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老八还真是没有让朕失望

楚王和张弓彻底收复蜀地的消息传回到京城,令朝堂上下十分欢喜激动。

收复蜀地,一直以来是皇帝的心愿,也是过世的先帝的遗愿。先帝临终时,再三交代皇帝一定要干掉韩忠那个龟孙子,把蜀地拿回来。如今,终于把蜀地收回来,对大周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对于在这次收复蜀地立下功劳的将士们,皇帝下旨厚赏。对主动归降大周的韩忠的大儿子,皇帝也大方的奖赏他。

在奖赏韩忠之前,皇帝曾经和大臣们商议过要怎么赏赐他。有不少大臣提出封韩忠的大儿子为王,让他们韩家世世代代驻守在蜀地,这样能让韩家世世代代效忠朝廷。但是,何相跟刘太师认为这个提议不好。

何相他们觉得封韩忠的大儿子为异姓王,还让他的后代世世代代继承王位,这样只会让他们生出野心,日后他们韩家势必会造反,继续霸占蜀地。

蜀地已收回来,是大周的一个城池,不应该让一家人生生世世掌管。蜀地必须由朝廷掌管,这样蜀地才能彻彻底底归属朝廷。

皇帝认同何相他们的观点,不支持册封韩忠的大儿子为王。他下旨册封韩忠的大儿子为蜀地的太守,由他继续掌管蜀地。不仅如此,还赏赐不少金银珠宝给他。

虽然韩忠的大儿子能继续掌管蜀地,但是他手中的权利会消减很多。朝廷会派新的官员去蜀地任职。至于蜀地以前的官员,有一大半跟着韩忠的小儿子谋反,他们该斩首的斩首,该流放的流放,该坐牢的坐牢,该贬职的贬职。

至于跟着韩忠的大儿子的官员,大部分可以留任,但是他们并不能像以前那样任要职。

除了蜀地的官场进行了一番清洗,蜀地的世家、乡绅、商人等也都进行了清除。

这些世家、乡绅和商人绝大多数都跟着韩忠的小儿子造反,皇帝下旨让楚王和张弓他们抄了这些人的家,抄出来的财产令人惊骇。

皇帝和大臣们都没有想到蜀地这么有钱,抄出来的财产竟比国库的钱财还要多。

早知道蜀地这么有钱,还有那么多粮食,皇帝很是后悔没有早点打蜀地。如果早点打蜀地,国库就丰裕了。

皇帝这次还是派刘太师去蜀地处理后续的事情。蜀地不小,需要处理的事情非常多,刘太师今年得留在蜀地过年,要等到明年春天才能回到京城。

蜀地的军务方面的事情,皇帝交给张弓和宋德康一起处理。几年前,宋德康处理过扬州那边的军务,他在这方面有经验,派他协助张弓最为合适。

张弓要留在蜀地处理军务,暂时没空跟楚王一起回京受赏。不过,他派了他儿子回京受赏。

在年底前,楚王率领着镇蜀将士们凯旋回京。魏王自然跟着楚王他们一道回京。现如今,他们正在回京的途中。

在楚王动身回京前,皇帝原本想下旨接楚王妃和楚王的儿子回京。但是,楚王妃怀有身孕,暂时不便出远门,皇帝只好让她暂且留在梁州。至于楚王的儿子,也因为年纪太小,再加上楚王妃不来京城,皇帝也让他继续留在梁州。

皇帝下了一道赐婚旨意,把李厚慈赐婚给楚王做侧王妃。这道赐婚旨意是李妃亲自向皇帝求的。

李厚慈是铁了心要嫁给楚王,哪怕是侧王妃,她也愿意。如果她不能嫁给楚王,她便要去出家。李仆射他们拿她没办法,只好成全她。

之前,赵曜曾经去见过李厚慈,也劝过她,让她不要把所有心思全都放在楚王身上,她可以去做她想要做的事情,也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李厚慈太爱楚王。她从小就被李妃接进宫里抚养栽培,而且她从小就知道自己长大要嫁给楚王,所以她从小心里全都是楚王。长大了,忽然要她嫁给别人,她做不到。

