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231章 来历不明的道士

bookmark

“无论如何,十五匹种马必须夺回!”

刘璟沉思片刻道:“至于其他深层次的问题也要考虑,要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这时,董允在一旁道:“太守,属下以为对方目的无非有三点,其实我们可以应对。”

刘璟回头笑道:“休昭请说下去!”

董允欠身道:“一是部署伏兵,诱引江夏军钻入他们布下的圈套,其次就是为了损害太守名誉,逼太守动手,让世人以为太守在州牧病重期间出兵争位,从而损害太守在荆州的声望,第三便是张允事先得到情报,知道是运送种马,他心起贪念,擅自拦截。”

董允的思路很清晰,刘璟点点头,“继续说下去。”

“第一个部署伏兵,我觉得可能性不大,因为没什么意义,但还是要提防,可以多派斥候,我不多说;第三个是张允擅自拦截,我觉得倒有可能,前提是有人向他通风报信.....”

董允话没有说完,便被魏延打断了,“这第三条可能性也不大,我问过陶家主,这次运送种马非常机密,都是心腹伙计,而且他们是到最后一刻才知晓,不可能事先报信,另外,逃回来的士兵也说,这次伏击张允已有准备,应该说伏击是有蓄谋,但截走种马却是巧合。”

董允笑了笑,“那这样说起来,第二条的可能性最大了,不过也无妨,我们可以事先派人去荆州各地,把这件事真相到处宣扬,就说张允水军拦截江夏军粮,这样我们就是被迫出兵,相信稍有头脑的人都会明白真相。”

这时,徐庶也接口笑道:“董参军的方案不错,可以事先宣扬,把理占到上风,不过我再加上一条,太守可以先发牒文质问州衙,为什么张允要拦截并击沉荆州军船,一定要把理占住,然后再收拾张允。”

说到这里,徐庶又意味深长道:“如果我们宣传得成功,让所有人都以为我们出兵只是为了报复,那么我们为何不趁机兵发宜城,击溃荆州水军呢?”

徐庶的最后一句话说到了刘璟的心坎上,他正愁没有借口出兵,张允却帮了自己一个大忙。

刘璟点了点头笑道:“各位说得有理,这次就照大家的方案来办,我就再忍耐几天!”

........

刘璟终于接受了众人的方案,暂时放下连夜出兵的念头,他写了一份紧急文牒,命人送去襄阳给蒯越,又让徐庶安排百余名得力军士去襄阳宣扬此事。

一直忙到天黑尽,他才办妥了此事,此时他已经有点筋疲力尽,便在数十名亲兵的护卫下,离开军衙回府了。

大概在一个月前,刘璟得到消息,刘表病情加重,拖不了几个月了,应该说这在他的意料之中,一直以为刘表只剩下两年的性命,没想到他还是拖了三年。

刘表病重,也就意味着荆州权力争夺的关键时刻即将到来,他也为此也准备了三年,现在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在曹操未南下之前统一荆州,集荆州之力联手江东抗曹。

刘璟战马在铺着石板的大街上哒哒地行走,武昌和襄阳不同,武昌的商业相当发达,他所走的这条街便是武昌县的主要商业区,酒馆、店铺、青楼、旅舍随处可见,尽管到了夜间,依旧人来人往,颇为热闹。

这时,刘璟忽然听见不远处有声音传来,“可笑荆州人皆鼠目寸光,只图一州一郡弹丸之地,却不知天下之宽广,可笑!可笑之极!”

刘璟一怔,勒住了战马,他抬头看了看,在他旁边是一座叫做醉风楼的酒馆,刚才的声音就是从二楼临窗处传来。

他忽然看见有一个道士,一边喝酒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怀天下,何以谋一域?”

刘璟心中疑惑,他感觉此道士就是针对自己而发,立刻命左右,“把这个道士给我抓来!”

士兵们冲进了酒馆,片刻,将这名道士抓了下来,刘璟看这名道士也就四十岁出头,留一尺长须,相貌堂堂,目光清亮,从外表看,是一个正直之人。

刘璟冷笑一声道:“你是哪里来的道士,敢在这里装神弄鬼!”

这名道士不慌不忙说:“我只是一个游方道士,从北方而来,路过武昌,只因感怀时事,刘太守为何抓我?”

“哼!游历北方的道士,黄巾之乱后,还有几个道士敢在北方游历?还有你既然是路过武昌,为何会认识我?”

“我是山阳郡人,多年前在山阳郡曾见过公子,在更知道刘太守的威名?再说现离黄巾之乱已有二十年,刘太守年纪轻轻,为何还有这种古董想法?”

刘璟心中暗笑,简直是一派胡言,但他见此人从容不迫,嘴角还带着微笑,心中暗忖道:‘此人言语非同寻常,倒不是一般人。’

刘璟见四周不少人围了上来,便对手下士兵令道:“把此人带回府去!”

