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社会变迁(七)

早春的西北铁路沿线依然较为寒冷,不过接替病退的老上级临时主持国家铁道总局工作的副局长、技术处处长的杨****内心却一片火热。这不,他才刚刚主持工作不到一个星期,便从东方县搭乘火车一路北上,经米林湖——伊河水系溯流而上;到下伊河镇下船后,又马不停蹄地坐上了南方车辆厂新研制的“野蛮人-6甲改”型蒸汽机车牵引的10节车厢,朝铁路沿线的峡谷堡、百尺崖堡、梅洛堡等地一路奔驰而去。

在这些地方兜了一圈,杨****又乘坐列车返回了下伊河镇,然后乘坐摆渡船渡河到了南岸。下伊河镇的城堡原本建在北方,但随着伊河南岸地区的逐步开发,该镇镇长秦煜在征得政务院批准后,开始在河对岸设了好几个农业生产队,逐步将下伊河镇的管辖范围拓展到了伊河南北两岸。

南岸原本的渡口旁边,如今可是人声鼎沸、闹腾不已。大群从拉普拉塔地区以莫须有的罪名抓来的克兰迪人、瓜拉尼人被内务部警察们用船运到了这里,然后这些脚上还带着镣铐的可怜人们便穿着单薄的衣裳,拿着沉重的工具,开始在这里兴建起了大型货场和车站——这是为修建从下伊河镇到南方的宁津堡、大荒农场、灌木农场一带的铁路而准备的。

这条铁路是执委会承诺给愿意去西大荒开荒种地的投资们建造的,毕竟如果交通问题不能解决的话,那么西大荒地区的吸引力将大大下降。原因很简单:若是收获的粮食运不出来或者说运输的成本太高的话,在那里种粮将是得不偿失的。

因此,执委会在规划那里的时候便公开承诺将尽快给投资者们修建一条铁路出来——即在1649年7月底之前,首先将下伊河镇到宁津堡之间的约40公里的铁路修通,然后再逐步延伸到西大荒地区。

不过和执委会下令修建的其他铁路所不同的是,从下伊河镇到宁津堡的这段短短的40公里的线路却是采用了公私合营的方式,准确地说修建这条铁路的资金将由国家铁道总局和私人投资者共同筹集。修建完毕后的铁路经营权将由铁道总局掌握,但所产生的盈利分红却是公六私四,即铁道总局占六成,私人投资者分享剩下的四成。在连续运营五十年后,铁道总局将不再向私人投资者分红,以后铁路所产生的所有权益将由铁道总局独占。

说实话,国家重点扶持的铁道总局如今不是拿不出这笔钱来修建铁路。不过考虑到现在国内的通货膨胀已经相当严重了,若是再由铁道总局单独出资修建新铁路,那么等于就是由国家进一步向市场上投放了大量货币,势必会加重国内市场通货膨胀的程度,这显然不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该做的事情。因此,在考虑半晌后,执委会最终同意了铁道总局的提议,即吸收大量沉淀在民间的资本进入利润丰厚的铁路行业,将这些数额可能多达十万元以上的资金锁死在一项回报期超长的投资中,以消灭国内的过剩资本,减轻通胀压力。

话说国内如今的铁路在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后,目前其前景已经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截止1648年10月10日,华夏东岸共和国全国铁路总里程已经突破了三百公里,达到了三百零八公里的历史新长度。

在这之中,甚至还有一百八十公里长度的铁路是复线,而这便是鼎鼎大名的东岸首条铁路:罗梅线(从罗洽港到梅林港)。这条铁路最初的修建动因是为了化解敌人可能施展的海上封锁,以保证东岸近海被封锁后,国内鸭子湖北端的工业中心和南方草原地区依然能够通过内河水系和铁路进行沟通。

也就是说,这条铁路最初仅仅是出于国土安全方面的原因而修建的,国内各方对它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期待。但是,在该条铁路正式运营将近三年后的今天,这条铁路所产生的效益已经开始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在1646年元旦罗梅线刚开始运营的时候,这条铁路曾经受制于技术不成熟、专业技工缺乏、机车故障频发等问题的困扰,一直状况百出。即便因为当时国内运力紧张,罗梅线铁路一直不缺乏生意,但该年年底国家铁道总局派员核查账目后发现,罗梅线全年依然没能盈利,亏损约在三万元左右。究其原因,超高的营业费(该铁路额外超配了几倍工人和技术人员,作为今后的人才储备)和高昂到令人发指的维修费用是罪魁祸首。当然也有其他的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如银行贷款利息、地方政府摊派费用等等,但都不是主流,所占比例很小。

不过罗梅线在经历了一年时间的运营磨合,同时南方车辆厂也大力改进了蒸汽机车的质量后,在1647年,罗梅线铁路终于扭亏为盈,全年盈利额为3528元。在这一年里,因为遭受战争而运力极为紧张的国家铁道总局,全年多次修改罗梅线的列车时刻表,发车频率从一开始的每三天一次逐步增加,最终到年底时已经达到了每天对开两趟列车的频次。