赵曜见李厚慈对楚王用情至深,也不好再劝她去做别的事情。

此时的赵曜,正在楚王府,查看楚王府的重新装饰的情况。

楚王离开京城后,楚王府就一直空着,没人来打扫过。如今,楚王快要回京城,楚王府自然要重新修整一番。

赵曜仔细地检查了一番,发现没有任何问题,心里便放心了。此刻,他坐在炕上,一边喝着茶,一边吃着点心。

在一两个月前,赵曜把炕弄了出来。这段时日,京城的老百姓都在家里弄了炕。楚王府自然也要弄。

“殿下,这是楚王府,不是您家,您这样大摇大摆地坐在楚王府的炕上喝茶吃点心,合适吗?”同喜吐槽道。

赵曜非常厚脸皮地说道:“四哥的家就是我的家,再说四哥不会在意的。”说完,他在炕上滚了起来,“真暖和,真舒服。”

“殿下,奴婢真的佩服您!”同喜说着,朝赵曜竖起大拇指,面上满是钦佩的神色,“您竟然弄出这么暖和的炕,真的太厉害了!”自从殿下把炕弄出来后,大家都在夸殿下聪明厉害。

赵曜摆摆手,嘴上谦逊地说道:“小意思。”梦中的赵耀的老家有炕,但是他一直不记得这事。一两个月前,他才想起来这事。如果他早点想起来,这几年的冬天就不用挨冻了。

“殿下,有了炕,大家晚上睡觉就不用怕冷了。”同喜他的屋子里也弄了炕,晚上睡觉非常暖和。“炕真是一个好东西。”

赵曜一脸骄傲又得意地说道:“我弄出来的东西,哪个不是好东西。”

“是是是,殿下您弄出来的东西都是好东西。”

于此同时,皇帝也坐在炕上批阅奏折。

自从有了炕后,皇帝基本上不在御书房批阅奏折,而是搬到承广殿的东暖阁批阅奏折。

孙奎端来一盏茶,语气恭敬道:“皇上,您先喝口茶吧。”

皇帝正好有些口渴了,放下手中的奏折,从孙奎手中接过茶盏。揭开茶盖,发现是菊花茶,他微微挑眉看向孙奎:“菊花茶?”

“皇上,您好像有些上火,喝些菊花茶降降火。”

“朕什么时候上火了?”

“皇上,太医说了,一直坐在炕上,容易上火的。”

皇帝没有再说什么,低下头喝了起来。上没上火不知道,但是一直坐在炕上容易口渴倒是真的。皇帝时不时都要喝茶。

喝完茶,皇帝便没有形象地倒在靠枕上。听到窗外冷风呼啸,他发出一声喟叹:“真是舒服暖和啊。”自从有了炕,除了上朝,皇帝一天基本上都待在东暖阁里,连睡觉也是。“小十弄出来的炕还真是一个好东西。”

“可不是么,自从有了炕,晚上睡觉再也不怕被冻醒。”以前没有炕的时候,他晚上睡觉前,会在被窝里放几个汤婆子暖被。睡觉的时候,怀里也会抱一个汤婆子,但是汤婆子不可能永远暖和,基本上到了半夜三更就不暖了,被窝也变冷了,那时他也被冻醒。

他现在年岁大了,经常在冬天的晚上被冻醒。但是,自从有了炕,再也不用担心被窝半夜变凉,能一夜暖暖和和地睡到天亮。

“这小子今年终于做了一件好事。”皇帝早已经下旨在大周各地推广炕,尤其是北方寒冷的地方。

每年冬天,北方会变得非常冷,尤其是北境。不少将士镇守在北境,因为天气太过寒冷,每年都有一些将士和百姓冻死。现在有了炕,北境的将士们和百姓们再也不用害怕严寒的天气。

