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王宫之论

封熊胜为吴国上将军的宣令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列班的吴国公卿,个个都四顾张望,想看看这个新贵,究竟是何方神圣。小x说s屋5$5整?5理

“子胜,还不上殿受封!”夫差见大殿内议论声不断,见熊胜仍站在殿外,当下大喝一声,制止了群臣的悠悠之口。

熊胜其实也有些惊讶,他没有想到,夫差竟然封他为吴国上将军,因此一时之间,也愣在殿外,直到夫差的喊声响起时,熊胜方才如梦初醒,昂首阔步的走进大殿,在走到大殿中央时,跪地喊道:“臣谢大王恩赏!”

“慢,大王,老臣想知道这个上将军,将掌管我吴国的那些军政事务?”伍子胥起初显然也被惊住了,在见到来人确实是熊胜时,他才惊醒过来,随即出声反问道。

“上将军者,可组建府邸,拥封地百里,甲士三百,可代寡人出征。×?s!尐5说5箼5首发”夫差充满霸气的语气,犹如一道惊雷,再次打破了大殿上的平静。

“大王,此事万万不可,上将军权势过重,如其生异心,岂是国之幸事。”伍子胥并没有讲究任何情面,当下就出声反驳道。

伍子胥的话,立即博得群臣的一致同意,一时反对之声,不决与耳。夫差并不是一个能被人左右的人,当下他冷哼道:“难道相国的权势就不大吗?”

“相国,你同样是组建府邸,拥封地三百里,甲士五百,有领军之权,更有监督百官之权,难道职位轻了么?再说寡人,刚刚又加封你辅政之权,莫非还嫌寡人轻待与你?”夫差俯视着伍子胥,大声的责问道。

熊胜站在殿上,这下总算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大的权利,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此时的夫差,知道自己的威望不够,他要扶持自己的人上马,先巩固自己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自主的王。×?s!尐5说5箼5首发

同时熊胜也意识到,夫差听进去自己曾经向他提过的一个建议,那就是军政分家,集中王权。因这个时代,各国的军政并不分家,武官可以执政,文官可以带兵,这完全是项弊端,也容易使国中大臣,轻易掌握大权,甚至抗衡君主。

夫差显然是认为熊胜的话有道理,因此他一上位,就决定进行试探性改革,首先自然是任命一个上将军,与达到和丞相职位差不多人,来均衡这种力量。

当然夫差并不怀疑伍子胥的忠诚,但他还是想使军政分开,这样一来,慢慢的就可以形成一种制度,同样也能向集中王权。

面对夫差的责问,伍子胥一时也无法回答,的确此时的他,在吴国完全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不但可以管理政务,还能统御军队,权利的确是过于庞大。

夫差在见伍子胥有尴尬之色时,当下说道:“这事就这么定了。×?s!尐5说5箼5首发”

在夫差的强硬态度下,吴国群臣,也只能默认这个事实,接着夫差又和颜悦色的说道:“相国,您对吴国的功劳和忠诚,寡人心理有数,只是我吴国新败,在扫灭越国之前,寡人将坐守兵营,日夜操练军队,国家政务,全交由您负责,这样寡人可以用心练兵,相国你也可以专心国事,不至于两边操劳。”

伍子胥见夫差灭越之心坚定,这也是符合吴国目前的国策,他自然也无法再反对,只是在心理对自己说道:看来几年不见,这熊胜果然心机够深,一转眼就位列吴国上卿,看来以后要多防着他点。

“相国,寡人要重组一支三万人的水军,你看交由谁负责训练呢?”夫差即位的第一天,就做出了一系列的举动,在显露他的野心外,也显示出他壮大吴国的决心。

“大王,此时重新组建如此庞大的水军,怕是国库难于支撑”伍子胥一听,只好硬着头皮,再次出声反对道。

熊胜见伍子胥虽然才识渊博,兵法娴熟,但这为臣之道,似乎还是欠缺圆滑,当然像他这样的直臣,对于明君来说,的确是难得的好臣子,但要是对于昏君来说,他只样的直臣,可就是忤逆之臣了。

虽然殿上的夫差,此时此刻也算的上是代明君,但之后就难说了,如今过多得罪他,这也是伍子胥后来,为什么会有杀身之祸的原因之一吧。

熊胜这会也不想再一次看到,夫差喝问伍子胥,于是抢先说道:“相国大人,这次我们败于越国,很大的原因,就是越军水军尖利,他们以舟船运输士兵,使我们难以侦察到他们的情况,以至于中了埋伏,因此重新组建一支水军,是我吴国灭越的关键。”

“灭越,其实只是我们吴国未来三年的计划,因为我吴国的出路,因该是北上图霸,而不是偏居在这东南,只有图霸中原,才能建立我吴国的辉煌大业。而北上的关键,我们依然离不开水军,不管是南下楚国,还是北上齐鲁,我们都需要经大江或过淮水,众位同僚们,你们说我们空有强大的步兵,没有强大的水军,能过大江,涉淮水吗?”

