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暗度陈仓

“杨将军,山高路远,今后我们不必相见。”

这是平南对杨延昭说的最后一句话。杨延昭逃离幽州那天晚上,担心平南会因为私自放他而被萧太后惩治,所以提出要平南和他一起离开。他看见平南黑夜一般的眼睛中闪着泪光,时而遥远时而接近,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这个目光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一直伴随着杨延昭,他三十五岁那年迎娶了后周主柴荣的孙女为妻,第二年有了第一个孩子,他给这个孩子取名平南,字文广。

虽然放走了杨延昭,但萧燕燕收复瀛洲、莫州的决心却没有因此动摇。统和二十年,萧燕燕命萧怀义领数万骑兵再次南侵,赵宋派出大将王继忠领军支援。宋主赵恒还在王府时,王继忠因恭谨厚道而成为其亲信。赵恒即位后,王继忠便掌领云州观察。王继忠到达康村后便立刻与萧怀义展开战斗,从日落一直战到晚上二更,稍歇片刻天亮又战。萧怀义见王继忠作战坚决,便趁两军焦灼之际派兵绝断了宋军的粮饷道路。时间一长,宋军果然渐渐撑不下去。王继忠带领将士们殊死战斗,边战边退,最终还是寡不敌众,被契丹俘获。

萧怀义念王继忠是一员悍将,因此没有处决他,而是押他回南京,一路上又好言相劝,希望他能归降。可惜,王继忠也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对萧怀义的招降毫不领情,只求速死。萧怀义没有办法,只好将他押至南京大牢,再做商议。

这日,王继忠正在闭目静坐,忽然听见狱门被打开,他睁眼望去,只见一个五十岁上下,汉人官员打扮的男子走了进来。但比这个男子更吸引他的,是跟在这男子身后一个二十岁多岁的少女,纤腰如素、明眸朱唇、肤如凝脂,尤其是一头瀑布般的黑亮秀发直及腰间,妩媚灵动。王继忠有些发愣,忽然听见那男子轻咳一声,才知道自己失态了,于是忙收回目光,重新闭目。

那男子看在眼里却不露声色,向身后的女子使了个眼色。那女子会意,从手里的木桶里端出一盘盘精致的美食,一一摆在桌子上,最后又拿出一壶酒和两个酒杯。王继虽然虚闭着眼,余光却看到了眼前的一切,正纳闷着,就听见那男子开口说道:“王将军,久闻大名,今日略备粗食,请见谅。”

王继忠自然还不知道,这个男子就是大辽仅次于萧太后和皇上的三号人物,韩德让。他只是觉得这人说话还算客气,于是出于礼貌微微睁开眼睛,冷冷说道:“不必客气了,请有话直说吧。”

韩德让一边给自己的杯子斟满酒,一边说:“好,那我就直说,我今日来是想请将军帮忙的。”

王继忠更不解,冷笑一声问道:“我能帮你什么忙?”

韩德让说:“请将军帮我使辽宋边界的百姓脱离战争的苦海。”

王继忠一惊,不由得重新打量眼前这个目光深邃,面目恳切的男子,问道:“请问阁下是?”

“我是韩德让。”

“啊......”王继忠轻声微叹,可是知道了韩德让的身份后,他就更不理解刚才话的意思了,“那...你...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我希望辽宋之间能够停止战争,和平往来,两不相犯。”韩德让认真说道。

王继忠摇摇头,无奈笑说:“那我就更不明白了,从统和十七年开始,不都是你们几次进犯我宋境,大宋迎战只是为了保卫疆土。若要是说停战,不应该也是辽军放下屠刀吗?”

“辽宋之间恩怨已久,贵国太宗皇帝在位时不是也两次大举伐辽吗。因为两次伐辽都失败,还引发了国内的矛盾重重,这才无奈改进攻为退守。”

王继忠知道韩德让所说是实情,虽然心里不痛快,却也无法反驳,又听韩德让接着说:“贵国太宗皇帝是个雄心勃勃的帝王,他在位时两次伐辽是为了夺回燕云十六州,他认为那是石敬瑭丢掉的中原领土。同样,我大辽的萧太后

和当今圣上也同样雄心万丈,大辽伐宋也是为了夺回被掠去的领土——瀛洲和莫州。为此,这么些年来双方打来打去,结果却是谁都没有称心如愿,不过是此消彼长,来日再战。可是,王将军有没有想过,战争中最受苦的人是谁?不是你我,是拼死搏杀的士兵,是交界处的百姓!无论是瀛洲、莫州,还是涿州、雄州,有汉人,也有契丹人,他们中很多人已经相互融合,成为一家人。百姓们在这里繁衍生息,祖祖辈辈勤劳耕种,为的是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这块疆土到底属于宋国还是契丹,真的重要吗?你我都不知道,这样打来打去,什么时候才会有个结果,可是将士们却要丢掉性命,百姓们要流离失所,如此劳命伤财,究竟值不值得?”