当炕弄好后,北境的将士们和百姓们坐在热烘烘的炕上,都感动的哭了。

因为这件事情,赵曜这个十殿下不仅又在民间刷了一波好感,也在军营里赚了一波名望。

只要躺在暖和的炕上,百姓们和将士们都会发自内心地感激十殿下。

炕的出现,还拯救了不少人的性命。每年冬天,除了有不少人冻死,还有一些人因为烧炭中毒而死。现在有了炕,不需要日日夜夜地烧炭取暖,就不用担心中毒而死。

“十殿下真是神人,竟然能想出炕这么好的东西来。”孙奎满心地敬佩。

皇帝听到孙奎用“神人”来形容他的小儿子,面上不觉露出骄傲自豪的神色来。他满脸笑容地说道:“这小子就是神人。”不是神人,小十的脑袋瓜子里怎么会有这么奇思妙想。

“前几年,十殿下想出用棉花做棉衣和棉被,让所有人都能穿得暖。今年,十殿下又弄出炕,又让所有人晚上睡觉暖和,十殿下真的是大家的小太阳。”

皇帝听到孙奎夸赞小儿子是“小太阳”,不由地笑道:“小太阳?”

“对,奴婢听说老百姓夸赞十殿下是小太阳。”孙奎说道。

皇帝满是好奇地问道:“为何是小太阳?”

“因为太阳暖和,而十殿下弄出来的炕,给百姓们送来了暖意,所以百姓们称赞十殿下是小太阳。”孙奎笑着说,“奴婢觉得小太阳这个称呼非常适合十殿下。”

皇帝高兴地笑道:“小太阳,还真是会夸。”

孙奎这时忽然想起十殿下的名字,不由地惊呼道:“十殿下的名字不就是太阳吗?”曜字,有明亮的意思,也有太阳的含义。“皇上,您真是有先见之明。”

听到孙奎这个马屁,皇帝言笑道:“当年朕给小十取名为【曜】,是因为潇潇有一日梦到太阳落在她的肚子里。”

孙奎第一次听说,心中十分震惊。他脑子转的很快,忙向皇帝贺喜:“皇上,这是一个吉梦啊。”

“朕当时也是这么觉得,老道士曾经跟朕说过,小十是大周的太阳,会给大周带来灿烂的光明。”

“十殿下做到了啊。”孙奎语气有些激动道,“您看十殿下做出来的东西,都造福了百姓,让百姓吃饱饭,穿暖衣。”十殿下之前做的曲辕犁,让大周很多地方的粮食增产了许多,让百姓们吃饱饭。还有棉衣和炕,不仅让百姓在冬天穿得暖,还让百姓睡得暖。

“这不算什么,这小子还有很多本事没使出来。”皇帝一脸神秘地笑了笑,“这小子要是把他脑子里的东西全都弄出来,整个大周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奴婢相信十殿下的能力。”孙奎没有听出皇帝的话外之意。

皇帝哼笑一声道:“现在这小子做出来的东西都是小打小闹。”

孙奎听到这话,满脸惊愕道:“皇上,十殿下做了这么好东西,还只是小打小闹啊。那十殿下要做出什么东西才是大打大闹啊?”孙奎觉得皇帝对赵曜的要求有些高了。

皇帝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以后你就知道了。”

“那奴婢期待着。”

正说话间,孙豆豆走了进来。他先恭恭敬敬地向皇帝行礼,随即禀告道:“皇上,安阳侯求见。”

皇帝听到这话,微微挑了下眉梢,旋即嘴角扬起一抹耐人寻味的笑容:“终于来了。”遂吩咐孙豆豆,“叫他进来。”

须臾后,安阳侯走了进来,他先是恭恭顺顺地向皇帝行礼,随后从怀中拿出一本奏折。

孙奎接过奏折,双手递到皇帝的面前。

皇帝打开奏折一看,看到了他意料之中的内容。不过,他面上却露出勃然大怒的神色。

“安阳侯,你这奏折上的内容是真的?”

“皇上,臣不敢妄言,臣在奏折说的每句话都是真的,并且臣都有证据。”安阳侯道,“请皇上明察。”

皇帝阴沉着一张脸,语气含着怒火:“你是怎么知道这件事情的?”

“是臣的儿子在西域行商的时候,偶然听说,他之后便深入调查此事。”安阳侯不敢有任何隐瞒,“臣的儿子这几年一直在调查此事,终于查到了证据,这才让臣向您禀告。”

“你的哪个儿子?”

