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杨增新的兵变

在疆省迪化(今乌鲁木齐)疆省巡抚府,疆省巡抚袁大化坐在上首,左首坐着杨增新。

袁大化开口了,说道:“如今伊犁混成协被革命党打残了,杨缵绪也挨了两炮,也可能快活不成了,你去替他接任协统一职,本抚决定将三十五混成协与伊犁混成协,合并为疆省第一镇,由你任镇统制,王佩兰任副统制,并且如今革命党夺取哈密、镇西府、古城、吐鲁番,而在南面又夺和阗,这只怕咱们抗不住,我的意思:与革命党谈判,暂时缓和一下。”

杨增新听后立刻答道:“我建议将各地巡防营改编为第二镇,咱们就有两个镇,咱们与革命党谈判,如今其实大清已亡,巡抚大人应该与革命党议和,识时务,宣布共和。”

袁大化听后问:“莫非你也希望投降?”

杨增新听后说:“回大人,不是投降是与他们议和宣布疆省共和,咱们也领上两个师的番号,由大人当这疆省都督,如何?”

袁大化听后没有说话。

杨增新急了,再一次劝道:“还请大人为疆省百姓安危考虑,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望大人三思啊。”

袁大化听后挥了挥手说:“退下吧,此事事关重大,还得容本官慢慢考虑一下。”

杨增新听后继续说道:“大人,实不相瞒西北巡阅使尹昌衡已派人与我私下密会,给的条件是如果大人归顺,继续当疆省都督,咱们的军队改编为西北第二师与西北第二混成旅,让我任旅长。”

袁大化听后惊讶地看着杨增新,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他,他也没想到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他本想着先与西北军耗着,可杨增新已经私下与革命党联系,如果他不答应,后果只怕是自己成为革命对象,来个兵变。把自己的命给革了。于是他问道:“王佩兰知道吗?”

杨增新摇了摇头。

袁大化听后心中又闪过一丝念想:如果王佩兰不知道此事,他如果不同意,他手里可有一个整编的混成协,比杨增新手下的军队要强得多。

于是他笑着说:“好,去叫王佩兰一起来巡抚府商议此事。”

而杨增新笑着说:“大人,我早已派人去请王协统了。”

袁大化听后点了点头,并拿起杯子喝了口水。

而这时,冲进一个身穿号衣,上面写着“勇”字的士兵,他半跪下抱拳说:“大人,王协统带了几个人进来了。”

袁大化听后说:“让他进来。”

“是”。说罢,走了出去。

王佩兰身穿青灰色新军正参领军装走了进来。

看到袁大化后,他半跪下抱拳道:“末将王佩兰参见巡抚大人。”

袁大化听后挥了挥手道:“起来吧。”“是”。说罢站了起来。

袁大化也没有多说废话,直接说:“告诉他吧。”

杨增新听后点了点头然后看着王佩兰说道:“是,王将军,如今西北军已攻占数地,快到迪化了,咱们如今如果还抵抗的话,这可是冒天违啊。”

王佩兰听后问道:“那依将军意?”

Www ◆ttκá n ◆℃o

杨增新觉得有戏便说:“我决定将各地巡防营改编为一镇,新军改编成一镇,拥有两个镇然后与他们谈判,让他们进行妥协。”

可谁知王佩兰听后非但没有高兴反而面色严肃,大声斥道:“这就是你杨增新的意思?与其说是条件,不如说成向革命党投降,咱们不是还没被打败吗?军人应该以战死为荣,不应该管其他的超出分内之事,政治是一个将领所关心的吗?”

杨增新听后盯着王佩兰问道:“那依协统意,咱们怎么办?”

王佩兰听后说:“打,打到战死那一刻,我的部队可不比伊犁混成协,如果出战,两个镇说不上,全歼一个镇再打残他两个协绝对没问题。”

杨增新听后反驳道:“是,我承认你的部下善战能打,可西北军在疆省投入了两个师,一个混成旅,并且甘肃宁夏那儿还有两个师,到时候主力全投入这儿,咱们就什么也没了。”

王佩兰听后大声骂道:“如果没有大清,你杨增新有现在的一切吗?”

杨增新听后继续说:“那是因为西洋诸国步步蚕食清廷,清如果不自救,会亡得更早。”

袁大化听后轻咳了一声道:“好了,今天来不是来吵架的,是谈论今后我疆省去处的?怎么办?”

杨增新说:“当然是归顺西北政府。”

王佩兰大声道:“不可,要死就应该战死沙场。”

杨增新大喊:“来人。”

说毕,冲进数十名清新军士兵,一个从军装上看为正军校的军官问:“怎么了,将军。”

杨增新严肃地问王佩兰:“王佩兰,你到底投不投诚?”

王佩兰看到大声说:“要造反啊,老子怕谁啊,你敢开枪吗?”

