汉部真的起握靛,我汉部并无全胜的把握。战事若起,辽南必成战场。”

萧铁奴又问:“那如果我们从金伐宋,战争会打到境内么?”

他一问出这个问题,杨应麒就知道曹广弼要糟,果见二哥眼神稍微黯然了一下,终于道:“暂时不会。”

第二一九章 突围北上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一一四章 虎迫龙角疆第八十九章 旧邦士子维新学第一二九章 仁义之师第一二一章 说甚亲且贵第一八五章 变第二一零章 困猛虎第三十三章 虚实反复第二二七章 帝子身份第六十二章 联金扶汉之策第一五九章 针锋第二一零章 困猛虎第二四一章 数语乾坤转第一九九章 老臣第一二二章 人死茶就凉第一七八章 会第三二一章 当世活佛第四十三章 潜流暗涌第三四五章 辗转尾声第三十五章 袭辽帝銮第二四五章 竟妨天下全第十八章 通商路第六十五章 维吾尔族来客第一百章 且看各自机心第九十章 故人西来大梁城第一二四章 道穷思自强第三零二章 汉廷大难题第一零七章 何去何从怅惘第三一二章 连环冲击第二六九章 虎率群狼万兽走第二九六章 东海的不满第二七四章 劫后面目重认识第二一九章 突围北上第一四七章 武之库第二三一章 山东进退第三二九章 群龙动第三三七章 珍珠衫第一六六章 使者第一一六章 契丹有隙墙第二二五章 暗香浮动第一一一章 塘沽展方略第二七三章 胜负定前各为主第一零九章 新官陈少宰第二三六章 连环计中计第六十七章 遣宋使的人选第二十章 下聘礼第五十一章 南迁吧南迁第一四九章 民之弃第一四八章 地之失第三四五章 辗转楔子 终极游戏第二五零章 大胜利的背后第二三五章 轻装向太原第九十二章 国相逝事何从决第一六九章 饥乱第一七八章 会第二四九章 兵机顺藏变第一六一章 民议第一三二章 阴山战事第三十五章 袭辽帝銮第二三八章 棋盘大变幻第一七三章 叛第二二四章 建炎之立第一二八章 锦囊妙计第二七九章 姜桂之性多老辣第二六零章 却为谁家守土第二四零章 一檄天下安第一七六章 诏第二四一章 数语乾坤转第二七八章 无望之城竖降旗第一四三章 塘沽问第二十二章 立法规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一一零章 欢迎丈母娘第二零四章 思良将第八十三章 金主的赐婚突袭第三二三章 修罗之战第二五八章 那幕后的幕后第一八五章 变第一三八章 燕京袭取第二七七章 亡国余思随风散第二四二章 南北孰为先第四十九章 复杂的政治第六十四章 大金的两扇门第三三六章 醉献妃第一六二章 讲演第一八九章 国债第三零一章 胡商大算盘第三三零章 秘策发第三百章 坚毅与警觉第二一零章 困猛虎第三四零章 君之尊第二一八章 悼忠臣第二八四章 老成偶尔张狂第一二三章 王侯无家事第二零零章 兵临第一八五章 变第九十八章 情义利益分明
第二一九章 突围北上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一一四章 虎迫龙角疆第八十九章 旧邦士子维新学第一二九章 仁义之师第一二一章 说甚亲且贵第一八五章 变第二一零章 困猛虎第三十三章 虚实反复第二二七章 帝子身份第六十二章 联金扶汉之策第一五九章 针锋第二一零章 困猛虎第二四一章 数语乾坤转第一九九章 老臣第一二二章 人死茶就凉第一七八章 会第三二一章 当世活佛第四十三章 潜流暗涌第三四五章 辗转尾声第三十五章 袭辽帝銮第二四五章 竟妨天下全第十八章 通商路第六十五章 维吾尔族来客第一百章 且看各自机心第九十章 故人西来大梁城第一二四章 道穷思自强第三零二章 汉廷大难题第一零七章 何去何从怅惘第三一二章 连环冲击第二六九章 虎率群狼万兽走第二九六章 东海的不满第二七四章 劫后面目重认识第二一九章 突围北上第一四七章 武之库第二三一章 山东进退第三二九章 群龙动第三三七章 珍珠衫第一六六章 使者第一一六章 契丹有隙墙第二二五章 暗香浮动第一一一章 塘沽展方略第二七三章 胜负定前各为主第一零九章 新官陈少宰第二三六章 连环计中计第六十七章 遣宋使的人选第二十章 下聘礼第五十一章 南迁吧南迁第一四九章 民之弃第一四八章 地之失第三四五章 辗转楔子 终极游戏第二五零章 大胜利的背后第二三五章 轻装向太原第九十二章 国相逝事何从决第一六九章 饥乱第一七八章 会第二四九章 兵机顺藏变第一六一章 民议第一三二章 阴山战事第三十五章 袭辽帝銮第二三八章 棋盘大变幻第一七三章 叛第二二四章 建炎之立第一二八章 锦囊妙计第二七九章 姜桂之性多老辣第二六零章 却为谁家守土第二四零章 一檄天下安第一七六章 诏第二四一章 数语乾坤转第二七八章 无望之城竖降旗第一四三章 塘沽问第二十二章 立法规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一一零章 欢迎丈母娘第二零四章 思良将第八十三章 金主的赐婚突袭第三二三章 修罗之战第二五八章 那幕后的幕后第一八五章 变第一三八章 燕京袭取第二七七章 亡国余思随风散第二四二章 南北孰为先第四十九章 复杂的政治第六十四章 大金的两扇门第三三六章 醉献妃第一六二章 讲演第一八九章 国债第三零一章 胡商大算盘第三三零章 秘策发第三百章 坚毅与警觉第二一零章 困猛虎第三四零章 君之尊第二一八章 悼忠臣第二八四章 老成偶尔张狂第一二三章 王侯无家事第二零零章 兵临第一八五章 变第九十八章 情义利益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