“臣的四儿子,王思齐。”安阳侯如实地说道,“他这些年一直在西域行商,结识了些匈奴人,这件事情就是从那些匈奴人口中得知的。”安阳侯倒是想过把这件事情的功劳按在嫡长子的头上,但是他不敢,因为这件事情兹事体大,皇上得知后,一定会派人彻查此事,到时候肯定会查到是四儿子查出来的。

皇帝看向孙奎,吩咐道:“去把王思齐带来。”

“是,皇上。”

王思齐早就在宫门口等着,没一会儿就被孙豆豆带进东暖阁。

孙奎带着孙豆豆出了东暖阁,在门口守着。没多久,就听到皇帝的怒吼声,吓得孙奎他们立马跪在地上。

不知道安阳侯他们父子跟皇帝说了什么,皇帝非常震怒。

等安阳侯父子离开后,皇帝便把暗卫甲叫了过来,下旨让他去调查一些事情。

暗卫甲领了命,便离开了东暖阁。看着他从暖阁里出来,孙豆豆小声地问他师父:“师父,这位大人到底是什么身份啊?”

这些年来,孙豆豆见过暗卫甲不少次,但是却一直不清楚他到底是什么身份,只知道他是暗卫。当然,他叫什么也不知道。

孙奎乜了一眼孙豆豆:“你问这么多做什么。”

“我就是好奇。”

“不是你该知道的事情,你就不能问。”孙奎朝暗卫甲离开的背影努了努嘴,“这位大人的身份不一般,不是你能过问的。”

孙豆豆听后,便做乖巧状:“我知道了,师父。”

孙奎没再跟徒弟说话,赶紧进东暖阁,果然看到一地的茶盏碎片,他连忙蹲下身收拾。随后,又端来新的一杯菊花茶。

“皇上,您消消气,不要气坏了龙体。”

“朕没气。”皇帝满脸的阴霾瞬间烟消云散,哪里有刚才雷霆震怒的模样。“朕刚才演的怎么样?”

“啊?”孙奎愣住了,半晌后才反应过来,神色惊诧道,“皇上,您刚才在演戏啊。”

“对啊,朕演的不错吧。”

“皇上,您刚才发怒都把奴婢们吓坏了。”孙奎满脸困惑地问道,“您为何要演戏啊?”

“因为朕早就知道安阳侯汇报的事情。”皇帝啧了啧嘴说,“老八还真是没有让朕失望。”

魏王殿下?

方才不是安阳侯父子吗?怎么扯到魏王殿下,难道不应该是郑王殿下吗?

孙奎心里满是疑问,但是他没敢问出来。

皇帝没有再说话,继续批阅奏折。

安阳侯父子坐在回府的牛车上。安阳侯满脸喜悦,看向王思齐的目光充满慈爱。

“这次你帮王家立了大功,皇上一定会厚赏我们安阳侯府。”

王思齐乖顺地说道:“爹,这都是我该做的。”

安阳侯满脸欣慰地笑道:“你这些年做事从来没有让为父失望过,为父很是高兴。”

“这都亏了爹您对我的信任。”王思齐面上满是欢喜和激动,“还有爹您对我的栽培。”

见四儿子眼里满是仰慕和感激,安阳侯看向他的眼神越发慈和。

“也是你自己争气,你从小就聪明。”

王思齐听了,双眼微微泛红。其实,心里很是不屑。

牛车里,一片父慈子孝的气氛。而安阳侯府里的气氛却不太妙。

赵曜在楚王府里待了一会儿,便去魏王府。不过,他没有进去,而是在门口询问管家,魏王府有没有出事,他八嫂好不好。

管家告诉赵曜,王府一切如常,没有发生什么事情。赵曜听了,这才放心的离开。

“殿下,您怎么不进去啊,为什么在王府门口询问啊?”

