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内阁风波

跟葛福磨了一个月的嘴皮子,毫无疑问取得了一些成果!

回到武昌之后,不说王正廷、汤化龙等吓出了一身冷汗,就连李汉自己也是冷汗连连,没想到自己还是小瞧了这个年代里英国人对于自己国家尊严跟殖民地特权的维护力度了!

“都督,这一次咱们是不是有些过了?”前任湖广总督府,如今的西南经略使府内,王正廷才刚进入府内,也不顾汤化龙、蒋方震等都集中到了一起,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面色有些苍白难看。

倒不是这王正廷骨子软,真当奴才这么多年把一点血性给磨光了,实在是他自打任了这川鄂联合军政府的外交部长之后,最近处的这段时间所经受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1907年赴美国留过学,并且毕业后继续留在耶鲁大学研究院深造过的他在外交方面是少有的国内英杰,而且他也曾在海关工作过,知晓跟洋人之间如何打交道的分寸。这也是缘何为什么他有着同盟会的身份,李汉却甚至用了些手段将他留在川鄂的原因。川鄂太需要合格的外交人才了!

李汉点了点头,心中也是有些后怕。前段时间为了借助‘西藏战事’给自己粉刷一番,他命令中国之声报纸几乎是每天跟踪,将平叛军的消息第一时间经报纸传播到国内各处民众面前。他在给自己粉刷声望弄得不可开交,却把英国人给得罪的够呛。对于西藏的叛乱,英国人巴不得全中国都不知道呢,加上平乱军都是他手下的兵。当下葛福便气势汹汹的杀来向他问罪了,李汉当然不可能跟他好言相劝,自然太多要多强硬有多强硬,结果因为这件事情彻底热闹了英国人,于是葛福下令已经停驻在汉口一个多月的‘英属中国舰队’的炮舰驶出港口,分别对着龟山、蛇山炮兵阵地前的空地上炮击,随后命令部分海军士兵上岸接管英属汉口租界区的防务,驱赶华人巡警甚至将枪口跟火炮对准了负责汉口军管的川鄂驻军。可以说,葛福做足了大英帝国不惜武力解决西藏问题的姿态了!

李汉虽然不是个合格的政治家,但是现在已经迈出了成为政客的第一步,这个时候既然英国硬起来了,实力不足的他自然就要软下来,给英国人一个面子,然后通过谈判一点点妥协,为军队争取足够的时间。可是这个时候,他却忽视了这段时间来一直为自己粉刷的铁血卫国将领的形象了,军政府麾下的报纸这段时间来一直不遗余力的宣传,导致不少下面的士兵个个对于英国人的霸道愤慨于心。看到英国炮舰炮轰龟山、蛇山阵地的事实之后,顿时,龟山阵地上的炮兵们第一个想到了他曾经下的命令,一旦有变允许主动还击,于是几门大口径的岸防重炮开始回击,结果因国人显然没想到他们会还手,事实上英国舰队只是开了一轮炮后便根据命令准备回港了,不想这时还击的炮弹到了,结果高贵号当即中弹,并且有三个水手当场被炸死了!

李汉得到消息之后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了,虽说他对英国干涉国政并且英国洋行傲慢的单方面终止了他的全部采购,并且暂时拒绝将他支付了约137万银元的购买钱款送回,口口声声说什么要等到西藏事情解决之后的种种十分不满与愤怒,但是这个时代的日不落帝国可不是现在的他能够挑衅的!

不过中英武昌冲突之后,他已经明白了自己被逼到了一个很危险的地步,并且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后退的可能了,只好硬着头皮先行通过麾下报纸,将武昌所发生的事情率先传播到全国,争取到了民众的支持。不过这个时候,英国人在全球的影响力顿时凸显了出来了。在得知了武昌冲突之后,美国方面司戴德代表汉口美国领事馆先过来通知了他一声,因为来自英国方面的压力,在已经向他支付了两笔共计375万美元的购买筑路公债的资金后,美国政府主动的会见了他背后的各财团机构,考虑到川鄂极有可能爆发战争,美国方面将单方面暂时中止继续支付剩下的筑路公债购买资金,直到美国政府方面确认战争危险已经解除之后,才会告知下属加入环湖北大铁路修建网之中的美国银行及财团势力!

虽然司戴德跟他背后的利益集团没有要求讨回之前支付的购买筑路公债的资金,但是冻结了后续的所有资金之后,让他原本打定的关键时候可以将美国资金作为外汇储备使用的设想泡汤了!

