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因果有报

统和二十六年,韩德让向已经亲政四年的耶律隆绪提出辞呈,在朝野引起震动。从统和元年起担任北院枢密使,后官至大丞相,韩德让一直是大辽仅次于萧太后和皇上的人物,掌控军政大权。在听到韩德让告老的消息,很多人以为这是他欲擒故纵,目的是向皇上索取更高的权位。于是有人站出来向皇上挽留,也有人则冷眼旁观。

对于韩德让的这一举动,耶律隆绪也是半信半疑。自统和八年韩德让为自己挡了那一箭后,他对韩德让的态度就发生了改变,这些年两人亦师亦友,如父如子,慢慢建立起了超出君臣的情感,耶律隆绪甚至特许韩德让可入朝不拜,上殿不趋。两年前,有一次韩德让胸口的箭伤复发,耶律隆绪更亲自在韩德让床榻前喂药守护,一时更传为佳话。但和他的父亲一样,耶律隆绪生性多疑,所以他对韩德让始终都怀有戒心。自己八岁登基,在母亲的庇护下作了二十二年的清闲皇帝,终于在三十岁这年开始亲政。他等待的太久了,他的抱负、他的野心、他的宏愿都等待的太久了。如今母亲已经退居后宫,他不能再接受任何人对他指手画脚,影响他的决策,包括韩德让。所以,即使不确定韩德让的请辞是否是真心,甚至他的背后是否有母亲的授意,耶律隆绪还是立刻准了韩德让的辞呈,同时还赐予他皇族姓氏耶律,并赐名隆运,封晋王。这一恩赐,使韩德让摆脱了家奴的身份,一跃成为了契丹贵族,并萌荫子嗣。

皇上的这个举动多少有些令人吃惊。当年的室昉、耶律休哥请辞时,萧燕燕驳回了一次又一次,又再加封赏。如今韩德让请辞,皇上虽然赐予了他无上的荣耀,却连挽留都没有,人们议论纷纷,这朝廷要变天了。韩德让却表现得非常平静,仿佛得偿所愿,谢恩后更把自己关在府中,闭门不见客。这一切,萧燕燕都看在眼里,却无动于衷。她了解韩德让,知道他并不是故弄玄虚,而是真心请辞。她更了解自己的儿子,他这是在告诉天下人,也包括他的母亲,这大辽是他的。

这年冬天,萧燕燕接到耶律凝的信件,信上说幽州悯忠寺为太后和皇上建造的金身石像完成,请太后和皇上临幸,顺便也希望能与萧燕燕和韩德让在幽州一聚。也许是远离了为朝政劳心的日子,萧燕燕总是觉得日子过得太慢,也时常会想起过去的人和事。所以在收到耶律凝的信后,她便决定前往南京过冬。可是耶律隆绪却已经定下这年冬行营要去东京辽东府,接受北部女直和高丽的朝拜。耶律隆绪一直担心母亲因为韩德让的事而生嫌隙,所以便顺水推舟,封了韩德让一个南京观察使的闲职,令他替自己陪同太后去南京视察,此外又令皇弟耶律隆庆随驾同行。

于是一行人便在十一月从上京出发,萧燕燕和韩德让分坐两顶轿辇,耶律隆庆则骑马走在前面。萧燕燕透过轿窗向外看去,皑皑的白雪已将上京城覆盖,空旷的路上好像只有他们这一行人默默前行着。忽然她定睛一看,耶律隆庆身边似乎跟着一个骑马的道士,从背影看年纪应该和庆儿差不多大,只见两个人有说有笑,甚是亲密。

“奚奴,庆儿身边那个骑马的道士是谁?”萧燕燕向轿外问道。

“回太后,奴才也是听说的,那道士是王爷府里的门客,据说是城外天一观的。虽然年纪轻轻,但颇有道行,和王爷也甚是投缘,几乎是形影不离呢。”