“当然是避嫌啊。”赵曜说道,“八哥不在府里,就在八嫂子在,我一个小叔子经常来,影响不好。”

“殿下,您才多大啊。”

赵曜瞪了一眼同喜:“我十一不小了。”他又说道,“主要是我不知道怎么和八嫂相处。”八嫂这个人说好听的是温柔,说难听点就是书呆子。八嫂非常喜欢读书,不对,准确来说痴迷书,每天沉浸看书不可自拔。“去二叔那。”

贺莲芳正在自己跟自己下棋,见赵曜来了,招呼他下棋。

师徒俩痛痛快快地在棋局上厮杀了一番才停下来。

贺莲芳靠坐在炕上,跟赵曜闲聊了起来。

自从有了炕,他整日就坐在炕上,也不出去晒太阳了。

赵曜坐在贺莲芳的对面,边喝奶茶,边吃点心。

这时,像是不会说话的管家走了进来,递给贺莲芳一张卷起来的纸条。

贺莲芳接过拆开看后,便对嘴巴塞得很满的赵曜说道:“安阳侯带着王思齐进宫揭发靖阳侯府勾结匈奴一事。”

赵曜赶紧把嘴里的点心吃完,因为吃的太快,差点噎住。

“为何是安阳侯父子揭发靖阳侯啊?”

“你八哥是想送给王思齐一个大功,让王思齐在王家更受用。”

“王思齐再受用,安阳侯也不会让他取代嫡长子成为安阳侯府的世子。”

贺莲芳似笑非笑道:“估计过不了多久,安阳侯府的世子就要没命。”

“不可能吧,八哥他们根本不可能在京城动手除掉安阳侯府的世子。”赵曜觉得贺莲芳这个猜测不对,“再说,自从靖阳侯府的两个嫡子在西域遇刺身亡后,其他世家都不敢让家里的嫡子离开京城出远门。”

“你八哥的本事可不小。”贺莲芳道,“等着看吧,他会让王思齐成为安阳侯府的世子。”

赵曜还是觉得不太可能。

“对了,孟长策要回江南了。”

“这么快就要回江南了啊。”赵曜一脸惊讶,“我还以为他会去北境。”

“北境天气严寒,孟长策的身子可承受不住。”

“也是。”

孟长策出来讲学有了大半年,并且去了很多地方,也是时候该回到故乡江南讲学。

“孟长策的身子出了点问题。”

赵曜忙问道:“出了什么问题?”

“变虚了,不过没什么大碍,得回江南养一段时日。”

赵曜一听没有大碍,心里便放心了。

“孟老先生八九十岁了,这大半年一直在北方各地讲学,肯定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身子变虚弱也很正常。”

“咳咳咳咳咳……”被赵曜紧张的孟老先生正在回江南的船上。他披着一张虎皮做的披风,坐在书桌前,专注地写着什么。

“先生,您都写了两个时辰,该休息了。”书童端来一杯热茶,“您先喝口热茶暖暖身子吧。”

“我写好了再喝。”

“您为什么这么着急啊,等回到江南再写也来得及啊。”

孟老先生道:“等回到江南再写就晚了。”他感觉到他的身子渐渐再变虚弱,等他回到江南,怕是时日不多了。

书童劝不动孟老先生,只能站在一旁干焦急、干叹气。

老铁们,请个假,昨天失眠,今天状态不好,写出来的内容跟狗屎一样,今晚暂时不更新了,明天更新。

昨天写好一章,但是写的内容不满意,我就没更新。今天多更了一点,再过两天应该能恢复双更。

月底了,老铁们,求票票!

