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各方拉拢

尹昌衡刚回总督府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刚坐下喝了口茶。

陶泽坤便走了进来说:“大帅,北京那边来人了,并且还带了几车东西。”

尹昌衡听后说:“带到会客厅。”

“是”。

他马上站了起来,大步走向会客厅。

在会客厅,尹昌衡走了进去,那人站了起来笑着说:“总督果然是英姿飒爽啊。”

尹昌衡也带着职业性的微笑说到:“先生过奖了,老师如今怎么样?”

这时陶泽坤给二人端上了茶,放在桌子上。

那人道:“泉帅(因为段祺瑞字芝泉,所以故称)被南边的孙文弄得很不太开心。”

尹昌衡听后问道:“哦,怎么?”

那人听后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文件递给尹昌衡,尹昌衡接过,并拆开细细看了看。

看后,尹昌衡说:“这怎么可以,孙文到底是怎么想的。”

说完,将那个文件重重的扔在桌上。这个文件正是南北和谈中南方条件。

那人听后问道:“对啊,都督怎么看待这个条件?”

尹昌衡拿起茶杯喝了口后。说:“依我看南方各省里没一个是好的,都是名为共和实为国贼的人。”

那人听后点了点头,但又马上转移话题,说道:“哦对了,这是泉帅送来的信与礼品单子。”

说着又递给尹昌衡两份信。

尹昌衡接过后,打开了一封:

致学生硕权:

如今清帝退位,老师我按帝旨,筹建共和政府,老师不想与南方再打了,想谈判议和,共筹建共和政府,可南方孙文等人阻碍共和,其条件之苛刻,使我等无法接受,故希望硕权以共和大局为重。――段芝泉。

尹昌衡又打开另一封信:

今决定支援西北总督尹昌衡三百万大洋,日造三十年式步枪一万支,德造克虏伯75MM山炮五门,六五式尖头弹十万发,炮弹一千发。

尹昌衡看后放下信笑着说:“可我更需要老师派兵南下逼孙文下野啊。”

那人听后摇了摇头说:“我的总督大人,不是泉帅不想,而是中央缺钱,并且整个北洋如今自袁公死后,已经四分五裂了,以三镇统制曹锟为首的直系,五镇统制张永成的鲁系,以张勋为首的忠清系,以东北为首的奉系及以泉帅为首的皖系,一共五大派系。所以泉帅难啊。”

尹昌衡听后点了点头,其实他早就知道北洋会分裂,但由于他的出现,北洋分裂好像早了点,但分裂了好,北洋分裂,他就更有可能一统中国。

想到这儿他说道:“我可以帮老师,只不过条件是让蔡锷北上北京。我要云贵两省。”

因为原世空的蔡锷就是因为觉得袁世凯会共和于是选择乘专列北上,导致被袁世凯囚禁。

而那人听后有点惊讶,这尹昌衡反应也太快了,他喝了口茶说:“这就不是我的责任了,但我会传达给泉帅的。”

尹昌衡点了点头并喝了口茶说:“那就有劳了。”

说完,那人站了起来并笑着说:“那我就先走了,不打扰了。”

尹昌衡站了起来,笑着说:“好,陶泽坤,替我送一下这位先生。”“是”。说完,陶泽坤笑着将那人送了出去。

那人坐上马车后,心里暗道:“看来有戏。”

陶泽坤送走了段使,又走进了尹昌衡的办公室。

尹昌衡问:“还有什么安排?”

陶泽坤回答道:“贵州那边刘显世派来人,已经等了一会儿了。

尹昌衡听后说:“贵州方面派来人,只怕这个刘显世撑不住了。见。”“是”。说完,陶泽坤走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陶泽坤带来了一个人走了进来。尹昌衡喝了口茶,摆出职业性的微笑问道:“请问先生贵姓?”

那人答到:“小的姓刘名宗,是贵州陆军总长刘显世将军的一个幕僚。今天来是为了川贵之安而来。”

尹昌衡听后问道:“哦,川贵之安,如今我只知道云南都督蔡锷派滇将唐继尧率兵攻打贵州,而刘总长的部队应该被滇军打的快撑不住了,所以派先生向我川求援来了吧。可不知什么川贵之危!”

刘宗听后说:“如果滇军占了黔,那四川就是人家下一个目标。我想都督是个明白人应该知道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吧。”

尹昌衡听后心里想:“如果唐继尧在贵州打了胜仗,当了贵州都督,那就不好了,并且不怕文人当都督,就怕武将当都督,到时滇军占了黔实力大增,那到时候就不好了。”

于是他说:“可以,只不过条件是刘总长率兵回贵阳解散贵州军政府,我便出兵。”

刘宗听后说:“这个我得发电报与总长商议一下。”

尹昌衡点了点头,问道:“先生是哪个学校出来的?”

