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好坏消息

9月8日,内阁各部总长会议最终通过总统关于罢黜国务院总理唐绍仪的提案,除农业、司法、教育三部总长在会议上选择了弃权票外,其余各部齐齐在罢免国务总理唐绍仪的提案上盖章签字。

总长会议的决定,宣布了这一场持续了几年的国务总理与总统权力之争以来自总统方面的压倒性胜利暂时落下帷幕。国务总理唐绍仪在总长会议通过提案的前一天便收拾了东西,离开了新建成没有几年的国务院,甚至连总长会议都没有出席。

也是,有必要吗!人家李大总统现在正指挥着军队南征北战,数百万劲旅收复汉家失陷百年的河山,甚至更外外面拓土开疆。每当前线一场胜利传来,关内各地都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整个国家都好似在过节一样。李汉现在在国内正处于威望正隆的时候,唐绍仪在六月数次没有接到他的邀请参加内阁会议时便明白,自己在国务总理这个位子上怕是坐不长了。

尽管耻辱的成为了民国历史上,第一位被两位民选总统先后动用总统特权罢免的总理,唐绍仪也没有什么怨恨的意思。袁世凯待他不错,李汉待他也不错。但是只要这个国家还有总理这个位置在,任谁坐上去,都会跟总统产生矛盾的。没办法,国内党人推崇总理内阁制,但是国家的章程却是总统制。除非遇到了一个集权的总统,否则一旦给党人看到了夺权的可能性,这种争端就还得乱下去。

打心眼里,唐绍仪也不认为这两位值得他怨恨。纵使袁世凯现在死去多年,民间也逐渐多了些对他的指责,但唐绍仪对他还是比较敬佩的。他曾设身处地的想过,如果没有袁世凯这位‘武夫’,恐怕真就没有民国了。而对于李汉,他也是打心眼里的佩服。没有他的带领跟指挥,这个国家根本不可能快速的走出阵痛,甩掉了大多数满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弊病跟包裹上路,还在现在开始收复失土。

不仅如此,跟中国持续谈判了几年的德国租界也在时间步入九月之后,德国宣布单方面无条件向中国移交全部在华租界,并且同意将中国的外交地位定位为‘大使’级,将在华德国公使弗朗茨任命为第一任德国驻华大使。

德国如此动作,它的盟友奥匈帝国自然也是一样,新的王室代言人卡尔大公已经宣布废除与中国之间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同时将与中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提升到‘大使’级。

现在跟李汉有些私交的奥匈王室成员卡尔已经在去年年底继承了他的父亲弗朗茨大公的头衔,逐渐走向了奥匈帝国的政治高层。这并不奇怪,他本来就是匈牙利王位的第二顺位继承人,同时也顶替了他去世的父亲,成为了奥地利皇帝的第四顺位继承人。然而随着斐迪南大公遇刺,他反而成为了现在的奥匈帝国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自从今年六月约瑟夫皇帝因为一场感冒倒地不起后,包括奥皇本人都明白,他的时日已经不多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卡尔的上位顺理成章,任谁也不能阻挡的。德皇威廉二世已经向他赠送了一条纯金勋带象征两国友谊,奥斯曼土耳其跟保加利亚也各自向他赠送了礼物。

同盟国想要拉拢中国,而协约国现在则被欧战牵扯住了太多的精力,十分忌惮中国。中国能够走到现在这一步,可以说李汉为此费心费神的,他唐绍仪都看在眼里。可在其位谋其政,既然坐上了国务总理的位子,颇有些好名声的他,总要为自己为这个国家的后人留下点东西。

他跟李汉的分歧无非在特务政治、财政、权力过分集中等几点上。他原本还以为李汉并不是个恋权之人,想在任内一劳永逸为后人解决掉这些问题。等中国的政治制度像欧美国家那样透明之后,他也能安心的离开国务总理的位子了。