刘璟马鞭轻轻一抽,战马哒哒起步,向自己府邸小步奔去。

.......

刘璟和荆州所有的高官一样,有外书房和内书房两间书房,外书房位于中堂,他很少去,更多时间是呆在内书房。

内书房是私密之地,除了娇妻外,一般不准外人进入,是他休憩和思考问题之处,晚上他的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内书房里度过。

而所谓外书房,其实就是一个升级版的会客堂,布置成书房模样,再冠以书房之名,这就给客人一种被重视感和荣耀感。

刘璟换了一件长袍,在外书房坐下,又喝了一口热茶,这才命左右道:“把那个道士带上来!”

尽管他现在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但那名道士说的那几句话,令他心中若有所感,触动了他的心事。

很快,道士被推了上来,他挣脱士兵的手,轻轻摆了摆袖子,又整理一下头上的竹冠,头一扬,负手而立,不理睬刘璟。

他这几个细微的动作让刘璟忍不住笑了起来,这哪里是道士,分明就是读书的习惯动作。

还有他的食指和拇指中部磨了一层老茧,这应该长年累月练字的结果,从这些细节处,刘璟便判断出,这是一个假道士,应该是一个读书人。

“请问阁下尊姓大名?”刘璟很客气地问道。

男子还是昂头不理,旁边亲兵大怒,刚要斥骂他,刘摆摆手,止住了亲兵的发怒,依然笑眯眯道:“我这间外书房,一共只有三个人进来过,徐长史、苏郡丞,还有魏将军,你是第四人,你以为我会让一个游方道士进我书房吗?”

这句话面子十足,男子知道刘璟看破自己了,脸上终于和缓下来,躬身行一礼道:“在下李孚,巨鹿人,曾是袁尚主薄,袁尚被曹军击破,我藏身在邺郡,现刚从邺城过来,打扮为道士,也是为了掩人耳目。”

李孚这个名字,刘璟在《三国演义》上读到过,虽然事迹没有详细描写,但他能穿过曹军大营进入邺城,同时又能从邺城出去,看得出他是一个极有胆略之人。

刘璟便笑着摆摆手,“请坐!”

李孚也不客气,坐了下来,坦率地说道:“我本想投靠刘荆州,却听说刘荆州病重,不见外客,又转而去投蔡军师,却被他命人轰了出来,丢下一句话:荆州人尚食不饱,北方人又来抢食!”

说到这,李孚叹了口气,苦笑道:“鼠目寸光之人,不投也罢,听闻太守曾说‘无论贵贱出身,择优而仕’,所以特来试一番,果然和蔡军师大不同,居然请我进了书房。”

刘璟其实也有点轻视,听他这一席话,心中惭愧,起身行礼道:“酒楼听李公之言,大有深意,刘璟请公明示!”

李孚点点头,“我是来告之曹贼的情况,使君可愿听否?”

“刘璟洗耳恭听!”

李孚这才捋须缓缓道:“我出来时,曹贼正动员二十万民夫在邺郡北挖掘玄武池,使君可知他的意图?”

刘璟略一沉思,忽然醒悟道:“他是要练水军,准备南下!”

李孚微微一笑,“确实是为了练水军挖掘,但未必会立刻南下,他即将亲自率领大军东征乌桓,这里面的机会,不知使君是否想得到?”

刘璟确实知道,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刘备曾提议偷袭许都,但被刘表否决。

现在历史已经有所改变,刘表病重,自然不会考虑偷袭许都,但又多了他刘璟这号人物,那么历史脉络该怎么走?

刘璟也考虑过用骑兵偷袭许都,但又感觉不是太靠谱,他的两千骑兵孤军深入,补给后勤是个大问题,更关键是,曹操手下谋士如云,他们会想不到吗?

毕竟刘备没有出兵袭击许都,不知曹军应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刘备是主张荆州大军进攻许都,而绝不是偷袭,否则他自己就去了,何须劝刘表。

曹军必有防备,一旦自己的骑兵在许都全军覆没,这就得不偿失了,想到这,刘璟沉声道:“曹操东征乌桓致使中原空虚,这确实是一个机会不假,但凭我一己之力北伐中原,恐怕力不从心,而且江夏若空虚,蔡瑁必然会趁机入侵,刘璟根基丧失,便如冬日枯叶,飘零无所托,最终成腐泥。”

李孚捋须笑道:“不用倾兵而出,我听闻使君有两千精锐骑兵,可从安陆郡北上,进攻汝南,安城县守军不足一千,若占领汝南,再兵指颍川,必天下震动,一些有异心之人必会乘机蠢蠢欲动......”

不等李孚说完,刘璟便冷冷道:“河北袁氏又可卷土重来,李主薄便为袁尚立下了丰功伟绩,对不对?”

