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朝会暗涌

辰时始。

干清门外。

汇聚的朝班之中,开始出现些许骚乱,从卯时始宫门开启,在京阁臣、京卿、廷臣、勋贵等按序进午门,一路朝干清门行进,参加新君御极的首次早朝,可空等一个时辰,却未见新君驾临,使得很多人心思不定。

按制,早朝应于皇极殿或皇极门召开,因三大殿焚毁未修,经内阁有司商议,使得早朝地点改于干清门。

“这是什么情况?”

“不清楚啊。”

“天子迟迟没有驾临,莫非早朝不开了?”

“应该不会吧?”

“难道跟哕鸾宫走水有……”

“慎言!”

干清门外的朝班中,部分文官手持朝笏,与邻近的同僚交头接耳,眼瞅着声音是越来越大,都要传至朝班队首,一些监察御史开始走动,轻声咳嗽提醒,这让那些官员不是禁声站定。

时值国丧期间,任何细微的举动都可能遭到弹劾。

在朝班的队首,内阁首辅方从哲、次辅刘一燝、群辅韩爌、英国公张维贤、吏部尚书周嘉谟、户部尚书李汝华、礼部尚书孙如游等一行人,不时有人看向干清门方向,脸上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天子到底想干什么?

这是很多人心里想的。

左都御史张问达手持朝笏,抬头望了望天,像是下定决心般,抬脚正要离开朝班,一道鸣鞭声骤响。

“啪!!”

干清门一带回响起鞭鸣声,群臣无不低首,恭迎驾临干清门的新君。

‘将首次早朝定于干清门,而非皇极门,这是想告诫朕莫学万历朝之事?’

朱由校坐于龙撵上,锐利的眼眸看向干清门方向,‘大朝,朔望朝,常朝,真要循制进行,哪里还有精力去做别的,既然想玩,那朕就陪你们好好玩玩!’

“天子驾临!”

干清门外响起声音,龙撵停,朱由校起身走下,朝着那张宝座走去,群臣无不低首恭迎。

“跪!!”

在朱由校坐于宝座,随驾的王安手持拂尘,上前朗声道,一颗颗顶着乌纱帽的脑袋开始晃动,朝向御前行跪拜之礼,与鞑清动辄磕头不同,明朝行礼是极有讲究的,什么场合行哪种礼,绝不是所谓的见到人,就膝盖一弯的去磕头。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校坐在宝座上,看着眼前群臣行跪拜之礼,响起的山呼声,让朱由校的心跳加快不少,这种感觉无法用语言陈述。

锐利的眼眸扫视前方,本该在前日召开的首次早朝,受哕鸾宫走水影响,竟向后推迟召开。

朱由校心底比谁都清楚,这场早朝没那么简单!

“启奏陛下,臣有事要奏!”

朱由校循声看去,就见到刘一燝从朝班中走出,手持朝笏,对刘一燝奏明之事,朱由校并不关心。

早朝只是走流程罢了。

涉及到两位大行皇帝的国丧、入陵、谥号庙号等事,此前数日间都商榷明定,唯一棘手的属大行皇帝朱常洛陵寝之事。

克继大统的新君朱常洛骤然驾崩,用来安放天子梓宫的陵寝,是新君即皇帝位后,经有司商榷后,才向御前呈递明确兴修万年吉壤,在天子未驾崩前,陵寝不叫陵寝,而叫万年吉壤。

谁敢叫错,就等着受到严惩吧。

据朱由校所知,仅是明确万年吉壤的选址,都有可能掰扯数载,甚至更久,毕竟牵扯到龙脉国运。

站在唯物主义的角度,耗费数不清的钱粮,去兴修一座规模庞大的陵寝,这无疑是一种浪费。

可现在是大明!

