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群英会蒋干中计(一)

皇太极的这一仗并没有捡到任何便宜反而损兵折将于是不敢再逼近北京驻兵在海子、采囿之间。

大帐内众贝勒都寒着脸一言不。皇太极的七哥阿巴泰由于作战时并没有按照计划进行攻击打乱了原先的布置按军律是要削爵的所以他先出言自责:

“大汗此仗阿巴泰罪无可恕还请大汗治罪!”其余众人也纷纷检讨本来这一仗是该获胜的以八万之众对付一万多的明军哪有不胜的道理可是偏偏明军誓死抵抗十分顽强再加上依托城墙等有利地形使得八旗损失惨重。

皇太极甚知此时正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万万不能自乱阵脚使得军心浮动于是说道:“阿巴泰在战阵和他两个儿子失散为了救自己的儿子才没有按照预定的计划作战这并不是胆怯畏战也不是临阵脱逃算不得大罪就此作罢现在我们不是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想办法打破这种僵局。”看了看众人他又接着道:

“十五年来我们从未遇到过像袁崇焕这样的劲敌也没想到袁崇焕部如此善战所以此战败就败于袁崇焕之手我们必须想办法将袁崇焕除掉这样才能达到这次作战的目的逼迫明朝皇帝议和拿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大汗说的是这个袁崇焕实在是我们的劲敌不容小视可是如今明军真正善战的也就他所部的不到一万人我看我们还是休整过后再行攻击就不信以我们八万大军吃不掉这一万人。”思格尔输的不服明明敌军就那么点人马怎么能败在袁崇焕手下呢!

“不此时万不可义气用事众位不要忘了我们此次来攻的目的既然北京城不好打我们原也不必去打涂耗兵力只要留一部牵制袁崇焕的兵力剩下的倒应该去俘获汉人的工匠获得充足的粮草这才是正理只要我们在北京附近不断的骚扰敌军我不信坐在城里的皇帝会看着他的子民都作了了我们的奴隶!”皇太极否决了思格尔的提议现在他有些风声鹤唳了尤其是和袁崇焕对战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有一些恐惧原本以为以数万大军雷霆万钧之势必然能摧枯拉朽一样将袁崇焕的部队撕裂可是谁想到居然败了现在不是面子的问题北京城没有打下来每留在中原多一天就多一天的危险。他必须考虑自己的退路。

于是在皇太极的命令下八旗开始肆无忌惮的在北京郊外大举烧杀出气。京城里的居民们每天都能看到城外的黑烟到了晚上则是火光熊熊在皇太极的授意下京郊的住民一波又一波的被驱赶向北京城很快城外就聚集了很多难民。在让不让这些难民进城的问题上崇祯皇帝犹豫不决当年就是因为混入了女真人辽阳等城才被破的此刻难保这些难民中没有女真人的奸细。生性多疑的崇祯皇帝这刻是不敢再信任任何人了。所以他将无数的难民拦在了城外命令袁崇焕就地安置并且催促袁崇焕调派援军和八旗决战。广渠门外的那一战让崇祯皇帝意识到了关宁铁骑的重要性和战斗力他喜忧参半一方面为女真被击退北京暂时无恙而高兴一方面也为袁崇焕按兵不动而忧心。

袁崇焕深知这一仗是侥幸获胜其实在军事上并不可取尤其在京城外打仗更不能贪图侥幸。所谓骄兵必败皇太极正是因为急躁和在其他战线上获得胜利才如此骄狂的被他打了个搓手不及可是毕竟八旗的兵力是己方数倍在援军没有到达之前是在不宜再次出战。对他来说“侥幸得胜比打败仗还要不好。”因为碰运气而打胜也可因运气不好而败一败就不可收拾。但如谋定而后战事先筹划好第二个步骤即使败了一仗也无大患。

