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日久见人心(十一)

“权术之谋何其险恶!”丁一很无奈地长长叹息,他走出东华门的时候,尽管面上依然泛着微笑,但心里却是深深的无奈。■↑因为孙太后死得太不是时候了,如果她回宫之后,不论是上吊、喝药怎么折腾都好,那都对丁一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英宗现时也看清楚了,不至于会听她瞎扯。

但偏偏她选择死在忠国公府门外,这就很大问题了。

她再怎么样,也是英宗的老娘,丁一跟英宗关系再怎么好,人家老娘在丁某人家门口喝药死了,这朋友心里能没有些嫌隙?尽管现在英宗没有表现出什么异样,因为厂卫秘报,宣宗所出的血脉,例如德王、崇王、吉王后嗣,都有乔装上京的动向。

也就是说,若是石亨所谋事成,孙太后不见得就让朱见深继位的。

但怎么讲都好,都是英宗的老娘,等英宗静坐独处之际,他会不会觉得,是丁一逼死了他的老娘?丁一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他也不知道换成自己,会怎么样。因为他历经两世,都是没有妈的孩子。

孙太后用她自己的死,留下来的可远远不止这斩在英宗和丁一之间的一刀。

“懿旨?”丁一听着张玉的禀告,愣了一下。

张玉苦笑道:“是,她专门教夏时去请了大司和首辅过来,再将懿旨交付两位。”

她不比丁一,对于孙太后张玉是没有什么下不了手的概念,而是怎么样利益最大化。

现时的苦恼在于,若孙太后于兵乱之至驾崩。这屎盆子就可以直接扣到石亨等人的头上去,而当时因为考虑着丁一的感觉和其他诸多因素。没有下这个手,结果兵乱平息。被她请来了两位大佬之后,现时就颇为难受。

而且还有一点不必说的,就是那份旨意,里面到底是什么?

“不必去想太多,征倭事宜开始筹办吧,宫里也等不及了。”丁一收拾了自己的心情,算是给张玉服下一剂定心丸。这是在孙太后驾崩之前,他在乾清宫和英宗商讨的问题,那就是钱。大明国库真的没有什么钱,士大夫都不交税,其他和士大夫有些关系的,就把土地投靠过去,国库就是一再加税,又能如何?

倒是广西那边交上来的税收,这在华夏原本算是贫穷的边陲,交上来的税收顶了几个其他的布政使司是真的。一个是土改很彻底地弄完了,耕者有其田。广西是比不上湖广、江浙这样富饶的地方,但每人头上摊一点,哪怕是三十税一,有地的人都交上去了。那也是一笔不菲的税收啊。

还有一个就是工业化雏型基本上是有了,并且还在大规模地扩张之中,丁一可不打算按着朝廷所定的五十税一来收。全是按着现代增值税等等的名义来弄,当然没以税收的名义。而是以专利使用费的噱头来收取,广西境内以及和广西有生意来往的商户。都很老实地交这笔钱。

因为技术就在四海大都督府手里,比如水力传动的纺织工场,不交?根本不用动武力的,直接列入黑名单,轴承坏了,别想换新的了,自己去找王恭厂的大匠弄吧,花两年给弄个出来还不定合用——有几个认识王恭厂大匠的作坊主?得了吧,不交直接就收摊别开了。

所以广西境内的税收,就算四海大都督府截流了一部分,交上朝廷的税银,也是足够震撼的。高额的商税和人人有份的农业税,让朝廷那些忌讳丁一的大佬,是极为头痛的,论军略,这个不用说了;论治世,广西摆在那里,广东也在跟进,民生是一天比一天好的;论弄钱丁某人也没问题,人说是功高震主,丁某人是才高震主了。

要不太后会和石、孙等人,联手王文来上这么一出,不就是怎么看怎么不放心嘛。

粗糙的说:丁一太牛逼了,牛逼到了一个吓人的地步。

但对于英宗来说,至少在孙太后驾崩之前,他倒是很高兴,觉得自己信任丁一果然是没有错的,因为又要治河,他就找丁一合计弄钱了。黄河这坎,不论龙椅上坐的是谁,哪年都逃不过去这关节的,就算没大问题,也总有小问题。

不过孙太后用她的死,中断了这一切。

已经七日过去了,英宗在这七日里,完全不上朝,把朝廷的事务都扔给于谦和陈循,也没有再派人来请丁一入宫。

孙太后的懿旨是什么还不知道,至少她用自己的死为刃,斩在丁一和英宗的关系上这一刀,却就是实实在在见效了。

忠国公府里,曹吉祥坐立不安就不用说了,就是张玉,也是秀眉紧锁。

但是丁一有条不紊地安派着诸般事务:“行文给万安,我不要听理由,让杜木至少把东海舰队那边的六艘驱逐舰晒装上火炮,战列舰可以暂缓,相应炮弹都要备好;行文到吕宋,着马文升到大员,由他提督东海舰队;行文到云远,着刘铁率陆战第四到第六旅,由淡马锡运输舰队,到大员驻扎。其他三个新编的陆战旅,吕宋、爪哇、阿拉干,各驻一个,由朱动、何铁蛋、宫聚商定报上来就好。”

“是,都记下了。”刘吉的笔头很快,丁一刚说完,他就停了笔,又复述了一番无误,便下去草拟文书,编译成密码,片刻就取来给丁一过目,之后用了印鉴,派出通讯人员,携文件前往天津守备处登船南下送递。

不过刘吉办完了事,却没有离开,而是小心地向丁一问道:“先生,太后驾崩,或是圣上怪罪先生,弟子以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还是先做谋划为好,若大宋时节,岳武穆不作‘天日昭昭’之叹,则大宋偏安之态,或也未然!弟子非为一已之私,也非为先生而虑,是为天下苍生百姓,不得不禀啊!”

