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工业之城的规划

朱舜最为关心的就是水泥的产量问题,看向了工业署署政张焘:“水泥厂的日产是多少。”

张焘正好有好消息告诉朱舜,禀报道:“会首,几名京师大学堂学子发明了一种新的立窑,通过立窑法生产水泥,产量大增。”

“一座立窑的日产达到了20吨,目前正在逐步改建水泥厂的圆窑,估计到这个月月末,应该就能彻底改建成功,实现10座立窑的目标。”

“这样一来,日产就是200吨水泥,一个月就是6000吨水泥的产值。”

立窑的出现确实是一个惊喜,水泥的产能大大增加,圆窑一天烧制的水泥也不过4~5吨,京师大学堂学子发明的这种立窑,直接把产能提高到了20吨。

工业之城是一座完全由熟铁和水泥构成的混凝土之城,还要铺设一条条混凝土道路,使用的水泥以万吨计数,月产6000吨显然是不够用的。

朱舜给张焘下达了新的指令:“30座,最少要建造30座立窑,把水泥的月产值推到将近两万吨。”

30座立窑的指令,让张焘面露难色,倒不是他不想扩张水泥厂,水泥厂的建造倒不是太难。

但是水泥厂的建造可不仅仅是增加二十座立窑那么简单,还要有蒸汽石灰石厂、蒸汽黏土厂等等配套设施。

这些配套蒸汽工厂又需要大量的蒸汽机械,北平机械局生产的各种蒸汽机械,排队都排到后年了,很难再挤出来一部分蒸汽机械,建造矿石蒸汽工厂了。

张焘作为工业署的署政,需要一碗水端平,这样才能服众,就算是强行征调了一批蒸汽机械,工厂主们心里肯定会有怨气,毕竟都已经把订银给了。

朱舜明白张焘的难处,担任了工业署的署政,享受了那么大的权利和待遇,就要承担调配资源集中建设的责任。

增加的20座立窑怎么解决,那是张焘这个工业署署政的事情,朱舜只看结果。

建造工业之城最主要的水泥问题,定了一个目标,接下来就是基建署了。

朱舜看向了这里唯一一个嘴上没毛的腼腆少年李州桥,看见会首的视线落在自己身上,李州桥深吸一口气站了起来,走到了正堂中间。

正堂中间放着一具木支架,支架上钉着一面木板,李州桥把手里的青檀熟宣铺在了木板上,这是一张工业之城的全景图。

在图纸铺开的那一刻,李州桥整个人自信了很多,甚至开始意气风发了:“整个工业之城的外观是井字形,看上去就是一个九宫格,总共分为九个区。”

“名称就就按照各自的方位命名,东区、东南区、东北区等等,每个区又被划分成一个井字,形成工人们居住的胡同街道,一共是七十二个胡同。”

“每个胡同去掉酒铺、茶馆、菜市口、绸缎庄这些铺子,可以居住一万人。”

一万人!

除了一脸平静的朱舜,在座的工业协会高层们全部集中精神看了过去,咋舌不已的看着那张看起来不大,如果真的建造成功,又是一座四聚级别的城池。

七十二个胡同,每个月胡同居住一万人,居住在这里的大明百姓,表面上的数目已经达到了七十二万人。

等到工业协会控制了黄河以北,人数绝对不止七十二万人了。

基建署建造的房屋,全是二层水泥宅子,还带一个小院子,计划是居住三四口人,但是住下十余口都没有问题。

这么庞大的一座工业之城,怕是要建造个二三十年了。

正在逗弄画眉鸟的朱金,放下鸟笼子,问了一个问题:“井字里有井字,应该是八十一胡同才对,怎么只有七十二个胡同?”