可是年少的崇祯如何懂得这个道理更是忘记了敌我比例悬殊不断的催促袁崇焕出战。袁崇焕一再说要等步兵全军到达才可进攻现在只有九千骑兵和敌兵八余万决战难求必胜。这时崇祯皇帝就怀疑起袁崇焕来了:“你不肯出战到底是甚么居心?想篡位么?想胁迫我答应议和么?你从前不断和皇太极书信往来到底有甚么密谋?你为甚么一早就料到皇太极要从西路来攻北京?”他的性格本来就十分多疑敌军兵临城下又惊又怕之际想象力却又十分丰富起来。

袁崇焕只得推托说估计关宁步兵全军可于十多天后到达一等大军到达就可和皇太极决战。崇祯皇帝这才稍微放缓了对他的催促可是心中对袁崇焕越的不信任了。

其实袁崇焕心里明白即使步军大队开到之后还是不应和八旗决战。明军的战斗力远不如八旗双方人数如约略相等明军胜少败多。在京城外决战在明方是太过冒险万一(其实不是万一而是极有可能)明军溃败甚至全军覆没北京立刻失陷(那么崇祯就得提前十五年上吊了)。决不能拿京师和皇帝来孤注一掷作为赌注。但多过得一天明军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勤王之师便多到一批。任何平庸的将才也看得到:应当大军在城外坚守不战派游军去截断八旗的粮道焚烧其粮草再派兵去占领长城各处要隘使八旗完全没有退路然后与困在关内的八旗持久对抗。简单说来就是“坚壁清野”。

这次皇太极的偷袭实在十分冒险。孙子兵法的重要原则就是:设法引敌人进入于我有利的阵地;让敌人辛辛苦苦的远道来攻我以逸待劳;敌人初来时兵势锋锐应当持重不战待得敌人困顿怠懈而想退兵之时便乘机进击现在这些求之不得的良机突然之间因为八旗的偷袭而出现了。袁崇焕熟读孙子兵法以他的大才当然能善于利用不希望错失良机否则赵率教也就白死了退一万步讲就算不能一举而灭了皇太极至少也可以令八旗十余年不敢再来进犯。

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军猛攻斯大林格勒。苏军一面扼守坚城一面另遣大军抄德军后路终于聚歼德军三十三万人。经此役后德军就此一蹶不振。苏军元帅朱可夫的战略基本原则也不过是“守坚城抄后路聚歼之”九字而已。而崇祯皇帝偏偏就没有这个耐性他更加惊虑的是自己的皇位试问北京不保做了人家的俘虏还谈什么皇位。

道理很简单在任何地方打仗都须设法立于不败之地。在京城抗敌更是绝对要立于不败之地。除非先将皇帝与统帅部先行撤出京城才可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否则根本没有必要冒险。

时间一久八旗身在险地军心必然动摇困在北京郊外进是进不得退又退不了变成了瓮中之鳖。这时只要袁崇焕兵权统一只待援军云集就可对八旗四面重重围困。两军交战胜败之分全在乎一股气势。明军战斗力虽然不行但眼见必胜兵将都想立功自然不会一触即溃。三个月、四个月的打下来八旗非覆没不可。

在这其间明军还可以派兵进攻辽阳、沈阳。八旗倾巢而出本部自然空虚。明军要攻占辽沈决非难事。取得辽沈后将一些八旗的家属的家属俘获再压到阵前看他皇太极哪里还有斗志?

