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 子弟兵

286 子弟兵

照着当年的惯例,熊民仰收下莫松送的这筐鸡蛋是理所应当的,甚至他还可以挑剔莫松礼数不周,因为一筐鸡蛋的孝敬对于他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官兵来说,实在是太寒酸了。

不过,苏昊在组建勘舆营的时候,就把后世的治军理念灌输于其中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样的规矩,即便是刚加入勘舆营不久的新兵也是耳熟能详,更何况熊民仰这种老兵。看着莫松一脸诚惶诚恐的样子,熊民仰笑着接受了这份心意,同时让旁边的士兵按着市场上的价格,数出60文钱,递到了莫松的面前。

“这如何使得!”莫松像见了什么烫手的东西一样,连连摆手,“大军光临寒村,小人身为里长,无一物奉献,已是惭愧之极。区区几十个鸡蛋,如何敢收将军的钱?”

“莫里长,你就收着吧。”熊民仰拿过钱,硬塞到了莫松的手上,“我进村的时候已经看到了,马桥村的百姓生活艰难,我们在此办差,若再是白吃白喝,那就是鱼肉百姓了。别说我们自己良心能不能安,就是我们守备大人知道了,也饶不了我们的。”

“把总,你们这……到底是哪来的队伍啊?”莫松捧着钱,怯生生地问道。

“我们叫勘舆营,是直属于兵部的。其实我们的来意跟你说说也无妨,就是测量一下周边的山水,给兵部制作地图所用。”熊民仰打着哈哈道。

“勘舆……地图……”莫松摸着脑袋,死活也理解不了这些事情。

不过。知道官兵吃饭会给钱,这倒是一件让莫松觉得愉快的事情。从听说官兵要来村子里开始。莫松就一直在担心接待的问题,这些钱显然不能让他这个当里长的一个人出,但如果要分摊到全村各户去,光是收钱就能够把他给累死了,要知道,这村子里有多少户人家搜遍全家都找不出一个铜板来。

分散到各家各户去住宿的勘舆营士兵们此时也正在与自己的房东交代伙食费的问题,照着一人一天20文钱的标准,他们把饭钱预告交给了房东的手上。那些农民都像莫松一样。先是惶恐,随后则是窃喜,罗山这个地方经济不发达,物价随之也比较低,20文钱已经足够一个五口之家吃一天了,这就意味着众人接待这些官兵不仅不会有负担,还能多少挣到一点外快。

“二位军爷。你们要吃点啥,小人这就去集上买去。”村民莫三拿着40文钱,满脸喜色地对士兵廖一明和尹国贤问道。

“咱们罗山的肉价是多少?”廖一明问道。

“8文钱一斤。”莫三答道。

“割……两斤肉吧。”尹国贤道,“回来做了全家一起吃,其他的菜蔬,你就看着买吧。”

“岂敢岂敢。这都是军爷你们的钱,我们怎么能吃军爷你们的肉……”莫三推托道。

廖一明笑道:“老莫,你怎么说话的,什么叫吃我们的肉啊。”

“哎呀,小人说错了。小人该死,军爷勿怪!”莫三连忙道歉。

尹国贤走上前。拍拍莫三的肩膀,说道:“老莫,论岁数,我们理当尊称你一句莫叔了,你就别跟我们太客气了。如果不嫌弃的话,你就称我和老廖一句老弟,别军爷军爷地,把我们都叫老了。”

莫三愣了:“呃……这哪合适啊。”

尹国贤道:“我说合适就合适,老莫,咱们就这样定了。这些天我们兄弟少不了麻烦你,咱们就以兄弟相称,饭同吃,活同干。我们守备说了,我们勘舆营是百姓的子弟兵。”

“守备……是多大的官啊?”莫三问道。

廖一明道:“我们守备是四品,你们知县是七品,你算算看,我们守备是多大的官?”

“那不是得和巡抚一样大了?”莫三惊了,他弄不清楚官场中的品级是如何算的,只觉得比知县还大的官,那铁定就是大得不得了的。既然这样大的一个官发的话,想必是很管用的。子弟兵,这个词莫三只在戏文里听说过,如今总算见到真的了。

这天中午,马桥村里飘起了久违的肉香,那些没有被分配到接待官兵的农家,个个都咽着口水,羡慕地看着那些幸运的邻居们。官兵进村不扰民,而且还拿出钱来买肉请百姓吃,这是他们从未听说过的事情,可现在就实实在在地发生在他们眼前了。每个村民在惊叹之余,都在琢磨着,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啊!

深入农村,与农民打成一片,这是苏昊给勘舆营定下的方略。在汝宁这个地方,苏昊是个外来的官员,勘舆营也是外来户,要想查处当地官吏、豪强勾结的事情,没有百姓的支持是万万难以做到的。

苏昊在勘舆营中倡导官兵平等的思想,队伍的作风是非常过硬的,这就使得他敢于大胆地把勘舆营化整为零,分散到汝宁各州县的农村去了解情况。仅仅一顿饭的工夫,整个马桥村的百姓就接受了这支队伍,尽管队伍里的那些大兵说话的口音是如此陌生,却也并不妨碍村民们把他们当成自己人。

“老莫啊,你家这眼土灶,打得太差了,要不要叫我这位尹兄弟给你改改?”