萧燕燕默不出声。她知道庆儿一直慕道,做东京留守的时候就在辽阳府修了不少道观,后来回到上京也经常和道士们往来谈道。她倒是不反对庆儿信道,只是契丹一直都不能避免兄弟为夺皇位自相残杀的事情发生,所以耶律贤才在耶律隆绪刚降生的时候就封他为太子。这些年,萧燕燕一直告诉耶律隆庆要忠君忠兄,庆儿也一直恪守做臣弟的本分,只是萧燕燕偶尔会有隐隐的不安。庆儿的性格和皇帝不一样,他更隐忍,更内敛,所以常常不引人注意。但萧燕燕知道,他绝不是看上去那样没有主见的人。如今庆儿和道士走得这样近,不得不令她有些担心。

“太后,要不要把那道士叫来问话?”奚奴问道。

萧燕燕摇摇头道:“先不用,你派人暗地里打听一下那个道士的来路,不要声张。”

“是,奴才明白。”

因为雪路难行,又遇风雪,这一行人走了十天才到了古北口,萧燕燕的头风病却突然发作。老太医胡浩卿因为身患恶疾,没能同往,随驾的几个太医开了不少的药,太后却总是不见好转。韩德让又急又担心,便来和耶律隆庆商量不如返回上京。耶律隆庆却提出不如让他的门客道士圆玑为太后看诊。听了耶律隆庆讲圆玑的医术如何高超,韩德让虽有些犹豫便也同意了。说来也是神奇,这圆玑只为萧燕燕诊脉片刻,既不开药也不针灸,只轻轻在她天柱、风池、合谷和太冲四个穴位上轻轻按揉,本来已经痛得昏迷不醒的萧燕燕忽然清醒过来。

众人见状都长舒了一口气,圆玑对耶律隆庆说:“王爷,现在请太医们把刚才的药热一热,请太后服用吧。”

“刚刚那些药母后吃了都不管用,现在母后已经好了,还吃它们做什么?”耶律隆庆问道。

圆玑笑说:“王爷有所不知,刚才太后是邪气侵体,那些俗药自然是不管用的。如今邪气已经被小道驱走,太后可安然服药了。”

“原来如此。”耶律隆庆恍然大悟,对太医们说,“你们还不赶快去煎药。”

太医们得了命令赶忙退了下去,却把躺在一旁的萧燕燕看得糊涂,韩德让见状忙解释道:“回太后,这位是庆王爷的门客圆玑道长,刚刚就是他为太后医治的头痛。”

“哦?”萧燕燕冷眼看向耶律隆庆身后的圆玑,不禁浑身一颤。这道士的相貌为何如此熟悉?青白的面孔,消瘦的身形,一双细长的眼睛和薄薄的嘴唇,尤其是那目光中的冷清,更是似曾相识,可看他的年纪不过三十出头,不会是自己的故人啊。

耶律隆庆见母亲紧紧盯着圆玑,神色紧张,于是解说:“母后,圆玑道长本来在上京城外天一观修行,因为机缘与儿子相识。儿子与他相谈甚欢,便邀请他来府里做客。母亲知道的,儿子自小就有喘疾,这么些年也未得痊愈,倒是靠圆玑道长这双巧手日日为儿子按摩,儿子的病竟许久未犯了。所以,刚刚儿子看母亲实在痛苦,又见太医无能,这才向韩大人举荐圆玑道长的。”

“是吗?”萧燕燕见圆玑在自己的注目下竟毫无畏惧,面不改色,心中的疑虑更加加深,于是她收回目光,淡淡说,“来看圆玑道长果然有一双神手。刚才本宫觉得脑中

一片混沌,忽然间好像射入一到金光,犹如一股清风袭来,瞬间那些混沌污浊就不见了,头痛也随之消失。”

圆玑颔首说道:“太后谬赞了。本来太后是凤体鸾身,有金光护体,只是今日一不小心被糟粕之气侵了体,小道也只是向太后借了些的金光而已。如今金光已恢复,太后可以放心了。”

萧燕燕听出他话外有话,于是把韩德让和耶律隆庆支了出去,紧紧盯着圆玑问道:“你说说,本宫为何今日不小心被邪气侵体了?”

