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北图中原

后秦多次收纳晋朝叛贼,并且出兵助乱,刘裕就以此为由召集诸文武商议伐秦事宜。这时又有消息传来,秦主姚兴病死,太子姚泓继位。刘裕笑道”姚兴还算有点本事,对付他颇需动些脑筋。姚泓乳臭小儿,不足多虑。哈哈,此乃天赐艮机!”诸将多数都赞同。

这时宁州方面有官吏派人来献给刘裕琥珀枕,刘裕当即命人捶碎。刘裕起自布衣,深知稼穑之艰难,如今身虽富贵,却极为节俭,衣饰不重锦绣,不喜奢丽之物。其贴身之衣为贫贱时臧夫人亲手所缝制,经无数次缝补都未弃掉。所住床头屏障为土所做,壁上唯挂葛布灯笼、粗麻绳拂。刘穆之言道“大尉之俭,众人皆知。如今民间亦争效节俭,奢华之风为之一除。太尉身自垂范,其利甚巨。不过我听说琥珀治疗创伤效果很好,太尉可以一试。”刘裕随即将此碎枕分赐与诸将士。众军士大悦,皆愿为太慰效命,思奋不已。

一切谋划妥当后,416年8月,刘裕发动十五万大军水陆并举,大举北伐。令王镇恶、檀道济等为前锋,将四万余步军经淮水、淝水进兵许昌洛阳;朱超石、胡藩进兵南阳、阳城;令沈田子、傅弘之带领少数军队为疑兵,进向武关;沈林子与刘遵考领一路水军出石门,自汴水进入黄河;王仲德为水军大众之前锋,凿巨野开水道入黄河,刘裕亲率大军继王仲德之后而进。临发之际,刘穆之对王镇恶说道“刘公委卿以伐秦重任,勉之!”王镇恶言道“若不克关中,吾誓不复渡江。”

王镇恶、檀道济入秦境后分兵攻掠城池。大军所向,皆望风附款。檀道济率前军已进至许昌,姚垣派大将杨业出城来战。杨业跨马持枪,驰杀数十人后直奔至檀道济跟前,道济挺枪力战,兵交数合后檀道济已一把将杨业之枪夺了过来,接着一枪洞透其胸。随后又将杨业之枪掷出,一敌将中枪飞了起来,落地时又砸翻一骑。晋军乘势冲荡敌军,秦兵大败。许昌城也很快被攻克,姚垣被生擒。

许昌失守的消息传到长安,秦主姚泓大惧,急召群臣商议应敌之策。东平公姚绍说道“晋前锋既过许昌,我们应速将西北安定城军民迁入京城地区,可得精兵十万,守备力量足以抗晋”仆射梁喜持反对意见,说“不可。若无安定,夏王勃勃可直接进至郿城。到到时南北交攻,我们何以应付?因此齐王姚恢之镇守不宜轻动。我大秦关中兵马精良,足以与贼裕抗衡。”姚泓赞同道“爱卿之言甚是。”吏部郎懿横急言道“姚恢多次阻夏入侵,有大功于国。先主龙飞,陛下还没有加以殊赏来安慰其心。再说安定城孤悬于西北为死地,居民思迁者十有其九。如果陛下不征其还朝,姚恢若举数万精兵自来,将何以处之?外敌逼迫之际岂容再有内乱?”姚泓一脸不屑的说道“若其果有二心,将他征来岂不是加速祸患。还是让他继续镇守西北较为妥当。”

九月,刘裕的十万大军到达彭城。时值重阳节,刘裕在戏马台大宴官兵,赐将士遍饮菊花酒。戏马台是项羽灭秦后,在彭城南山之上,构筑崇台所建,以观戏马、演武阅兵。刘裕望着十万甲士,远与天地相接,铠甲鲜明光芒夺日,呵气成风,踏步如雷。豪情油然而生,北伐更是志在必得。诸士人赋辞助兴。此次北伐,刘裕带上最喜爱的儿子刘义真同行。刘义真年仅十岁,即能上马骑射,下马赋诗,颇有文武才。这时他做了一首卿云赞:“非烟非云,曳紫流光。悬华曜藻,奄郁台堂。粤予休明,震乎珍祥。积庆有文,灵贶无疆。”群臣皆称赞叫好。