杨增新掏出俄造手枪,朝王佩兰一枪,砰的一声。王佩兰身中一枪倒地。

杨增新马上转身对那个正军校说:“你马上带一个队去接管三十五混成协,不从者杀。”

“是”。说罢,那个军校快步跑了出去。

杨增新又转身说:“大人,事已至此,望大人以大局为重。”

而袁大化此刻已经呆了,心里暗骂道:“你个杨增新当着我的面动刀动枪的,杀完人自己还装孙子的问我,让我以大局为重,还重啥啊,我再不答应,你也朝我砰的一枪,今后我自己还背上个迂腐的骂名,我值啥啊。”

于是他也只好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好,传令:疆省各地军队归顺西北军政府。”

“是,大人英明,此举将会使大人千古留名。”杨增新抱拳笑着说。

第八章 德使魏司第一章 诛杀赵尔丰第八十一章 北伐危第六十四章 误会第五十一章 昆明激战(一)第十三章 兵败归川第六章 定藏第三十三章 复重庆第二十四章 贵州不安第二十九章 夺六盘水第十章 宫廷激战第三十四章 广西来人第六十三章 各方态度第五章 初战第七十一章 黎元洪辞职了第二十一章 各方拉拢第八十一章 北伐危第十三章 兵败归川第四十九章 先赏第七十九章 阎锡山的选择第九章 逼宫 惊变第十二章 冲突第三十五章 杨增新的兵变第五十一章 昆明激战(一)第五十二章 昆明激战(二)第六十一章 扫平黔滇第二十七章 龙云的打算第二十四章 贵州不安第三十八章 收复宁夏第十八章 订军械第四十五章 贵州战事第六十五章 奉蒙初战第五十七章 滇北战事第二十三章 南北统一第九章 逼宫 惊变第七十四章 北伐受损(一)第三十六章 大炮便是真理第七十八章 蔡锷复出第五十六章 兄弟悲剧第二十九章 夺六盘水第七章 英使来访第四十三章 吉林归奉第八十章 入陕第十九章 重庆反了第六十六章 广西归北洋了第三十七章 平罗兵乱第二十二章 大败第六十六章 广西归北洋了第三章 出征第五十章 桂军内乱第五十二章 昆明激战(二)第十三章 兵败归川第十六章 西北制造局第六十七章 会议第六十一章 扫平黔滇第五十二章 昆明激战(二)第三十七章 平罗兵乱第五十四章 昆明激战(四)第四十五章 贵州战事第三十四章 广西来人第七十八章 蔡锷复出第三十二章 何丰林的决定第三十四章 广西来人第十二章 冲突第四十二章 通化激战第二十七章 龙云的打算第五章 初战第二十三章 南北统一第五十七章 滇北战事第五十章 桂军内乱第六十七章 会议第六十五章 奉蒙初战第十九章 重庆反了第七十三章 大婚第四十一章 西北财政第七十六章 要打仗了第四十九章 先赏第三十八章 收复宁夏第七十八章 蔡锷复出第四十六章 滇军回昆第二十六章 宁夏战事第十八章 订军械第三十七章 平罗兵乱第七十五章 北伐受损(二)第五十四章 昆明激战(四)第五十六章 兄弟悲剧第六章 定藏第五十七章 滇北战事第三十四章 广西来人第六十章 黎段之争第四十八章 不服?反目?第五十三章 昆明激战(三)第七十五章 北伐受损(二)第六十九章 南北战事起第三十四章 广西来人第二十章 滇军入黔第三十三章 复重庆第五十八章 平乐第七十八章 蔡锷复出第五十六章 兄弟悲剧
第八章 德使魏司第一章 诛杀赵尔丰第八十一章 北伐危第六十四章 误会第五十一章 昆明激战(一)第十三章 兵败归川第六章 定藏第三十三章 复重庆第二十四章 贵州不安第二十九章 夺六盘水第十章 宫廷激战第三十四章 广西来人第六十三章 各方态度第五章 初战第七十一章 黎元洪辞职了第二十一章 各方拉拢第八十一章 北伐危第十三章 兵败归川第四十九章 先赏第七十九章 阎锡山的选择第九章 逼宫 惊变第十二章 冲突第三十五章 杨增新的兵变第五十一章 昆明激战(一)第五十二章 昆明激战(二)第六十一章 扫平黔滇第二十七章 龙云的打算第二十四章 贵州不安第三十八章 收复宁夏第十八章 订军械第四十五章 贵州战事第六十五章 奉蒙初战第五十七章 滇北战事第二十三章 南北统一第九章 逼宫 惊变第七十四章 北伐受损(一)第三十六章 大炮便是真理第七十八章 蔡锷复出第五十六章 兄弟悲剧第二十九章 夺六盘水第七章 英使来访第四十三章 吉林归奉第八十章 入陕第十九章 重庆反了第六十六章 广西归北洋了第三十七章 平罗兵乱第二十二章 大败第六十六章 广西归北洋了第三章 出征第五十章 桂军内乱第五十二章 昆明激战(二)第十三章 兵败归川第十六章 西北制造局第六十七章 会议第六十一章 扫平黔滇第五十二章 昆明激战(二)第三十七章 平罗兵乱第五十四章 昆明激战(四)第四十五章 贵州战事第三十四章 广西来人第七十八章 蔡锷复出第三十二章 何丰林的决定第三十四章 广西来人第十二章 冲突第四十二章 通化激战第二十七章 龙云的打算第五章 初战第二十三章 南北统一第五十七章 滇北战事第五十章 桂军内乱第六十七章 会议第六十五章 奉蒙初战第十九章 重庆反了第七十三章 大婚第四十一章 西北财政第七十六章 要打仗了第四十九章 先赏第三十八章 收复宁夏第七十八章 蔡锷复出第四十六章 滇军回昆第二十六章 宁夏战事第十八章 订军械第三十七章 平罗兵乱第七十五章 北伐受损(二)第五十四章 昆明激战(四)第五十六章 兄弟悲剧第六章 定藏第五十七章 滇北战事第三十四章 广西来人第六十章 黎段之争第四十八章 不服?反目?第五十三章 昆明激战(三)第七十五章 北伐受损(二)第六十九章 南北战事起第三十四章 广西来人第二十章 滇军入黔第三十三章 复重庆第五十八章 平乐第七十八章 蔡锷复出第五十六章 兄弟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