哪怕在朱由校的心里,从未想过给自己兴修万年吉壤,不过此事也要徐徐谋划,毕竟这一时期的礼制绝非泛泛之谈。

朱由校的目光,锁定在方从哲的身上。

身为内阁首辅的方从哲,神情看起来有些憔悴,甚至连奏请国丧之事,都不是他率先提出的。

看来红丸案以及移宫案的风波,已经开始影响到方从哲了。

方从哲是北直隶大兴县人,祖籍属浙江德清县,是万历十一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沉浮宦海数十载,尤其是万历朝后期出任独相,与浙党的孙如游交好,是齐党魁首亓诗教的老师。

在万历朝,齐楚浙党等派与东林党间的争斗,绝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

就说方从哲,有人将其归于浙党,且在浙党地位很高,有人没将其视作浙党,这就是从万历朝延续的特色党争。

不过眼下的方从哲,已身陷旋涡之中,早已不复往日独相的尊崇。

朱由校清楚外朝的‘倒方’攻势,正在逐步的酝酿中,他必须要干预此事,特别是当前这种局势下,一批在泰昌朝起复的东林党人,正在从各地赶赴京城,内阁首辅的位置,绝不能叫东林党人担任,否则形势只会愈发的坏!

“……望陛下早做定夺。”

刘一燝叭叭的说着,朱由校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就没听进去,都是底下大臣提前商定好的事情,他听什么?

谁来找他请示了?

没有!

“允。”

刘一燝禀明完所奏之事,等了好一会儿,朱由校才漫不经心的应道,此举让不少人都浮想联翩。

政治无小事。

特别是早朝这等重要场合,尽管已流于形式,然天子的一举一动,是会引起很多人留意的。

适才朱由校在看方从哲,在旁站立的王安,可全都看在眼里,这也让王安心底生出警觉。

“启奏陛下,臣有谏言!”

干清门前,响起一道铿锵声,朱由校深邃的目光投向朝班,看清从朝班中走出之人,眸中掠过一道精芒。

到底是来了。

在刘一燝准备退回朝班之际,左都御史张问达手持朝笏,神情严肃的走上前,朝朱由校作揖行礼:“陛下初登大宝,时值社稷动荡之际,应做天下表率,以稳国朝,常朝乃是国之根本……”

张问达的声音,在干清门一带回响,字字铿锵,朝班中所站群臣出现异动,朱由校冷眼看着眼前一幕。

这个大明新君当的,朱由校觉得很憋屈。

他的前身,在大行皇帝朱常洛驾崩、御极登基前的这段时间,被一直牵着鼻子走,纵使奉遗诏克继大统,进行了登基大典,可人事权,财权,事权都没掌在自己手里,那场陡然爆发的移宫风波,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他这位新君!

东林党啊东林党,你们奉行的那套理念,想要强加到朕身上,绝对是痴心妄想!

朱由校攥紧双拳,没去理会东林党出身的张问达,目光锁定在朝班里站着的吏部尚书周嘉谟,置身于当下这种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在东林党内地位不低的周嘉谟,执掌着大明官帽子的权柄。

这就像是一个黑洞,可以形成部分东林党人在前冲,以动摇朝中齐楚浙党等政敌派系的位置,比如首辅之位,比如户部之位,比如其他实缺的权位,同时凭借泰昌朝明确的人事调动,既定的遗诏和即位诏形成一个紧箍,约束朱由校插手人事权,眼下就有大批东林党人进京!

张问达拿新君未按制驾临,耽误早朝的召开,这的确是职责之内,但背后要说没藏着别的心思,绝对是不可能的。

可是张问达不知道的是,他临时起意所进谏言之事,恰恰是朱由校有意为之。

是你们逼朕的。

逼着朕去做暴君!

朱由校静静的坐在宝座上,冷眼看向正义凛然的张问达。

想暂稳住混乱的朝局,不叫其进一步失控,不让势起的东林党继续膨胀,朱由校这位新君必须要立威。

纵使眼下不能拿东林党开刀,朱由校也要点炮,不管是东林党也好,亦或是齐楚浙党等派也罢,朱由校都要让外朝的这帮文官知道新君之威,他不是傀儡皇帝!!!