圆玑低头说道:“回太后,《黄帝内经素问》里曾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则气结矣’。太后是思虑过多,以致情志不畅,才让淫邪之气有了可趁之机。”

萧燕燕盯着圆玑的目光更加锐利,问道:“那你再说说,本宫为的什么思虑过多?”

圆玑也回视着萧燕燕,目光炯炯,半晌他忽然轻笑一声,说:“这,小道就不知道了。”

萧燕燕也收回目光,虽然笑着,语气却冰冷:“不知道就说明你是个聪明人,也就难怪庆儿与你为友了。”

“王爷是天之骄子,小道只是为王爷讲道,解其烦闷罢了。”

萧燕燕冷笑一声,说道:“本宫对道教不甚了解,但也知道你们的教祖老子说过‘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本宫觉得这话说的很好。虽然本宫信佛,但既然是出家人,就应该恬淡无为,心无杂念,否则,就比作奸犯科的人还可恨,因为他们亵渎了神祇,圆玑道长,你说呢?”

听了萧燕燕警告,圆玑脸上却看不见一点波澜,只笑说:“是,小道得教了。”

萧燕燕点点头:“既然你有一双神手,就烦请道长有空的时候也来给我按按吧,可以吗?”

“是,小道悉听太后吩咐。”

这天晚上,奚奴派去打听消息的人回来禀报。奚奴说,圆玑的确之前在天一观修行,据说他是一个孤儿,被前任道长收养,从小就长在道观里。耶律隆庆两年前在天一观结识的他,之后圆玑就经常出现在庆王府,耶律隆庆待他也比其他人更亲近。这个圆玑行迹很简单,似乎除了道观和庆王府也再没有任何去处,似乎没什么可疑之处。

萧燕燕蹙眉沉思着,圆玑的脸庞又出现在她眼前,她越想越觉得圆玑似曾相识,却又怎么都想不起来。但她可以确定,这个圆玑一定不是简单人物。那份处变不惊的沉着令她印象深刻,不知道今日自己的话有没有镇住他,他跟在庆儿身边又究竟有什么目的呢。

那日以后,圆玑便常常为萧燕燕按摩,萧燕燕不仅头风未再犯过,连眼睛也觉得比原来清爽明亮,甚至白头发都在一点点变少。萧燕燕不得不对圆玑刮目相看,又见他谈吐滴水不露,行为道骨仙风,心里便对他又好奇又防备。有时候甚至想,这样的奇才如果不是道士,而入朝为官,那该多好。一开始,耶律隆庆见母亲似乎对圆玑有所怀疑,暗暗为他捏了一把汗,可是后来却见圆玑渐渐得到了母亲的赏识,便也放下心,与他更亲近了。

就这样,又行了十日,萧燕燕一行人终于到达了南京幽州。

(本章完)

