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赶集下

“哥哥,哥哥,你看那个灯笼。”卫成跑过来扯着西远的手,他看好那个灯笼了,想让哥哥给买。

“哥,哥,我要这个。”西韦就比较直接了。

西远走近了看,原来是一个老汉在卖灯笼,西韦看好的是一个兔子灯笼,用细纱堆出纹路形成兔身,两只红红的兔耳朵,还有红色的三瓣嘴、兔眼睛,吸引西韦这个小家伙的不是别的地方,就是两个兔眼睛,也不知道做灯笼的人怎么弄的,用手指一碰,兔子的眼睛就会动一下,这让西韦很稀奇。

卫成看好的是一盏老虎灯笼,老虎的全身是黑黄二色的花纹,脑门上还有一个“王”字,把灯笼提起来后尾巴还会动。西韦不得不佩服古代也是有能工巧匠的,就这做工在现代也能凭着手艺吃饭了。

问了下价钱,比别的灯笼要贵好多,西远又买了两个大红灯笼,底下带着黄色的穗子,一共给了老汉五百文钱,同时也跟老汉讲了半天价钱,让老汉把柱子看好的那个大红鲤鱼灯笼送给他,柱子抱着那个鲤鱼灯笼很紧张,他知道如果老汉把这个赠给他们,他就可以拿回家,如果老汉不赠,小远哥哥要添钱买的话,爷爷奶奶一定不会让,一定要给哥哥钱,到时家里大人心疼钱他就得挨骂。

西远磨了半天,老汉无奈,要西远再添十文钱,说是本钱,西远给了他二十文,另外十文钱给几个孩子买了二包小蜡烛。

三个孩子高高兴兴地提着灯笼,也不乱跑了,怕万一把灯笼碰坏了。西远摸了摸自己瘪了的钱包,他自己的私房钱加上从奶奶那里耍赖要来的零钱都给孩子们买灯笼了,不过还剩下几文,西远也没留着,给几个小家伙一人买了一串糖葫芦。然后领着几个孩子去找家里大人。

奶奶他们正在布庄那研究买什么布做衣服呢,奶奶看好了一匹蓝色带小碎花的布,看着漂亮又素净。可是奶奶有点闲贵。老太太有年头没来过万德镇了,平时在家里花钱都是几文钱几文钱的花,这几十文、上百文的花她不习惯也舍不得。王三奶奶也一样,两个老太太嘀咕半天了,旁边西远娘和王大娘也是,在那相中了东西却舍不得钱。布店的伙计都不耐烦了,看着几个人直撇嘴。

西远一进来立刻扭转了局面,西远会讲价啊,两家要买的东西放到一块讲,我买这么多你还不给便宜点。最后店铺的伙计都快被西远给讲哭了,一个劲地说你这个价我要是卖了掌柜得骂死我。

西远一看真的到价了,就又给少涨了点,伙计才同意卖了。

奶奶和王三奶奶他们也不纠结了,在他们看来,人家的东西卖的就是那个价,小远一通白话少给了那么多,这是白捡的便宜啊。人都有占便宜的心理,觉得这是自家合适,有便宜不捡是傻瓜,所以很痛快地把布买了下来。

那边西明文和王顺伯伯也把过年要吃的嚼过买差不多了,一个农户家,过年也不过是几斤肉,再给孩子买点糖果而已。这时候西远看见不远处有一处地摊子,卖的是冻鱼。彦绥县这边没有大的河流,所以不产鱼,夏天根本没有鱼卖,这鱼估计是冬天里凿穿江面上的冰打上来的,一上来就冻住了,也不会坏。

“爹,给我点钱,我去买点鱼去。”家里的钱没出门前奶奶就把大钱都给了西明文,她自己岁数大了怕拿丢喽。

“买鱼干啥,做了也不好吃,那鱼可腥了。”家里很少吃鱼,也不会做,以前曾经买过一回冻鱼,不过做好了一股子鱼腥味,一点也不好吃。

“没事儿,等我做就不腥了。”西远死皮赖脸地要了一百文钱,来到了鱼摊子那里,鱼倒是不贵,西远花一百文就买了五条大鱼,卖鱼的把鱼用草绳给捆了,放到西明文背着的背篓里。