当然了这套战略都是我想出来的我也没有那么高明后人对这场北京大战作了详实的记载和分析可是我毕竟不是袁崇焕本人也不是崇祯皇帝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所以猜度的成分居多。

事实上当然不能这样顺利。皇太极和众贝勒都善于用兵和明军更是打了十数年的仗与明军的作战方式和路数都极为了解眼见势头不对立刻就会全军急退冲出长城如果退得早退得快明军尚未合围相信袁崇焕拦他们不住。

但是即使这样袁崇焕也可以西路沿途追击东路另出大军去攻辽沈而作牵制八旗大军虽能退回本部却非输得一败涂地不可。

就在这时又有尤世威一路援兵到达另有侯世禄部一军两路部队人数不多但是却壮了崇祯皇帝的胆气于是又开始催促袁崇焕出兵击退皇太极。袁崇焕还是推托兵力不够按兵不动他心里明白这两路兵马的战斗力并不强如派去和八旗交锋一战即溃反而扰乱全军军心影响京师城防。

于是袁崇焕派尤世威部去守昌平那是明成祖以来历代皇帝的陵寝所在如果给八旗攻占掘了皇帝祖宗的坟墓此事非同小可袁崇焕又派侯世禄部去守三河以作蓟州的后应目的是牵制八旗乘机可截断皇太极的归路。至于北京的卫戍部队本来有所谓“京营”在明太祖时是全国诸军之冠精锐之极可是这时久未训练早已无用所以袁崇焕只得派满桂和自己所带的九千骑兵守北京。

崇祯见他并不将所有援兵都调来守北京反而都派了出去更加忧虑重重。总之他八旗兵来攻已吓得魂飞魄散只盼望所有援军的一兵一卒都在北京城外保卫他皇上万岁一个人最好是和八旗一打一的都战死这样他也消停了。他完全不明白打仗的道理。一支部队如果派出去攻击敌军后路所生的作用往往比守在北京城外要大得多。可是往往就是这样越不明白的人越愿意瞎指挥在崇祯看来他自己是明朝历代少有的贤君了能剿灭阉患试问谁人能及他似乎忘记了真正出力让他坐在皇帝宝座上的正是那个他不断猜疑的袁崇焕。

由于八旗在城外的不断烧杀劫掠使得北京城里居民的心理是和皇帝一样的顾到的只是自己身家性命再加上这时谣言满天飞(崇祯不放难民进城不等于北京城里就没有女真人的奸细事实上是不但有皇太极的奸细也有我的密探。他们现在所起的作用绝不比一支大军要差只不过谣言的版本不同罢了!)

老百姓听信了谣言说袁崇焕不肯出战别有用心。许多人说皇太极是他引来的目的在“胁和”使皇帝不得不接受他一向所主张的和议。于是居然有人在城头向城下的袁崇焕部将抛掷石头骂他们是“汉奸兵”石头砸死了好几名兵士这些人没有死在敌军的刀下居然死在自己同胞的乱石下了。当然我的密探所散播的谣言远比这个温和多了他们试图灌输一种思想给人们就是袁崇焕之所按兵不动不光是是等待山海关的援兵也是在等朝鲜的李开阳。

这种盲目的群众心理实在是很可怕的尤其是被备有用心的人利用时所获得的效果更是惊人这在近代的群众心理学书籍中常有提到。第一次宁远大战八旗猛攻眼见城破在即百姓就大骂袁崇焕害人八旗退后便即大哭拜谢。据动物学家的调查报告合群的动物(如老鼠)在遇到危难时往往会撕杀同类或许是出于同一心理不要不信啊我可是兽医这种现象确实经常生一个笼子里的白鼠经常互相攻击有时甚至将同类吃的毛皮不剩。

局势就这样僵持起来崇祯皇帝的命令袁崇焕想着招的拖延而八旗在城外不断的祸害闹得不亦乐乎。别看这么热闹可是皇太极的日子却不好受。已经好多天了北京城愣是没有什么动静袁崇焕按兵不动而居探子回报自己的后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明军他如何能不焦急皇太极如此折腾就是为了把袁崇焕引出京城范围寻机在野外聚歼可是袁崇焕不上当只是派游骑不断的骚扰他。

