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新编胡伍

半个时辰后,萧铁奴终于回来了,四百多个人气喘吁吁地跟在他坐骑的尾巴后面,在大冷的天气中敞开了胸脯喘气,虽然个个累得够呛,但每一个人都极雄壮,也极野蛮!

萧铁奴跳下马来,对折彦冲道:“我就要这些人,其他的,我不管了。”

折彦冲点了点头道:“这些人不要和汉村其他村民杂居了,就住一个新村吧。”

萧铁奴道:“不用!我们村还有不少帐篷,把这些帐篷拖出来,在汉部边缘扎下就行。”

折彦冲道:“你可要好好约束他们,不能让他们干烧杀抢劫的勾当!”

萧铁奴道:“放心,没事的时候我会带他们去打猎牧马,发泄力气。打仗的时候,我保证这些人会冲在最前面!但粮食兵器怕还要村里提供些。”

折彦冲道:“这个自然。”

慢慢的,那些没有被踩死的人都跟了过来,然而却被那四五百人排斥在外,不得已,只好回归到杨开远旗下,人数不足一千,其他人,有些中途死了,也有些中途逃了。但在这种情况下逃走未必就会比留下的人好过——若是遇到女真骑兵,随时会被杀掉。

折彦冲带领大队来和阿骨打会合,把缴获的农具、军械等尽数献上。阿骨打问道:“这是为何?”

折彦冲道:“我部先发攻击,兵力也先疲,所以留下清理战场,由生力军继续追击,并不是为了夺取败敌军资。我们收取的这些东西应该是全军共同的战果,当由国主发给众兵将作为赏赐。”

阿骨打大喜,将折彦冲献上来的东西论功行赏,得到赏赐的人无不盛赞驸马。

阿骨打将其中三成赏赐给折彦冲麾下兵将,折彦冲道:“太多了。我部之功不足得此。”

阿骨打道:“各部都掠夺了不少东西,可没见一人交上来的。其实你就算把东西全部截下,也没人会说什么——汉部军功,完全当得起!”

折彦冲便不再推辞。此时完颜虎临盆将近,折彦冲请先班师,阿骨打允了,折彦冲又说道:“辽人此败,数月之内再难组织大规模的进攻了。我们从起兵以来月月有战事,此刻正好休养生息,只令偏师骚扰辽国边境,蚕食东京州县,便足以拓疆土,扬国威。”

和阿骨打告别之后,行军不到一日,前面飞马来报:“公主生了,母子平安。”

折彦冲一听兴奋得勒马人立,喜得手足无措,那马也因他的胡乱操控而乱嘶乱跑。

曹广弼牵住他马头道:“军马我来带,你先回去吧。”

折彦冲喜道:“好!”他没日没夜地快马急驰,回到汉村却全没半点倦色,杨应麒正从他家里出来,看见他笑道:“来得这么快!”

折彦冲道:“阿虎和孩子都好吗?”

只见完颜虎走到门口来,回答道:“好是好。就是你说话别太大声。还有,把马牵开些,别吓着孩子。”

折彦冲忙跳下来叫道:“你怎么出来了!也不好好坐你的月子!”

完颜虎哼了一声道:“坐什么月子!我没你们汉族女子你们娇嫩。我告诉你,我叔母有一次生产完,刚好遇到敌人来袭,她把孩子放下拿着弓箭就出去助战!”

折彦冲抢入房内,杨应麒也不过问战事,微笑着把门带上,来到汉部政务堂,见杨朴正皱着眉头,杨应麒笑道:“‘十里之地,千户之邑’,也会难倒你不成?”

杨朴抬起头来,说道:“手底无人可用,自然忙乱。”

杨应麒笑道:“这话说小声点。若让胡茂他们听见,又要闹别扭了。”

杨朴道:“前方来报,此次战俘共五千余人,其中一千多人编入行伍,另外还有三千多人,安置起来却也不易。”

杨应麒道:“那一千多个不会说汉话的,可以拿来和女真人交换汉俘用。剩下两千人,都发去种田去。所谓春种秋收,这些人来得正是时候!”

杨朴沉吟道:“如今荒地渐开渐多,务农者已逾千人。我们以合作制组织人手,以雇佣制计劳发食,暂时来说没有问题,但这不是长远之计。若要久安,莫若把这些田计口分发,我们只收取赋税——田归各人,则这些人便能成为有产之家。有恒产者方有恒心。”

杨应麒闻言笑道:“分田?哈哈,这田我说什么也不会分的。”

杨朴诧异道:“这是为何?”

杨应麒道:“现在还不到久安的时候,会宁也非我等久安之地。”

杨朴恍然大悟,心道:“亏我活了这一把年纪,论到谋虑之深远却远不及这十几岁的少年!”他可不知道杨应麒的心理年龄和他的外表绝不相称!