“远啊,那鱼做了真不腥啊?”王顺伯伯问,他看这鱼不贵也有些动心,家里的孩子也都没怎么吃过鱼,不过他听别人说过,鱼做好了很好吃的,只是村里人家不大会做。

“王大伯,您就放心买吧,回去我教大娘做,过年的时候来上一条年年有余。”西远笑道。

“嘿,你这小孩赶上帮着我吆喝了,诸位听没听到,过年来条鱼可是年年有余啊。”卖鱼的人借西远的话头还真吆喝上了。

“那给我也来一百文的。”王伯伯也不犹豫了,他知道西远这孩子不说空话。

“呦,王老大你这是买鱼那,哎,西家大哥。”西远一回头,看见程义和赵林他爹赵老八、解明理他爹解学东正站在他们身后,估计几个人也是赶年前这个大集一起来的。他们三个因为孩子都在西远这里识字,共同的话题多了一些,所以最近多了些来往。

“程叔,您和赵八叔解叔叔也都买点吧,回去叫婶子来我家,我让我娘教他们做鱼。”西远有意拉近与几家的关系急忙道。这里讲究男人远庖厨,虽然庄户人家的男人不可能一手不伸,但是真的没有男人做饭。西远也不想独树一帜,他虽然还不能称之为男人,嗯,那也是一个小男人了,所以西远决定回去把鱼的做法教给他娘,再让他娘教给别人。

“行,那我也来点。”程义倒是爽快,也称了几条鱼,另外两个赵老八和解学东看程义买了也分别称了几条。

这下把卖鱼的乐坏了,他从五十里外新兰河那里贩来的冻鱼,别人都说这边鱼不好卖,他还不信这个邪,可是今天在集上站了一上午,只卖出去很少一部分,他正愁呢,西远一来把他给解救了,看看剩下的两条小鱼,他也不抠门都给装到了西明文的背篓里。

买完了东西,几家人热热闹闹往回赶。来的时候只有两家,回去的时候队伍就壮大了,男人们一起走,女人们还是轮换着坐车,车上装了一些买的东西,男人们的背篓里也背了一些。

几个男人走在一起聊着天,女人们也互相讲着自己买了什么,打算用买的东西做什么。

“哟,西远他娘,你们也往回走啊?”在半路上遇到了李婶子几个人,他们兜里的钱少,到集上买不了几样东西,所以往回来的比西家人早。

“啊,回来了。”西远娘笑了笑应道。

“哎,西远啊,给婶子腾个空,婶子也坐会。”李婶子是占便宜没够,走累了想坐驴车。

“婶儿,没地了,我这边是东西,挪不动。”西远不愿搭理她。他再不愿理会村里的人和事,也知道这个李婶子没少讲究他家闲话。

“是啊,他婶,你没看我们都走着吗?”王大娘接话道,这话西远娘不好说,她可以说。

“这才多远的路就累了?”那边程义看到这边的情形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问道。

“啊,有点儿,不过也没事,这不眼瞅着就到家了嘛。”一看程义搭话,李婶子马上悄没声了,村里人还都不大敢惹程义,也不知道西家怎么把程义给搭个上了。

程义似笑非笑地瞅了她一眼,转过身去和另外几个男人接着说话去了。

到了家,爷爷正在大门那往西巴望呢,他一个是掂心家里的人,一个是掂心他那个心爱的驴,怕老大他们不知道轻重把驴给累坏喽,看到一家人都平平安安地回来了,小毛驴也活蹦乱跳地,老爷子就开心的笑了。

程义几个一进村就回自己家了,和西远约好明天让家里的过来学做鱼,西远一想,这家伙他今天就得教他娘做鱼啊。

“小远啊,这个灯笼花了多少钱啊?”王三奶奶问西远。路上有其他人,她忍着没问,可是看做工、用的是细纱不是纸糊的,就知道这灯笼便宜不了。

“三奶奶,您就放心地给柱子玩吧,这是我给小韦、成子还有我家买灯笼时送的,我买的多,人家多给了我一个,我就给柱子了。”

旁边柱子听到奶奶问西远灯笼的事,紧张的脸都白了,两手紧紧地抓着灯笼的提手,去年他就眼馋西韦和卫成的灯笼了,今年的这个比去年的还好,要是奶奶还给小远哥……柱子觉得这事比天塌了还大,还让他难受。

