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心性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降

岁次辛酉年七月十一日。公元一九八一年八月十日

律诗∶

接驾焚香遶案前。中州圣地百花鲜。

鸾乩喜赋开迷句。木笔频挥写锦笺。

老母无辞辛与苦。痴儿深沐德兼慈。

天恩浩荡君知否。道本须臾不可离。

圣示∶

无极老母懿驾亲临,神人跪接。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降

律诗∶

着书劝世醒迷儿。早觉修真正此时。

天道无私传奥义。人心秉正学规仪。

慈航广度成仙路。法鼓频敲响海湄。

个里功勋谁占浩。堪期硕果返瑶池。

懿示∶

诸贤卿及诸儿子免礼。

又示∶

娘为唤醒迷儿,早悟天道之宝贵,勤修实践,以期天下大同。故不辞辛苦,为期一年,躬亲下凡,著作无极天书“天道奥义’,实是人间之至宝,凡有善觉之儿子,开囊助印天书,协助代天宣化,其所祈求之事项,娘当酌情,予以照准,敕令各部门遵示办理,以偿其愿。以褒其功。

嗟呼!现世竟有不肖之儿子,假藉圣神之疑,乱出谬论以诽谤天道,或背道而毁道以扰人心之正信者,其人已被魔所作祟而不自知,若不早觉回头,报应之日,悔之已晚矣。所谓∶“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天道奥义→第十二章→心性

无极老母曰∶

何谓心?心是变化的枢机。心的本身,原是一无所有。常无欲,以观其妙,此“妙”字,即变化的枢机,亦即心也。心无方所,既不在内,也不在外,只是变化的一个枢机。

枢机是变化之所出,而非变化,故心是所以生,而非所生。故称之曰“妙”。宇宙在无穷变化中,此变化均生于心。而心又无形体,无方所。如指出心之形体,或指出心的方所,便不成为心矣。心乃由天降,故称之曰∶“天心”。

何谓性?“天命之谓性”,性为万有之本。性是由无极自然而来的,自然为混元的景象,这个混元的景象,即太易,为真空的宇宙。在这真空中,慢慢开始运动,遂产生第一粒种籽→即“原灵之性”。第一粒种籽,原为无极,即是“道”;既由天而降,故

称之曰∶“天道”。

既称之曰“道”,又何以称之曰“性”?性为无极之静态,命为无极之动态,其实“一”也。言性,命自在其中。言命,性自在其中,性命不可分。性命是宇宙的基本,也是人生的要道。

所以,天道之最高修养在心性。性为原灵之本体,未动之初。心为枢机,将动之际。枢机之发动在性,性之流露在心,心性总绾人生,可知其重要也。

然则,修养天道的心性之道,应如何?大别之可分为“先天”与“后天”二类。后天,拜神→劝善规过。先天→修养心性,希望达于最高的境界。即是修“内圣”与“外王”也。所以,“心性”是修天道最高之工夫。

一念之善,即是“正心”。全心之正,即是“尽性”。有一个善念,就是正心,这是多么容易。

善就是天堂,一念之善,即升天堂。

恶就是地狱,一念之恶,即坠地狱。

所注意是“全心之正”,心无时无刻不正,果如此则尽性也。只要从善念下功夫,一日一善念,二日二善念。久之自然达到全心之正,亦即心无不善,即尽性也。此乃修“天道”入圣超凡之捷径也。

欲求尽性,必从正心入手。盖以心之正,或不正,人人可以自求,下手容易耳。心性原是一体,性之动为心,心之正归性也。

修心性,确实容易,其方法如下∶

一、慎独→戒慎乎所不睹,恐惧乎所不闻,正心之道,首重慎独。心之动,原为人所不可见,所不可闻。显现者,心之动也。动则感应,丝毫不爽。一件行为,看来似很复杂,实为无数之“心动”集合而已。

二、塞其兑→兑为欲根,视、听、嗅、味、触、性、法。所谓塞者,使其不放纵耳。此七根为人生之需要,求其适中,不失其正可也。

三、闭其门→欲之经过,有其门径∶耳、目、口、鼻、身、色、意、此为七门。七门当有其用途,不可偏废。但欲念经此七门而入,故不可不闭之。闭非弃而不用。是闭其邪恶者,行其善良者也。

是故,性为天命之所由来,为宇宙之本。修天道者,奔“原始要终”,即反其本也。性功既成,返于道也。既归于道,则是天人合一,宇宙在握,所谓执大象也。心原是由性海中产生的一种波纹,心性为一体。万化生于心,此为宇宙变化的枢机,性为体,心为用,体用兼备,始为修道之结果,故修天道之工夫在于心性。