按他这么说,就是怕丁一成了岳飞,这对华夏不好,对百姓不好,所以他才劝的。

就算丁一明显知道这厮是在扯蛋,也不得不承认这家伙扯得很有艺术性。

“让大明第二师,营以上军官,向兵部递交辞呈;龙骑卫那边,也是一样。想要退役归田的士兵,但凡服役满五年者,皆可按此例。所以退役人员,得到批准以后,以连为单位,集结之后到大明第二师的军处科报到;着杨守随递交辞呈之后,无论兵部那边准与不准,将一切军务交付副职,由他主办退役事宜。”丁一沉吟了一阵以后,对刘吉下了这样的命令。

刘吉看上去明显是松了一口气,无他,因为这样一来,龙骑卫的大明第二师里的骨干就被抽走了,这些人员为骨干,只要兵源和装备跟上去了,重建一支军队,那真的不用多少时间的。

“皇家军事学院的折子送上去没有?给我草拟一份乞归的折子,也一并送上去。”丁一叫住了刘吉,想了想又对他道,“一并请辞四海大都督府、安西大都督府职务,因心力交瘁,请辞永镇两广之职,明年三月之前,请朝廷派员接手广东镇守事宜;明年六月之前,请派员接手接手广西镇守事宜;明年九月之前,请派内廷太监接收梧州工场及英德、云浮诸处工场事宜。”

刘吉吓了一跳,这是连老巢和基业都不要了啊!他下意识地道:“先生不是许弟子前程么?”当时丁一和他说过,只要他体现出自己的能力来,到时出海西行了,两广和大员、吕宋、爪哇等地,就由得刘吉操持。

丁一听着苦笑道:“事到如今,到时不行,就只好把埃及那边的官职许给你了,别担心,那里可不算化外之地,埃及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来着。”尽管埃及有马木留克骑兵这个强敌,但丁一却觉得,军事上的困阻,总是有办法应对的,他讨厌的是这种权谋上的算计。

学会看地图之后,刘吉自然是知道埃及有多大,有了丁一这句话,他倒也定下心来。

再说七天里英宗都没再召见丁一,刘吉如何又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对相重相知相信的君臣,牢不可破的这层信任,终于因着孙太后的死而有了间隙。

“十年艰苦付流水。”张玉在刘吉行礼退下之后,淡然对丁一这么说道。

丁一点了点头,张玉放下手中的书,望着丁一问道:“随先生出海的部队,能有多少?”

这可不是出海远征,按着丁一方才的吩咐,那是完全抛弃在华夏的一切了。

一旦出海,便是不归。

“华夏苍生,于先生心中,便不如这份友情来得重么?”张玉终于说出了刘吉他们不敢说的话,“广东若按现时来看,不出一年,尽在掌握;江浙士林,多有出海任官的举子,三五年,陋规当可尽去;云远、贵州两处,先生一檄可定;云南、福建夹于其中,尤其福建外海更有东海舰队游弋,不容其不按着章程来办,否则只教出个‘邓茂七’,三两年之内,便是另两个广西,我看得到,云南的沐王府、福建诸公,未必就不明白。”

丁一点了点头,张玉说的,是实情。

“长则五年,短则三年,七处承宣布政使司尽行新政,皆在掌握之中,七处百姓皆得欢颜,这对于先生来说,比不得这份友情?当年圣上北狩,于师曾言道‘君为轻!’今日敢问先生,孰轻孰重!”(