“真的?小远你可别骗我和你三奶奶啊?”王大娘也问。

“哎呀,我骗你们干啥,你们那布是咋买的我这灯笼就是咋买的,这点事还信不过我?”西远笑嘻嘻地道。

“小远这么说了就是这么回事,你们也别觉着过意不去,快领着孩子回去吧。”奶奶说道。

“就是,一个灯笼小远说了你还有啥不信的!”王顺伯伯道。王大娘白了王伯伯一眼,男人嘛,就是心粗,这么多钱的灯笼哪能不跟人家说说呢。不过听西远这么说,他们也心安了,领着柱子、拿了东西往家走。

柱子提着他的那个红鲤鱼灯笼长舒了一口气,吓了他一大跳!不过回去也得分给妹妹玩玩,他是哥哥,不能只顾自己玩。

回到家休息了一会,西远懒遢遢地起身去做鱼。首先把鱼拿到盆里,倒了些凉水化开,然后去鳃去内脏去腥线收拾干净。做什么鱼呢,北地人口味都重,要不做一个豆瓣鱼吧,家里正好有豆瓣酱。

西远把洗干净的鱼两面各划四五刀,然后涂上酒和胡椒粉腌一下,葱姜蒜切成细末,腌过的鱼扑上一层薄薄的面粉,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煎鱼的时候破皮、粘锅,锅里倒上油烧热把鱼下到油里,鱼下锅前抖掉多余的面粉。鱼两面煎至金黄时出锅,煎鱼的油盛出一些,把火调小在剩下的油中放入豆瓣酱,用温火把豆瓣酱煸炒至酥香出红油,然后放入葱姜蒜末,小火炒香,再放入酱油、酒大火爆香,然后加入适量热水,少量白糖,待开锅后把鱼轻轻放入,小火烧一会儿后把鱼翻面再烧一会儿,把做好的鱼盛入盘子中,在锅里剩余的汤汁中放入少许淀粉勾芡,熬煮至出泡泡时放入少许醋,加入葱花,然后把汤汁浇到鱼身上。

西远把鱼做好,本来做豆瓣鱼最好是鲫鱼,不过鲫鱼一般情况下都很小,西远只好用冻鲤鱼凑合了。煎鱼的时候,鱼的香气就出来了,西韦和卫成本来在里屋摆弄自己的小灯笼,闻着味也跑了出来,趴在灶台那看哥哥做鱼,西远怕油溅到他们身上,连忙让他俩往后站站,两个小家伙就一边流着口水一边看哥哥做鱼,除了上次西远给买的小鱼干,他俩还没吃过真正意义上的鱼那。

西远娘也站在旁边细心地看西远怎么做,她还肩负着明天教别人做鱼的任务呢。爷爷奶奶他们也停下来手里的活计,看西远做鱼,他们以前都不会做鱼,看西远做一个鱼费这么多道工序,都直咂舌。

他们以前做鱼就是把鱼收拾了,油、盐、酱、醋、水放好,把鱼往里一放,火一烧,熟了开吃,怪不得不好吃呢。这识字就是好,小远从书上学了多少东西啊,这书上怎么什么都有,连怎么做烤鸭,怎么*爪子、怎么炖鱼都有!西远自从跟李大夫识字后,所有他经手的稀奇东西都推到书上去,反正家里人也不识字。

鱼做好了,一家人团团坐在炕桌旁,西远先给爷爷和奶奶一人夹了一块鱼肉,细心地把鱼刺给挑净,可别把老人给扎着。

旁边西韦和卫成等不及哥哥给夹,自己一人夹了一块,也小心地剔着鱼刺,哥哥嘱咐过了,得把鱼刺挑干净,不然会把喉咙扎破的。

“嗯,好吃,怪不的人家都说鱼好吃呢。”爷爷吃了一口鱼,喝了一口大儿子今天给买回来的高粱酒,笑呵呵地说道。

“就是啊,这老话说的还是对,咱们以前觉得不好是因为不会弄啊。”奶奶感叹道。

“哥,真好吃,咱明天还做呗。”西韦冒着星星眼。

“嗯,好吃。”卫成也附和。

“行,明天咱还吃鱼,正好明天咱娘要教王大娘他们怎么做鱼呢。”西远回到。

“远啊,你说娘能做好吗?”西远娘有些忐忑,她还没做过鱼呢。

“没事儿娘,明儿你做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西远安慰他娘。

“哎,你在旁边我就踏实了。”一听说西远在旁边,西远娘就不纠结了。

第二天,王大娘和程家婶子他们几个准时来到了西家,西远娘按照西远昨天做鱼的步骤一步一步地教给她们,看的几个人直啧啧,农家做菜哪来这么多讲究,愿不得自己家孩子都说西家哥哥做的零嘴好吃呢,这么个做法就是大白菜也能做出个人参味!