第十三章→道之贵

御林军护驾主帅岳武穆王。降

岁次辛酉年七月廿二日。公元一九八一年八月廿一日

律诗∶

斜月将沉入海堤。清晨绝好一台西。

山河忽见来山雨。竹野微闻叫竹鸡。

愁世贪眠尤不醒。恼人难寐叹长迷。

登鸾劝善心惶恐。护驾追随责不低。

圣示∶

无极老母懿驾亲临,神人跪接。

天母至尊无极老母。降

律诗∶

劝善又来盻望中。台湾海峡水融融。

名山画意王摩诘。胜地诗怀陆放翁。■画意本作画忆

渔火依稀遥鹿渚。书灯隐现近王功。

一声钟磬醒迷梦。奥义深藏唤大同。

懿示∶

诸贤卿及诸儿子免礼。

又示∶

娘躬亲下凡著作“天道奥义’一书,欣看诸儿子都有善觉,争先恐后,输诚乐助印赠,由武庙明正堂将诸儿子祈求事项,填入文疏,呈娘批阅,娘心甚喜甚慰。

娘本爱子心切,自应酌情照准,懿命各部门,遵命办理。诸儿子代天宣化,普渡众生之功德,不失本来之善性,娘感动流涕不已。愿诸儿子,切勿忘记天堂之极乐,早日修道立德,同归极乐之天,以期母子团圆。俾使俗世,尽是善人,恶人绝迹,则大同世界可期也。

第三章:道统第11章至第21章第007章:大道康庄之谓孝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三章:道心范圍,包羅萬象第十章:生命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十章:生命第003章:大道康庄之谓义第二章:道第十八章:人身难得第四章:良知良能第十八章:人身难得第十九章:魔道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二十四章:总论第006章:大道康庄之谓忠第004章:大道康庄之谓礼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十五章:见素抱扑以却魔第十五章:见素抱扑以却魔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九章:執慧歸真第八章:解脱生死第005章:大道康庄之谓智第四章:良知良能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前言第003章:大道康庄之谓义第九章:執慧歸真第六章:修天道第十五章:见素抱扑以却魔第五章:天人合一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二十四章:总论第008章:大道康庄之谓廉第006章:大道康庄之谓忠第十八章:人身难得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01章至第10章序章第十五章:见素抱扑以却魔第九章:何谓修道第六章:修天道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004章:大道康庄之谓礼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线第三章:道心范圍,包羅萬象第006章:大道康庄之谓忠第十五章:见素抱扑以却魔第006章:大道康庄之谓忠第五章:道与人第006章:大道康庄之谓忠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九章:執慧歸真第七章:万法归宗第003章:大道康庄之谓义第11章至第21章第006章:大道康庄之谓忠第01章至第10章第四章:良知良能第十八章:人身难得第二十一章:生前与死后的关系第006章:大道康庄之谓忠第十八章:人身难得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007章:大道康庄之谓孝第11章至第21章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十五章:见素抱扑以却魔第八章:解脱生死第十六章:修天道应修灵第006章:大道康庄之谓忠第十六章:修天道应修灵第十四章:天道之进修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003章:大道康庄之谓义第九章:何谓修道第006章:大道康庄之谓忠第55章至65章第二章:道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五章:天人合一第三章:道心范圍,包羅萬象第三章:道统第八章:解脱生死第十九章:魔道第11章至第21章第三章:道心范圍,包羅萬象第002章:大道康庄之谓仁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序章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十四章:天道之进修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七章:万法归宗
第三章:道统第11章至第21章第007章:大道康庄之谓孝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三章:道心范圍,包羅萬象第十章:生命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十章:生命第003章:大道康庄之谓义第二章:道第十八章:人身难得第四章:良知良能第十八章:人身难得第十九章:魔道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二十四章:总论第006章:大道康庄之谓忠第004章:大道康庄之谓礼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十五章:见素抱扑以却魔第十五章:见素抱扑以却魔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九章:執慧歸真第八章:解脱生死第005章:大道康庄之谓智第四章:良知良能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前言第003章:大道康庄之谓义第九章:執慧歸真第六章:修天道第十五章:见素抱扑以却魔第五章:天人合一第四章:修道心法之概論第二十四章:总论第008章:大道康庄之谓廉第006章:大道康庄之谓忠第十八章:人身难得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01章至第10章序章第十五章:见素抱扑以却魔第九章:何谓修道第六章:修天道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004章:大道康庄之谓礼第十七章:修天道的路线第三章:道心范圍,包羅萬象第006章:大道康庄之谓忠第十五章:见素抱扑以却魔第006章:大道康庄之谓忠第五章:道与人第006章:大道康庄之谓忠第十一章:通玄之道第九章:執慧歸真第七章:万法归宗第003章:大道康庄之谓义第11章至第21章第006章:大道康庄之谓忠第01章至第10章第四章:良知良能第十八章:人身难得第二十一章:生前与死后的关系第006章:大道康庄之谓忠第十八章:人身难得第二章:打破人心,進修道心第007章:大道康庄之谓孝第11章至第21章第二十三章:天道之七善道第十五章:见素抱扑以却魔第八章:解脱生死第十六章:修天道应修灵第006章:大道康庄之谓忠第十六章:修天道应修灵第十四章:天道之进修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003章:大道康庄之谓义第九章:何谓修道第006章:大道康庄之谓忠第55章至65章第二章:道第六章:道之靈性與因果律第五章:天人合一第三章:道心范圍,包羅萬象第三章:道统第八章:解脱生死第十九章:魔道第11章至第21章第三章:道心范圍,包羅萬象第002章:大道康庄之谓仁第二十二章:天道有五德序章第一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第十四章:天道之进修第八章:四質合成以修道第七章:万法归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