而这还仅仅只是大英帝国开始施展出其世界第一强国的影响力之后,他得到的第一个坏消息。第二个坏消息很快传来了,日本洋行同样单方面取消了他的所有订购的纺织机械跟武器订单,虽然没有像英国一样扣留他的订金,但是也由松琦出面告诉他,日本政府受到了英国方面的警告了,所以,西藏局势未缓和之前,日本方面不可能向他再提供军火,甚至连正常的贸易购买的机器都要缓几个月才能送到他的手上!

日本方面的反水在他意料之中,因此他拒绝了松琦的‘好意’,讨要回了全部的订金之后,选择向黑心的俄国洋商高价重新购买了一批军械,让俄国人发了一笔小财!

本来他以为自己有奥匈帝国可以依仗呢,不过事实上,他有些太过高估了奥匈国内在他身上的信心了,顾钦斯基很遗憾的来拜访他表示他跟另一个李汉并不陌生的年轻人卡尔已经努力了,不过国内的那群政客显然不愿意为他得罪了英国,即便他们跟英国是对手,但是这个对手的实力太过强大了,以至于连奥匈帝国国内都十分忌惮。为此,跟日美两国一样,英国国内对于奥匈的外交交涉并不过分,仅仅只是要求奥匈帝国在中国局势未缓和之前,中国方面所采购的所有货物(包括军火)最好暂缓一段时间交易。英国方面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不过朱尔典却同几个国家的驻华公使会面时表示,最迟七月底将结束西藏混乱的局面,不乏武力解决的暗示在里面!

连他以之为助力的奥匈帝国都这样,除了让李汉更清楚的感觉到了这个年代英国的国势之强大之外,唯一的收获可能就是让他弄清楚了那位之前曾经打过交道的叫做‘卡尔’的年轻人的身份。不提不知道一提李汉还真吓了一跳呢,他竟然是奥匈帝国现任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皇帝之弟卡尔?路德维希大公的孙子。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历史上的现任奥皇一直连任到一战将结束前一年死掉了,而现任皇储更是个短命鬼,活不了几年也会成为令世界永远记住的人物。学历史的时候,世界史他学得并不是很好,不过,似乎隐隐记得当时书上说奥匈帝国的末代皇帝是现任奥皇弟弟的孙子卡尔一世,再算一算年龄...该不会真是他吧?

或许弄明白了自己遇到了一位真正未来的世界级大人物,是李汉从奥匈方面传来的不幸消息之中得到的最好的一个消息了!

当然,跟英国人完全交恶之后并不是都是坏事,比方说从德国人身上,他获得了不少的支持。德国领事弗朗茨告诉他,德国国内军方虽然没有完全赞同拿出一千万马克来认购他的那批没有任何保证的战争公债,却也愿意认购六百万马克的公债,除此外他还暗示告诉他,原本一批准备运往德属新几内亚群岛的武器已经过了马六甲海峡,可以转到往中国便宜卖给他。这批武器不多,都是岸防炮,是为了应付英国国内准备批准发展专属自治领武力的澳大利亚而准备的,正好可以给他拿来扼守长江天险。

不仅如此,武昌冲突似乎成了他的‘洋投名状’了,而德国人似乎很满意他跟英国人之间闹翻了,如今弗朗茨跟军政府之间最近的一次谈判之中大幅度的退让,目前已经两方已经很快就要达成共识了!

蒋方震也不是完全不通政治,道:“英国人固然可恶了一些,不过这一次没有引起战事倒是不幸之中的大兴了。一旦开战倒不是百里没有信心,但是民国刚历战事,无论国内国外都不会坐视咱们闹起来的,尤其是现在北京那边还在等着借款的时候!”

北京正在跟五国银行团搞大借款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现在国内基本上稍微大一点的势力都收到风声了。

李汉点了点头,“我也没想到会闹得这么大,好在总算还是完美的解决了!百里先生,征兵什么的还是停下来吧,之前走这步棋不过是为了回击英国人,告诉他们我们并不畏惧战争。现在事情算是有了答复了,跟英国人咱们打不起来,征兵什么的自然也就不需要了!毕竟在财政上,几方贷款都被冻结了之后,我们最多可以维持八到十万正规军一年!”

蒋方震应了一声,他也知道川鄂免税导致现在除了靠官办实业的分红之外,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没有一点税收可以拿的。

“剩下的就是磨嘴皮子的工作了!”

