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货币与军校

2月26日下午,孙文大总统辞职之后的第二次临时参议院会议召开,这一次的会议内容只有一个议题,那便是讨论国都问题。与会争论不休,各持己见,最后只能投票表决,结果“二十票主北京,五票主南京,二票主武昌,一票主天津,其余弃权”。

孙文、黄兴得知消息后大怒,在他们看来,在孙文辞职之前提出的将国都定在南京,是为了革命而制约袁世凯的手段之一,怎能轻易放弃?更令孙黄愤怒的是,与会参议院议员中不但大量的立宪派及其它出身的成员支持定都北京,就连不少的同盟会出身的议员也对此表示赞同,这一巴掌当真打得孙黄狼狈不堪。

当下召集同盟会籍的参议员进行批评,统一立场。威胁要翻案,黄兴甚至表态,“如果不成,吾以宪兵入院,缚所有同盟会会员。”一时之间,杀气腾腾。

二月末南京局势变化之快,令人应接不暇。随着孙文宣布辞职,临时参议院推选袁世凯为北方大总统。原本对南京革命党人态度极其冷淡的日本国内局势骤变,月末,南京政府以江苏铁路公司出面,与日本大仓洋行签订300万日元的借款,以上海到枫泾间铁路为担保。政府方面得到了250万,还有50万给了江苏都督府。英国曾出面干涉,日本狡猾地辩解说这是大仓个人对铁路公司的借款,没有任何冒犯大英帝国在江浙特殊权益的意思。

日本精英阶层显然发现了分不开身的英国还需要通过‘英日同盟’来维护其在远东的权力,并打压沙俄跟德国、美国。结果果如他所想那般,素来以无敌霸主自居的英国最终选择了退让,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试探出了英国在远东分不开身的事实之后,就在蔡元培等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的使团抵达北京的同一天,南京临时政府再一次以“民国新立,军需孔繁”,拟“暂借招商局抵押银1000万两备用”。这是由招商局出面,与日本邮船株式会社和三井物产公司商谈的,这件事情是由刚刚卸职的大总统孙文亲自负责,不过因为对日协议于中方严重不利,协议一旦签署,定会导致中方从此失去对招商局的管理与控制权,因此南京反对之声不断,甚至报纸传黄兴因此几次同孙争吵,连宋教仁等也没少反对!

这些事情看似毫无联系,其实都与日本政府的对华总方针相关---那就是尽可能地使中国陷于长期混乱,以便混水摸鱼,扩张自己地领土和获得经济上的支配地位。他之所以原意对江苏铁路公司、招商局几家进行贷款,一是因为如今中国国内局势已经十分明朗,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近在眼前,而日方显然更希望中国一直乱下去,因此转而扶持南京临时政府。

除此外,日本的经济借款是包含着和英国争夺在中国的统治权这个政治目的在内地。长江流域地航运业,素来在英国的控制下,日本企图控制招商局借以和英国相抗衡。但日本地举动过于明显,不仅英国反对,连美国、德国也有不同意见,同时招商局股东和临时政府内部也强烈反弹,这笔借款就没有兑现。

与此同时,在湖北,日人也有了行动。

“都督,日人欺人太甚,欺人太甚,成渝铁路说什么也不能交与日本人修建!”

与日使松琦相会的第二日,方才被李汉派人唤道他办公室来的胡瑞霖见他似乎心情不好,小心相问了一句,却被李汉扔了一份文件到他面前,胡瑞霖拿起一看脸上也是阴沉如铁,声音满是愤怒!

李汉手中拿着一根铅笔正在把玩,这是奥匈帝国新从上海发来的一批机器生产出来的铅笔,虽然笔芯总是无故断掉,并且还拥有不少的缺点,但是在军政府征召了近千劳工的加紧赶工之下,国内,在被列强垄断了半个世纪的铅笔市场之后,比历史上提前数十年拥有了成产‘石墨铅笔’的能力,令他心中因为昨日晚上同日人交涉所产生的一腔愤怒淡去了不少。

“胡部长息怒,日人为刀俎,我辈为鱼肉。到底还是实力不足罢了,如果他日我若身居列强,日人为我盘中之餐,也会如此举动!”

