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广征名士

到第二天,石北涯又打发人去请王孟英。

王孟英问来人:“你们少爷已经好多了吧?”

下人支支吾吾,语焉不详,只搪塞道:“小的不清楚。老爷只吩咐来请先生,别的没说。”

王孟英心里奇怪。他满以为石诵羲已经好转了,结果到石家进门一看,怎么还是那样?不由奇道:“药投下去,应该见效了,怎么没好啊?”

石北涯很尴尬,在旁边讪笑道:“这个……孟英啊,很不好意思,这个药,咳,生石膏太寒凉了,我没给我儿子服。我求你,能不能再想一个妥善的办法来治疗我儿子这个病啊?”

王孟英听他请自己来,竟是为了改方子,愕然之下摇摇头,好笑地微嘲道:“哦,您如果想用一个妥善的方法来治疗,开出个模棱两可的药来,我只怕你儿子的这个病就不妥善了。”

石北涯瞠目结舌。

可巧石诵羲这时有些清醒了。昨日王孟英来时他昏睡着,正气恼错过了机会刁难他呢。这会儿听到二人在屋外说话,挣扎着坐起来,说:“父亲,什么方子,给我瞧瞧。”

石北涯和王孟英听到了,便走进内室,把方子递给他。

石诵羲展开一看,生石膏,天那!他顿时一串咳嗽,咳得满脸通红,一边又用荒谬滑稽的眼神看着王孟英,仿佛看一个天大的笑话:“我这有一团冷气,喝水都要热着喝……咳咳……你居然还让我服生石膏!你这个所谓的大夫,就是这样替人看病的?”(我胸中但觉一团冷气,汤水且须热呷,此药安可投乎?)

“诵羲!不得无礼!”石北涯皱眉严厉地喝住儿子,转身对王孟英连声抱歉,“我儿子病糊涂了,孟英你千万别介意。”

这事儿毕竟是他们不对。做医生的,压根没必要劝说人服药。服不服是病人自己的事情。人只负责开方,不满意就另请高明。石北涯自己又要大老远劳烦人家,又要人家改方子,结果到头来让人家还受气,太过意不去了。

王孟英见两父子都是半吊子,自以为懂得医药,却是一知半解害死人,不由得叹惜。他摆摆手,表示自己并不在意,对石诵羲宽厚道:“热邪潜藏在身体里,会阻碍气血流布,气血流布不到哪儿,哪儿就会感觉到冷。你现在热邪只是在肺经,津液凝滞,结成涎沫,盘踞胸中,所以会冷。如果再不服用白虎汤,热邪将入侵心包经,你将会舌头焦黑,神智昏聩。这个月来你喝了那么多热性的药,如今津液伤得非常厉害了,如果听信谗言,仍沿用原来的方子,病势将会入侵骨髓啊!”

这引经据典、洋洋洒洒一番论证,病人自己犹可,石北涯却是汗如雨下,焦急地吩咐下人,赶紧抓药,熬白虎汤来,给少爷服用,历史记载是“急急投之为妙”。

于是药很快地熬好,端到了房间。石北涯正要叫他服用,石诵羲却推开碗,一副随时咽气、气若游丝的模样:“父亲真的要我服用这药吗?你难道……咳咳……不记得去年大姐姐夫家的侄儿顾灵希,就是病重微弱,为庸医所误,石膏汤才喝下去……咳咳咳……就一命呜呼了吗!”(曾目击所亲某,石膏甫下咽,而命随之)

这时候王孟英已经先一步回家去了,没有听到石诵羲在背后讲的这番话。

而石北涯听了后,一想,果然不错!一颗心又犹疑了。自己只有这么个嫡子,病了一个多月了,高烧泄泻一直不退,肯定已经亏了正气,再用生石膏……实在是怕啊!

石大老爷端着碗药,站在那里,喝也不是,不喝也不是,心慌意乱,焦头烂额,左右为难,好不可怜!

石诵羲偷偷瞥了瞥父亲的神情,知他已经动摇,趁此进言:“儿子……有一个主意,父……父亲且听听可否。”

石北涯焦急问:“什么主意?”

石诵羲一边咳嗽,一边如此这般,出了个主意。

人,在惶急如无头苍蝇之时,最容易受人摆布。石北涯此时正是如此,他听了石诵羲的主意后,觉得十分之妙,竟然同意下来。

那么,石诵羲的主意究竟是什么呢?史书记载,他建议“约翼日广征名士,会商可否”,这意思就是——第二天,我要把钱塘的名医高人都请来,大家一起来讨论王孟英这个方子可行不可行!

这句话一出,石家的帖子顿时雪片一般,飞向钱塘的各个医馆,稍微有点名气的大夫都收到了。

这是当年钱塘杏林的一件大事。整个行业都轰动了。本来在道光十六年,王孟英还只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大夫,不至于大名鼎鼎到全城人都认识他。但现在,他名字迅速传遍了钱塘的街头巷尾,老百姓都在用看笑话的语气讨论明天的“武林大会”,也不知道是在羡慕石家财大气粗,还是好奇那个大夫怎么惹的这身骚。无论如何,提起那倒霉的大夫,大部分人都是幸灾乐祸、等着看好戏的态度。

这事自然也传到了无双耳朵里。她从一开始就知道会有这个“广征名士,会商可否”,但电视上只是三言两语就概括过去了,远远不及身临其境的盛况。她从别人口中听到“王孟英”三个字像跳梁小丑一般出现,才明白事情闹得竟是这般难看,满城风雨。

她脸色发白,稍微想想,就知道肯定是石诵羲在捣鬼。

这时呢,石诵羲躺在床上,虽然病得七荤八素,但心里美得不得了,他心想我这个主意妙绝啊:明天,他王孟英如果不来,那就是缩头乌龟;如果来了,没能力镇服场面,就是众矢之的;退一万步,就算他勉强能应付,也已经是大大地没面子——因为这种场面的发生,本身就是对他能力的最大怀疑。

正在自鸣得意,忽见无双走进房来,冷冷看着他,张口就说:“这种仗势欺人、完全不顾及别人感受的做法,太恶心了!”

