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五节

十二月下,南阳。

下雪后,吕布和胡轸率军缓缓后撤。孙坚趁机兵出鲁阳,并一直追到河南尹的梁城,和吕布军对峙于汝水两岸。

这时,斥候来报,董卓率军出关来援。看到河对岸高高飘扬的大纛,孙坚担心中计,急忙领军撤回鲁阳。到了鲁阳后,孙坚接到孔伷急书,说董卓亲自率军支援胡轸,几万大军猛攻阳翟城,自己守不住,已经败退到了颖阴城。

阳翟城丢失,孙坚的右翼随即失去保护,大军两面受敌,情况危急。就在他考虑是支援孔伷,还是撤回宛城会合袁术的时候,孔伷再次急书。虎烈将军颜良突然出现在颖阴城下,北疆军重创了胡轸,击杀了李蒙。董卓大败,退回阳翟城。

孙坚喜出望外,立即书告袁术,请他速速领军北上会合,共击洛阳。袁术的大军现在一部分在宛城,一部分由纪灵、桥蕤带着正在尾追董越、李肃,手上无兵可调,所以他立即急书襄阳刘表,请他出兵北上攻打洛阳。

袁术念念不忘荆州,他的这点心思谁都能看得出来。刘表回书说,南郡的贝羽之乱还没有平定,长沙、武陵两郡的苏代、曹寅还在争战不休,荆州军暂时无力北上攻打洛阳。他认为荆州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迅速平定叛乱,稳住郡县,然后竭尽全力给大人和各路勤王讨董大军提供粮饷。刘表在书信后面说道,大人率领各路讨董大军攻占洛阳后,功勋卓著,必能入朝为公。这个南阳太守自然是不会再兼任了,因此,南阳是不是尽快还给荆州?

袁术冷笑,对前来送信的蒯越说道:“刘景升这是威胁我。我如果不答应,他是不是不给我提供粮饷?”

蒯越说道:“大人以后将军一职兼领南阳太守,这是谁下的圣旨?难道大人尊奉董卓和长安朝廷?董卓是国贼,和大人有血海深仇,长安朝廷更是董卓的朝廷,这样的圣旨大人也遵从?大人既然视董卓为国贼,长安朝廷的这道圣旨就没有任何作用,也就是说,大人现在依然是后将军,而不是南阳太守。”

袁术无言以对。蒯越又说,荆州内乱不平,刘大人如何能保证粮饷的持续供应?大人要想顺利攻占洛阳,刘大人就必须要先稳住荆州各郡。

十二月底,朱俊书告袁术、孔伷、颜良、孙坚等人,徐州刺史陶谦、陈留太守张邈、武毅中郎将高览等人率军攻击黄巾军司马俱、徐和,黄巾军于彭城战败,退回泰山一带继续坚持。现在陶谦、张邈等人正在指挥大军追击黄巾军。收复东海、琅琊等郡县的城池,而高览、朱治等人已经率军返回京畿,估计正月中就能赶到中牟。

朱俊恳请诸位大人,立即筹措粮草,整军北上,争取在二月初的时候向洛阳发起攻击。朱俊说,三方大军围攻洛阳之势已经基本成形,各军现正在陆续集结中。不过以董卓之才,他必能估计到未来几个月的形势发展。所以董卓极有可能趁着南方诸军尚未集结完毕之际,迅速南下占据南阳和颖川,以保证北军进退自如。为抵御董卓即将开始的连番攻击行动,朱俊劝说袁术立即和刘表携手,共同出兵到鲁阳一带会合孙坚,坚决果断地把董卓赶出南阳和颖川。

接到朱俊的书信后,袁术和李业、阎象等人商议,是不是听从朱俊的意见,集结军队北上攻打洛阳。

李业、阎象认为应该遵从和骠骑大将军的约定,按照预定之计率军北上。这次有骠骑大将军和北疆军参战,拿下洛阳不成问题。

袁术不同意北上。现在三路攻击大军已经包围洛阳,洛阳南面有朱俊、颜良、孔伷和孙坚的两万多大军,兵力足够牵制董卓,自己没有必要再去。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反而增加了大军粮饷的消耗。而更重要的是,大军一旦离开宛城,刘表势必要趁机占据南阳。刘表拒绝出兵打洛阳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趁我北上的时候拿回南阳吗?