放下手中把玩了半天的军政府麾下铅笔厂才刚生产出来的第一批勉强算是合格的成品石墨铅笔,李汉看似是在安慰胡瑞霖,声音却冷得令人闻音胆寒。至于原因,正是桌上他方才扔给胡瑞霖看去的文件。

自从军政府亮出了大建铁路跟大建工业的雄心之后,列强之中除了因在摩洛哥跟德国战车扳手腕导致国内政局混乱的法国,以及因为日俄战争跟巴尔干危机导致有心无力的沙俄之外。几乎其余所有在华顶级列强势力,都对川鄂两省分外青眯,妄图像以往在清廷身上一样,获得巨额的利益回报。

李汉借助着对于这段历史跟国际政治的把握,先后从在华影响力较差又富有野心的‘美国’跟‘奥匈’身上先后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了海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在其余英、日、德三大强势势力的碰面之中屡屡遭遇败场。以至于直到现在他也仅在日本身上获得一些进展,反倒是英国跟德国各自咬着一些军政府断难接受的特权不愿意松口,以至于至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经过了连续两个多月先后十一次的谈判之后,昨晚李汉终于彻底打消掉了日本人妄图在成渝铁路沿线驻兵的要求,并且说服了日本人将只派少量的技术工程师跟劳工人员负责指挥、勘测跟关键路段的修准,而在日本资金抵达后的二十五个月到二十八个月呢,将由军政府出面组织招募劳工负责修筑。规定时间内若军政府未修筑完铁路,将转由日方负责接手修建。根据协议,日本需要向川鄂军政府先后投资1450万两,才能获得成渝铁路自开工之日起二十五年内的运营权跟部分管理权。因为日方在昨晚谈判之中的突然退让了一大步,结果双方很快达成了合作协议,并且在昨晚正式签订了‘成渝铁路’委托日方修筑协议。

这份与日人之间达成的协议在李汉自己甚至跟军政府陪同他签字的周善培等官员看来,这已经是一份近代少有的对中方十分有利的公平合约了!甚至李汉当时也有些沾沾自喜,自认为凭他的本事,却从素来以精明擅长算计的日本人手上占了好处!

然而,事实上,这个时代日本经营阶层对于谋略跟手段的运用,已经到了令人防不胜防,堪称算计无双的地步了!

没错,李汉现在已经发现自己着了日本人的道了!昨晚跟日使松琦签订了成渝铁路修筑协议之后,松琦才刚将协议收好,便转脸提出了日方希望能够获得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的管理权问题。

因为一直来日本都未因为汉冶萍的问题跟他领导下的川鄂联合军政府交涉过。所以,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拖欠.日本人巨额债务,这件事李汉还真不知道。但是回头一跟下属的官员询问了一下之后,他才知道日本人竟然真没说谎!

在建立之初,大冶铁矿和汉阳铁厂皆属官办。1895年清政府由于财政拮据,允许厂矿官督商办,盛宣怀接办汉阳铁厂,预计招募商股1500万元,结果只招到100万元,于是依靠举借外债来维持和扩建。盛宣怀向日本商人借款最多,1896年第一次借款,1898年开办萍乡煤矿又向日商借款,从1902年到1906年向日商借款约300多万两白银(425万日圆)。1908年三厂合并后,由于招募商股很不顺利,又不得不向日商贷款。日本要求一部分管理权,但是清政府要将公司收归国有,议不成后几年内未再提供借款。事后,因英国、德国开始表现出了对汉冶萍的兴趣。于是没多久后日本重新放低了姿态,再一次向汉冶萍提供贷款。

从1908年到辛亥革命前夕,汉冶萍公司借外债12次中借日本人的有6笔。到1911年。该公司总计用银3200万两,除1000万两本金外,其余2200万两都是贷款,日商占大多数,约莫有一千三百万两上下。

不过汉冶萍乃是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事关中国国防事务,李汉断不可能应允日方的要求,将汉冶萍的管理权交给日本的,这是原则性问题。

日方显然看到了川鄂联合军政府所表现出的强硬态度,甚至李汉大有撕毁‘成渝铁路’修筑协议的前兆,于是日方当下提出了新议案,日方所向川鄂军政府投资的1450万两中1250万将以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所拖欠.日本之债务做抵押,剩余两百万两,日本政府将在三月内派人送至川鄂联合军政府内!