韩德让的一番话说得王继忠感慨万千。虽然王继忠身为武将,但他亦是儒门弟子,也心怀天下归仁的理念。而且他常年跟随在赵恒身边,知道皇上是个仁义至上的人,每每谈到战争中百姓的艰难总不禁忧心叹气。王继忠耳濡目染,也渐渐滋生了反战主和的情绪。实际上,对于与辽的战争,上到宋主赵恒,下到百姓,早就厌烦了。所以此时,他听到韩德让——这个契丹最有权势的大臣说出这番话,既感同身受,又觉得诧异。

“既然韩大人如此坦白,那我也实不相瞒。”王继忠深思片刻说道,“我朝皇帝宅心仁厚,是个时时刻刻念着‘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明君。能够恢复汉唐旧疆固然可以名垂青史,但皇上更在乎的还是百姓的生死安危。所以自皇上登基以来,从未在边界挑衅,反倒是你们,几次大举进攻我宋境。韩大人若有这悲天悯人的心思,不是更应该向贵国太后皇帝进言吗!?”

韩德让听见王继忠与自己站在一边,不禁面露喜色,说道:“是,所以我才要请将军帮我,帮我说服太后和皇上。”

“韩大人是在开玩笑吧,”王继忠不敢相信自己听见的话,“虽然我远在汴梁却也知道,在契丹,萧太后不听皇上的话,却也要听你韩大人的话。”话一出口,王继忠旋即觉得自己说得有些露骨。不过在宋廷,确实都传说着萧太后和韩德让的私情,有人甚至说他们二人早就秘密成婚,同室而居了。王继忠有些尴尬地瞟着韩德让,却见他脸上毫无异色,坦然笑说:“将军不知,停战一事事关重大,要讲究天时、地利和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而将军就是这个人和。”

“哦,此话怎讲?”

“将军可知道大辽郑国公室昉?”韩德让问。

“有所耳闻,”王继忠说道,“听闻室昉是两朝帝师,颇受大辽皇帝器重,听说因为室昉年纪大了,萧太后还特别许他乘辇入朝。”

韩德让点点头说:“将军说的没错,郑国公在大辽的地位可谓无人出其右,虽然他几次请辞却都被太后驳回,后来也是因为郑国公病痛加剧,才允其在家休息。可是将军知道吗,大辽这几年南伐前,郑国公都曾拖着病体向太后和皇上请旨不要与宋开战。太后和皇上虽然怜他年老且一片衷心,却不理他的请求。究其原因,除了太后和皇上雄心勃勃外,也是因为郑国公是汉人,所以就算他的话再有道理也会被认为有同情汉人的嫌疑。”

王继忠明白了韩德让的言下之意,却依然不解地问:“可是,可是在下也是汉人啊。”

“是,但将军同时也是个聪明人。将军心怀大义,不贪生怕死,亦不会为了后世虚名而做死臣,将军和德方一样,在乎的是百姓的生死,此为其一。其二,将军虽然是汉人,更是宋国皇帝的心腹之人,将军为宋国说话是理所当然的事。所谓人不可密,密则疑生,我了解太后,越是亲近的人越疑虑,越是疏远的人越慎重。所以将军的话太后反而会考虑。而且停战是两国之事,中间少不了要谈判往来,由将军作为中间人最为合适了。只是,如今还不到时机,不可贸然向太后进言,所以德方要请将军先归降,再打算。太后和皇上都是爱才惜才,知人善用的人。将军若肯归降,太后定会加以重用,这样将军才可以名正言顺地提出停战和解

的建议。”

王继忠琢磨着韩德让的话。如果能够促成宋辽停战自然是千古功德的一件事,可是降辽却令他犹豫。皇上待他恩重如山,何况自己的家人都在汴梁,如果自己投降家人势必受牵连。

将王继忠眉头紧锁,韩德让知道他担心什么,于是说道:“我明白将军的担心。昔年,李陵被匈奴所俘,他虽没有以死报国,却造福了千千万万流落草原的汉人百姓。如今世人提到他,谁会说一个不字。将军是个心怀天下的人,孰重孰轻,应该自有判断,切不要做沽名钓誉之人。另外,不瞒将军说,我已经令萧怀义传播出去,说你战死沙场。人言可畏,我这么做,是不想将军身在汴梁的家眷遭遇不测,以解将军的后顾之忧。”

王继忠大惊,张了张嘴本想质问韩德让,却最终还是化作喟然一叹,他不得不暗暗佩服韩德让的良苦用心。他为自己安排好了一切,只等自己入局。如今看来,只要自己答应,这应该是个造福两国百姓又可自保的万全之策。只是,这个大辽最有权力的大臣真的如他所说,想两国停战和解吗?或者,他有自己的目的呢?

