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静观察朱婷时, 谢氏也在观察她,不同于李静那种遮遮掩掩的观察。谢氏是直接的审视,目光有着李静在那张恬然温和的脸上想象不到的锐利。
不过, 李静一向是反应弧长, 而且, 经常习惯钻入自己的世界看不见周遭的人。她的心里, 没有把谢氏定位成“情敌”, 在有朱婷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就没有放在谢氏身上。
丝毫感觉不到谢氏锐利的视线,李静兀自拿眼角注意着朱婷, 兀自陷入自己的思维世界。
由于李静的这种钝感,让谢氏和朱婷, 都有一种招发出去, 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当天中午, 李静留在朱家用餐,并不是她自己舌头叼, 而是,朱婷的手艺,着实让人不敢恭维,也许是习惯了北方的烹饪,也许是这个以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朱家小姐到了南方才学得烹饪。
鱼有明显的土腥味, 米饭蒸得硬得咯牙, 肉切得太大不说, 红白粘连在一起, 又不是在做红烧肉, 只能让人吃得腻腻的。
好好的食材,都被糟蹋了。
一顿饭, 李静直捡着那盘也许炒了更好,却被腌制成生菜的丝瓜吃了。其他的三个菜,只是看着,她都觉得想吐。
李静自认已经给足了朱说面子,殊不知,本来就不擅掩饰自己情绪的她,那时不时的微微觑眉,以及那随时似乎都要爆发的不耐,落在谢氏眼里,俨然成了大户人家的傲慢娇蛮。
李静也就是在吃食方面稍微讲究一些(穿衣行路方面,她也被万麒还有刘禅娇惯地可以,不过,她自己不自知罢了),而且,如果不是有朱说、谢氏同席而食,她真要怀疑这顿饭,朱婷是故意恶心她才收拾成这样的。
这次匆匆见面,李静完全没有把朱婷放在眼里;朱母心中本就抵制李静这个抢了她儿子注意力,让她辛苦养大的儿子在终身大事上忤逆她的外人,见过她的容颜以及餐桌礼仪之后,对她的印象更加恶劣了三分。
偏偏这些,李静丝毫没有自觉。
乔戎留下了一张药方,他们这次江宁之行也算告于结束了。
送行的时候,站在江宁的南城门外,朱说对牵马站在秦广与乔戎中间的李静欲言又止,终究什么都没有说出来。
李静开始游历之后,没有了固定的地址,她给朱说写信倒是勤了,从初始的半月一封,到七天一封、三天一封,可是,朱说却没有办法给她回信。
见李静越发的心不在焉,秦广就帮她驯养了一只鸽子,让她传信。
可以得到朱说回信的李静,不管是在山中还是闹市,与朱说之间,信件日日不断,没有了纸笔,她就用树叶刻字,自己还觉得浪漫有趣。只苦了看信的朱说,好几次,对着什么都没有的树叶,当成了李静的恶作剧。不过,好在,那些树叶,他也有精心收起来。
两年的飞鸽传书,两人之间不仅没有因为分离变得疏离,反而更加亲昵了。最起码,就李静自己而言。
本就不拘古代礼法的她,与乔戎和秦广一起,时常两三日甚至四五日露宿山间,采药、行猎,加上岭南尚不开化又相对开放的民风,把她十几年用理智积攒起来的礼法规范,都冲刷得淡漠了。
要不是惦记着朱说到了时间该到宋州迎娶她,李静甚至喜欢上了这种颇似野人的生活,不舍得回归。
天禧二年的三月,发型和衣饰都有几分岭南土著风姿的李静、秦广、乔戎三人,赶在朝阳升起的瞬间,顶着一夜露宿的青草烟熏,还有多日不曾洗漱的怪气味,夹杂在一群一早进城的商贩中间,踏进了应天府的城门。
帮乔戎把药材送往医馆,李静和秦广两人,策马去了就近的山间别院。
沐浴更衣之后,李静顾不得一身放松之后的倦怠,打开了朱说飞鸽传书的信件。
只是,满怀期待展开的信件,却没有带给李静让她雀跃的消息。
原来,这两年,朱说的母亲一直催促着恢复他生父的姓氏,在遭到苏州宗族的接连拒绝之后,朱说最终选了上表皇帝复姓。
这件事,李静一直是不赞成的。
就算当年没有感应到谢氏对她的敌意,朱说信中偶尔的欲言又止的苦恼,还是让李静察知了,她母亲仍然想要把他与朱婷送做堆的意愿。
如果两人姓氏不同,又没有血缘关系,即便会被亲族诟病,凭着朱婷多年对谢氏的照顾,两人成亲,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可是,对于这一点,朱说似乎完全没有考虑过。