当月,王仲德所领水军先锋已入黄河,西向进军,即将进入魏朝国境。在黄河南岸镇守滑台的魏将尉建畏惧大军之来,弃城北渡而逃走。王仲德入滑台后,派使者去魏国说道“我朝已准备好七万匹布帛,想向贵国借道。不料没还入境,贵国之守已经离去。“魏主拓跋嗣大怒,立派叔孙建、公孙表捉拿尉建并引兵渡河,将尉建于城下斩首,尸体投入河中。之后叔孙建、公孙表令军士扬旗鸣鼓靠近晋军,叔孙建向王仲德遥呼道,“魏晋两国一向井水不犯河水,奈何无故侵犯我国领土?”仲德使竺和之回道“刘太尉使王仲德将军由黄河入洛阳,欲收复我国故地。此行仅为借道,绝无侵犯贵国之意。现今暂借空城休息士兵,不久就离开,此城仍属贵国。将军不必扬旗鸣鼓向我军示威吧!”

拓跋嗣又派出使者去向刘裕问责,刘裕不愿此时再结强敌,便谦言谢道“洛阳,晋之旧都,关中,晋之故地。今皆为羌族所据。我国久想收复故土,况且后秦收纳我朝叛臣并多次出兵助乱,实为我国之巨患。此次伐秦,仅向贵国借道,绝对不敢冒犯贵国。”

十月,朱超石攻下阳城,檀道济攻下荥阳,沈林子水师也攻下苍垣、石门,三路军会和直逼洛阳。镇守洛阳的姚洸,急忙遣使向长安求救兵。姚泓急派姚益男与阎生将步卒一万,骑兵四千助守洛阳,又派姚懿南屯陕城为之声援。赵玄言于姚洸“晋寇深入,人情震骇,我们众寡不敌,出战若不捷,大事去矣。当下之急应收敛诸处戍卒,固守金墉城等待西师救援。金墉不克,晋人必不敢越我而西。只需坚守数日,援军来到,晋师已老,我们到时可坐收其弊。”当时姚洸的司马姚禹已暗自通降于檀道济,他说道“殿下以英武之略,镇守重城,不战而示敌以弱,怕朝庭会加以谴责啊!”姚洸怒道“哼,岛夷之辈在我面逞威风,我岂能容忍!”