日方一环扣一环的手段,令事后回过神来的李汉心中苦笑连连。南京传来同盟会跟日本接触时,他还意气风发的跟下面点评居心叵测的日本在中国问题上走了一步妙棋,没想到连自己都成了人家棋盘上的棋子了!

原来武昌起义之后,面对着新成立的湖北军政府接管汉阳铁厂,位于汉口租界区的日本领事当局压下了心中不安的在华日商,自那时候起便开始布了一场大局!

日本人打了个好算计,知道这场远东最大帝国的变局无论是清廷胜出还是革命党人胜出,日后都要有求于他日本,加上日本乃是远东第一强国,汉冶萍上千万的债务没有一个势力敢说压下不还的,否则日本少不了要再发动一场日中战争,到时候武力从中国割走满蒙偿债便是!

正是因为这种算计,在局势未明朗之前。甚至李汉派兵几乎搬空了整个汉阳铁厂的机械,日本人都只是冷眼隐身一旁旁观,直到清帝退位,远东第一大国决出了胜利者之后,他方才站出来收获自己的胜利果实。

出卖汉冶萍,想必任何一个革命党人都不可能答应。于是日本便以汉冶萍那一千多万那很难收回的债务,几乎没花任何代价便换取了成渝铁路的修筑权跟未来二十五年的经营权。而且日本人在这里也有自己的算计,他们认为李汉无论如何,在同时修筑几条铁路的情况下,一旦承认了汉冶萍的上千万债务,那么规定时间之内,李汉除了继续借款之外,肯定没有其他的方法按照工期完成。到时候日本不但可以再趁机从他身上敲来一笔高息债务,还能凭借着借款的附加条件,进一步的控制四川甚至湖北,将日本的影响力从沿海跟满蒙地区渗透到长江中上游的中国腹地!

不得不承认,日本打了个好算计。连李汉不察之下都被绕了进去。

李汉靠在自己的椅子上,看似闭目养神,其实却在快速的转动自己的大脑思考着!

该怎么办,如何才能解决掉眼前的不利局势。

汉冶萍,汉冶萍...

这个中国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是由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江西萍乡煤矿三部分组成。脑海中快速的闪过昨晚下面送来的详细资料。

汉阳铁厂、大冶铁矿都在军政府的掌握之中,其中汉阳铁厂的机器基本上已经被运送到了重庆,不过他新跟奥匈帝国采购的机械估计最迟五月就能抵达武昌,到时候一座采用了更新机械、并且产量也更高的新汉阳铁厂将重新开工。

等等...脑海中突然一滞,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可是在江西李烈钧的地界,这座近代中国十大煤矿之一的产业,那个跟他一样年轻的李烈钧似乎没可能吃了之后还会吐出来吧?毕竟,那可是价值近千万的大产业,而军政府显然现在对于江西也是有心无力。那么,换句话说....

他不停的摩擦着下巴,是不是可以在这上面做做文章呢?日本人既然跟他耍手段,那么,来而不往非礼也!

嘴角冷笑越来越浓烈,他心中已经有了主意了!

他既然心中已经有了主意,当下表情好了许多,笑着跟胡瑞霖道:“胡部长,制币局正在摹刻的钱币弄得怎么样了?”

胡瑞霖今天来见他正是为了这件事情,他见李汉询问,忙从身上带来的公事包中取出一个小兜,从里面倒出来几个崭新的铜银币倒在桌子上,道:“回大都督,因为您吩咐这未来军政府将实行纸币代替铜银币,所以,这制币局的技师们半月来只按照都督提出的成分,制出了这几枚钱币!”

银币只有一元样一种,李汉拿起其中一枚一元银币,是他根据历史上的‘袁大头’的成分,吩咐下面制币局的技师们加紧赶了半个多月的工,才制出来的模具。总重量为库平七钱二分(26.86克),含纯银六钱四分八厘(23.9024808克),以银89%、铜11%铸造。正面镌李汉正面头像及发行年号,背面铸铁血十八星旗纹饰与一元币值。而铜币与之相仿,只不过有一分、五分、十分三种,一分铜币以红铜95%、白铅4%、锡1%配制,每枚重二钱,五分跟十分铜银混合币种,五分混合了微量的银、十分也含有少量的银,无论是铜币的清晰度跟样式都不比洋人货币差半分,因此,李汉看的十分满意。

“不错,不错!”