他的意思是,虽然不论是朱家还是他生父的家族,都没有他的容身之所,但是,他的生命,毕竟是他生父给的,而他母亲这么多年,也就这么一个坚持,他不想拂了母亲的意愿。而且,他母亲答应他,只要这件事遂了老人家的愿望,以后,他的婚姻,他可以自己做主,老人家决不再干涉。
连李静都知道这绝对是谎言,可是,朱说却没有看出来,或者假装没有看出来,甚至不惜把家务事弄得上了朝堂天下皆知,也要执意冠上他生父的姓氏。
李静知道朱说的执意之后,为了怕不愉快,就没有再劝阻他,甚至写信给了刘禅,假如朱说的奏表被皇帝无视了,让刘皇后帮他一把。
这封信,该是结果出来了。
而按照两人最初的约定,结果出来之后,朱说便会到宋州前来提亲。
可是,朱说来信却告诉她,他要去一趟燕赵边地,暂时不能到宋州来提亲。
比起这个让李静失望的消息,更让她惊愕的是,朱说随信附上他生父为他取得的姓名(李静之前只以为朱说冠上生父姓氏就罢了,名不会改的)——范仲淹。
范仲淹,这个名字,李静当然不会不知道。李娜心心念念了四年的偶像,她之所以英年早逝转生在这里,也是因为毕业旅行选择了那名闻天下的岳阳楼。
可是,如果要把跟她相处了八年,相恋了近四年的朱说跟那位文章传千古的名相联系在一起,李静还是觉得太惊悚了。
如果李静初始就知道那个穿着褪色的布衣,相貌平平,却有着一双深邃的眼睛的朱希文是流传千古的名人范仲淹的话,打死她都不会招惹他。
先不说潜意识里她已经把他归为李娜家的(就像他们院那些教授过年聚会时那样,眼角杜甫的代表杜甫,研究韩愈的代表韩愈,研究《金瓶》的代表西门庆,她觉得,将来要研究偶像的李娜,经年之后,出现在酒席上,必是要代表范大人的),就说上天真的要跟她搞这样的乌龙的话,为什么不让她生在柳永的童年呢。当然,最好让她转生成早逝的王弗,她也乐意呀。
为什么文学史上没有记载范仲淹曾经有近三十年是叫做朱说的呢?
如果没有落款的那个署名,李静现在一定不顾长期的劳顿,策马赶去京城,与朱说一同前往燕赵北地。甚至还会把这趟出行置换为她与朱说新婚前提前度过的蜜月之旅。
可是,可是看到那样一个署名,尽管可能只不过是与那位流传千古的名人恰巧同名(就像刘禅与刘后主同名,她小时候,班里有三个小朋友都叫“李晓龙”),李静还是有些却步了。
她突然意识到,这几年,她的大脑,更多的被恋爱荷尔蒙控制,而疏于理性控制了。
并不是完全没有蛛丝马迹的,朱说信中有提过,他生父的家,在苏州还是一个有名望的家族,苏州范家。
而且,朱说的字,不是跟那位大人一样的吗?
拜李娜每日如情人般的不断转换着称呼所赐,李静对范仲淹的知晓,包括“范大人”、“范先生”、“范范”、“希文哥哥”••••••不一而足。
只是,“希文哥哥”是李娜发嗲的时候念的,那种花痴发出来的颤音,让李静从来没有一刻把他与端方温厚的朱希文连在一起。
突然被朱说的信件上的署名浇了一头冷水冷静下来的李静,心里乱的,却不知该如何前行。
理智上,朋友之夫不可欺,她是绝对不该染指李娜的偶像的,而且,想到那位大人的一生坎坷,晚年全力以赴改革的败绩••••••
但是,感情上,已经在内心把自己与朱说紧紧缠连在一起,甚至在梦中一次次融入骨血的李静,哪里舍得就此与他成为陌路。
想到那独属于她的包容宠溺会被别的女人拥有,李静一向钝感的心,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嫉妒啃噬。
但是的但是,她怎么能霸占那样一个高居于庙堂之上的千古名人呢?那样不就搅乱了历史了吗?他本来的妻子,要如何自处?更主要的,如果他们成亲了,他的本来该出生的孩子,没有了该怎么办?
现在这个时候,李静恨极了自己当初没有分出半分精力关注一下那位范大人的生平,否则,即便满心嫉妒,她也会循着蛛丝马迹为朱说找到本来属于他的姻缘。
倒也不是李静大方,实在是,既然那位大人的人生已经有了明确的轨迹,她再怎么自私,再怎么舍不得,也不能因为一己私欲打乱了。
那可是文学史和正史上都留下了风采,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千古名人哪。
她这样散漫不着调的性子,如何能够胜任那位大人妻子的角色?
钻入牛角尖的李静,并没有意识到,那位大人的妻子,不论是正史为那位大人做的传记中,还是文学史上聊聊数笔的记载中,都是没有名字也没有形象存在的。
哪有人家王弗风采的十一,十年之后,都能得到苏轼专门写词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