他笑了笑,“不过中央可能要不是味道了,咱们勉强解决了武昌冲突,但是西藏的问题英国那边肯定是要向中央施压的,不管大总统那边能够争取多少时间,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必须在三个月内彻底结束!”

三个月,是的...三个月估计是川鄂所能坚持的底线了,入藏打仗不比陕西,六月打了一个月,从军火开支到雇佣民工在后面扩充入藏道路,再加上物资补给运输等,已经花去了一百三十多万元,再打下去川鄂的财政最多支持到九月上旬就要出问题了,到时候就要影响到下面的发展了,战事必须在九月之前结束。

至于在西藏跟英国人打一场持久战?李汉心中笃定得很,那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泰晤士报他天天在看,从三月份开始的巴尔干战事已经吸引住了英国太多的精力了,这个老大的帝国现在不但要跟德国来一场大造无畏舰的海军军备竞赛,刚从摩洛哥危机脱身的它又要去关注巴尔干战事了。欧洲的大陆现在战云密布,甚至泰晤士报已经开始悲观的认为欧洲大战已经不可避免了!世界老大可不是那么好当的,欧洲两大集团已经无可避免地即将滑向大战的深渊,这个时候,英国绝对不敢掉以轻心,在远东发起一场战争。

嗯,除非那位印度总督真得想要面对国内的怒火!

“合办汉阳兵工厂的提议要不要妥协了呢?”

李汉摩擦着下巴低头暗思不语,这是德国提出的一个条件,并且现在军政府跟德国之间除了这个条件之外,其余的要求基本上都已经谈妥了。德国国内的毛瑟武器制造股份公司、克虏伯公司等四家军火与重型工业巨头看中了中国跟远东正在澎湃发展的军火市场,尤其是这段时间来李汉不断扔出来的巨额订单更是令几个企业相信,未来的远东市场将成为除欧洲之外最大的市场。因此他们有意思参股汉阳兵工厂,由这几家公司出售技术、转向相关专利,甚至可以用他们的关系,将一些李汉很难买到的机械送来,代价就是要汉阳兵工厂一半的经营权跟股权!

合资企业李汉并不反对,后世国内到处都是,见得太多了。而且合资的好处显而易见,一些原本不好生产或者没技术生产的武器,都能借助德国人的技术转让生产、吸收其中的相关技术,尤其是德国方面暗示可以帮助他搞来一些市面上根本买不到的机械,更是令他心中心动。不过想不说德国人大开口根本就没安好心,单是国内如今的局势,他刚将铁血卫国将军的名号打出来,一转脸连汉阳兵工厂都一半姓德了,国内势必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

“不管了,奥匈帝国这个老迈巨兽的叫法果然不是没有原因的,完全指望它是我犯下的一个错误。看来还是只能抱上德国人的粗大腿才行!借助这个机会,自己正好大张旗鼓地推进与德国的合作,而有了西藏事件这个借口,武昌方面的做法也不至于引发美法等国的疑虑。”

看来在汉阳兵工厂的事情上自己必须做出让步才行,李汉一边思考着,心中已经拿定了主意了!

进入七月,时间过得飞快,七月一日北京袁世凯明显对地方李汉的扩兵行为感到有些不安了。在从朱尔典那边得知了武昌冲突得到了解决之后,他又想起了前段时间询问川鄂扩兵的事情时,李汉的解释是一旦事情结束就会结束征兵,于是立刻吩咐往湖北发送了一封电报,过问这件事情。第二日武昌宣布结束征兵,对于前段时间所征之兵将逐渐筛减。几天后,前段时间所招募的七万新军已经被他筛减了五万人。北京这才满意的放过了他,忙向了其他方向去了!

事实上这段时间的北京局势只能用混乱两个字来形容,袁世凯跟唐绍仪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当年的朝鲜甲申事变时唐绍仪得了袁世凯的赏识,从此一路青云直上,直到南北议和之前两方相处都十分融洽。而南北议和之时虽然闹出了一点小矛盾,但是袁世凯也认为只是唐绍仪的书生气又冒出来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事后同盟会提出推他当内阁总理的时候,袁世凯笑着点头,赞他是最合适的人选的原因。可以说,袁世凯本来认为唐绍仪是可以拉拢跟信任的。但是旧式出身的袁世凯,显然不能认同西方式的所谓民主,他当这个大总统,自然希望大总统的权力无上限。所以他要将内阁变成自己的心腹云集的幕僚机构,但是唐绍仪却醉心西方式的民主,想确实负起“责任内阁”地责任来施展自己心中的理想跟报复。

这一点根本的不同,导致了两人无论之前的关系多好,都最终要走向摩擦!