大量南方的皮革、兽脂、牲畜、咸鱼、木材、棉花、油料、建筑材料等物资通过铁路运到梅林港,然后再转运至北方或西部内陆地区;而鸭子湖流域的小麦、钢铁、煤炭、化工品、机械产品、纺织品、军工品同样通过运河——铁路的运输方式输送到南方,有力补充了近海运输力量的不足,使得东岸的工农业体系得以持续良好地运转下去。

而在1647年底的时候,坐落于梅林县的南方车辆厂在蒸汽机车方面再度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技术突破,这使得铁路的维修成本直线降低,同时也引爆了1648年罗梅线铁路运输的盈利狂潮。截止今日(1648年10月10日),前九个月罗梅线就已经盈利达二万二千余元,预计全年盈利将达二万八千余元。

而国家铁道总局早在年初就已经宣布过,今年罗梅线的盈利除按计划截留部分以做他用外,其余盈利将全部分配给股东们:国家铁道总局和交通部。据测算,该年罗梅线铁路派发的每股股息将达到2%。这个数据看似不高,不过投资者们看到的确实无比光辉的前景,因为在明年,罗梅线的列车数量将进一步增多,发车间隔也将会大大缩短,同时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巨额培养费用差不多也到顶了,再加上机车和铁路技术的不断进步,据内部人士预测,明年罗梅线铁路的每股股息可能将达到6%-8%的样子,非常具有投资前景。

只可惜这条黄金铁路线的股权都掌握在国家手里,私人资本尽管对此垂涎欲滴,但也没有任何办法——因为罗梅线铁路的财务状况相当良好,没有任何出售股份的意思。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这些私人资本只能将目光投向新建的铁路了。而最初的时候,他们几乎是一窝蜂地拥向了正在努力修建中的西北铁路,只不过政府没有任何出售西北铁路各路段股权或公开募股修铁路的意思,因此他们只能怏怏而返。

不过执委会和政务院终究也不是没给他们一点机会,比如西南铁路下宁段(下伊河镇——宁津堡)40公里的路段就是为他们准备的。西大荒地区目前正在执委会的支持下成为国内唯一的大农场种植区,此外执委会也计划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的时候在大荒农场、灌木农场两地修建新的定居点,以便大力开拓国营大农场。

由此可见,这里的发展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而这样一来,铁路的盈利前景也就可以预期了:前期开发所需的海量工具、建筑材料、粮食补给品、机器、牲畜、人员等都可以通过铁路源源不断地运输过去;而在那里开发小成之后,出产的大量粮食、羊毛、皮革、兽脂等物产也将通过铁路源源不断地运输出来,这里面的盈利空间还是相当不小的。操作好了,每年8%-10%的投资回报率将不成问题,甚至在铁路运营成熟之后,每年的股息还将进一步获得提高,15%的股息也将不仅仅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此时下宁段铁路的前期路基修筑工作已经展开多时了,蒸汽犁、牛拉滚筒机(清楚灌木小树)、蒸汽锤等机械的大量应用极大减轻了修建铁路的工作量。下车后前往工地视察的杨****就清楚地看到,路基两侧的排水沟中,就有数台蒸汽犁正在异常迅速地开挖着沟渠,效率比那些拿着铁锹人工挖沟的克兰迪奴工们强多了。而且这种机器只要不出故障,日夜24小时都能开工,而且工作效率还极为稳定,绝不是那些戴着镣铐、士气低落、效率低下的印第安奴工们可比的。

“1649年3月份,西北铁路将通车到成山堡;7月底之前,西南铁路下宁段将通车;12月底前,西北铁路将修到铁岭堡,这意味着该条铁路在历时数年的艰苦修建之后将全线贯通。”想到这里,杨****就不由得一阵激动,东岸铁路事业的发展,真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啊!