就在这时历史开了一次大玩笑简直是惊人的吻合四处劫掠的八旗居然抓回了两个太监。这两个太监是明官派在城外负责养马的一个叫杨春一个叫王成德。见到这两人皇太极忽然心生一计他老子努尔哈赤据说靠了半部《三国演义》就打下了辽东事实证明不是这样的为此事我曾经当面求教过努尔哈赤可是老子不靠这个儿子不等于不知道《三国演义》皇太极不单知道《三国演义》而且还是个三国迷对《三国演义》里的每一个故事都耳闻能详。

于是一出“群英会蒋干中计”精彩上场。对于这两个小太监皇太极似乎是高度重视居然派了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范文成、巴克甚、达海等人监守这当然不是没有缘由的了。高、鲍、范三人是投降女真的汉人。

这天晚上内帐里鲍承先当先翁生翁气的对范文成说道:

“范先生我真是不明白明明我军占有优势又是节节胜利不过是在城外吃了一点小亏为何大汗就要撤军呢?”他这么一说立刻引来了高鸿中等人附和。

“小声一些外帐还有两个俘虏呢别让人听见这是机密!”范文成神神秘秘的说道。

“咳先生怕的是什么这两个太监是大汗特意命人抓来的盛京缺少太监回去了正好让他们伺候大妃省得大汗老是不放心!量他们也跑不了要是跑了我一人一马就能将他们追到到时一人一下咔嚓咔嚓的都剁个稀巴烂。”说着众人哈哈大笑。外帐的两个被俘的太监一听到于他们有关马上支起了耳朵这大帐也是有些年头了漏了很多窟窿隔着帐布声音清晰可闻。

“谁说要这两个太监回盛京的你们那里知道这两个太监是……”说着范文成的声音小了起来只隐约听见祭旗、杀牲什么的两个太监于女真人的习俗并不知道还以为要拿他们开刀呢。这时只听鲍承先说道:

“原来是这样啊我说为这两个小太监大汗为何如此紧张派我们几个来看守这俩人也够倒霉的活不了几天了!”一听这话两个太监面面相对脸色具是煞白心中狂跳。

这时又听另外一个声音说道:“那范先生你还没有告诉我们为何大汗一直不再进军呢放着这样好的机会岂不是可惜了么?”

范文成显然是个文人说话声音不大可是仔细听还能听出个轮廓来只听得他说道:

“这次撤兵并不是我们打了败仗那是大汗的妙计。你不见到么?大汗单独骑了马逼近敌人敌人军中有两名军官过来参见大汗商量了好久那两名军官就回去了。大汗和袁督师已有密约大事不久就可成功。这事不光有袁督师参与还有朝鲜的李开阳呢大家商量要三分天下呢!”

注:《兽医》能有今天全赖各位支持大家的点击和订阅是我的动力由此开始真正波澜壮阔勾心斗角的情节要开始6续上演了还请大家拭目以待。兽医的写作水平有限又不想草草了事只能多查资料多思考了所以更新度难免今后要慢一些的不过争取保持每天五千字以上的更新请大家支持。我的作品不是最好的当然估计也不是最烂的所以希望大家有Vp票的投我一票兽医没有那么大的野心要弄上前几名可是这东西对我也很重要至少证明我写的还可以。您要是觉得值得就投不值得看看热闹也行啊有你们的支持我才会有动力继续写下去。谢谢大家!