可惜,他认为自己还是小看了李汉了。

尽管李汉现在在国内的威望正隆,然而社会上还是出现了一些对他领导下的中枢政府的不利声音。

首先是一些近些年来崛起的各党派报纸,对他罢免国务总理的举动大肆报道跟评论,其中几家激进派国民党的报纸更是指责他这是要搞独.裁跟集权的征兆,号召全体国民监督跟劝说他放弃成为袁世凯第二的念头。

加上跟俄国持续了两三个月的冲突,已经导致中国积压了大量的产品无法向协约国出口,国内大量的工厂因此停工或减工,不少实业家的利益因此受到了损害。尽管政府现在已经出台了‘以工代赈’的方案,以政府采购等方式开辟跟扩宽农村市场。但是这种计划短时间内很难见到成效,而且政府采购赚到的利润也远没有协约国的采购那么大。现在国内实业界已经积压了一些对中枢政府的不满,尤其是东南沿海实业界。

东南沿海地区自宋元时期经济开始兴起,到明清时期最终成型。鸦片战争之后,沿海大量的城市被开辟为外埠口岸,洋人的到来带来了新技术跟新思想,加上东南沿海城市的便利交通条件。使得这些地区迅速的超过了国内的绝大多数省份,尤其是西北内陆地区,成为了中国最富庶也是最重要的经济区。不可否认,现在东南沿海地区逐渐成为支撑中枢财政的主要地区,欧战爆发前或许它们在工业实力上较之李汉曾经控制下的西北十省可能差一些。但随着欧战的爆发,东南沿海地区的金融业棉纺织、粮食加工、矿产出口等等轻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并超过了西北地区,甚至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跟物流业都诞生了萌芽。

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东南实业界的实力进一步增强,组成东南实业界的那些清末立宪派的乡绅们也多少转变了些心思。毕竟他们中不少人都有着地方议员的身份,中国几千年来的官本位让商人一旦有了钱,除了想要更多的钱外,还想在政治上走远一些。他们渴望利用手里的巨大资本损取更多更长远的利益。

中枢政府这几年跟国内实业界之间的矛盾并不少,最主要的还是来自于‘第一个国家五年工业计划’。根据1915年这一规划出台时政府的宏观预测,到19年底的五年间。政府每年将拨发财政拨款不低于两亿元用于发展一些大型、重型工业。但是这块巨大的蛋糕,国内实业界却很少吃到。原因无它,以来政府投资的数额巨大,一般实业家没有那个能力参股;二来涉及到大量的军事工业跟国防工业,在是否向民间资本开放问题上,现在内阁各部之间的争议不断。

有汉冶萍的前例在前,任谁也不敢再让民间资本参股这种事关国本的国防军事工业。要知道当年日本人可是花钱从中国的那些参股商人手里购买了不少汉冶萍的股份,再加上盛宣怀的贷款,最终使得这家亚洲最大的钢铁托拉斯成为了日本人侵华的工具之一。

一五计划中,东南沿海地区得到的工业规划项目只占到了总体计划的一成五也是令东南实业界不满的一点。这政府出钱出力大建工业是好事,任谁都知道这是能富裕一方、强盛一方的好事。可是凭什么财政大家都要掏,最后建设的工厂却都在西部地区,反而东南沿海只得到了几座船厂跟飞机、汽车厂的规划。在东南实业界的商人看来,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地区更有优势,无论是人力资源、财力资源还是进口海外的资源方面。

所以,哪怕现在政府一再解释,说一五计划的规划是建立在国家外部条件不稳,建在沿海地区很可能在国家遭遇了外地入侵时遭遇损失。依旧有不少人为此不满。

对比几个月来的变化,现在不少商人都感觉到了唐绍仪被罢免带来的变化了。他们还以为是在唐绍仪时期,大家都有钱赚。反而唐绍仪被罢免后,不通财政的总统‘瞎指挥’反而叫国内的商人跟商业受损。