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二十一章 骇浪滔天第三十八章 魑祟惊魂第二十章 无忌有忌第四十一章 关中巨变第五章 澄清妖氛第十九章 入地交攻第二十三章 垂死挣扎第四章 惊风骇浪第三十七章 把酒问势 青泥奇捷第三十五章 剑客行魏 下第三章 以一敌千第二章 附凤之喜第三十五章 剑客行魏 下第三十章 千里送丧第二十一章 骇浪滔天第四十章 怀恨南还第二十六章 蜀地静川第二十八章 挥泪斩亲第十五章 燕可伐欤第三十四章 剑客行魏 上第八章 密谋建义第十七章 临朐会战 下第三十五章 剑客行魏 下第三十五章 剑客行魏 下第十七章 临朐会战 下第三十五章 剑客行魏 下第十一章 峥嵘一战第三十八章 魑祟惊魂第五章 澄清妖氛第三十九章 溯流背水第十八章 广固围城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三十三章 壮士劫营第十七章 临朐会战 下第二十六章 蜀地静川第十三章 余焰嚣张第一章迷途知返第十一章 峥嵘一战第三十六章 却月挫魏第八章 密谋建义第四章 惊风骇浪第二十章 无忌有忌第十章 逃亡之旅第七章 忍辱负重第二十七章 蜀地静川 下第二十九章 多难荆州第二十章 无忌有忌第十二章 枭雄末路第十五章 燕可伐欤第二十章 无忌有忌第二章 附凤之喜第一章迷途知返第二十五章 二刘不容第十一章 峥嵘一战第十四章 蜀地惊川第二十章 无忌有忌第三章 以一敌千第二十六章 蜀地静川第二十三章 垂死挣扎第十三章 余焰嚣张第十四章 蜀地惊川第十二章 枭雄末路第二十六章 蜀地静川第一章迷途知返第三十一章 北图中原第二十五章 二刘不容第三章 以一敌千第五章 澄清妖氛第四章 惊风骇浪第八章 密谋建义第二十章 无忌有忌第十六章 临朐会战第二十五章 二刘不容第十六章 临朐会战第二十八章 挥泪斩亲第十七章 临朐会战 下第一章迷途知返第十一章 峥嵘一战第十一章 峥嵘一战第三十九章 溯流背水第二章 附凤之喜第二十七章 蜀地静川 下第十一章 峥嵘一战第四十一章 关中巨变第三十一章 北图中原第一章迷途知返第二十一章 骇浪滔天第二章 附凤之喜第三十五章 剑客行魏 下第二章 附凤之喜第三十八章 魑祟惊魂第三十五章 剑客行魏 下第十三章 余焰嚣张第四十一章 关中巨变
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二十一章 骇浪滔天第三十八章 魑祟惊魂第二十章 无忌有忌第四十一章 关中巨变第五章 澄清妖氛第十九章 入地交攻第二十三章 垂死挣扎第四章 惊风骇浪第三十七章 把酒问势 青泥奇捷第三十五章 剑客行魏 下第三章 以一敌千第二章 附凤之喜第三十五章 剑客行魏 下第三十章 千里送丧第二十一章 骇浪滔天第四十章 怀恨南还第二十六章 蜀地静川第二十八章 挥泪斩亲第十五章 燕可伐欤第三十四章 剑客行魏 上第八章 密谋建义第十七章 临朐会战 下第三十五章 剑客行魏 下第三十五章 剑客行魏 下第十七章 临朐会战 下第三十五章 剑客行魏 下第十一章 峥嵘一战第三十八章 魑祟惊魂第五章 澄清妖氛第三十九章 溯流背水第十八章 广固围城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三十三章 壮士劫营第十七章 临朐会战 下第二十六章 蜀地静川第十三章 余焰嚣张第一章迷途知返第十一章 峥嵘一战第三十六章 却月挫魏第八章 密谋建义第四章 惊风骇浪第二十章 无忌有忌第十章 逃亡之旅第七章 忍辱负重第二十七章 蜀地静川 下第二十九章 多难荆州第二十章 无忌有忌第十二章 枭雄末路第十五章 燕可伐欤第二十章 无忌有忌第二章 附凤之喜第一章迷途知返第二十五章 二刘不容第十一章 峥嵘一战第十四章 蜀地惊川第二十章 无忌有忌第三章 以一敌千第二十六章 蜀地静川第二十三章 垂死挣扎第十三章 余焰嚣张第十四章 蜀地惊川第十二章 枭雄末路第二十六章 蜀地静川第一章迷途知返第三十一章 北图中原第二十五章 二刘不容第三章 以一敌千第五章 澄清妖氛第四章 惊风骇浪第八章 密谋建义第二十章 无忌有忌第十六章 临朐会战第二十五章 二刘不容第十六章 临朐会战第二十八章 挥泪斩亲第十七章 临朐会战 下第一章迷途知返第十一章 峥嵘一战第十一章 峥嵘一战第三十九章 溯流背水第二章 附凤之喜第二十七章 蜀地静川 下第十一章 峥嵘一战第四十一章 关中巨变第三十一章 北图中原第一章迷途知返第二十一章 骇浪滔天第二章 附凤之喜第三十五章 剑客行魏 下第二章 附凤之喜第三十八章 魑祟惊魂第三十五章 剑客行魏 下第十三章 余焰嚣张第四十一章 关中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