第22章 商路(上)第2章 医狗第29章 初春(下)第12章 兵临城下(下)第23章 狂野作战第7章 回到登州第4章 陷入困境(下)第37章 黄雀在后(上)第28章 传教士第14章 瘟疫(一)第18章 身世之谜第26章 赋税第14章 密谋第12章 兵临城下(下)第19章 藩镇第27章 牛顿的发现第24章 堂吉诃德计划(下)第17章 和解第30章 百废待兴第16章 战淮海(三)第22章 大海战(一)第26章 讹诈第7章 城下之盟(二)第34章 攻其必救第15章 激战第25章 别样的风情第2章 吃饱的感觉真好第14章 盟誓第20章 水军第12章 商品展介第35章 讨价还价第24章 骗婚第5章 初为人父第18章 海权第32章 围困(下)第24章 忙乱第31章 开张大吉第15章 无敌战舰和海上堡垒第26章 讹诈第14章 瘟疫(一)第17章 焚村第16章 攻城第3章 夜袭第18章 审问第16章 战淮海(三)第5章 初为人父第5章 间谍第22章 就职大典第4章 手术第26章 徐霞客第23章 狂野作战第5章 间谍第23章 弘光退位第9章 出兵台海(一)第1章 起航第1章 烽火台第7章 城下之盟(二)第3章 新城(上)第1章 艰难抉择第17章 和解第27章 债卷(下)第10章 平壤大学第11章 香烟魅力第2章 两面夹击第4章 手术第20章 土地革命(上)第14章 噩耗第18章 军妓(上)第4章 洪承畴第25章 别样的风情第25章 别样的风情第32章 拍卖第25章 一触即发第13章 讨论(中)第22章 游说第23章 历史舞台第8章 军火买卖(上)第7章 打自己的仗让别人去说吧第21章 战前第23章 狂野作战第3章 生动课堂第21章 土地革命(下)第17章 获益第1章 倭乱第7章 疫苗(下)第3章 夜袭第23章 狂野作战第14章 噩耗第25章 战后第37章 黄雀在后(下)第12章 开学第13章 鼓动第13章 鼓动第12章 兵临城下(上)第12章 兵临城下(下)第26章 讹诈第7章 打自己的仗让别人去说吧第2章 白银第29章 婚庆第21章 土地革命(下)
第22章 商路(上)第2章 医狗第29章 初春(下)第12章 兵临城下(下)第23章 狂野作战第7章 回到登州第4章 陷入困境(下)第37章 黄雀在后(上)第28章 传教士第14章 瘟疫(一)第18章 身世之谜第26章 赋税第14章 密谋第12章 兵临城下(下)第19章 藩镇第27章 牛顿的发现第24章 堂吉诃德计划(下)第17章 和解第30章 百废待兴第16章 战淮海(三)第22章 大海战(一)第26章 讹诈第7章 城下之盟(二)第34章 攻其必救第15章 激战第25章 别样的风情第2章 吃饱的感觉真好第14章 盟誓第20章 水军第12章 商品展介第35章 讨价还价第24章 骗婚第5章 初为人父第18章 海权第32章 围困(下)第24章 忙乱第31章 开张大吉第15章 无敌战舰和海上堡垒第26章 讹诈第14章 瘟疫(一)第17章 焚村第16章 攻城第3章 夜袭第18章 审问第16章 战淮海(三)第5章 初为人父第5章 间谍第22章 就职大典第4章 手术第26章 徐霞客第23章 狂野作战第5章 间谍第23章 弘光退位第9章 出兵台海(一)第1章 起航第1章 烽火台第7章 城下之盟(二)第3章 新城(上)第1章 艰难抉择第17章 和解第27章 债卷(下)第10章 平壤大学第11章 香烟魅力第2章 两面夹击第4章 手术第20章 土地革命(上)第14章 噩耗第18章 军妓(上)第4章 洪承畴第25章 别样的风情第25章 别样的风情第32章 拍卖第25章 一触即发第13章 讨论(中)第22章 游说第23章 历史舞台第8章 军火买卖(上)第7章 打自己的仗让别人去说吧第21章 战前第23章 狂野作战第3章 生动课堂第21章 土地革命(下)第17章 获益第1章 倭乱第7章 疫苗(下)第3章 夜袭第23章 狂野作战第14章 噩耗第25章 战后第37章 黄雀在后(下)第12章 开学第13章 鼓动第13章 鼓动第12章 兵临城下(上)第12章 兵临城下(下)第26章 讹诈第7章 打自己的仗让别人去说吧第2章 白银第29章 婚庆第21章 土地革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