见王继忠似乎陷入沉思,韩德让知道自己十拿九稳,遂说:“王将军可以好好考虑一下。对了,这是汾儿,”韩德让指向身边的女子,那女子应声走上前,为王继忠倒满一杯酒,“汾儿是我的婢女,将军一个人在大辽不能无人照料,从今日起,就由汾儿伺候你的起居吧。”

王继忠慌忙抬头想拒绝,却正和汾儿含情脉脉的双眼对上,一个“不”字说得磕磕绊绊。这在韩德让的预料之内,他早就打探到,王继忠为人正直不阿,却是个难过美人关的英雄。所以他特别安排汾儿来服侍王继忠,一是为劝说他增加筹码,也是在他身边安插一个棋子。见王继忠犹豫,韩德让不由分说,举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说道:“不管将军的决定是什么,这杯酒我都敬将军了,望将军以天下苍生为念。”说罢向王继忠拱手,转身离开了。

王继忠望着韩德让离开的背影思绪烦乱,这时一旁的汾儿上前要替他斟酒,王继忠却一把盖住自己的酒杯,幽幽盯着汾儿问道:“你们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谁知汾儿不慌不忙,放下酒杯娓娓说道:“汾儿是汉人,家人都住在涿州。韩大人说,将军有办法说服太后和宋国皇帝停止战争,所以要汾儿好好照顾将军。”

听汾儿说的坦白,王继忠反倒有些意外,只问:“你是涿州汉人?那怎么会到幽州做了婢女?”

“乾亨元年,辽宋在涿州打仗,那年汾儿还小,汾儿爹娘本要跟随宋国将军一起回中原,可是后来宋国将军打了败仗,自己逃走了。数万百姓被丢在半路上,汾儿就是那时候和爹娘走散的。后来多亏了韩大人,把同汾儿一样和家人走散的孩子都收在了留守司,后来又帮着我们找寻家人,汾儿这才能和涿州的爹娘重聚。汾儿感念韩大人的救命之恩,便一直留在韩大人在幽州的府邸为婢。”

听了汾儿的话,王继忠不禁喃喃感慨:“如此,韩德让倒不像是个小人。”

汾儿淡淡地说:“汾儿不懂什么国家大事,但汾儿知道韩大人是最为汉人着想的。当年韩大人在幽州做老爷的时候,为我们汉人做了很多事,分土地、省赋税、恤孤寡,我爹娘都说,只要韩大人在,好日子就在。所以韩大人说,将军有办法让涿州的百姓从此免受战乱,汾儿就相信将军一定可以。”说罢,汾儿忽然跪下,一双明亮的眼睛渴望地望着王继忠动情地说,“汾儿求将军,请一定要救救涿州的百姓们!”

王继忠忙去扶起汾儿,心里却波澜起伏。

十日后,王继忠同意归降。萧燕燕很高兴,要封他为大将军,却被王继忠拒绝,王继忠很坦诚地说,自己愿意做大辽的臣子,却不愿与宋军在战场上兵戈相向。萧燕燕念他忠心可嘉,又颇有贤能,便封他为户部使,主管汉人财政,又将汾儿指给他作妾室。

(本章完)