李州桥知道一定有人询问这个问题,意气风发的回答道:“一个完善的功业之城,不能只有住宅。”

“还要有学堂、药铺、商街等等建筑,还有工人协会的白府,都会搬进井字的中间。”

朱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开口道:“那我要一个园子,就在井字的中心,还要带喷泉的那种,以后用来开办工业之城的杏园戏班。”

这件事李州桥做不了主,基建署只负责修筑,最后怎么修筑,还要由战略处定个文书。

李州桥介绍完那个宏伟的百万都会计划,继续说道:“既然是工业之城了,就要有更加附和蒸汽之都身份的东西。”

“首先是自来水厂,要在工业之城的上空铺设一条条水泥管道,用来给全城的工人供水。”

“关于自来水厂的建造,已经研究的差不多了,过段时间就可以修筑了。”

“其次,还要有沼气路灯、蒸汽机车、蒸汽机船等等蒸汽新式机械。”

一条条平坦坚硬的水泥路,行进着一辆辆蒸汽机车,每到一站都会放慢速度,载上赶着去蒸汽工厂的工人。

夜晚降临,水泥路旁边的沼气路灯,一排排明亮起来,照亮了整个工业之城。

放工回家的工人们,去戏园、茶馆、酒铺等地方,开始享受夜幕降临以后的繁华和喧嚣。

马头上还聚集着大量的工人,准备乘坐一艘艘喷涌着黑烟的蒸汽机船,赶往京城。

工业协会的高层们,全在憧憬李州桥所描绘的一幕,恨不得现在就住进比仙宫还仙宫的工业之城。

而不是大明破破烂烂的县城,县城内没有几条商贾街不说,砖房瓦屋破旧不堪。

到处都流淌着污水,内急的老百姓随便找个没人的角落,随地解决,臭味熏天。

尤其是到了下雨天,铺着青砖的街道就那么几条,县城内大部分地方,全是一片泥泞。

雨水稍微大了,倒灌家里的土屋不说,还会把遍地都是屎尿冲到家里。

大明的县城州城都是这种情况,就连京师也不例外,京师外城不用多说了,内城的各个角落里也是臭味熏天,到处都是屎尿。

以至于井水里泛着一股子苦涩味。

李州桥所描绘的这座工业之城,单是平坦的水泥路,还有排水系统、公厕、自来水厂,就足够让工业协会的高层们感觉是仙宫了。

更不要说还有沼气路灯、蒸汽机车、蒸汽机船,有生之年,能够住上一天这种从未见过的县城,死而无憾了。

第四百零五章 嚣张的逃兵第四百八十七章 范家买走造纸作坊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枪爆头第四章 线膛枪的连锁反应第二百五十七章 经济奇才第五百一十三章 乡绅们的罪行六百零六章 未来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弹第三百五十七章 活着的县治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师大学堂的对联第二百三十五章 兴安伯的瓷器生意第五百九十九章 简陋的知府衙门第三百七十一章 杂交水稻的亩产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积木材?第一百五十九章 解决旋转运动的办法第五百五十八章 晋商又来找死了第四百九十五章 范永斗的惨死第五百七十章 清点财物第二百零三章 一百火箭齐射第五百九十六章 轻工业中心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六百章 高压蒸汽机的成果第十七章 量产坑人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对于大明的经济价值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万匹布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业革命的开端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七名世界级天才第二百七十章 步兵营对八旗兵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胜第二百七十二章 东风快递第五百二十七章 让满清见识近代化堡垒第一百章 飞梭织布机的彻底完成第四百六十八章 煤炭对于孙传庭的作用第三百零九章 参观工业之城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学堂第四百二十五章 满清要攻西北第一百零七章 福王世子的真面目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报传到朝堂第三十四章 纺纱厂出事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纺织协会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二人的谈心第四百七十六章 硫酸造纸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业革命第三百一十六章 超级大国计划第一百一十三章 八尺棉布引起的骚动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时代第四章 线膛枪的连锁反应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业革命的开端第四百二十六章 吓退满清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融战第一百六十九章 开始招生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浇铸第四百九十章 范家要发达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祯四年的年终总结第二百二十八章 第六名弟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朱舜的面子第三百五十七章 活着的县治六百一十一章 满清图谋蒸汽机第二百六十六章 远征辽东第四百三十一章 东林党的柴薪作坊主们第一百七十三章 造船作坊第五百二十五章 朱舜这个香饽饽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黄金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平机械局的收益情况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明的金融体系631.