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基地岁月

巴根台全身心的投入到训练和教学之中,他编制了全套的特种兵条令条例,基地日常管理条例,所有军事科目和文化课程教材,装备研发的若干重点。他白天在训练场摸爬滚打,晚上案头工作,几乎没有睡觉时间。他太需要助手了,太需要人才了,可是他没有,除了那日松的沉着稳重在日常管理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之外,几乎无人可用。

在教学上,他很想从现代军队新兵训练科目开始,但是后来他还是否定了这个念头。因为现代新兵训练科目,最主要的目的是让一个普通人养成纪律意识,服从意识,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虽然很有效,但是在这些蒙古老兵中,这些都不是问题,他们天生的忠勇无畏,服从长官,基本军事素养个个出类拔萃,所以这些训练科目的必要性就大大降低了。

在将来的特种行动中,单兵作战,2-3人的小组作战,5-10人的分队作战居多。这就需要发挥每个特种兵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每个人都是行动指挥官。过于严厉的团队训练,会束缚他们的创造性,积极性。

相反,巴根台鼓励学员们的自主意识,在复杂环境下必须要有自己的判断,和主动动作。这些学员在蒙军的狼群战术体系下,其实都是人精,他们的思维方式有时候甚至出乎巴根台的意料。在这种情况下,照搬解放军的训练体系是愚蠢的,他的训练教材结合了蒙军和解放军所长。

训练有条不紊的展开,学员们在世界上最严酷的环境中飞速成长。体能,心理,观察,反应,判断,技战术水平,文化知识水平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在巴根台看来,这些蒙古汉子们在文化课程上最容易出问题,但是在他的严令下,所有的学员都拼命的学习。很多人熄灯以后还在背诵乘法表,一直到天亮,第二天照常训练。学员们不仅仅在军事能力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文化素养上也超越了这个时代。

蒙古学员们太能吃苦了,巴根台为他们的顽强坚韧而欣慰,所有的人都在极限中奋勇坚持。尽管如此,还是有大批学员完不成训练科目和文化课程被淘汰,很多被淘汰的汉子痛哭失声。为了得到鹰徽,他们付出了太多的血汗,终于倒在半路上,能不伤心。

但是巴根台心硬如铁,无论学员怎样哀求,无论什么来头,无论什么原因,完不成的一律停训,3日内离开基地,被遣送回原部队。

学员们痛恨他,崇敬他,害怕他,最终折服于他。

特种兵,执行的都是艰难隐秘的惊天行动,无论多么强的装备都不会嫌多余。巴根台在装备研发方面不遗余力,相对于他的教学力量,他的研发力量可就好的多了。他把金银匠张老三,回鹘铁匠阿塔等一大批手艺精湛的匠人调到基地,就是为了研发强大的武器装备。

第一样是远距离的狙杀武器,在巴尔虎草原孟和打造的钢弩已经是威力巨大了,但是巴根台认为还不够,他要在300步以为破重甲的强悍武器。孟和的钢弩是炒钢制作,热处理以后强度很大,有一定韧性,所以能够承受比组合式弓更强大的拉力,当然威力大。但这种脱胎于宋弩的武器无论是材料还是结构都有缺陷。

现代钢弩是通过滑轮,偏心轮等配件,达到使用很少的力就有强大拉力的效果。他手下有张老三,只要他画出图来,即使没有车床设备,全靠钳工技术也完全可以抠出来,毕竟这种武器不可能大规模装备,这个问题他不担心。

问题是材料,炒制出来的钢材淬火以后没有经过回火处理,很难达到强屈服度,这样弓弩初速肯定不行。要制造现代***,需要强力弹簧钢,才能达到500m/s的强大初速,这才是弓弩威力和射程的保证。但这也是这个时代不可能拥有的技术。

巴根台就是要把不可能变为可能,800年的知识积累,就是为了超越这个时空。

他深知中国古代冶金的缺陷之处,中国太重视铸造,轻视锻造,所以难出好钢。要做出接近现代弹簧钢水平的钢材,除了热处理技术之外,就是锻造技术。如果锻打过少,那么钢铁内部的碳不均匀,强度韧性等机械性能都差。但是锻打过于多也不行,因为这会造成表面脱碳严重,钢材内硬外软,不能军用。

分寸的掌握,全靠锻工的精湛技艺。汉人的优秀锻工太少,在这方面,他更信任回鹘铁匠阿塔。

在古代热处理观念里,只有退火和淬火概念,没有回火概念,这是难以制造高强度弹簧钢的原因。但是回火温度的掌握,又是大学问。达到弹簧级别的钢材,淬火之后的回火温度应该控制在300度左右,过低和过高都会影响钢材机械性能。

在巴根台的悉心指点下,阿塔出了第一批钢材,基本达到了使用要求。第一批五把钢弩顺利制造成功,达到设计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远距离射击的精度,巴根台把3倍望远镜装在钢弩上作为瞄准具,以基地学员的训练水平,300步胸靶成绩10发都在90环以上,400步也达到了70环以上。