他拿着四枚铜银币在手中把玩了一阵,推开了旁边的办公桌抽屉,从里面取出了几张同样崭新的纸币,正是在他的指点下,原制币局的掌握了钢板印刷技术的洋人技师仿照美元、英镑的样式,制造出来的第一代纸币样本。因为川鄂联合军政府尚不具备发行纸币的政府信用度,因此其暂为‘储备银行券’,共分为储备银行一元券、储备银行十元券、储备银行五十元券、储备银行一百元券四种。

不过,因为是委托洋人技师代为雕刻的模具,且他也是一直跟货币打交道的人了,洋人技师代为刻录的储备银行券在国内也就罢了,但是真正的国家势力却很容易就能掌握其印刷的相关技术。印制敌对国货币扰乱其国内金融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便已经成为了一种战争手段,历史上德、英、法、俄、日等几国都有过案底的,所以,这一套纸币他只能暂时压下来,只能拜托那些从北京的原清廷度支部印刷局绑来的掌握了钢板印刷技术的技师们尽快将他传授的一些不算多难的防伪技术掌握,到时候,他才能放下心来发行纸币。

这一段时间来陈耀祖受了不少的罪,他又亲自帮忙奔走,已经从江浙地区挖来了二三十位精通金融的人才了,属于军政府自己的银行成立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吩咐财政部知会下面开始储备印制自己的铜、银元币,军政府储备的金银已经足够军政府印制六七百万银元了,勉强也够将军政府的信用打出来了!

随后,李汉终于腾出时间来召见抵达武昌的蒋方震了!

蒋方震是个自视很高的军人,他是陆士第三期第一名毕业,得到过日本天皇钦赐的佩刀。回国之后便在东北筹办新军,虽然遭到旧军势力排挤,然后被送到德国考察军事,并且在东北筹备新军一直遭到掣肘,但是一直是被认为近代最出色的军事家。

要不是李汉在川鄂两省搞得与民减税等政策颇有古来百姓一直追求的‘仁政’之风,恐怕他也会如之前一样,再一次拒绝李汉的邀请。说实在的,他现在十分好奇,想看看李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李汉派出了自己的警卫队,将他那辆防弹马车开过去,将蒋方震请了过来。李汉为了表示对他的敬重,亲自迎到军政府驻地外,并且安排了专门的仪仗欢迎他的到来。

当他走下李汉的专用防弹马车时,军政府大门前奏响了高昂激越的军乐。一排装备精良的卫队捧枪行礼。军政府的仪仗队越来越有几分模样了,一队人穿着笔挺的军服,戴着绣有银线的大檐帽,朝他在撇刀行礼。

李汉最近留出了些许胡须,他难得的换上了那套华丽的元帅服,扎紧了武装带,深桶军靴铮亮,挺拔的身体高昂着在一队参谋军官的陪伴之下,在门口站得笔直。

蒋方震走下车来,和李汉就这样静静的互相打量了一阵,他只有中等个头,三十多岁的年纪,身上很有一股文人的气息,看起来象个书生多于象个军人。蒋方震,被后世公推为二十世纪初期掌握了中国军事智慧之最的男人!