第627章 蓄热室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实验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后路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实业家第九十一章 女真火器局六百零九章 工业学院等级第四百九十九章 皇太极因为舆情要大宴群臣第一百二十四章 墙倒了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子变成实业阶层第一百一十一章 气缸第十五章 挑选厂房的地点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织布厂可养多少军士第五百章 造纸工厂对满清的影响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种反应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祯四年的年终总结第五百一十章 工业革命对战争形势的改变第五百八十三章 工业派的力量第五十三章 女真来袭第六十一章 大明第一家火器局第四百四十五章 晋商又要赚钱了(元宵快乐,加更)第二百七十二章 东风快递第五百五十五章 课税局第二百八十八章 开始建立军火公司第四百八十九章 解决晋商最好用的办法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业派召集人马第一百六十二章 绑架火器专家第一百二十六章 对赌的影响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祯四年的年终总结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够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
第四百零五章 嚣张的逃兵第四百八十七章 范家买走造纸作坊第九十四章 瘟疫四起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枪爆头第四章 线膛枪的连锁反应第二百五十七章 经济奇才第五百一十三章 乡绅们的罪行六百零六章 未来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箭弹第三百五十七章 活着的县治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师大学堂的对联第二百三十五章 兴安伯的瓷器生意第五百九十九章 简陋的知府衙门第三百七十一章 杂交水稻的亩产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积木材?第一百五十九章 解决旋转运动的办法第五百五十八章 晋商又来找死了第四百九十五章 范永斗的惨死第五百七十章 清点财物第二百零三章 一百火箭齐射第五百九十六章 轻工业中心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六百章 高压蒸汽机的成果第十七章 量产坑人第四百七十四章 硫酸对于大明的经济价值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万匹布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业革命的开端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七名世界级天才第二百七十章 步兵营对八旗兵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所未有的大胜第二百七十二章 东风快递第五百二十七章 让满清见识近代化堡垒第一百章 飞梭织布机的彻底完成第四百六十八章 煤炭对于孙传庭的作用第三百零九章 参观工业之城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学堂第四百二十五章 满清要攻西北第一百零七章 福王世子的真面目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报传到朝堂第三十四章 纺纱厂出事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纺织协会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二人的谈心第四百七十六章 硫酸造纸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四百七十章 支援西北的工业革命第三百一十六章 超级大国计划第一百一十三章 八尺棉布引起的骚动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时代第四章 线膛枪的连锁反应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业革命的开端第四百二十六章 吓退满清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融战第一百六十九章 开始招生第三百八十七章 泥膜浇铸第四百九十章 范家要发达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祯四年的年终总结第二百二十八章 第六名弟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朱舜的面子第三百五十七章 活着的县治六百一十一章 满清图谋蒸汽机第二百六十六章 远征辽东第四百三十一章 东林党的柴薪作坊主们第一百七十三章 造船作坊第五百二十五章 朱舜这个香饽饽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黄金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平机械局的收益情况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明的金融体系631.第627章 蓄热室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实验第二百九十七章 朱舜的保命后路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实业家第九十一章 女真火器局六百零九章 工业学院等级第四百九十九章 皇太极因为舆情要大宴群臣第一百二十四章 墙倒了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子变成实业阶层第一百一十一章 气缸第十五章 挑选厂房的地点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织布厂可养多少军士第五百章 造纸工厂对满清的影响第三百三十九章 稀硫酸的三种反应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祯四年的年终总结第五百一十章 工业革命对战争形势的改变第五百八十三章 工业派的力量第五十三章 女真来袭第六十一章 大明第一家火器局第四百四十五章 晋商又要赚钱了(元宵快乐,加更)第二百七十二章 东风快递第五百五十五章 课税局第二百八十八章 开始建立军火公司第四百八十九章 解决晋商最好用的办法第五百八十二章 工业派召集人马第一百六十二章 绑架火器专家第一百二十六章 对赌的影响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祯四年的年终总结第三百六十四章 八百斤就够了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