这种情况下,一些党派迅速将实业家跟商人们的不满利用起来,并且逐渐在国会拧成了一股声音。而总统罢免总理提案就成为了他们攻击的目标,尤其是最近总统提出了‘国务院改组计划’,决定废除国务总理,效仿美国成立‘国务卿’之后,似乎也刺痛了一些人。

人心思变,国会作为中国的最高立法机构,却不是欧洲议会式的权力机关,不少国会议员在老实本分的几年后心里不满也越来越多了。他们现在地位是尊崇,可尊崇有了屁用,哪里有权力来的实在。甚至共和党籍的议员都有些不满声,现在国民党以汪兆铭为首的一群议员正在上蹿下跳的,要求国会团结起来阻止‘国务院改组计划’的通过。调查局也向李汉递上了一些不好的东西,有人现在正在怂恿国会不满他的人走到一起,虽不至于出现弹劾他这位大总统的声音,但要求修改宪法,重新定义国会的声音越来越多起来。

同盟国想要拉拢中国,而协约国现在则被欧战牵扯住了太多的精力,十分忌惮中国。中国能够走到现在这一步,可以说李汉为此费心费神的,他唐绍仪都看在眼里。可在其位谋其政,既然坐上了国务总理的位子,颇有些好名声的他,总要为自己为这个国家的后人留下点东西。

他跟李汉的分歧无非在特务政治、财政、权力过分集中等几点上。他原本还以为李汉并不是个恋权之人,想在任内一劳永逸为后人解决掉这些问题。等中国的政治制度像欧美国家那样透明之后,他也能安心的离开国务总理的位子了。

可惜,他认为自己还是小看了李汉了。

尽管李汉现在在国内的威望正隆,然而社会上还是出现了一些对他领导下的中枢政府的不利声音。

首先是一些近些年来崛起的各党派报纸,对他罢免国务总理的举动大肆报道跟评论,其中几家激进派国民党的报纸更是指责他这是要搞独.裁跟集权的征兆,号召全体国民监督跟劝说他放弃成为袁世凯第二的念头。

加上跟俄国持续了两三个月的冲突,已经导致中国积压了大量的产品无法向协约国出口,国内大量的工厂因此停工或减工,不少实业家的利益因此受到了损害。尽管政府现在已经出台了‘以工代赈’的方案,以政府采购等方式开辟跟扩宽农村市场。但是这种计划短时间内很难见到成效,而且政府采购赚到的利润也远没有协约国的采购那么大。现在国内实业界已经积压了一些对中枢政府的不满,尤其是东南沿海实业界。

东南沿海地区自宋元时期经济开始兴起,到明清时期最终成型。鸦片战争之后,沿海大量的城市被开辟为外埠口岸,洋人的到来带来了新技术跟新思想,加上东南沿海城市的便利交通条件。使得这些地区迅速的超过了国内的绝大多数省份,尤其是西北内陆地区,成为了中国最富庶也是最重要的经济区。不可否认,现在东南沿海地区逐渐成为支撑中枢财政的主要地区,欧战爆发前或许它们在工业实力上较之李汉曾经控制下的西北十省可能差一些。但随着欧战的爆发,东南沿海地区的金融业棉纺织、粮食加工、矿产出口等等轻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并超过了西北地区,甚至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跟物流业都诞生了萌芽。

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东南实业界的实力进一步增强,组成东南实业界的那些清末立宪派的乡绅们也多少转变了些心思。毕竟他们中不少人都有着地方议员的身份,中国几千年来的官本位让商人一旦有了钱,除了想要更多的钱外,还想在政治上走远一些。他们渴望利用手里的巨大资本损取更多更长远的利益。

中枢政府这几年跟国内实业界之间的矛盾并不少,最主要的还是来自于‘第一个国家五年工业计划’。根据1915年这一规划出台时政府的宏观预测,到19年底的五年间。政府每年将拨发财政拨款不低于两亿元用于发展一些大型、重型工业。但是这块巨大的蛋糕,国内实业界却很少吃到。原因无它,以来政府投资的数额巨大,一般实业家没有那个能力参股;二来涉及到大量的军事工业跟国防工业,在是否向民间资本开放问题上,现在内阁各部之间的争议不断。