第307章 盐改第340章 暴君当道第204章 风骨第307章 盐改第13章 仆欺主,杖毙!第222章 浑河血战(2)第258章 文斗(2)第224章 路,是走出来的第264章 辽东新局第201章 战鼓擂第259章 文斗(3)第59章 蓄势第84章 辽局(1)第166章 众生相(1)第298章 集约发展(3)第70章 丰台与西山第286章 少府举债第134章 那就抓!第25章 母族外戚第44章 态(4)第39章 紫禁之巅(1)第236章 康庄大道第198章 这就是政治第143章 陛下何故造反第17章 权力洗牌!天子怎能孤行第364章 廉政蓄势第50章 协理京营戎政第91章 京城血第230章 国子监之辩(1)第301章 国贫民富第235章 撞击式燧发枪第355章 风起于川第328章 无题第274章 内阁首议第167章 众生相(2)第265章 熊洪会晤第222章 浑河血战(2)第188章 农政第351章 查!第161章 整军出海第117章 论道西南第84章 辽局(1)第292章 体统能当饭吃?第299章 集约发展(4)第286章 少府举债第131章 钱公高见第193章 一场大火第134章 那就抓!第182章 试探第106章 御前廷议第78章 思变(2)第298章 集约发展(3)第332章 重大变革第167章 众生相(2)第191章 擎天一柱第268章 展望第297章 集约发展(2)第19章 召川浙兵进京第192章 大明武运第113章 魏忠贤归京第25章 母族外戚第24章 天家无亲情第185章 难打的仗第79章 思变(3)第125章 天启(5)第258章 文斗(2)第212章 行路难(1)第333章 彻掌第287章 兴工第92章 二个极端第233章 再议海河第73章 皇明时报第233章 再议海河第72章 尊儒,不代表崇儒!第178章 杀他个朗朗乾坤第200章 辽南血第70章 丰台与西山第348章 新世界(3)第198章 这就是政治第301章 国贫民富第170章 打蛇七寸第47章 帝王心术第322章 裂变第66章 天津兵备道第272章 袁世振第74章 京营(1)第62章 魏忠贤红眼了第222章 浑河血战(2)第245章 诸巡河御史第131章 钱公高见第240章 八仙过海第74章 京营(1)第2章 朝会暗涌第244章 干清宫廷议第180章 廉政院第259章 文斗(3)第202章 怒第334章 技高一筹第336章 农业是国之根本第122章 天启(2)
第307章 盐改第340章 暴君当道第204章 风骨第307章 盐改第13章 仆欺主,杖毙!第222章 浑河血战(2)第258章 文斗(2)第224章 路,是走出来的第264章 辽东新局第201章 战鼓擂第259章 文斗(3)第59章 蓄势第84章 辽局(1)第166章 众生相(1)第298章 集约发展(3)第70章 丰台与西山第286章 少府举债第134章 那就抓!第25章 母族外戚第44章 态(4)第39章 紫禁之巅(1)第236章 康庄大道第198章 这就是政治第143章 陛下何故造反第17章 权力洗牌!天子怎能孤行第364章 廉政蓄势第50章 协理京营戎政第91章 京城血第230章 国子监之辩(1)第301章 国贫民富第235章 撞击式燧发枪第355章 风起于川第328章 无题第274章 内阁首议第167章 众生相(2)第265章 熊洪会晤第222章 浑河血战(2)第188章 农政第351章 查!第161章 整军出海第117章 论道西南第84章 辽局(1)第292章 体统能当饭吃?第299章 集约发展(4)第286章 少府举债第131章 钱公高见第193章 一场大火第134章 那就抓!第182章 试探第106章 御前廷议第78章 思变(2)第298章 集约发展(3)第332章 重大变革第167章 众生相(2)第191章 擎天一柱第268章 展望第297章 集约发展(2)第19章 召川浙兵进京第192章 大明武运第113章 魏忠贤归京第25章 母族外戚第24章 天家无亲情第185章 难打的仗第79章 思变(3)第125章 天启(5)第258章 文斗(2)第212章 行路难(1)第333章 彻掌第287章 兴工第92章 二个极端第233章 再议海河第73章 皇明时报第233章 再议海河第72章 尊儒,不代表崇儒!第178章 杀他个朗朗乾坤第200章 辽南血第70章 丰台与西山第348章 新世界(3)第198章 这就是政治第301章 国贫民富第170章 打蛇七寸第47章 帝王心术第322章 裂变第66章 天津兵备道第272章 袁世振第74章 京营(1)第62章 魏忠贤红眼了第222章 浑河血战(2)第245章 诸巡河御史第131章 钱公高见第240章 八仙过海第74章 京营(1)第2章 朝会暗涌第244章 干清宫廷议第180章 廉政院第259章 文斗(3)第202章 怒第334章 技高一筹第336章 农业是国之根本第122章 天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