责任内阁是同盟会搞出来的东西,头上顶着个‘临时约法’约束着自己,还有个参议院能把自己的意见压下来,本来同盟会搞出来的这两个存在已经足够袁世凯心中愤怒了,后来的责任内阁就无疑令他更加愤怒。孙中山的小阴谋他很快就看穿了,甚至也派出了心腹跟唐绍仪密会,意思已经十分明显了。

我的意见你只管点头,你这个位子永远可以做下去!

这是袁世凯的意思,可惜唐绍仪看懂了却不愿意去给他做个傀儡,他有自己的理想跟报复,更令袁世凯忌惮的是唐绍仪不但加入了同盟会,而且越来越尊重南方革命党人,有事都要和蔡元培、宋教仁等商量,征求同盟会的意见,不愿意完全附和袁世凯。凡以为不可行的一定要到总统府要求缓办或不办,有时当面和袁世凯争得面红耳赤,不肯退让。理由之一就是责任内阁要对国家负责,总理也要对国家负责。言下之意就是不对袁世凯负责。袁表面上不反对,心里却视之为大逆不道的话语,这样一来就给反唐的人一个借口。起劲地在袁世凯面前诋毁他。

时间久了,袁世凯越发怀疑唐绍仪有挟同盟会以自重,并从他的北洋系中独树一帜、自立出去的意思。

这无疑更加加重了袁世凯对他的忌惮。为阻挠责任内阁制的实行,袁世凯唆使内务总长赵秉钧和财政总长熊希龄等人进行公开抵制。赵、熊等在国务会议上竭力反对划清总统府与国务院地权限,主张事事奉令承教于大总统;反对国务院为有机政体,主张各国务员可“单独行动”,不必固守国务院的成议。讨论各项政策,他们也决然与各同盟会阁员立于对立地位。到后来,赵秉钧索性经常不出席国务会议,有关内务部公事。直接向袁世凯报告,根本不把唐绍仪放在眼里。

但袁世凯的压迫并没有使唐绍仪完全屈服。例如,在政府用人问题上,他仍旧主张“贵新不贵旧”,非万不得已,“决不可以延用旧人”。有时和袁世凯争得太厉害以至于使袁气急败坏地说出“我们没几天好做的,这个位置早晚要让给你们地。”将唐绍仪划入到同盟会一边,唐这才大吃一惊,知道袁世凯对自己起了猜疑。

插手众议院议长的任命,让袁世凯最终确定了唐绍仪跟自己非是一路人,尤其是看到他竟然联合同盟会众议院在参议院驳回了自己的任命。他任命的内阁次长张元奇的离职更是令他感觉到自己似乎被唐绍仪扇了一巴掌,让他感觉这个大总统的威严荡然无存。

袁、唐之间的冲突终于以借款问题为导火线而公开爆了。早在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之前,他便通过朱尔典的关系联系上了四国银行团,商议借款的事情了。后来先后又有国家加入,因为他的地位不断的稳固,从洋人手中他先后的接到了数百万的借款,只不过大都用于编练他的北洋新军,只有极少数最后到了财政部,又从财政部中挤出来一部分给唐绍仪使用。而这些钱对于一个迫切想要有所作为的内阁总理来说实在是太少了!

于是唐绍仪最终绕开了袁世凯,自己亲自拜会了‘华比银行’北京分行,最后通过这家比利时银行借款100万英镑,年息5厘,以京张铁路余利作为担保,用于改善内阁财政,同时有所作为。

6月14日,借款敲定,消息这才产出之后引起轩然大波。

京张铁路乃是袁世凯跟列强银行团大借款的抵达之一,无论是袁世凯还是列强银行团在合约签订后都是大怒,一致向袁世凯抗议唐绍仪的借款所为,同时联手打压华比银行。同时各国公使联手往外交部递交抗议书,要求内阁取消比利时借款,更是无理要求凡大借款应与各国公使直接交涉;拖到6月27日,内阁终于抵挡不住压力正式复函列强各国,同意取消比利时借款,并答应今后不以从列强银行团借得之款偿付比利时之款。三天后,唐绍仪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与四国银行团代表商谈,日、俄也有代表参加,唐绍仪鉴于财政困难,请银行团即日交付3500万两,以解燃眉之急,自本月起到12月止,每月交付1000万两。银行团先以唐曾向比利时华比银行借款,逼他“谢罪”,后又声明,需中国.政府先将每期所交付借款之额数和用途指明,并担保以盐、茶税以及改良后收入增加地实数,详详细细编制一张预算表,交付银行团。