“骠骑大将军这个三路夹攻,中路取胜之策,非常有利于袁绍。袁绍率先进入洛阳后,功高盖世,位居上卿,我怎么办?难道你们要我向袁绍行下官之礼?要我把袁阀家主之位拱手相让?”袁术摇手道,“袁绍先进了洛阳,南阳又给刘表占了,我进退无路,迟早都是死路一条,所以我不会打洛阳,更不会离开宛城。”

“打下洛阳后,形势将更加复杂,朝堂上的权力争夺将非常激烈,袁阀能否生存下去,完全要依赖于各方权力争夺的最后结果。所以这个时候我统兵在外,对袁阀将来的生存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袁术说道,“只要我拥有荆州,手上有军队,袁阀就不会有事,袁绍也休想坐上家主之位。”

“理由呢?我们不去打洛阳的理由是什么?”李业问道。

“打长安。”袁术指着地图上的武关说道,“我们去打长安。这个理由太充足了,没人敢反驳。我们攻击武关,可以表示我对天子的忠诚,可以从关中方向牵制董卓的兵力,还可以保存我们的实力,防备刘表突袭南阳。”

大汉国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正月。

正月辛丑日(初六),天子大赦天下。

正月初,南阳,宛城。

长公主在晋阳设朝,遍告天下勤王讨董的诏书送到南阳。

冀州牧韩馥、兖州牧刘岱、山阳太守袁遗、东郡王肱三人的书信也同时送到了袁术手上。在刘岱的书信里,还夹带着一封袁绍的亲笔信。

四封书信的内容如出一辙,都是劝袁术和他们一起,共同拥戴刘虞为帝,重振大汉社稷。

李业、杨弘、荀正、阎象四人非常震惊。李业长叹道:“振兴社稷的大好机会,就这样被葬送了。”

“谁能料到,晋阳朝延转眼间就成了摆设。”荀正也苦笑道,“董卓知道后,从此可以稳居关中,高枕无忧了。”

袁术大笑,“袁本初和韩文节欺人太甚,自取死路。有了冀州就可以控制北疆吗?真是笑话。不过,这样一来,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大人决心和北疆走到一起?”阎象担忧地问道,“将来……”

“将来的事将来再说。”袁术笑道,“只要有了荆州,我也就高枕无忧了。”

“那现在我们怎么办?还是主张暂时打武关?”杨弘问道。“袁绍此举可能会激怒刘虞和李弘,北疆和冀州如果大打出手,洛阳大战也就不会打了。”

“晋阳朝廷和北疆对此争会做出何种反应,我们很难准确预测,只能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袁术说道,“只要牢牢抓住荆州和豫州,我们进退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有了钱粮,有了军队,无论出什么事,我们都能从容应付。”

袁术随即回书袁绍。当今天子职明睿智,资质出众,乃绝世奇才。贼臣董卓乘国家危乱之时,挟持天子,控制朝廷,不过是我大汉一个肖小的厄运。你说皇帝“不是先帝所出,没有皇室血统”,这纯粹是诬蔑,是以下犯上,是大逆不道,应该处以极刑。你说“全家被杀,不能再向这样的皇帝称臣”,这更是胡说八道。到底是谁杀死我们的亲族?是董卓,不是年劫的天子。你是不是瞎了眼睛啊?我袁术对天子、对大汉忠心耿耿,我尊奉当今天子,我满腔赤诚,我现在只知道要勤王讨董,要振兴社稷,其他的事我一概不知。要重建皇统,你一个人去干,不要连累了我们袁家,败坏了我们袁家的声名,污辱了我们袁家的列祖列宗。

刘和还看完韩馥等大臣的书信,人已经气得直哆嗓了。你们夺权就夺权,但实在没有必要把我们家往死路上逼。

从现在开始,刘虞这个篡主谋叛的罪名已经坐实了。即使将来刘虞勤王讨董成功了,把天子救回来了,振兴社稷了,也免不了被天子找个借口诛了九族。白古以来,哪位皇帝敢把这种大臣留在世上?

刘和要立即启程到晋阳去。袁术问他,你到晋阳干什么?带着你父亲逃到幽州,逃到深山老林避祸去?你和你父亲都是宗室大臣,都是先皇后裔,难道能眼睁睁地看着祖宗江山毁于一旦?怕什么?不就是死吗?如果死能挽回社稷,死了也值得。

刘和愤怒地骂了几句,然后立即给刘虞写信。大祸已经发生,我刘家躲是躲不过去的,值此社稷危亡之际,我刘家还要为社稷振兴流血流汗,以免辱没了先祖。恳请父亲大人立即派一支军队南下,我将统领这支军队攻打洛阳,勤王讨董,誓死拱卫社稷。

刘和把书信交给自己的几个心腹侍从,让他们日夜兼程赶到晋阳,同时让他们把自己拿到天子圣旨的事密告刘虞。袁术立即劝止,“此事不宜伸张。”