熊胜的宏图概论,赢得夫差的欢心,也是符合夫差的心理,在夫差心中,北上图霸,才是他一生的心愿和王者地位的象征。

同时也赢得朝中很多大臣的赞同,吴国的出路在北上,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众多大臣的想法,包括伍子胥在内,只是伍子胥做事稳重,喜欢稳打稳扎,这也是他反对立即重新组建水军的原因。

当然熊胜跟伍子胥的想法,也是完全不同的,伍子胥的想法是在壮大吴国的同时,也要保存吴国的实力,而熊胜的想法,却是在利用吴国的同时,也要消耗掉吴国的实力,因此两人在实行国策的时候,自然是有了鲜明对比,那就是快慢缓急之分。

PS:各位大大们,砸票啊!。。。。。。。。。。

第63章 随性风流第59章 吴城姑苏第9章 论述骑兵第60章 少年老成第39章 从中破坏第99章 名将乐宁第100章 俘敌千人第59章 吴城姑苏第74章 传位夫差第55章 越水河畔第104章 楚国之王第107章 一战定业第70章 密谋合作第86章 道家传人第61章 公子夫差第87章 挑逗公主第105章 叶公归顺第88章 女子心思第26章 宁雅夫人第11章 许下诺言第102章 两败俱伤第32章 表达心境第69章 拜访伯嚭第44章 七星神枪第103章 密谋颠覆第56章 沉鱼之姿第78章 百里封地第20 挑灯夜战第71章 吴师出征第14章 楚使文种第98章 淮南立国第89章 春光乍泄第58章 西施之心第41章 后宫春色第8章 驾御战车第58章 西施之心第2章 缘起春秋历史上本书主角和其父亲等事迹第65章 青楼密谋第86章 道家传人第10章 旖旎清晨第53章 过河拆桥第92章 上计谋国第11章 许下诺言第53章 过河拆桥第91章 五国争战第8章 驾御战车第24章 闲情逸致第99章 名将乐宁第77章 王宫之论第15章 坦诚相待(一)第76章 封上将军第88章 女子心思第46章 比武前奏第19章 谋定而动(二)第14章 楚使文种第94章 真假谣言第62章 奴隶商行第72章 范蠡论战第72章 范蠡论战第20 挑灯夜战第22章 密访扶同第4章 新的开始第45章 授剑之恩第58章 西施之心第47章 宫廷盛宴第82章 心存猜疑第55章 越水河畔第39章 从中破坏第58章 西施之心第75章 吴越之恨第57章 兄弟纠纷第51章 前往兵营第96章 郡县制度第58章 西施之心第83章 晨月公主第18章 谋定而动第61章 公子夫差第36章 秘密行动第84章 生财之法第103章 密谋颠覆第65章 青楼密谋第1章 太湖雷雨第102章 两败俱伤第53章 过河拆桥第38章 惊闻巨变第4章 新的开始第48章 击杀仇敌第5章 拜师学艺第22章 密访扶同第28章 越廷内幕第14章 楚使文种第94章 真假谣言第20 挑灯夜战第103章 密谋颠覆第9章 论述骑兵第7章 两小心事第55章 越水河畔
第63章 随性风流第59章 吴城姑苏第9章 论述骑兵第60章 少年老成第39章 从中破坏第99章 名将乐宁第100章 俘敌千人第59章 吴城姑苏第74章 传位夫差第55章 越水河畔第104章 楚国之王第107章 一战定业第70章 密谋合作第86章 道家传人第61章 公子夫差第87章 挑逗公主第105章 叶公归顺第88章 女子心思第26章 宁雅夫人第11章 许下诺言第102章 两败俱伤第32章 表达心境第69章 拜访伯嚭第44章 七星神枪第103章 密谋颠覆第56章 沉鱼之姿第78章 百里封地第20 挑灯夜战第71章 吴师出征第14章 楚使文种第98章 淮南立国第89章 春光乍泄第58章 西施之心第41章 后宫春色第8章 驾御战车第58章 西施之心第2章 缘起春秋历史上本书主角和其父亲等事迹第65章 青楼密谋第86章 道家传人第10章 旖旎清晨第53章 过河拆桥第92章 上计谋国第11章 许下诺言第53章 过河拆桥第91章 五国争战第8章 驾御战车第24章 闲情逸致第99章 名将乐宁第77章 王宫之论第15章 坦诚相待(一)第76章 封上将军第88章 女子心思第46章 比武前奏第19章 谋定而动(二)第14章 楚使文种第94章 真假谣言第62章 奴隶商行第72章 范蠡论战第72章 范蠡论战第20 挑灯夜战第22章 密访扶同第4章 新的开始第45章 授剑之恩第58章 西施之心第47章 宫廷盛宴第82章 心存猜疑第55章 越水河畔第39章 从中破坏第58章 西施之心第75章 吴越之恨第57章 兄弟纠纷第51章 前往兵营第96章 郡县制度第58章 西施之心第83章 晨月公主第18章 谋定而动第61章 公子夫差第36章 秘密行动第84章 生财之法第103章 密谋颠覆第65章 青楼密谋第1章 太湖雷雨第102章 两败俱伤第53章 过河拆桥第38章 惊闻巨变第4章 新的开始第48章 击杀仇敌第5章 拜师学艺第22章 密访扶同第28章 越廷内幕第14章 楚使文种第94章 真假谣言第20 挑灯夜战第103章 密谋颠覆第9章 论述骑兵第7章 两小心事第55章 越水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