消息传出,全国舆论哗然。待正式照会到国务院后,唐绍仪大怒,说这是列强企图控制我国财政的条件,万万不能答应,断然拒绝了银行团的要求。这样一来,银行团大为不满。《泰晤士报》攻击唐绍仪“不愿借款告成”,“以致中国各界各国政见,竟有排外举动”。这个举动也使唐、袁之间矛盾计划激烈的冲突,袁世凯认为唐绍仪损害了他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便改派财政总长熊希龄与银行团交涉。

至此,袁世凯跟唐绍仪之间的矛盾已经完全不可调和,于是开始准备更换自己的心腹代替其就任内阁总理。7月6日,陆军部、工商部、内务部等数个内阁部门总长联手向参议院递出弹劾,大有非推唐下台不可之势。而此时的参议院毕竟还是同盟会的席位占了多数,有唐绍仪在任内阁总理之时,袁世凯的权力多少受到限制,若是他不在了势必袁世凯将无所顾忌。于是孙中山携宋教仁亲赴北京说服各省同盟会籍议员,最后以微弱的差距导致第一次弹劾唐绍仪不成。

投票结果令孙、宋二人大惊,同盟会籍议员占了参议两院多数席位,但是他们却完全没想到这种情况下,竟然还有不少自己亲自拜会过的议员将选票投向了‘倒唐’一方,当真是令他感觉到了震惊!两人随后召集抵达北京多日的谭人凤、林森了解情况才知道,竟然有那么多的以前同志都因为权势跟金钱倒向了袁世凯,顿时心中大怒。于此同时,早就对同盟会内迅速腐化十分不满的宋教仁趁机提出了他准备了几个月的‘毁党造党’计划,最终得到了孙中山等同盟会大佬的点头,同盟会终于要有大动作了!

再说另一边,唐绍仪得知内阁诸部往参议院联名弹劾自己的事情顿时大惊,参与弹劾他的人都是袁世凯的心腹,这件事情若是没有他点头自然不可能的!

几次要求跟袁世凯见面都遭到了推辞跟婉拒之后,唐绍仪已经明白了袁世凯已经下定决心要除掉他,稍息了一日之后,往袁世凯府上亲自拜见,下人推说不在他只是等待却也不走,直到待了一个白天之后,晚上十点终于见到了‘姗姗来迟’的袁世凯,两人虚伪的寒暄了一阵之后,已经完全理顺了这其中的头道的唐绍仪只是淡淡的将自己这几个月来的工作一一交代了一番,末了道:“大总统,内阁总理掌握责任内阁,如今看各部弹劾少川,想来也是少川这几个月来碌碌无为,引起各部有才之人心中不满。少川非是恋权之人,我民国新立什么都要新气象,我这个内阁总理做得不尽责任自然也要下台,为万民做个表率。不过民国如今还应以稳为先。少川准备明日往参议院递交辞职书,不过这内阁总理的位子,我希望少川能够说一句话,推荐一个人!”

袁世凯装作大惊,劝道:“少川怎可有这种想法,你这总理自打上任以来尽心尽责,不可..不可..”虽说如此,眼中却是有了笑意。

唐绍仪看得清楚明白,知道袁世凯已经彻底对他失望了,当下起身恭敬行了一礼道:“国事维艰,还应能力上佳之人待我才行。少川无能自然要退位让贤,如今西藏风波未平、外蒙还在交涉、列强未承认我民国,财政也是紧张,诸事加在一起,我看还需要一位善于外交之人方可接过这‘内阁总理’的担子,依我看不如就推选‘陆子欣’吧!”

陆徵祥最近虽说跟袁世凯走近,但是才学跟能力都是上佳,而且也是个有作为之辈。唐绍仪心中的第一人选自然是孙中山跟宋教仁,只是这两人都是同盟会巨头,而袁世凯对同盟会的敌意举国皆知,他也只能选择陆徵祥来代替自己继续执掌内阁,这样自己心中才能放心离开!

袁世凯本就有意要推陆徵祥上位,自然心中大喜。不过还是跟他客套了一番,‘见’他主意已定不好‘相劝’之后,方才叹息作罢。

唐绍仪跟他聊了一阵,很快便要起身离开了。他站起身来,恭敬的向袁世凯行了一礼,袁世凯本还有些笑容的脸上顿时明白了一些什么,在他身子将走出屋子的时候突然来了一句,“少川,你我认识了这么多年,这里到底是你的家,在外面受了委屈就回来吧,莫要跟那些党人混得太近,不好!”