刘宗听后说:“不才原中秀才,出国自费留日两年,在日本帝大上了一年学,又在陆士炮科上了半年学。”

尹昌衡听后笑着说:“先生原来是帝大的,如今我正缺人才,不知先生能否加入进来,如果从政,任职军政府。从军的话,去讲武堂上三个月的速成班,出来当炮标标统,上校衔。”

刘宗听后说:“这……,可刘总长待我也不薄啊,我怎能如此。”

尹昌衡听后笑着说:“如果先生愿意,我随时等候你的结果。”

刘宗听后点了点头说:“我会好好考虑的。”

尹昌衡点了点头说:“好,你先下去吧。”

“告辞”。话毕刘宗退了出去。

尹昌衡喝了口茶说:“等到时候刘显世被打得走投无路,投降我,刘宗,你早晚是我的。”

第六十九章 南北战事起第四十九章 先赏第十一章 清帝退位第十一章 清帝退位第四十六章 滇军回昆第五十八章 平乐第五十一章 昆明激战(一)第十一章 清帝退位第二十三章 南北统一第五十三章 昆明激战(三)第七十五章 北伐受损(二)第三十章 杀段芝贵第六十五章 奉蒙初战第二十六章 宁夏战事第五十一章 昆明激战(一)第七十六章 要打仗了第十八章 订军械第六十九章 南北战事起第六十八章 视查西北制造局第七十九章 阎锡山的选择第八十章 入陕第六十八章 视查西北制造局第七十七章 热河归奉第十八章 订军械第七十三章 大婚第三十章 杀段芝贵第三十一章 马战第七十五章 北伐受损(二)第四十一章 西北财政第十四章 西北军政府第七十八章 蔡锷复出第五十四章 昆明激战(四)第四十八章 不服?反目?第十章 宫廷激战第二十章 滇军入黔第四十九章 先赏第六十九章 南北战事起第五十八章 平乐第三十一章 马战第六十二章 张勋入京第八章 德使魏司第七十九章 阎锡山的选择第四十章 共和党第三十七章 平罗兵乱第七十六章 要打仗了第二十二章 大败第二十二章 大败第六十九章 南北战事起第十八章 订军械第十七章 李嫣第七十三章 大婚第五十四章 昆明激战(四)第二十章 滇军入黔第三十八章 收复宁夏第七十六章 要打仗了第五十八章 平乐第十四章 西北军政府第四十七章 黑省归奉第四十六章 滇军回昆第七章 英使来访第三十三章 复重庆第七十五章 北伐受损(二)第七十八章 蔡锷复出第七十三章 大婚第十八章 订军械第五十章 桂军内乱第十九章 重庆反了第四章 对策第五十三章 昆明激战(三)第二十章 滇军入黔第六十五章 奉蒙初战第十章 宫廷激战第五十四章 昆明激战(四)第二十八章 张作霖第三十八章 收复宁夏第二十九章 夺六盘水第十八章 订军械第七十七章 热河归奉第十一章 清帝退位第五十三章 昆明激战(三)第五十五章 密谋第三十三章 复重庆第三十五章 杨增新的兵变第四十二章 通化激战第七十三章 大婚第二十八章 张作霖第七十七章 热河归奉第六十七章 会议第五十七章 滇北战事第六十五章 奉蒙初战第十二章 冲突第五十二章 昆明激战(二)第三十七章 平罗兵乱第四十六章 滇军回昆第一章 诛杀赵尔丰第五十一章 昆明激战(一)第六十三章 各方态度第二十三章 南北统一
第六十九章 南北战事起第四十九章 先赏第十一章 清帝退位第十一章 清帝退位第四十六章 滇军回昆第五十八章 平乐第五十一章 昆明激战(一)第十一章 清帝退位第二十三章 南北统一第五十三章 昆明激战(三)第七十五章 北伐受损(二)第三十章 杀段芝贵第六十五章 奉蒙初战第二十六章 宁夏战事第五十一章 昆明激战(一)第七十六章 要打仗了第十八章 订军械第六十九章 南北战事起第六十八章 视查西北制造局第七十九章 阎锡山的选择第八十章 入陕第六十八章 视查西北制造局第七十七章 热河归奉第十八章 订军械第七十三章 大婚第三十章 杀段芝贵第三十一章 马战第七十五章 北伐受损(二)第四十一章 西北财政第十四章 西北军政府第七十八章 蔡锷复出第五十四章 昆明激战(四)第四十八章 不服?反目?第十章 宫廷激战第二十章 滇军入黔第四十九章 先赏第六十九章 南北战事起第五十八章 平乐第三十一章 马战第六十二章 张勋入京第八章 德使魏司第七十九章 阎锡山的选择第四十章 共和党第三十七章 平罗兵乱第七十六章 要打仗了第二十二章 大败第二十二章 大败第六十九章 南北战事起第十八章 订军械第十七章 李嫣第七十三章 大婚第五十四章 昆明激战(四)第二十章 滇军入黔第三十八章 收复宁夏第七十六章 要打仗了第五十八章 平乐第十四章 西北军政府第四十七章 黑省归奉第四十六章 滇军回昆第七章 英使来访第三十三章 复重庆第七十五章 北伐受损(二)第七十八章 蔡锷复出第七十三章 大婚第十八章 订军械第五十章 桂军内乱第十九章 重庆反了第四章 对策第五十三章 昆明激战(三)第二十章 滇军入黔第六十五章 奉蒙初战第十章 宫廷激战第五十四章 昆明激战(四)第二十八章 张作霖第三十八章 收复宁夏第二十九章 夺六盘水第十八章 订军械第七十七章 热河归奉第十一章 清帝退位第五十三章 昆明激战(三)第五十五章 密谋第三十三章 复重庆第三十五章 杨增新的兵变第四十二章 通化激战第七十三章 大婚第二十八章 张作霖第七十七章 热河归奉第六十七章 会议第五十七章 滇北战事第六十五章 奉蒙初战第十二章 冲突第五十二章 昆明激战(二)第三十七章 平罗兵乱第四十六章 滇军回昆第一章 诛杀赵尔丰第五十一章 昆明激战(一)第六十三章 各方态度第二十三章 南北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