第三日,萧铁奴到了,后面是曹广弼,杨开远则要到第四天才到达。

杨朴来了以后,杨应麒便把庶政都交割给他,全面放权。不过杨应麒冷眼旁观,发现杨朴其实对政务也非十分精擅,心道:“治理一州一县还是难不倒他的。不过以此为上限却又委屈了他。他最出色的才能,或在于参谋政略。”

曹广弼和杨应麒说了萧铁奴部勒异族勇士的事情,杨应麒道:“我们身在塞外,迟早要有这样一支人马的。唉,眼见人口渐繁,胡风渐炽,对我军战力提升是很好的。只是若再无人文杰士加入,汉部胡化将是迟早的事情。”

杨开远道:“有我们在,当不至于吧。”

杨应麒道:“军事上的训练旬月间或可见效——只要能激发他们的勇气,教育他们懂得令行禁止。但文化与风俗的陶熏却非十年之功,这些东西顽强得让人难以想象。我们几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在胡种居多的情况下,纵然我们付出毕生的努力,到头来最多也就是一个秦始皇治下的军政社会。”

忽然听一个人嘻嘻笑道:“若能建立像秦始皇那样的功业,又有什么不好?”

杨应麒顺口道:“在一千年前他自然是了不起的。但现在让天下再如秦治,那是活回去了!”愣了一下,惊喜道:“欧阳!是你么?你回来了!”

欧阳适走了过来,笑着对杨应麒道:“你才听出来啊。”

杨应麒问道:“你怎么才来!辽京那边可是有什么阻滞?”

欧阳适摇头道:“不是。其实我离开辽京有一段时间了。这一个多月来,我是跑到海边去了。”

“海边?”

欧阳适道:“我在辽中京遇到一个货贩子——这人是我在东海时的故人,因此打听到了家族的一些事情。”

杨应麒道:“所以你就跑去了?和你家族联系上没有?”

欧阳适微笑道:“只见到我家一个管事。我让他带信给我叔叔,告诉他我们的近况。应麒,你说我们能否把势力延伸到海边去?”

杨应麒沉吟道:“现在我们和女真人交好,或许可以和东海女真沟通。不过那也不是长远之道。若要在海上有所发展,除非把我们的势力拓展到辽东半岛。”

欧阳适兴奋了一下,随即摇头道:“黄龙府以南是大辽精华所在。欲得辽东,如割大辽一股。只怕没那么容易。”

曹广弼也道:“最近我们连战连胜,一来是背家而战,二来因为地形熟悉,占据了地利,三来也是辽国连连失策所至。但辽人要是清醒过来,只要出来一个能人主持,局面只怕便大大不同。契丹兵甲百万,金军连我们算上也不过两万人。他们死上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口都无所谓,但女真人只要一个不慎,立即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杨应麒嘿了一声道:“能人!当今辽主若能识别能人庸才、忠臣奸臣,还会有今天这种局面么?大厦之倾,通常不是被外人推倒,而是其内的栋梁被蛀虫蛀得百孔千疮!辽主登基已有十余年,所谓积重难返,你认为他真能忽然间像禅宗高僧那样大彻大悟不成?”

曹广弼闻言深深一叹。他的叹息倒不是因为契丹,而是因为大宋!

时日匆匆,转眼二月。阿骨打班师回会宁时,汉部诸村已经基本安定。

折彦冲携妻子出迎,阿骨打问完颜虎道:“你生下那虎崽子身子雄壮不?”只因阿骨打这句话,折彦冲的大儿子便有了个小名,唤作“折小虎”。

完颜虎回答道:“壮得很,过个十年,就能跟叔叔你杀敌去!”

阿骨打闻言大笑。

接下来的日子,辽金之间便进入短暂的和平。杨应麒杨朴管经济政务,曹萧二人主练兵,杨开远、阿鲁蛮为狄、曹两人副手。曹广弼本有家学,这两年来千里奔战,以实战验证所学,又有高朋良友在旁切磋,兵学越来越见精密。萧铁奴带兵,如虎驱狼,无曹广弼之法度,却能激发那些蛮族的天生勇猛。杨开远和阿鲁蛮在旁协助,能耐也日有所进。

这段时间里,几个年轻人最见清闲的反而是折彦冲和杨应麒。折彦冲整天陪着妻子弄儿为乐,对汉部的事情半点不理。杨应麒号称总揽汉部内政,其实则是把庶政全部抛给杨朴,每天就带着完颜宗宪等小孩子去钓鱼。