这意味着即使是400年后的燧发枪手,也无法与这样强大的弩兵部队对抗,特种部队有了远远超越这个时代的第一种装备。

除了远距离狙杀,特种兵还必须有中距离威力巨大的杀伤武器。巴根台的脑筋动到了他在抚州得到的火*药上,实验几次之后,他放弃了这种想法,威力太小,做炮*仗可以,杀*人就太小儿科了。

一度他动了配制苦*味*酸的心思,黄*火*药才是威力巨大的战争梦魇。但是在没有三酸两碱的时代,配制硫酸和硝酸就是天大难题,更不要说从煤焦油中提炼苯酚,根本不可能。

退而求其次,只能在黑*火*药上想办法。在配制黑*火*药方面,他主要的助手是一个道士叫李樵松。他指点这个装神弄鬼的家伙提高硝石的配比,达到75%左右的水平,这就接近现代黑*火*药的配比了。

然后就是火*药的颗粒化,使火*药间空隙更大,燃烧更充分迅猛,从而提高威力。其实工艺也简单,就是湿浸法。把硝石溶于水,形成**溶液,然后按比例把炭和硫磺粉浸入其中,等溶液自然结晶,就会包裹在炭和硫磺粉末上,形成颗粒。比粉末状的黑*火*药威力不可同日而语。

李樵松告诉了巴根台一个秘密,用柳木做炭粉,也会提高火*药威力。巴根台经过实验,果然如此,他对古人的认识又深刻了一分。他们的本事可不是书本上学来的,是无数次实践中得来的,往往更有效,不能轻视老祖宗的智慧。

他现在配制的黑*火*药,已经非常接近现代黑*火*药了,在这个时空是绝无仅有的。麻烦的是发火,在靠火石,火镰和艾绒这类东西取火的时代,点燃导*火*索,引爆炸*药不是个简单的事情。遇到冬天大风,或者阴雨天气,爆*破是不可能完成的。即便是没有天气问题,在弓矢擂石乱飞的战场上,一下一下的砸火镰引燃爆*破也是一个非常考验人类神经的事情。

在没有雷汞,没有红磷和白磷的时代,拉发装置实在是一个天大大难题。但是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否则就没有靠谱儿的爆*破手段。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里,巴根台想到了早期转轮燧发枪,是靠横纹钢轮和燧石强力摩擦,火星引燃火*药池内的火*药,达到击发目的。如果把钢轮转动方式改为拉发,引燃导*火*索,不就能够达到起*爆目的么?

他跳起来狂奔到装备区,把张三,李樵松,阿塔等人从睡梦中拉起来,当时画图,命令他们立即组织人手研制。

顺手,根据同样原理,他设计了一款原始打火机。打火机油他设想用高纯度的酒精。火,不仅仅是生活必备,还是特种作战的有力装备,纵*火,爆*破,野外生存,这东西都是必要装备。没有磷不能做火柴,老子就做火机!

提炼高纯度的酒精也顺便提上了日程。酒精是消炎良药,是野战医疗必备的东西。在那个时代,没有强大的抗生素,一旦感染,又没有截肢能力,伤者只能眼睁睁死掉。这些人很多都是百战老兵,战场经验丰富的基层指挥官,是部队的根基。这样毫无意义大量死掉,对战斗力影响太大了。

如果能用酒精处理伤口,那么感染的几率就降低很多,不知道多少人会捡回性命。尤其是特种兵,培养一个特种兵不知道要耗费多少钱粮心血,如果轻伤既死,那损失可太大了。

在没有煤油和汽油的时代,用酒精作为打火机油可行么?巴根台不知道,这得试。但是高纯度酒精是必须的,无论能不能做打火机油。

其实酒精提纯的工艺很简单,一个蒸馏塔而已,这个时代完全可以做到。把酒倒进蒸馏塔,酒精在78度左右就会蒸发,而水要到100度。只有把炉温控制在80度以下,酒精就会蒸发,通过管道收集酒精蒸汽,冷却以后就是纯酒精。

好消息总是伴随坏消息,酒精提纯很成功,做打火机油也差强人意。当然不能和现代航空煤油做的打火机油相比,但是比火镰火石啥的发火效率强百倍了。

但是爆*破拉发装置却做的太大了,巴根台大发雷霆。他要的不仅仅是起*爆大量炸*药的装置,他更要单兵手榴弹!黑*火*药本来威力就小,需要大量装药才能保证一定威力,这么大的拉发机构,这得多沉啊,咋投掷啊?!