第四十五章 巴西局势(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海军的意志第八十五章 财富与销赃(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钱荒与票据(二)第三百六十章 震动全鲁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想不出标题第三十六章 为王前驱(一)第十七章 南方共同市场(二)第八十二章 伟大的航行(七)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算银行体系第五十八章 东岸主义(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新政(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方战区(七)第七十二章 联合舰队第四百四十四章 漂洋过海(七)第二百零二章 血肉磨坊(一)第二十八章 大开发:垦殖第七十六章 伟大的航行(一)第五十章 南非驻屯军第二十八章 本土:外交(四)第十九章 南方共同市场(四)第三百九十五章 挖掘根基(一)第四百八十五章 “抢收”行动第三百七十二章 战争催化(二)第七十六章 伟大的航行(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筚路蓝缕(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科洛尼亚的关闭第八十一章 大河以西(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战争与和平(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灼热的经济(一)第四十三章 平安堡(五)第三百零五章 第勒尼安海(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纷扰的欧洲局势(三)第六十六章 新一届政府第八十六章 新欧洲贸易秩序(一)第一百十六章 新的援军第三百三十六章 钱荒与票据(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华夏、新危机(三)第二百零七章 血肉磨坊(六)第一百三十三章 湖西(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浑水(三)第一百零八章 殖民统治与朝鲜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矿区(二)第九十二章 南方战区(四)第十九章 南方共同市场(四)第一百五十八章 伊河(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网(三)第六十四章 决战:主题(二)第四十章 血河(三)第六十五章 颓势与调整(一)第一百十六章 乌江之畔(五)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日(二)第七十章 海军与海盗(五)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日(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方战区(七)第九十八章 好望堡的新主人第二十六章 贸易摩擦(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法(一)第九十章 返回(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策应(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三)第九十一章 登莱第九十章 漂洋过海(十八)第四百章 新青岛,新生活(一)第四百十七章 艰难的谈判(一)第二百十三章 福尔摩沙来客(一)第四百十一章 以拖待变第二百二十五章 西北走廊(一)第十九章 济南(二)第五十三章 漂洋过海(十五)第三十三章 谈判(一)第四十三章 河中堡的困境(七)第一百零七章 哥萨克与满洲人第二百九十七章 起义(一)第二十六章 圣奥古斯丁(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商品化的农业第三百三十四章 钱荒与票据(一)第二百七十章 澳洲的牛鬼蛇神第十七章 港口炮台建设第二百八十三章 炮台,三日而下!(二)第八十四章 伟大的航行(九)第九章 新移民(二)第五十八章 “破浪”号的首航(三)第三百零九章 热那亚人的目光(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浑水(七)第四百二十一章 黑海乱象(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躁动的年代第二十章 深固根本(六)第一百六十八章 躁动的年代第一百三十章 乱局(五)第三百十八章 军队与财政(三)第五十九章 决战:插曲(一)第七十章章 明轮船第三章 艰难的开始(一)第十三章 粮食问题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获的里昂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锥(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南铁公司(一)
第四十五章 巴西局势(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海军的意志第八十五章 财富与销赃(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钱荒与票据(二)第三百六十章 震动全鲁第一百六十五章 真想不出标题第三十六章 为王前驱(一)第十七章 南方共同市场(二)第八十二章 伟大的航行(七)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算银行体系第五十八章 东岸主义(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新政(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方战区(七)第七十二章 联合舰队第四百四十四章 漂洋过海(七)第二百零二章 血肉磨坊(一)第二十八章 大开发:垦殖第七十六章 伟大的航行(一)第五十章 南非驻屯军第二十八章 本土:外交(四)第十九章 南方共同市场(四)第三百九十五章 挖掘根基(一)第四百八十五章 “抢收”行动第三百七十二章 战争催化(二)第七十六章 伟大的航行(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筚路蓝缕(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科洛尼亚的关闭第八十一章 大河以西(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战争与和平(三)第四百九十五章 灼热的经济(一)第四十三章 平安堡(五)第三百零五章 第勒尼安海(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纷扰的欧洲局势(三)第六十六章 新一届政府第八十六章 新欧洲贸易秩序(一)第一百十六章 新的援军第三百三十六章 钱荒与票据(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华夏、新危机(三)第二百零七章 血肉磨坊(六)第一百三十三章 湖西(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浑水(三)第一百零八章 殖民统治与朝鲜人第二百七十三章 矿区(二)第九十二章 南方战区(四)第十九章 南方共同市场(四)第一百五十八章 伊河(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网(三)第六十四章 决战:主题(二)第四十章 血河(三)第六十五章 颓势与调整(一)第一百十六章 乌江之畔(五)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日(二)第七十章 海军与海盗(五)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日(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南方战区(七)第九十八章 好望堡的新主人第二十六章 贸易摩擦(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法(一)第九十章 返回(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策应(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进攻战与防御战(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逐渐复苏的经济(三)第九十一章 登莱第九十章 漂洋过海(十八)第四百章 新青岛,新生活(一)第四百十七章 艰难的谈判(一)第二百十三章 福尔摩沙来客(一)第四百十一章 以拖待变第二百二十五章 西北走廊(一)第十九章 济南(二)第五十三章 漂洋过海(十五)第三十三章 谈判(一)第四十三章 河中堡的困境(七)第一百零七章 哥萨克与满洲人第二百九十七章 起义(一)第二十六章 圣奥古斯丁(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商品化的农业第三百三十四章 钱荒与票据(一)第二百七十章 澳洲的牛鬼蛇神第十七章 港口炮台建设第二百八十三章 炮台,三日而下!(二)第八十四章 伟大的航行(九)第九章 新移民(二)第五十八章 “破浪”号的首航(三)第三百零九章 热那亚人的目光(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浑水(七)第四百二十一章 黑海乱象(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躁动的年代第二十章 深固根本(六)第一百六十八章 躁动的年代第一百三十章 乱局(五)第三百十八章 军队与财政(三)第五十九章 决战:插曲(一)第七十章章 明轮船第三章 艰难的开始(一)第十三章 粮食问题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获的里昂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锥(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南铁公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