第十一节 晋国公主第十六节 德让遇险第十四节 真相大白第九节 瀛州之战第十四节 夺子之痛第十七节 辽帝亲征第十一节 澶州对决第九节 贤王登基第五节 南伐征宋第五节 南伐征宋第十一节 澶州对决第十节 初逢杨业第六节 请君入瓮第六节 请君入瓮第八节 暗度陈仓第一节 半途生危第六节 高丽生变第四节 高丽艳姬第三节 行营击鞠第六节 高丽生变第十三节 舜姬入宫第五节 南伐征宋第八节 惊天阴谋(二)第十五节 出奇制胜第二节 榻前托孤第二节 宫闱丑闻第一节 微服私访第十二节 相敬如宾第八节 暗度陈仓第四节 平定西域第十二节 澶渊之盟第九节 捕鹅猎雁第七节 英雄美人第十节 初逢杨业第五节 党项之狼(二)第六节 皇帝暴毙第十五节 出奇制胜第十节 初逢杨业第二节 难抒真情第七节 惊天阴谋(一)第九节 步步为营第十三节 后妃争宠第十节 一鸣惊人第一节 半途生危第九节 辽宋交锋第四节 高丽艳姬第六节 高丽生变第十四节 杨业之难(二)第十六节 德让遇险第九节 贤王登基第十一节 暗布棋局第二节 榻前托孤第十一节 澶州对决第十节 初逢杨业第七节 惊闻噩耗第十四节 夺子之痛第十二节 相敬如宾第七节 惊天阴谋(一)第四节 党项之狼(一)第三节 初露锋芒第五节 杀机暗藏第一节 高丽秘史第十四节 真相大白第七节 英雄美人第十四节 杨业之难(二)第六节 皇帝暴毙第五节 鹿林兵变第一节 婚宴风波第五节 暗流涌动第十二节 澶渊之盟第十一节 暗布棋局第七节 惊天阴谋(一)第十五节 黄雀在后第四节 平定西域第五节 南伐征宋第七节 惊天阴谋(一)第十五节 出奇制胜第五节 南伐征宋第四节 党项之狼(一)第六节 遂城之战第十七节 以命易和第十二节 帝后失和第十四节 杨业之难(二)第十四节 夺子之痛第十节 入宫为后第三节 一后两妃第七节 英雄美人第八节 姐妹反目第十一节 晋国公主第一节 微服私访第十四节 真相大白第十三节 山水相隔第七节 日月同辉第十三节 围困幽州第十节 试探虚实第四节 平定西域第十节 一鸣惊人第十三节 山水相隔第十五节 黄雀在后
第十一节 晋国公主第十六节 德让遇险第十四节 真相大白第九节 瀛州之战第十四节 夺子之痛第十七节 辽帝亲征第十一节 澶州对决第九节 贤王登基第五节 南伐征宋第五节 南伐征宋第十一节 澶州对决第十节 初逢杨业第六节 请君入瓮第六节 请君入瓮第八节 暗度陈仓第一节 半途生危第六节 高丽生变第四节 高丽艳姬第三节 行营击鞠第六节 高丽生变第十三节 舜姬入宫第五节 南伐征宋第八节 惊天阴谋(二)第十五节 出奇制胜第二节 榻前托孤第二节 宫闱丑闻第一节 微服私访第十二节 相敬如宾第八节 暗度陈仓第四节 平定西域第十二节 澶渊之盟第九节 捕鹅猎雁第七节 英雄美人第十节 初逢杨业第五节 党项之狼(二)第六节 皇帝暴毙第十五节 出奇制胜第十节 初逢杨业第二节 难抒真情第七节 惊天阴谋(一)第九节 步步为营第十三节 后妃争宠第十节 一鸣惊人第一节 半途生危第九节 辽宋交锋第四节 高丽艳姬第六节 高丽生变第十四节 杨业之难(二)第十六节 德让遇险第九节 贤王登基第十一节 暗布棋局第二节 榻前托孤第十一节 澶州对决第十节 初逢杨业第七节 惊闻噩耗第十四节 夺子之痛第十二节 相敬如宾第七节 惊天阴谋(一)第四节 党项之狼(一)第三节 初露锋芒第五节 杀机暗藏第一节 高丽秘史第十四节 真相大白第七节 英雄美人第十四节 杨业之难(二)第六节 皇帝暴毙第五节 鹿林兵变第一节 婚宴风波第五节 暗流涌动第十二节 澶渊之盟第十一节 暗布棋局第七节 惊天阴谋(一)第十五节 黄雀在后第四节 平定西域第五节 南伐征宋第七节 惊天阴谋(一)第十五节 出奇制胜第五节 南伐征宋第四节 党项之狼(一)第六节 遂城之战第十七节 以命易和第十二节 帝后失和第十四节 杨业之难(二)第十四节 夺子之痛第十节 入宫为后第三节 一后两妃第七节 英雄美人第八节 姐妹反目第十一节 晋国公主第一节 微服私访第十四节 真相大白第十三节 山水相隔第七节 日月同辉第十三节 围困幽州第十节 试探虚实第四节 平定西域第十节 一鸣惊人第十三节 山水相隔第十五节 黄雀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