有汉冶萍的前例在前,任谁也不敢再让民间资本参股这种事关国本的国防军事工业。要知道当年日本人可是花钱从中国的那些参股商人手里购买了不少汉冶萍的股份,再加上盛宣怀的贷款,最终使得这家亚洲最大的钢铁托拉斯成为了日本人侵华的工具之一。

一五计划中,东南沿海地区得到的工业规划项目只占到了总体计划的一成五也是令东南实业界不满的一点。这政府出钱出力大建工业是好事,任谁都知道这是能富裕一方、强盛一方的好事。可是凭什么财政大家都要掏,最后建设的工厂却都在西部地区,反而东南沿海只得到了几座船厂跟飞机、汽车厂的规划。在东南实业界的商人看来,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地区更有优势,无论是人力资源、财力资源还是进口海外的资源方面。

所以,哪怕现在政府一再解释,说一五计划的规划是建立在国家外部条件不稳,建在沿海地区很可能在国家遭遇了外地入侵时遭遇损失。依旧有不少人为此不满。

对比几个月来的变化,现在不少商人都感觉到了唐绍仪被罢免带来的变化了。他们还以为是在唐绍仪时期,大家都有钱赚。反而唐绍仪被罢免后,不通财政的总统‘瞎指挥’反而叫国内的商人跟商业受损。

这种情况下,一些党派迅速将实业家跟商人们的不满利用起来,并且逐渐在国会拧成了一股声音。而总统罢免总理提案就成为了他们攻击的目标,尤其是最近总统提出了‘国务院改组计划’,决定废除国务总理,效仿美国成立‘国务卿’之后,似乎也刺痛了一些人。

人心思变,国会作为中国的最高立法机构,却不是欧洲议会式的权力机关,不少国会议员在老实本分的几年后心里不满也越来越多了。他们现在地位是尊崇,可尊崇有了屁用,哪里有权力来的实在。甚至共和党籍的议员都有些不满声,现在国民党以汪兆铭为首的一群议员正在上蹿下跳的,要求国会团结起来阻止‘国务院改组计划’的通过。调查局也向李汉递上了一些不好的东西,有人现在正在怂恿国会不满他的人走到一起,虽不至于出现弹劾他这位大总统的声音,但要求修改宪法,重新定义国会的声音越来越多起来。