第466章 身份证 健康证 过境簿得准备好第273章 挑拨离间第260章 金矿第299章 八皇子的目的第160章 为了牛肉也得把匈奴打下来第151章 他被太子耍了第218章 郑让的请求第383章 不会有孩子第14章 训练猫狗第219章 五公主的心思第124章 神兽不过是被人胡编乱造出来的第328章 无视他这个十皇子第93章 小酒窝第235章 我们父子真是太可怜了第191章第218章 郑让的请求第13章 种菜第17章 酒窝第366章 心累第32章 蜀地第193章499.第499章 禁药第316章 科举考试第265章 李家人第495章 楚王察觉第389章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第242章 以防万一520.第520章 父皇他到底想要做什么?第11章 大臣吵架第373章 魏王回京参与夺嫡第16章 七皇子和九皇子打了起来第83章 第三更第264章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第265章 李家人第248章 皇权不下乡第111章 到底是谁第89章 存在感超强的先皇后第154章 不能以貌取人501.第501章 荣贵妃重获盛宠第375章 让小十那个臭小子回来第123章 二狗518.第518章 南魏人该死!第344章 制衡514.第514章 魏王气得吐血第490章 匈奴和蝗灾第105章 一箭双雕第89章 存在感超强的先皇后第204章第475章 父皇的如意算盘第42章 反转第65章 功勋第455章 韩王没有夺嫡之心?第339章 虎毒不食子第323章 不要小看女人第293章 没有封地第426章 黑火武器第398章 改革官制第99章 修史第323章 不要小看女人第271章 楚王把梁州管理的很好第32章 蜀地第287章 有好戏看了第37章 想做纨绔子弟第59章 谁对我好,谁就是好人第68章 盛气凌人的荣贵妃第170章 谢皇后的怒火第15章 九皇子的挑衅第4章 晚宴第394章 虎符第22章 烈火第79章 第二更第360章 难搞第158章 学兵法第397章 优惠第116章 扬州的异样是?第481章 床弩和三弓床弩第105章 一箭双雕528.第528章 到手的太子之位丢了第17章 酒窝第392章 虎崽子第331章 处境危险第279章 八哥身后到底是什么势力第320章 抵达金陵第48章 荣贵妃的恨意第107章 算术第41章 帝王心海底针第123章 二狗第339章 虎毒不食子第175章 春猎第489章 早稻大丰收第346章 楚王的叮嘱第335章 跟猪一样第240章 生辰第378章 解脱了第479章 阅兵仪式的前一晚510.第510章 郑王的罪证第439章 安阳公的算盘第422章 主动夺嫡和被动夺嫡没有什么区别第336章 皇帝对楚王的试炼第367章 太子被软禁
第466章 身份证 健康证 过境簿得准备好第273章 挑拨离间第260章 金矿第299章 八皇子的目的第160章 为了牛肉也得把匈奴打下来第151章 他被太子耍了第218章 郑让的请求第383章 不会有孩子第14章 训练猫狗第219章 五公主的心思第124章 神兽不过是被人胡编乱造出来的第328章 无视他这个十皇子第93章 小酒窝第235章 我们父子真是太可怜了第191章第218章 郑让的请求第13章 种菜第17章 酒窝第366章 心累第32章 蜀地第193章499.第499章 禁药第316章 科举考试第265章 李家人第495章 楚王察觉第389章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第242章 以防万一520.第520章 父皇他到底想要做什么?第11章 大臣吵架第373章 魏王回京参与夺嫡第16章 七皇子和九皇子打了起来第83章 第三更第264章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第265章 李家人第248章 皇权不下乡第111章 到底是谁第89章 存在感超强的先皇后第154章 不能以貌取人501.第501章 荣贵妃重获盛宠第375章 让小十那个臭小子回来第123章 二狗518.第518章 南魏人该死!第344章 制衡514.第514章 魏王气得吐血第490章 匈奴和蝗灾第105章 一箭双雕第89章 存在感超强的先皇后第204章第475章 父皇的如意算盘第42章 反转第65章 功勋第455章 韩王没有夺嫡之心?第339章 虎毒不食子第323章 不要小看女人第293章 没有封地第426章 黑火武器第398章 改革官制第99章 修史第323章 不要小看女人第271章 楚王把梁州管理的很好第32章 蜀地第287章 有好戏看了第37章 想做纨绔子弟第59章 谁对我好,谁就是好人第68章 盛气凌人的荣贵妃第170章 谢皇后的怒火第15章 九皇子的挑衅第4章 晚宴第394章 虎符第22章 烈火第79章 第二更第360章 难搞第158章 学兵法第397章 优惠第116章 扬州的异样是?第481章 床弩和三弓床弩第105章 一箭双雕528.第528章 到手的太子之位丢了第17章 酒窝第392章 虎崽子第331章 处境危险第279章 八哥身后到底是什么势力第320章 抵达金陵第48章 荣贵妃的恨意第107章 算术第41章 帝王心海底针第123章 二狗第339章 虎毒不食子第175章 春猎第489章 早稻大丰收第346章 楚王的叮嘱第335章 跟猪一样第240章 生辰第378章 解脱了第479章 阅兵仪式的前一晚510.第510章 郑王的罪证第439章 安阳公的算盘第422章 主动夺嫡和被动夺嫡没有什么区别第336章 皇帝对楚王的试炼第367章 太子被软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