唐绍仪的身子一顿,旋即大步离开了!

7月12日,入藏平乱军北路攻破坎囊宗(今那曲),占领了这座土蕃历代王朝主要的军事粮草和马匹供应基地,兵锋直指萨拉!两日后,南路军因沿途僧兵挡路形成受到耽搁许久才攻陷江达宗,距离拉萨也不过仅有不足半月的行程了!

7月12日,内阁总理唐绍仪向参议院正式递交辞呈,以能力不足致国体不兴、国势遭辱为借口宣布辞去内阁总理之职,并推荐外交部长陆征祥为新任临时内阁总理(唐绍仪也是临时,正式需要等到正式国会召开之后)。消息传出举国震惊,从南至北皆是挽留之声。然而参议院却在第二日便批准了他的辞呈,当天下午大总统袁世凯任陆征祥为内阁总理!

同盟会还没真正认识到,袁世凯把持权力早已堵塞了通往责任内阁制的大门,而只是从内阁的组织形式,探寻唐内阁倒台的原因。同盟会本部致上海机关部电中,即把袁世凯剥夺副署权和熊希龄的“独断专行”、混合内阁不能保持阁议一致的“弊端”,不加区分地相提并论,最后归结为:“此次内阁,本非政党,政见既不同,猜疑嫌忌,难以和衷共济”,遂使责任内阁“徒托空言”。7月13日,张耀曾、李肇甫、熊成章、刘彦等四人代表同盟会见袁世凯,更明确说:“唐内阁成立以来,一切政务不能着着进行,实因党派混杂,意见不一之故。盖非纯粹政党内阁,当然有此弊病。”因此,“此后欲图政治之进行,非采完全政党内阁不可”。即使抨击袁世凯最猛烈的戴季陶,也认为“唐内阁之倒,则倒于党见混同;假使唐内阁而纯为同盟会之内阁,则必不能有今日之怪剧”,并提出“欲救中国危亡,定政府之内讧,以唯一之政策收健全之效果者,舍完全之政党内阁而外无他策”。为此,7月14日,同盟会本部召开全体职员会,正式议决“绝对主张政党内阁”,同时作出同盟会员不得自由加入“混合内阁”等规定。

就在举国都在为失去了一位有能力的内阁总理而恍惚的时候,北京袁世凯在失去了唐绍仪的掣肘之后开始全力清除同盟会在北方的影响力!

王芝祥任直隶都督,原是唐绍仪南下组阁时与同盟会达成的协议,并得到了袁世凯的同意。当时,顺直谘议局也发电要求以王芝祥督直,反对袁世凯任命张锡銮。但袁的许诺,如前所述,不过是权宜之计,目的是为了骗取同盟会放弃陆军总长一职,而由其亲信段祺瑞充任。因为李汉的蝴蝶影响,袁世凯的损失要比历史上多得多,于是在5月王芝祥到京之后,袁世凯因为唐绍仪的反对,加上不愿意在当时跟同盟会彻底闹僵了,而让其他人得了好处,于是明面上委任他为直隶都督,暗地里却下令王占元等几部驻扎直隶的将领不要与之配合,同时大肆收买王芝祥的直隶军政府麾下官员。

随着几个月的恢复,又搬到了已经开始跟他不是一心的唐绍仪之后。14日,唐绍仪离职的第二日,袁世凯便示意下面有所动作。于是当天晚上,冯国璋、王占元等十余人联名上书袁世凯,声称直隶各路军队对都督王芝祥督直以来的无所作为十分不满,并表示治理位置十分特殊非有“声威兼著,在直隶有年,感情甚孚,及军界素所仰望者,难资镇慑”。

第二天,袁世凯便以军队反对为借口,改委王芝祥为南方军队宣慰使,协助黄兴遣散南方军队。并针对直隶各团体纷纷通电拥护王芝祥,令内阁致电署理都督张锡銮,不准各界“随意迎拒”。