几个媳妇在堂屋一边学一边聊着天,大家都是想往好了处关系的,所以说起话来都很窝心,不时地传来一阵一阵的笑声。家里因为胡子事件而带来的阴影慢慢消散了。

第186章 惠泽第184章 作妖第112章 秀才第42章 游泳第84章 大妮第97章 心意第129章 相遇第50章 打架第171章 掐架第98章 砚台第146章 取经第4章 赚钱第133章 来兮第57章 蹭饭第20章 鱼干第83章 惊喜第100章 游玩第156章 宝贝第8章 回家第38章 头疼第67章 强悍第136章 二爹第126章 相处第10章 识字第99章 表字第5章 肉包第94章 郊外第28章 契约第155章 愧疚第141章 族长第168章 过继第165章 叫哥第131章 相别第130章 想亲第190章 番外1第115章 找寻第139章 亲事第22章 买驴第90章 田间第122章 相成第139章 亲事第62章 端午第185章 对策第100章 游玩第148章 重逢第114章 分离第21章 合作第104章 恨嫁第2章 庄稼第58章 小林第160章 技艺第16章 夏天第14章 种菜第111章 脱险第144章 桃源第102章 不点第133章 来兮第84章 大妮第23章 打探第110章 勇闯第70章 威武第181章 心伤第43章 坐车第149章 把酒第104章 恨嫁第27章 丢羊第120章 相念第130章 想亲第65章 姥家第120章 相念第158章 邀请第62章 端午第105章 干旱第111章 脱险第30章 腊八第158章 邀请第158章 邀请第120章 相念第37章 春日第57章 蹭饭第71章 狗蛋第68章 解决第187章 家常第142章 媳妇儿第65章 姥家第79章 铁粉第156章 宝贝第71章 狗蛋第67章 强悍第50章 打架第59章 果树第97章 心意第33章 赶集上第46章 搬家第124章 相守第142章 媳妇儿第40章 幸福第159章 学馆第111章 脱险第56章 姥娘
第186章 惠泽第184章 作妖第112章 秀才第42章 游泳第84章 大妮第97章 心意第129章 相遇第50章 打架第171章 掐架第98章 砚台第146章 取经第4章 赚钱第133章 来兮第57章 蹭饭第20章 鱼干第83章 惊喜第100章 游玩第156章 宝贝第8章 回家第38章 头疼第67章 强悍第136章 二爹第126章 相处第10章 识字第99章 表字第5章 肉包第94章 郊外第28章 契约第155章 愧疚第141章 族长第168章 过继第165章 叫哥第131章 相别第130章 想亲第190章 番外1第115章 找寻第139章 亲事第22章 买驴第90章 田间第122章 相成第139章 亲事第62章 端午第185章 对策第100章 游玩第148章 重逢第114章 分离第21章 合作第104章 恨嫁第2章 庄稼第58章 小林第160章 技艺第16章 夏天第14章 种菜第111章 脱险第144章 桃源第102章 不点第133章 来兮第84章 大妮第23章 打探第110章 勇闯第70章 威武第181章 心伤第43章 坐车第149章 把酒第104章 恨嫁第27章 丢羊第120章 相念第130章 想亲第65章 姥家第120章 相念第158章 邀请第62章 端午第105章 干旱第111章 脱险第30章 腊八第158章 邀请第158章 邀请第120章 相念第37章 春日第57章 蹭饭第71章 狗蛋第68章 解决第187章 家常第142章 媳妇儿第65章 姥家第79章 铁粉第156章 宝贝第71章 狗蛋第67章 强悍第50章 打架第59章 果树第97章 心意第33章 赶集上第46章 搬家第124章 相守第142章 媳妇儿第40章 幸福第159章 学馆第111章 脱险第56章 姥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