第六十三章 冰上屠戮第五十七章 资源瓶颈第五十三章 步兵战术第二十八章 黑海霸王第二十三章 有惊无险第三十章 威慑盟友第五十七章 边打边谈第七十五章 征程前夜第四十八章 整编新军第八十章 形势危急第七十三章 巨人之死第七十章 必要杀戮第七十一章 英雄气概第六十章 向东!向东!第二十五章 伊斯马因第二十九章 大库里台第六十四章 黄雀在后第五十二章 奔向官山第三十七章 两面作战第九章 敢于开闸第二十二章 腐败滋生第五十二章 一场对话第四十四章 两面受敌第二十八章 兵家交流第七十四章 农耕为本第六十六章 铁骨柔情第十四章 水利时代第四十八章 策反埽兵第六十四章 绝不妥协第二十五章 两栖作战第十一章 生死之间第八十五章 强攻硬打第四十三章 卫州会战第八十章 绝处逢生第三章 剥茧抽丝第九章 敢于开闸第九十九章 孤胆英雄第三十三章 政变有因第四十一章 暴乱前夜第三十七章 开局不利第三十七章 鏖战中都第一章 荒野人家第八十四章 暗流涌动第六十四章 兵权之争第五十七章 穿插敌后第七十六章 先知坚忍第二十章 夏季牧场第一百零四章 不如归去第七十六章 两头巨兽第四十七章 忠义山东第七十六章 两头巨兽第四十七章 商於之败第三十七章 铁桶之阵第四十三章 千里奔袭第二十章 难于登天第六十八章 战车长城第七十四章 农耕为本第七十五章 储备银行第七十六章 两头巨兽第九十二章 艰难和平第九十三章 苍生何辜第八十六章 总攻前夜第四十八章 再战倒回第三十三章 基辅罗斯第四十三章 千里奔袭第八十五章 斡尔朵城第八十九章 反游击战第二十九章 谁是敌人第四十章 莫斯科城第五十六章 两线作战第三章 借刀杀人第十七章 威震世界第五十二章 一场对话第六十八章 最后时刻第二十八章 山雨欲来第六十七章 战友情深第十七章 钦察攻略第十七章 断肠之毒第七十七章 征途无限第四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五十一章 新的开始第六十七章 乾坤底定第七十三章 巨人之死第八章 问题重重第五十章 契约工人第五十八章 进军都梁第三十九章 重建益都第六十五章 纵横中原第七十六章 新的任务第七十三章 南线集群第九章 一场屠杀第三十七章 铁桶之阵第六十四章 黄雀在后第七十四章 外交战略第二章 战争准备第四十七章 商於之败第九十四章 流放岁月第四十二章 三路扫荡第四十章 炮兵演习
第六十三章 冰上屠戮第五十七章 资源瓶颈第五十三章 步兵战术第二十八章 黑海霸王第二十三章 有惊无险第三十章 威慑盟友第五十七章 边打边谈第七十五章 征程前夜第四十八章 整编新军第八十章 形势危急第七十三章 巨人之死第七十章 必要杀戮第七十一章 英雄气概第六十章 向东!向东!第二十五章 伊斯马因第二十九章 大库里台第六十四章 黄雀在后第五十二章 奔向官山第三十七章 两面作战第九章 敢于开闸第二十二章 腐败滋生第五十二章 一场对话第四十四章 两面受敌第二十八章 兵家交流第七十四章 农耕为本第六十六章 铁骨柔情第十四章 水利时代第四十八章 策反埽兵第六十四章 绝不妥协第二十五章 两栖作战第十一章 生死之间第八十五章 强攻硬打第四十三章 卫州会战第八十章 绝处逢生第三章 剥茧抽丝第九章 敢于开闸第九十九章 孤胆英雄第三十三章 政变有因第四十一章 暴乱前夜第三十七章 开局不利第三十七章 鏖战中都第一章 荒野人家第八十四章 暗流涌动第六十四章 兵权之争第五十七章 穿插敌后第七十六章 先知坚忍第二十章 夏季牧场第一百零四章 不如归去第七十六章 两头巨兽第四十七章 忠义山东第七十六章 两头巨兽第四十七章 商於之败第三十七章 铁桶之阵第四十三章 千里奔袭第二十章 难于登天第六十八章 战车长城第七十四章 农耕为本第七十五章 储备银行第七十六章 两头巨兽第九十二章 艰难和平第九十三章 苍生何辜第八十六章 总攻前夜第四十八章 再战倒回第三十三章 基辅罗斯第四十三章 千里奔袭第八十五章 斡尔朵城第八十九章 反游击战第二十九章 谁是敌人第四十章 莫斯科城第五十六章 两线作战第三章 借刀杀人第十七章 威震世界第五十二章 一场对话第六十八章 最后时刻第二十八章 山雨欲来第六十七章 战友情深第十七章 钦察攻略第十七章 断肠之毒第七十七章 征途无限第四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五十一章 新的开始第六十七章 乾坤底定第七十三章 巨人之死第八章 问题重重第五十章 契约工人第五十八章 进军都梁第三十九章 重建益都第六十五章 纵横中原第七十六章 新的任务第七十三章 南线集群第九章 一场屠杀第三十七章 铁桶之阵第六十四章 黄雀在后第七十四章 外交战略第二章 战争准备第四十七章 商於之败第九十四章 流放岁月第四十二章 三路扫荡第四十章 炮兵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