两个月后,两个欧阳氏族人竟然跋山涉水来到会宁。欧阳一族造船之术十分精湛,但苦无一个大后方,又无政治势力支持,多年来发展大受限制。因此听说欧阳适的情况后大感兴趣。

欧阳适带了族人来见杨应麒,杨应麒早听欧阳适说如今欧阳家当家的是他堂叔欧阳济,眼前这两个,一个是欧阳济的弟弟欧阳泷,一个是欧阳适的堂兄欧阳运。欧阳家对汉部本来是抱着“前来援助、互相利用”的心态,但欧阳泷、欧阳运两人登岸以后,一路听说金军的兵威,敬畏之心渐生。来到汉村见到欧阳适时,两人已不敢以叔父和堂兄的身份相压了。

欧阳适指着杨应麒道:“这位便是我们汉部的‘幕后之手’,杨应麒将军。大金皇帝对我汉部折将军言听计从,折将军则对杨将军言听计从。你们有什么事情,都可以通过他。”

杨应麒看了欧阳适一眼,只见他脸上一点嬉皮笑脸都没有,心道:“这两人是欧阳的族人,但他这样说话,明显是和我这结拜兄弟的关系亲过他和族人的关系。看来他和欧阳家族之间有些微妙——难道当初他是被族人排挤出来的?”

所有初次见到杨应麒的人,反应几乎都只有一种,那就是吃惊!欧阳和欧阳运听了欧阳适的介绍无不讶异:这个少年不过十四五岁年纪,周围还围着些比他还小的孩童,这样一个人竟然是能影响辽金国运的幕后人物?无论如何也令人难以置信!

杨应麒看见两人的眼光,当即明白他们在想什么。他也不多说,拿起鱼杆在河滩的沙地上画了一个粗略的海陆图。欧阳运叔侄一见之下心中均想:“这是什么?”

欧阳泷见识较广,见了高丽半岛、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形状,惊叫道:“这是东海海图么?”

杨应麒淡淡道:“这么简单一个图案,算不得海图,意思意思罢了。这沙地上也画不了太详尽的东西。”指着日本列岛道:“倭国去过么?”

欧阳泷和欧阳运都点了点头。

杨应麒又问道:“流求去过么?”

两人又点了点头。

杨应麒将这副简图抹了,又画了一副南海沿岸的简图。指着东南半岛问道:“占城去过么?三佛齐去过么?”

欧阳运摇了摇头,而欧阳泷见杨应麒身处北疆内陆,居然连这两个地方都知道,看了欧阳适一眼,欧阳适道:“别看着我,不是我跟他说的。他知道的东西,比三叔还多呢。”欧阳适说的三叔就是欧阳家的族长欧阳济。

说杨应麒对海外的事情知道得比欧阳济还多,欧阳泷打死也可不信,只是老老实实地回答道:“占城我去过,三佛齐则不曾,但我当家去过。”

杨应麒道:“你们当家最远去到哪里?”

欧阳泷道:“也就是三佛齐了。”三佛齐远在海外万里,在当时来说已是极远的地方,欧阳家对自己的海外见识因此也颇为自傲。

谁知道杨应麒却道:“若只到过三佛齐,那蒲甘、天竺想来是没去过了。大食更不用说了。”

欧阳泷惊道:“你也知道海路能到天竺、大食!”

杨应麒道:“自然知道。”说着把南海的图抹了,画了一副印度洋沿岸的简图。又跟他谈论些天竺、大食的物产,无不略中。

欧阳泷听杨应麒所画所言,和自己听过的一些传闻暗合,心中暗暗吃惊:“看来这副海图不是他凭空捏造的。这些事情只怕欧阳适也不知道!这人年纪小小,竟然懂得比我们还多!欧阳适说他是女真人的幕后人物,看来不假!”

他正自沉吟,杨应麒忽然问道:“你们叔侄两个,会造江船不会?”