上海、南京、广州、南昌等南方各城市一片谴责声,更有人将唐绍仪辞职跟这件事情联系到一起,于是在报纸上公开揭露袁世凯摧毁内阁,欲实行“拿破仑之目的”。

王芝祥改委事件发生之前的‘唐绍仪辞职事件’便已经让同盟会籍出身的内阁成员感觉到不满而打算辞职了。

7月18日,同盟会总部再次召开会议,强调“此次既系超然内阁,凡本会会员皆不得自由加入,务使本会主张先后一致”。同盟会这一行动,打乱了袁世凯企图利用同盟会为他继续装点门面的如意算盘。因此,当蔡元培、宋教仁、王宠惠、王正廷等同盟会阁员,遵照党议到总统府向袁提出辞职时,他并没有立即同意,甚至说“我代表四万万人民留君”。蔡等当然坚辞,蔡并针锋相对回答说:“元培亦对于四万万人之代表而辞职。”7月19日,他们又联名致函陆,声明从即日起概不到院,从19日起概不到部办事。袁无奈,只好批准蔡等四人辞职,但仍继续物色同盟会员入阁。

袁世凯认为孙毓筠、胡瑛、沈秉堃三人有同盟会籍,打算拉他们分别担任教育、农林和工商总长。同盟会听说后极为愤慨。宋教仁发表谈话说:“袁世凯此举,系一种逼奸政策。”同盟会本部一面派魏宸组劝袁打消此念,一面于7月20日召开会议,作出孙、胡、沈三人不得参加内阁的决定。然而,袁世凯除将胡瑛换成王人文外,仍执意拉孙毓筠、沈秉堃入阁,而且不出袁所料,还得到了共和党的支持。该党表示“以大总统信任之人组织内阁,各党不必干涉”。为保证参议院顺利通过袁世凯所信任的人选,共和党还极力拉拢统一共和党,许诺将支持位置该党的参议员为国务员。在共和党的引诱下,统一共和党为使殷汝骊、谷钟秀、吴景濂等人进入内阁,遂与共和党采取了完全一致的态度。这样就给同盟会限制袁世凯的正义斗争蒙上了一层党争的色彩。

7月21日,袁世凯派陆到参议院要求通过所拟阁员补充人选。他们是财政周自齐,交通胡惟德,司法章宗祥,农林王人文,工商沈秉堃,教育孙毓筠。同盟会本来不同意混合内阁,自然反对。统一共和党原抱入阁希望,现竟无一人,自知受了共和党愚弄,同样愤愤不平。而共和党部分议员也认为陆演说“言词猥琐”,不配做总理。于是,陆演说后,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当即于投票前“先提出不信任总理问题”。袁世凯闻讯,急忙致函参议院,提议暂缓投票。次日,参议院讨论投票与否,同盟会、统一共和党以袁函非正式咨文,不予承认,坚持投票。结果,袁所提六阁员,一律被否决,并演成全国性的政治风潮。

在陆征祥组阁风潮中,同盟会抵制陆征祥的超然总理混合内阁,袁世凯指使军警威胁临时参议院,于7月24日强行通过第二次阁员人选,同盟会抵制混合内阁的行动受挫。对于袁世凯北洋集团破坏民主政治的行径,南京军界主要将领在第一军军长柏文蔚主导下,以王芝祥领衔,联名致电袁世凯提出严正抗议。同盟会领导人为了民国政局的稳定,尽量保持克制,没有发出多少声音。

反倒是袁世凯一直担心的川鄂最近一直十分安静,甚至袁世凯吩咐收买的同盟会成员以同盟会分部的名义往武昌探他口风的时候,李汉只是推辞之说,根本没有反对的意思。7月26日晚,李汉亲自致电北京,言到感谢大总统的信任,任命其为西南经略使,同时外交部在同英国人交涉的过程中为他在西藏的军事行动争取了足够的时间,言下之意是以大总统马首是瞻。

他的表忠心倒是令被一群同盟会的成员折腾的手忙脚乱的袁世凯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心中依旧十分忌惮他这位地方大员,但是至少暂时的精力大多数都转往了再北方驱逐同盟会影响力的行动之中,而他需要对付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河南了!