第六节 遂城之战第十五节 蓟州遇刺第四节 党项之狼(一)第十节 试探虚实第十节 一鸣惊人第七节 入主高丽第三节 行营击鞠第九节 捕鹅猎雁第十二节 澶渊之盟第四节 党项之狼(一)第一节 半途生危第五节 暗流涌动第八节 和亲公主第三节 初露锋芒第十三节 舜姬入宫第九节 辽宋交锋第二节 王妃立功第一节 半途生危第一节 微服私访第七节 日月同辉第十二节 二次北伐第二节 榻前托孤第九节 步步为营第十五节 蓟州遇刺第十二节 帝后失和第十四节 真相大白第十三节 围困幽州第二节 榻前托孤第十二节 相敬如宾第十七节 以命易和第十四节 杨业之难(二)第十六节 德让遇险第十三节 围困幽州第六节 高丽生变第六节 险中产子第十三节 山水相隔第十二节 太宗北伐第十四节 杨业之难(二)第二节 赵王提亲第十一节 天意冥冥第二节 赵王提亲第四节 赛场惊魂第八节 和亲公主第十二节 相敬如宾第八节 暗度陈仓第七节 日月同辉第五节 南伐征宋第七节 入主高丽第十四节 前路未卜第七节 惊天阴谋(一)第五节 南伐征宋第十四节 战神出马第九节 贤王登基第一节 半途生危第九节 辽宋交锋第十节 一鸣惊人第二节 宫闱丑闻第十五节 出奇制胜第四节 阴谋政变第六节 险中产子第十四节 战神出马第九节 步步为营第十三节 杨业之难(一)第三节 承天太后第十五节 蓟州遇刺第四节 平定西域第三节 行营击鞠第十四节 前路未卜第十一节 重归于好第八节 姐妹反目第九节 贤王登基第九节 瀛州之战第十节 母子生隙第十六节 德让遇险第十节 试探虚实第八节 和亲公主第九节 贤王登基第八节 暗度陈仓第三节 太妃谋反第七节 惊闻噩耗第一节 西域来客第五节 杀机暗藏第十三节 围困幽州第二节 王妃立功第十六节 德让遇险第七节 日月同辉第十四节 杨业之难(二)第十二节 太宗北伐第十节 入宫为后第八节 暗度陈仓第七节 日月同辉第二节 榻前托孤第四节 赛场惊魂第五节 党项之狼(二)第六节 高丽生变第六节 高丽生变
第六节 遂城之战第十五节 蓟州遇刺第四节 党项之狼(一)第十节 试探虚实第十节 一鸣惊人第七节 入主高丽第三节 行营击鞠第九节 捕鹅猎雁第十二节 澶渊之盟第四节 党项之狼(一)第一节 半途生危第五节 暗流涌动第八节 和亲公主第三节 初露锋芒第十三节 舜姬入宫第九节 辽宋交锋第二节 王妃立功第一节 半途生危第一节 微服私访第七节 日月同辉第十二节 二次北伐第二节 榻前托孤第九节 步步为营第十五节 蓟州遇刺第十二节 帝后失和第十四节 真相大白第十三节 围困幽州第二节 榻前托孤第十二节 相敬如宾第十七节 以命易和第十四节 杨业之难(二)第十六节 德让遇险第十三节 围困幽州第六节 高丽生变第六节 险中产子第十三节 山水相隔第十二节 太宗北伐第十四节 杨业之难(二)第二节 赵王提亲第十一节 天意冥冥第二节 赵王提亲第四节 赛场惊魂第八节 和亲公主第十二节 相敬如宾第八节 暗度陈仓第七节 日月同辉第五节 南伐征宋第七节 入主高丽第十四节 前路未卜第七节 惊天阴谋(一)第五节 南伐征宋第十四节 战神出马第九节 贤王登基第一节 半途生危第九节 辽宋交锋第十节 一鸣惊人第二节 宫闱丑闻第十五节 出奇制胜第四节 阴谋政变第六节 险中产子第十四节 战神出马第九节 步步为营第十三节 杨业之难(一)第三节 承天太后第十五节 蓟州遇刺第四节 平定西域第三节 行营击鞠第十四节 前路未卜第十一节 重归于好第八节 姐妹反目第九节 贤王登基第九节 瀛州之战第十节 母子生隙第十六节 德让遇险第十节 试探虚实第八节 和亲公主第九节 贤王登基第八节 暗度陈仓第三节 太妃谋反第七节 惊闻噩耗第一节 西域来客第五节 杀机暗藏第十三节 围困幽州第二节 王妃立功第十六节 德让遇险第七节 日月同辉第十四节 杨业之难(二)第十二节 太宗北伐第十节 入宫为后第八节 暗度陈仓第七节 日月同辉第二节 榻前托孤第四节 赛场惊魂第五节 党项之狼(二)第六节 高丽生变第六节 高丽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