第377章 深谋远虑第960章 狙杀胡使第132事态严峻第598章 初步试探第1061章 风云突变第772章 江东风云(十六)第845章 满城搜捕第865章 以身报国第394章 最后的心结第460章 达成共识第441章 柴桑突围(上)第919章 调兵遣将第712章 王妃与家事第999章 收复武威第6章 一路追杀第359章 蕲春风云(七)第212章 隔墙有耳第799章 神秘来客第669章 上方谷(下)第1063章 诸葛亮的选择第666章 虚城以待第782章 江东风云(二十六)第459章 荆吴谈判第533章 汉中风云(三)第27章 天造地设一双第153章 刘表让步第260章 曹丕之怒第1019章 出兵之争第400章 荀攸四策第235章 偷梁换柱第1130章 四面楚歌第651章 出兵合肥第934章 濡须破局(下)第502章 刘璋变卦第523章 兵临城下第671章 被迫撤军第62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104章 当面对质第636章 合肥激战(下)第970章 重返合肥第854章 匈奴使者第663章 血战木门(下)第841章 祸及建业第470章 甘露寺相见(上)第230章 商船出事第128章 暗流激荡第1048章 钟繇访汉第506章 风吹草动第865章 以身报国第661章 血战木门(上)第642章 再谈条件第391章 功亏一篑第176章 我几时上任第406章 势取江陵第536章 人用其才第118章 第一次箭试第185章 战火再燃第503章 兄弟阋墙第818章 生死一线第260章 曹丕之怒第48章 离别又重逢第1005章 权利不容第419章 强硬反击(上)第549章 公开取士(上)第272章 后院起火第622章 襄阳危机上第841章 祸及建业第737章 暗施奇兵第796章 明暗两使第1096章 临危救人第1038章 归途论战第83章 进营第289章 路遇贤才第982章 长安西市第500章 汉中出兵第1064章 兔死狗烹第791章 监督之权第1029章 大堂对质第54章 两个方案第1038章 归途论战第402章 以武拒婚第351章 大获全胜第83章 进营第781章 江东风云(二十五)第974章 最后通牒第347章 贾诩之谋第207章 风云聚襄阳第1章 绝地求生第1110章 兵伐青州第200章 途中遇险第1048章 钟繇访汉第523章 兵临城下第473章 意外发生第938章 虞氏倒戈第784章 久别返家第813章 攻打瓦亭第382章 东山再起第833章 有穴来风第848章 途中意外第791章 监督之权
第377章 深谋远虑第960章 狙杀胡使第132事态严峻第598章 初步试探第1061章 风云突变第772章 江东风云(十六)第845章 满城搜捕第865章 以身报国第394章 最后的心结第460章 达成共识第441章 柴桑突围(上)第919章 调兵遣将第712章 王妃与家事第999章 收复武威第6章 一路追杀第359章 蕲春风云(七)第212章 隔墙有耳第799章 神秘来客第669章 上方谷(下)第1063章 诸葛亮的选择第666章 虚城以待第782章 江东风云(二十六)第459章 荆吴谈判第533章 汉中风云(三)第27章 天造地设一双第153章 刘表让步第260章 曹丕之怒第1019章 出兵之争第400章 荀攸四策第235章 偷梁换柱第1130章 四面楚歌第651章 出兵合肥第934章 濡须破局(下)第502章 刘璋变卦第523章 兵临城下第671章 被迫撤军第62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104章 当面对质第636章 合肥激战(下)第970章 重返合肥第854章 匈奴使者第663章 血战木门(下)第841章 祸及建业第470章 甘露寺相见(上)第230章 商船出事第128章 暗流激荡第1048章 钟繇访汉第506章 风吹草动第865章 以身报国第661章 血战木门(上)第642章 再谈条件第391章 功亏一篑第176章 我几时上任第406章 势取江陵第536章 人用其才第118章 第一次箭试第185章 战火再燃第503章 兄弟阋墙第818章 生死一线第260章 曹丕之怒第48章 离别又重逢第1005章 权利不容第419章 强硬反击(上)第549章 公开取士(上)第272章 后院起火第622章 襄阳危机上第841章 祸及建业第737章 暗施奇兵第796章 明暗两使第1096章 临危救人第1038章 归途论战第83章 进营第289章 路遇贤才第982章 长安西市第500章 汉中出兵第1064章 兔死狗烹第791章 监督之权第1029章 大堂对质第54章 两个方案第1038章 归途论战第402章 以武拒婚第351章 大获全胜第83章 进营第781章 江东风云(二十五)第974章 最后通牒第347章 贾诩之谋第207章 风云聚襄阳第1章 绝地求生第1110章 兵伐青州第200章 途中遇险第1048章 钟繇访汉第523章 兵临城下第473章 意外发生第938章 虞氏倒戈第784章 久别返家第813章 攻打瓦亭第382章 东山再起第833章 有穴来风第848章 途中意外第791章 监督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