第360章 湖北变(下)第31章 来自奥匈帝国的某卡尔(下)第706章 要和平还是战争2第367章 货币第712章 不宣而战4第685章 军事会议(下)第698章 矛盾激化5第504章 护国肇始(下)第86章 城内的混乱局势第545章 年轻的哈里曼(下)第89章 应城风云(2)第657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9第381章 西藏战事第718章 不宣而战10第520章 东交民巷的炮声第260章 拿下第六百七十三章第86章 城内的混乱局势第718章 不宣而战10第169章 又见阴谋(下)第199章 刘伟元来访第78章 汉川起义第502章 一触即发第287章 都是名人第718章 不宣而战10第81章 第八镇残兵第281章 信阳动第13章 义庄(上)第387章 湖南风起第87章 要变天了第670章 新德里风云第460章 桌下第94章 上海滩第255章 小战第192章 借事欲动,发难汉川第255章 小战第500章 国外国内第435章 自导自演第563章 插手与中华民国宪法第198章 礼和洋行第501章 国外国内2第651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3第501章 国外国内2第585章 发现第77章 汉口小停第65章 黄明堂第689章 沙皇一家的命运第1章 货币金融情报科第53章 伏击瑞澄第741章 有限支持第558章 银元第518章 刺袁(中)第348章 谈判(下)第45章 攻陷楚望台3第335章 成都战役(一)第373章 陕西战事第99章 盐业(4)第25章 严中直第658章 试探性接触第343章 1912年开始的宰肥猪第20章 逃脱第338章 成都战役(四)第94章 上海滩第461章 桌下2第191章 湖北十府,五入我怀第132章 革命者之歌第674章 刹不住的马车第54章 你听那呼声第335章 成都战役(一)第442章 讨袁败局与建设银行第616章 第二次远东危机(1)第91章 虎踞鄂中(1)第578章 青岛之战(2)第六百七十三章第641章 南洋变局1第704章 吹响了战争的号角第316章 大动作第620章 三路开战(1)第13章 义庄(上)第500章 国外国内第522章 走向和谈(上)第106章 武昌之议(下)第125章 买命情报第384章 四点要求第448章 大战(五)第150章 恶战一家岭(2)第625章 三路开战4第397章 南进?北上!第485章 远东准盟友(下)第700章 矛盾激化7第544章 年轻的哈里曼(上)第251章 接管县城第42章 武昌起义第一枪第413章 生产建设兵团与供销社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127章 先行一招(下)第190章 一网打尽第64章 捧杀第462章 桌下3第529章 和谈(三)
第360章 湖北变(下)第31章 来自奥匈帝国的某卡尔(下)第706章 要和平还是战争2第367章 货币第712章 不宣而战4第685章 军事会议(下)第698章 矛盾激化5第504章 护国肇始(下)第86章 城内的混乱局势第545章 年轻的哈里曼(下)第89章 应城风云(2)第657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9第381章 西藏战事第718章 不宣而战10第520章 东交民巷的炮声第260章 拿下第六百七十三章第86章 城内的混乱局势第718章 不宣而战10第169章 又见阴谋(下)第199章 刘伟元来访第78章 汉川起义第502章 一触即发第287章 都是名人第718章 不宣而战10第81章 第八镇残兵第281章 信阳动第13章 义庄(上)第387章 湖南风起第87章 要变天了第670章 新德里风云第460章 桌下第94章 上海滩第255章 小战第192章 借事欲动,发难汉川第255章 小战第500章 国外国内第435章 自导自演第563章 插手与中华民国宪法第198章 礼和洋行第501章 国外国内2第651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3第501章 国外国内2第585章 发现第77章 汉口小停第65章 黄明堂第689章 沙皇一家的命运第1章 货币金融情报科第53章 伏击瑞澄第741章 有限支持第558章 银元第518章 刺袁(中)第348章 谈判(下)第45章 攻陷楚望台3第335章 成都战役(一)第373章 陕西战事第99章 盐业(4)第25章 严中直第658章 试探性接触第343章 1912年开始的宰肥猪第20章 逃脱第338章 成都战役(四)第94章 上海滩第461章 桌下2第191章 湖北十府,五入我怀第132章 革命者之歌第674章 刹不住的马车第54章 你听那呼声第335章 成都战役(一)第442章 讨袁败局与建设银行第616章 第二次远东危机(1)第91章 虎踞鄂中(1)第578章 青岛之战(2)第六百七十三章第641章 南洋变局1第704章 吹响了战争的号角第316章 大动作第620章 三路开战(1)第13章 义庄(上)第500章 国外国内第522章 走向和谈(上)第106章 武昌之议(下)第125章 买命情报第384章 四点要求第448章 大战(五)第150章 恶战一家岭(2)第625章 三路开战4第397章 南进?北上!第485章 远东准盟友(下)第700章 矛盾激化7第544章 年轻的哈里曼(上)第251章 接管县城第42章 武昌起义第一枪第413章 生产建设兵团与供销社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127章 先行一招(下)第190章 一网打尽第64章 捧杀第462章 桌下3第529章 和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