第31章 幽怀恨无句(一)第1章 督广西(十九)第77章 翻云覆雨(八)第29章 或言尧幽囚(二)第5章 夺门(九)第11章 日久见人心(十一)第112章 矢交坠兮士争先(四)第1章 督广西(三)第5章 租界二第6章 欧洲(八)第2章 割袍(二)第5章 租界(一)第1章 伴君如虎(二)第7章 风萧萧(十一)第6章 万事开头难(六)第1章 旧部(二)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七)第4章 枪在肩(二)丁一的奋斗三第6章 欧洲(九)第73章 翻云覆雨(四)第3章 永镇广西(二十)第82章 雄鸡一唱(十一)第1章 入埃及(十五)第1章 风吹海不平(七)第5章 君临(八)第8章 转进(十三)第110章 矢交坠兮士争先(二)第6章 伤别离(五)第20章 欺主(一)第107章 血腥序幕(四)第3章 立储(十五)第4章 出印度洋(十八)第2章 远航(八)第4章 出印度洋(十四)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五)第3章 爪哇(十二)第81章 爪牙已初成(二十)第53章 工欲善其事(三)第14章 江山万里烟(四)第123章 待从头(六)第94章 天子赐颜色(六)第4章 万山在握(十四)第8章 决斗(三)第57章 工欲善其事(七)第82章 雄鸡一唱(七)后记第39章 尺土是汉天(六)第3章 万事开头难(三)第31章 舌战(一)第53章 离别易销魂(四)第5章 忠义无双(十二)第2章 远航(十九)第4章 出印度洋(六)第7章 狰狞(十五)第80章 翻云覆雨(十一)第2章 拯救两广总督(八)第3章 立储(四)第1章 风吹海不平(四)第7章 辞京(五)第82章 赢取自由身(七)第111章 血腥序幕(八)第52章 工欲善其事(二)第21章 江山万里烟(十一)第4章 云远承宣布政使司(十八)第3章 飞地(十六)第1章 风吹海不平(三)第3章 永镇广西(四)第5章 夺门(十七)第29章 或言尧幽囚(二)第1章 风吹海不平(二)第69章 工欲善其事(十九)第114章 血腥序幕(十一)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七)第1章 督广西(五)第43章 暗涌(一)第84章 虎脱柙(十八)第2章 绝户计(十一)第6章 欧洲(十七)第3章 立储(五)第8章 转进(二十)第3章 永镇广西(一)第1章 风吹海不平(九)第9章 风*流*眼(八)第76章 闲游独木桥(六)前情回顾已阅第一卷的读者请略过第91章 天子赐颜色(三)第5章 忠义无双(十四)第48章 幽怀恨无句(十八)第2章 远航(三)第47章 教看风云手(八)第1章 督广西(七)第4章 新君(三)第2章 绝户计(七)丁一的奋斗二第8章 转进(五)第4章 云远承宣布政使司(十九)第10章 万事开头难(十)第8章 转进(十五)第111章 血腥序幕(八)
第31章 幽怀恨无句(一)第1章 督广西(十九)第77章 翻云覆雨(八)第29章 或言尧幽囚(二)第5章 夺门(九)第11章 日久见人心(十一)第112章 矢交坠兮士争先(四)第1章 督广西(三)第5章 租界二第6章 欧洲(八)第2章 割袍(二)第5章 租界(一)第1章 伴君如虎(二)第7章 风萧萧(十一)第6章 万事开头难(六)第1章 旧部(二)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七)第4章 枪在肩(二)丁一的奋斗三第6章 欧洲(九)第73章 翻云覆雨(四)第3章 永镇广西(二十)第82章 雄鸡一唱(十一)第1章 入埃及(十五)第1章 风吹海不平(七)第5章 君临(八)第8章 转进(十三)第110章 矢交坠兮士争先(二)第6章 伤别离(五)第20章 欺主(一)第107章 血腥序幕(四)第3章 立储(十五)第4章 出印度洋(十八)第2章 远航(八)第4章 出印度洋(十四)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五)第3章 爪哇(十二)第81章 爪牙已初成(二十)第53章 工欲善其事(三)第14章 江山万里烟(四)第123章 待从头(六)第94章 天子赐颜色(六)第4章 万山在握(十四)第8章 决斗(三)第57章 工欲善其事(七)第82章 雄鸡一唱(七)后记第39章 尺土是汉天(六)第3章 万事开头难(三)第31章 舌战(一)第53章 离别易销魂(四)第5章 忠义无双(十二)第2章 远航(十九)第4章 出印度洋(六)第7章 狰狞(十五)第80章 翻云覆雨(十一)第2章 拯救两广总督(八)第3章 立储(四)第1章 风吹海不平(四)第7章 辞京(五)第82章 赢取自由身(七)第111章 血腥序幕(八)第52章 工欲善其事(二)第21章 江山万里烟(十一)第4章 云远承宣布政使司(十八)第3章 飞地(十六)第1章 风吹海不平(三)第3章 永镇广西(四)第5章 夺门(十七)第29章 或言尧幽囚(二)第1章 风吹海不平(二)第69章 工欲善其事(十九)第114章 血腥序幕(十一)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七)第1章 督广西(五)第43章 暗涌(一)第84章 虎脱柙(十八)第2章 绝户计(十一)第6章 欧洲(十七)第3章 立储(五)第8章 转进(二十)第3章 永镇广西(一)第1章 风吹海不平(九)第9章 风*流*眼(八)第76章 闲游独木桥(六)前情回顾已阅第一卷的读者请略过第91章 天子赐颜色(三)第5章 忠义无双(十四)第48章 幽怀恨无句(十八)第2章 远航(三)第47章 教看风云手(八)第1章 督广西(七)第4章 新君(三)第2章 绝户计(七)丁一的奋斗二第8章 转进(五)第4章 云远承宣布政使司(十九)第10章 万事开头难(十)第8章 转进(十五)第111章 血腥序幕(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