第157章 鹜蚌相争、渔翁得利(3)第638章 中俄之战4第71章 两镇光复与冲突(下)第176章 新军服第572章 山东危机(4)第614章 外蒙危机第344章 交锋(1)第241章 局变(1)第32章 买枪(上)第725章 偷袭战果(2)第183章 打草惊蛇(中)第126章 先行一招(上)第25章 严中直第273章 喜讯!捷报(下)第五百九十二章第82章 步步为营第739章 抉择上第432章 倒袁风起第707章 要和平还是战争3第21章 遭遇革命新军(上)第744章 旅顺陷落2第77章 汉口小停第560章 法币跟央行第90章 应城风云(3)第654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6第538章 巨头北上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144章 酒宴(1)第214章 军务会议、居正逼宫(下)第338章 成都战役(四)第720章 递交战书第639章 中俄之战5第74章 紫禁城内(上)第734章 嗜血狼群第298章 河南举义第315章 整顿与联合盐业(下)第231章 清军来了第320章 汉阳一夜第676章 昂首走进1917年第124章 杜家妥协第188章 血书残卷第111章 杜家龌龊(2)第192章 借事欲动,发难汉川第295章 黎宋会第335章 成都战役(一)第682章 风雨欲来第515章 京汉陷落(上)第106章 武昌之议(下)第262章 争分夺秒(下)第288章 打到河南去第591章 变局第147章 买卖(上)第64章 捧杀第647章 拿下比斯克第749章 血染海疆5第418章 刀第3章 拯救村民第240章 第一协入城第23章 遭遇革命新军(下)第543章 神秘来客第192章 借事欲动,发难汉川第590章 引敌深入第156章 鹜蚌相争、渔翁得利(2)第31章 来自奥匈帝国的某卡尔(下)第685章 军事会议(下)第41章 控制八营(下)第449章 大战(六)第47章 吴兆麟第746章 血染海疆2第53章 伏击瑞澄第217章 尘埃落定第128章 落魄的骗子(上)第467章 大胆的计划第537章 宣言第344章 阴谋与导演第36章 秘密采购与租船协议(3)第509章 雷霆(5)第416章 四川盐务(一)第714章 不宣而战6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341章 天下第748章 血染海疆4第515章 京汉陷落(上)第507章 雷霆(3)第310章 鄂西之变第729章 辽东恶战4第518章 刺袁(中)第302章 劝进(下)第467章 大胆的计划第83章 击溃第八镇残兵第583章 青岛之战(6)第620章 三路开战(1)第101章 张梅生第31章 来自奥匈帝国的某卡尔(下)第438章 大战起第37章 秘密采购与租船协议(4)第450章 大战(七)第389章 交底第193章 三府合并第342章 1911年的最后一天
第157章 鹜蚌相争、渔翁得利(3)第638章 中俄之战4第71章 两镇光复与冲突(下)第176章 新军服第572章 山东危机(4)第614章 外蒙危机第344章 交锋(1)第241章 局变(1)第32章 买枪(上)第725章 偷袭战果(2)第183章 打草惊蛇(中)第126章 先行一招(上)第25章 严中直第273章 喜讯!捷报(下)第五百九十二章第82章 步步为营第739章 抉择上第432章 倒袁风起第707章 要和平还是战争3第21章 遭遇革命新军(上)第744章 旅顺陷落2第77章 汉口小停第560章 法币跟央行第90章 应城风云(3)第654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6第538章 巨头北上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144章 酒宴(1)第214章 军务会议、居正逼宫(下)第338章 成都战役(四)第720章 递交战书第639章 中俄之战5第74章 紫禁城内(上)第734章 嗜血狼群第298章 河南举义第315章 整顿与联合盐业(下)第231章 清军来了第320章 汉阳一夜第676章 昂首走进1917年第124章 杜家妥协第188章 血书残卷第111章 杜家龌龊(2)第192章 借事欲动,发难汉川第295章 黎宋会第335章 成都战役(一)第682章 风雨欲来第515章 京汉陷落(上)第106章 武昌之议(下)第262章 争分夺秒(下)第288章 打到河南去第591章 变局第147章 买卖(上)第64章 捧杀第647章 拿下比斯克第749章 血染海疆5第418章 刀第3章 拯救村民第240章 第一协入城第23章 遭遇革命新军(下)第543章 神秘来客第192章 借事欲动,发难汉川第590章 引敌深入第156章 鹜蚌相争、渔翁得利(2)第31章 来自奥匈帝国的某卡尔(下)第685章 军事会议(下)第41章 控制八营(下)第449章 大战(六)第47章 吴兆麟第746章 血染海疆2第53章 伏击瑞澄第217章 尘埃落定第128章 落魄的骗子(上)第467章 大胆的计划第537章 宣言第344章 阴谋与导演第36章 秘密采购与租船协议(3)第509章 雷霆(5)第416章 四川盐务(一)第714章 不宣而战6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341章 天下第748章 血染海疆4第515章 京汉陷落(上)第507章 雷霆(3)第310章 鄂西之变第729章 辽东恶战4第518章 刺袁(中)第302章 劝进(下)第467章 大胆的计划第83章 击溃第八镇残兵第583章 青岛之战(6)第620章 三路开战(1)第101章 张梅生第31章 来自奥匈帝国的某卡尔(下)第438章 大战起第37章 秘密采购与租船协议(4)第450章 大战(七)第389章 交底第193章 三府合并第342章 1911年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