第318章 目标汉阳第40章 控制工程八营(中)第392章 拉萨战役(完)第344章 阴谋与导演第138章 入城第三百九十六章第583章 青岛之战(6)第598章 末日临头第292章 变(3)第69章 第二标第347章 谈判(上)第137章 拿下京山第385章 时而欢喜时而忧第342章 1911年的最后一天第438章 大战起第99章 盐业(4)第96章 盐业(1)第658章 试探性接触第664章 面见第345章 资本积累与将往重庆第220章 一场不能输的战役(上)第156章 鹜蚌相争、渔翁得利(2)第309章 战重庆(下)第546章 孙黄抵京第353章 不安的预感第334章 动第726章 辽东恶战1第184章 打草惊蛇(下)第七百二十二章第443章 大战序幕第412章 利益交换第231章 清军来了第254章 誓师夺关(下)第677章 安静的远东第159章 鹜蚌相争、渔翁得利(5)第630章 攻陷库伦2第543章 詹天佑第17章 意外收获(下)第123章 兵围杜家庄(下)第695章 矛盾激化3第710章 不宣而战2第218章 孝感集合(上)第527章 和谈(一)第579章 青岛之战(3)第111章 杜家龌龊(2)第119章 神仙粉?海.洛.因!第31章 来自奥匈帝国的某卡尔(下)第34章 秘密采购与租船协议(1)第590章 引敌深入第373章 陕西战事第87章 要变天了第571章 山东危机(3)第38章 蝴蝶效应第五百七十六章第216章 战时军事总司令第112章 杜家龌龊(3)第480章 打陆唬龙(上)第384章 四点要求第238章 谷城之战第252章 图谋武胜关第717章 不宣而战9第704章 吹响了战争的号角第445章 大战(二)第39章 控制工程八营(上)第351章 暗流涌动(上)第514章 先兵后礼第三百令七章 实业第615章 应对第523章 走向和谈(中)第630章 攻陷库伦2第701章 皇姑屯事件(上)第237章 逃第723章 欧洲局势第658章 试探性接触第652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4第203章 接触第200章 席家、李家第158章 鹜蚌相争、渔翁得利(4)第460章 桌下第205章 落后就要挨打第365章 分权与集权第319章 袭击第571章 山东危机(3)第668章 国会第309章 战重庆(下)第447章 大战(四)第28章 密信第737章 骂名我来当2第196章 ‘中国之声’定刊第549章 国防与教育第155章 鹜蚌相争、渔翁得利(1)第484章 远东准盟友(中)第601章 日本反应第589章 布置与阴云第523章 走向和谈(中)第76章 紫禁城内(下)第151章 恶战一家岭(3)第668章 国会第64章 捧杀第292章 变(3)
第318章 目标汉阳第40章 控制工程八营(中)第392章 拉萨战役(完)第344章 阴谋与导演第138章 入城第三百九十六章第583章 青岛之战(6)第598章 末日临头第292章 变(3)第69章 第二标第347章 谈判(上)第137章 拿下京山第385章 时而欢喜时而忧第342章 1911年的最后一天第438章 大战起第99章 盐业(4)第96章 盐业(1)第658章 试探性接触第664章 面见第345章 资本积累与将往重庆第220章 一场不能输的战役(上)第156章 鹜蚌相争、渔翁得利(2)第309章 战重庆(下)第546章 孙黄抵京第353章 不安的预感第334章 动第726章 辽东恶战1第184章 打草惊蛇(下)第七百二十二章第443章 大战序幕第412章 利益交换第231章 清军来了第254章 誓师夺关(下)第677章 安静的远东第159章 鹜蚌相争、渔翁得利(5)第630章 攻陷库伦2第543章 詹天佑第17章 意外收获(下)第123章 兵围杜家庄(下)第695章 矛盾激化3第710章 不宣而战2第218章 孝感集合(上)第527章 和谈(一)第579章 青岛之战(3)第111章 杜家龌龊(2)第119章 神仙粉?海.洛.因!第31章 来自奥匈帝国的某卡尔(下)第34章 秘密采购与租船协议(1)第590章 引敌深入第373章 陕西战事第87章 要变天了第571章 山东危机(3)第38章 蝴蝶效应第五百七十六章第216章 战时军事总司令第112章 杜家龌龊(3)第480章 打陆唬龙(上)第384章 四点要求第238章 谷城之战第252章 图谋武胜关第717章 不宣而战9第704章 吹响了战争的号角第445章 大战(二)第39章 控制工程八营(上)第351章 暗流涌动(上)第514章 先兵后礼第三百令七章 实业第615章 应对第523章 走向和谈(中)第630章 攻陷库伦2第701章 皇姑屯事件(上)第237章 逃第723章 欧洲局势第658章 试探性接触第652章 决战唐努乌梁海4第203章 接触第200章 席家、李家第158章 鹜蚌相争、渔翁得利(4)第460章 桌下第205章 落后就要挨打第365章 分权与集权第319章 袭击第571章 山东危机(3)第668章 国会第309章 战重庆(下)第447章 大战(四)第28章 密信第737章 骂名我来当2第196章 ‘中国之声’定刊第549章 国防与教育第155章 鹜蚌相争、渔翁得利(1)第484章 远东准盟友(中)第601章 日本反应第589章 布置与阴云第523章 走向和谈(中)第76章 紫禁城内(下)第151章 恶战一家岭(3)第668章 国会第64章 捧杀第292章 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