石诵羲心中咯噔一下,面上装出不知情的样子:“咳咳……居士在说什么?”

“我知道是你的主意!”

石诵羲干脆也不装了,喘着气道:“王孟英要是有真才实学,还怕这个?哼,你先前不是毫不担心的吗?”

“这不是真才实学不实学的问题!而是你们的做法太侮辱人!”她直视石诵羲双目,仿佛要直戳到他心窝去,“还是你觉得把对一位大夫医术医德的质疑,摆到全城人以及他同行面前,让他们评头论足,只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你敢不敢扪心自问?”

面对此番质问,石诵羲招架不住,红了脸,结巴道:“我,我,我……”

无双神色并不是大怒,只是有些疲倦。此番来也不是要骂他个狗血淋头,她慨然叹口气:“罢了罢了,事已至此,说再多又有何用?该来的终究要来。”说完,飘然离去。

*

王孟英苦口婆心地劝说患者,却怎么也得不到患者的信任,患者家里还居然要请诸多名医来会诊。

这搁一般人,脸皮薄的,第二天不去了——您摆明了不相信我,摆明了侮辱人,我开个方子您要找好多名家高人来当面讨论,叫我去对质。把我当成什么了?算了,这份酬金我拿不起,还躲不起吗!您爱找哪个名医就找去吧。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王孟英该怎么办呢?且听下回分解。

40.益母草22.做媒8.元宵21.打井\风湿76.雁丘词56.织补35.群贤毕至53.殇亡46.霍乱大爆发25.在家居士2.穿越13.大闹11.晴天霹雳(上)50.英雄救美78.海昌42.离去57.主动32.寻人49.挪用公款9.仲夏梦47.疲倦77.离别41.孕80.大结局13.大闹3.许子社20.惊\搬家67.祈祷18.反省56.织补49.挪用公款76.雁丘词61.传世奇方48.鸦片战争9.仲夏梦5.赠书19.张养之和周光远俩病人4.情诗34.广征名士23.臭骂王孟英19.张养之和周光远俩病人47.疲倦47.疲倦80.大结局43.相思病36.包袱25.在家居士58.同意54.八珍糕64.殁34.广征名士7.首试疟疾21.打井\风湿65.竹林倾谈36.包袱37.菊花68.冰释前嫌37.菊花42.离去41.孕76.雁丘词75.怀孕6.怪力乱神12.晴天霹雳(下)44.气人24.劝说12.晴天霹雳(下)54.八珍糕32.寻人40.益母草2.穿越22.做媒4.情诗38.勾引14.望诊(上)10.新人32.寻人68.冰释前嫌7.首试疟疾64.殁76.雁丘词76.雁丘词9.仲夏梦19.张养之和周光远俩病人49.挪用公款21.打井\风湿60.冬至49.挪用公款19.张养之和周光远俩病人75.怀孕41.孕2.穿越80.大结局49.挪用公款67.祈祷14.望诊(上)3.许子社72.无双怒斥邵家人53.殇亡44.气人
40.益母草22.做媒8.元宵21.打井\风湿76.雁丘词56.织补35.群贤毕至53.殇亡46.霍乱大爆发25.在家居士2.穿越13.大闹11.晴天霹雳(上)50.英雄救美78.海昌42.离去57.主动32.寻人49.挪用公款9.仲夏梦47.疲倦77.离别41.孕80.大结局13.大闹3.许子社20.惊\搬家67.祈祷18.反省56.织补49.挪用公款76.雁丘词61.传世奇方48.鸦片战争9.仲夏梦5.赠书19.张养之和周光远俩病人4.情诗34.广征名士23.臭骂王孟英19.张养之和周光远俩病人47.疲倦47.疲倦80.大结局43.相思病36.包袱25.在家居士58.同意54.八珍糕64.殁34.广征名士7.首试疟疾21.打井\风湿65.竹林倾谈36.包袱37.菊花68.冰释前嫌37.菊花42.离去41.孕76.雁丘词75.怀孕6.怪力乱神12.晴天霹雳(下)44.气人24.劝说12.晴天霹雳(下)54.八珍糕32.寻人40.益母草2.穿越22.做媒4.情诗38.勾引14.望诊(上)10.新人32.寻人68.冰释前嫌7.首试疟疾64.殁76.雁丘词76.雁丘词9.仲夏梦19.张养之和周光远俩病人49.挪用公款21.打井\风湿60.冬至49.挪用公款19.张养之和周光远俩病人75.怀孕41.孕2.穿越80.大结局49.挪用公款67.祈祷14.望诊(上)3.许子社72.无双怒斥邵家人53.殇亡44.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