袁绍和韩馥等人根本不承认当今天子,他们要重建皇统,因此这份圣旨如果出现在晋阳,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加剧形势的恶化。目前晋阳朝廷要做的事是果断处理好权力分配问题,避免北疆和冀州决裂。如果北疆和冀州决裂,长公主建朝的作用随即失去。

“这份圣旨其实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袁术说,“晋阳朝廷的权力分配问题如果得到妥善解决,各地州郡拥护晋阳朝廷,那不要说重建皇统了,就是重建社稷也可以。”

刘和非常沮丧,伤心至极。袁术说,你把这份空白圣旨给我吧。有了这份圣旨,我可以名正言顺地攻打刘表,控制荆、豫两州。晋阳朝廷有了北疆和幽州,有了荆州和豫州,然后再把洛阳打下来,把四州联成一体,我们就可以振兴社稷了。

刘和想了一下说道,等晋阳有了回复,事情已经不可挽回了,这份空白圣旨我就给你,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正月中,晋阳。

安平国国相张岐,冀州府长史刘恭,从事审配,渤海郡的从事许攸、逢纪,还有其他各州郡官吏共十七人冒着风雪赶到了晋阳。他们代表各州郡大吏,联名上表,要求废黜当今天子,重建皇统,正式建朝。

晋阳震动。

长公主闻讯后骇然心惊,立即手诏一份,以八百里快骑急送河东,督请骠骑大将军李弘急速回朝。长公主府陈纪迅速指挥虎贲卫士包围了太傅府。

太傅刘虞勃然大怒,“如今天子蒙难,奸侫祸国,社稷危难,你等州郡官吏不思报国,却反而策划这种逆谋来玷污我的声名,天理何在?”

张温等朝廷大吏捶胸顿足,仰天长叹,“社稷败亡在即,非人力所能挽回。”老臣们万万没想到,晋阳朝廷建立一月有余即遭崩溃之祸,但更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罪魁祸首不是别人,却是士人自己。

骠骑大将军府李玮急书李弘,晋阳朝廷突遭变故,恳请大将军立即下令,收回北疆所有军政大权,把北疆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三府合议,李玮建议晋阳朝廷全力解决皇统危机,太傅府暂时不再处理国事,太傅府所有政务暂时交由骠骑大将军府处理。

李玮奏请长公主,立即以八百里快骑急赴云中行辕,命令度辽将军赵云立即率五千铁骑南下,陈兵壶关,防备冀州有变。再下旨给幽州的讨逆将军公孙瓒,命令他立即率步骑两万,南下河间、渤海,中山三郡国。

张温、崔烈、马日磾等老臣坚决反对动用大军威胁冀州。

李玮纵声吼道:“此等祸国奸侫,岂能不杀?”

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三十一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五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九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八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十五节东汉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骑兵和汉朝步兵介绍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五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二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四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十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十四节第16章 神威天将军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六节第9章 琵琶疏勒盐第17章 兵锋临城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九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八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九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八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五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六十九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一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一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十四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九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二十二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四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九节第3章 风起云涌第四十节(上)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十六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六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五十一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四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四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五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六节(上)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九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十一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二十三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二十七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二十二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九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二十二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六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十六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四十一节简明大汉军制军阶一览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四十一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三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五十节(上)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一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六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三十九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三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五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十二节谶纬与白虎通义第5章 风云突变 第十三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三十一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五十三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十九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十九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九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二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十二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二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三十二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二十一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二十六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六节第9章 琵琶疏勒盐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一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八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八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五节第1章 乌孙公主歌第7章 山雨欲来 第七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三十一节汉民族主义者和大中华主义者的观点分歧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十四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三第3章 风起云涌第四十节(下)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一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五十七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二十六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二十八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十七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一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八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三十九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二十二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七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一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二十四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五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节
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三十一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五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九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八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十五节东汉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骑兵和汉朝步兵介绍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五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二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四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十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十四节第16章 神威天将军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六节第9章 琵琶疏勒盐第17章 兵锋临城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九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八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九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八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五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六十九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一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一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十四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九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二十二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四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九节第3章 风起云涌第四十节(上)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十六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六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五十一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四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四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五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六节(上)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九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十一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二十三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二十七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二十二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九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二十二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六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十六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四十一节简明大汉军制军阶一览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四十一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三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五十节(上)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一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六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三十九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三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五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十二节谶纬与白虎通义第5章 风云突变 第十三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三十一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五十三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十九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十九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九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二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十二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二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三十二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二十一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二十六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六节第9章 琵琶疏勒盐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一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八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八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五节第1章 乌孙公主歌第7章 山雨欲来 第七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三十一节汉民族主义者和大中华主义者的观点分歧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十四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三第3章 风起云涌第四十节(下)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一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五十七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二十六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二十八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十七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一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八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三十九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二十二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七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一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二十四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五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