第三零四章 制衡与制肘第三二一章 当世活佛第三零四章 制衡与制肘第二零二章 自辱第六十章 报怨军的去向第三十四章 海贼水兵第三十章 新编胡伍第七十一章 麒麟楼大东家第五十章 进退之间第一二六章 童贯巡边第二三五章 轻装向太原第一二九章 仁义之师第一百一章 虽知君乃豪杰第九十一章 东南东北乱局纷第二九一章 漠北汉地孰先第二九九章 谷物与泥沙第四十二章 贰臣归附第一六五章 阴阳第一七八章 会第二四五章 竟妨天下全第二零二章 自辱第三三七章 珍珠衫第三零六章 南宋的君臣第一二零章 移运转兴亡第一一七章 楚州传噩耗第一五四章 蒙古谣第八十六章 大抢亲哟大抢亲第一二一章 说甚亲且贵第二二二章 抗金大旗第三三一章 七军没第六十四章 大金的两扇门第三章 论武第三零六章 南宋的君臣第八十四章 天下第一金龟婿第二四二章 南北孰为先第三十六章 大捷之威第八十九章 旧邦士子维新学第二四四章 闺中儿女事第一五零章 国之梁第二四四章 闺中儿女事第二六六章 盼君未忘当年誓第一二六章 童贯巡边第九十四章 将军跨海南巡第三四六章 南行第二八八章 乃合燕京之围第一七一章 文词第五十七章 狡政与黠商第二十二章 立法规第一三三章 胡部潜流第三一一章 主动被动第一零三章 临潢风沙迷眼第一八五章 变第二六五章 大败之后当反思第十四章 乌古第九十一章 东南东北乱局纷第一二六章 童贯巡边第三四七章 岳幕第一九三章 秦桧第三章 论武第七十九章 东海路翎羽翩飞第一八三章 临第一九五章 李纲第二七二章 福不单行祸双至第二一七章 窥九鼎第一一四章 虎迫龙角疆第八十一章 咛咛阿嫂慰幺叔第九十四章 将军跨海南巡第二九四章 大汉如日方中第七十四章 李师师的邀约第一六七章 裂变第三零五章 西夏的将相第四十二章 贰臣归附第二五七章 败中见真将军第一二八章 锦囊妙计第二三八章 棋盘大变幻第二五三章 盟友的恐惧感第二一二章 饲野狼第六十一章 大宋通问密使第九十章 故人西来大梁城第二七四章 劫后面目重认识第一三八章 燕京袭取第一一二章 十万口头粮第一四六章 故人矣第十八章 通商路第三十六章 大捷之威第二四四章 闺中儿女事第二八二章 君臣各自算盘第一九二章 密见第二八四章 老成偶尔张狂第五十章 进退之间第三三二章 金兰折第九十五章 难扶广厦将倾第一五五章 榻前嘱第三零九章 秉公与顾全第一五五章 榻前嘱第三二三章 修罗之战第二六七章 万里迂回由漠北第五十三章 枭雄之异志第一零六章 却是自家掘坟第一零二章 相谋亦需道合
第三零四章 制衡与制肘第三二一章 当世活佛第三零四章 制衡与制肘第二零二章 自辱第六十章 报怨军的去向第三十四章 海贼水兵第三十章 新编胡伍第七十一章 麒麟楼大东家第五十章 进退之间第一二六章 童贯巡边第二三五章 轻装向太原第一二九章 仁义之师第一百一章 虽知君乃豪杰第九十一章 东南东北乱局纷第二九一章 漠北汉地孰先第二九九章 谷物与泥沙第四十二章 贰臣归附第一六五章 阴阳第一七八章 会第二四五章 竟妨天下全第二零二章 自辱第三三七章 珍珠衫第三零六章 南宋的君臣第一二零章 移运转兴亡第一一七章 楚州传噩耗第一五四章 蒙古谣第八十六章 大抢亲哟大抢亲第一二一章 说甚亲且贵第二二二章 抗金大旗第三三一章 七军没第六十四章 大金的两扇门第三章 论武第三零六章 南宋的君臣第八十四章 天下第一金龟婿第二四二章 南北孰为先第三十六章 大捷之威第八十九章 旧邦士子维新学第二四四章 闺中儿女事第一五零章 国之梁第二四四章 闺中儿女事第二六六章 盼君未忘当年誓第一二六章 童贯巡边第九十四章 将军跨海南巡第三四六章 南行第二八八章 乃合燕京之围第一七一章 文词第五十七章 狡政与黠商第二十二章 立法规第一三三章 胡部潜流第三一一章 主动被动第一零三章 临潢风沙迷眼第一八五章 变第二六五章 大败之后当反思第十四章 乌古第九十一章 东南东北乱局纷第一二六章 童贯巡边第三四七章 岳幕第一九三章 秦桧第三章 论武第七十九章 东海路翎羽翩飞第一八三章 临第一九五章 李纲第二七二章 福不单行祸双至第二一七章 窥九鼎第一一四章 虎迫龙角疆第八十一章 咛咛阿嫂慰幺叔第九十四章 将军跨海南巡第二九四章 大汉如日方中第七十四章 李师师的邀约第一六七章 裂变第三零五章 西夏的将相第四十二章 贰臣归附第二五七章 败中见真将军第一二八章 锦囊妙计第二三八章 棋盘大变幻第二五三章 盟友的恐惧感第二一二章 饲野狼第六十一章 大宋通问密使第九十章 故人西来大梁城第二七四章 劫后面目重认识第一三八章 燕京袭取第一一二章 十万口头粮第一四六章 故人矣第十八章 通商路第三十六章 大捷之威第二四四章 闺中儿女事第二八二章 君臣各自算盘第一九二章 密见第二八四章 老成偶尔张狂第五十章 进退之间第三三二章 金兰折第九十五章 难扶广厦将倾第一五五章 榻前嘱第三零九章 秉公与顾全第一五五章 榻前嘱第三二三章 修罗之战第二六七章 万里迂回由漠北第五十三章 枭雄之异志第一零六章 却是自家掘坟第一零二章 相谋亦需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