吃过午饭,众人围坐在桌边聊天消食,廖一明指着莫三家的灶间,对莫三说道。

“尹老弟会打灶?”莫三奇怪地看着尹国贤问道,经过一顿饭的时间,莫三现在已经能够很自如地以老弟来称呼这些士兵们了。其实士兵大多也都是农民出身,只是身上多穿了一件军服而已,如果不是自己刻意要装出一副嘴脸去欺压百姓,那么与寻常人又有何不同呢?

尹国贤道:“正是。小弟当兵之前,是做泥瓦匠的。不过。这打灶的手艺,却是蒙我家守备所授。在我们老家淮安,现在家家户户都用的是我家守备发明的灶,这个灶是以我们淮安知府的姓氏命名的,叫作韩氏灶。”

“你家守备怎么还会打灶啊?”听到尹国贤的解释,莫三更纳闷了,守备这么大的官,不是应当成天游手好闲的吗。怎么还会发明什么灶?

尹国贤自豪地说道:“我家守备,那可是有通天彻地之能,连皇上都知道他的名字。对了,他还见过皇上呢。他发明的这个韩氏灶,比寻常人家的灶能够省一半的柴草,如果和你老莫家的灶相比,能省出七成的柴草呢。”

“果真如此?”莫三瞪圆了眼睛。守备大人有没有见过皇上,这与他没什么关系,他更关心的是尹国贤说的省柴灶问题,“若能省出七成柴草,那我家一年下来,光柴草也能省出几百文啊。”

山里人家的柴草不用花钱买。但同样需要花力气去山里砍。如果能够省下这些柴草来,挑到集上去卖,那就能够变成现钱。莫三没什么文化,但在这种问题上,他的计算是极其精明的。

“闲话少说。老莫,趁着现在吃过饭没事。我就给你改改这个灶。”

尹国贤说着就站起身,挽起袖子往灶间走。莫三装出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象征性地拦了一下,也就随着尹国贤一起去了。

苏昊利用后世知识所设计的省柴灶,经过在丰城的推广之后,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韩文从丰城调到淮安去当知府,捎带着把省柴灶的经验也带过去了,在淮安全境推广,将其作为一项惠民工程。要推广省柴灶,韩文当然要借助苏昊的力量,而苏昊则是把技术传授给勘舆营的官兵,然后让他们再去传授给当地的泥瓦匠们。因为这个缘故,勘舆营官兵或多或少都懂一点省柴灶的建造方法,这么一项技术在农村无疑是能够得到极大欢迎的。

农村里面,各家各户的事情毫无秘密可言。尹国贤给莫三家改造省柴灶,这个消息一下子就传遍了全村。莫三家小小的灶间成了一个展馆,村里的男男女女轮番过来参观,一边看一边评论。不久,又有其他人家也传出消息,说住在家里的官兵也在帮他们家改造炉灶。一时间,全村都闹腾起来了,有一路小跑去村外挖黄泥的,有忙着去集上找铁匠打炉篦子的,也有东家走走、西家串串看热闹的。

“这些官兵到底是想干什么呀?”乡老莫正相、莫正元凑在一处嘀咕道。

“听里长说,他们是什么勘舆营的。”

“勘舆?那不是道士做的事情吗?”

“不是道士那种勘舆,他们说他们是画地图的。”

“画地图的?这和打灶有什么关系?”

“圣人说,事有反常必为妖,我看其中必定有诈。”

“圣人说过这话?”

“……”

这样的讨论当然是没什么结果的,事实上,同样的疑惑也在汝宁府无数个乡村的士绅们心中盘旋着,但他们根本无法猜出这其中的玄机。有些豪强也听说了这样的消息,他们同时还知道这支名叫勘舆营的队伍是跟着那个朝廷派来查案的苏学士一起来的。但他们的脑子无法把查案与改造省柴灶这样的事情联系起来,最后就只能把这些都当成苏昊的一种亲民秀了。

这个年轻的学士,估计就是靠这样一些鸡鸣狗盗的手段爬上高位的吧?至于说要查什么豪强侵占土地案,呸!

地主和官吏们都这样轻蔑地想道。(未完待续)

068 县衙政治209 何为轻重333 推波助澜134 两个办法276 伤心故地194 黑吃黑198 喜获豪宅253 火器劲旅047 指教352 冲营310 郁闷的程栋075 硐头406 集资造船143 兵部主事425 迎战西班牙舰队195 有恃无恐044 工程测量302 土地问题019 下馆子415 红夷来了121 五百钱057 分钱108 金矿379 死亡山谷046 涂老先生358 困兽犹斗201 无妄之灾071 掌柜的422 分田分地真忙356 狂妄的李如松306 现场审案076 地师的传说255 火器生产064 斗殴128 化学家陈观鱼332 激化194 黑吃黑239 穷寇勿追165 扣押人质241 誓死不退239 穷寇勿追020 又见神棍380 归心177 摸骨算命044 工程测量090 韩倩的解决方案043 井下361 火炮攻城125 方孟缙上门042 看飞碟220 新任淮安知府329 新鲜韭菜的理想231 周举人献计152 盯梢049 老将邓子龙259 只怕秋后拉清单050 谈论火器120 英雄救美013 见到县领导136 献宝101 与子同袍346 着力兔出兵喜迎马年4000字106 怀璧其罪390 心动354 大破鞑靼213 荣升工部主事028 改之260 丧尽天良完本感言与新书预告299 刘其昌出面060 马玉的抉择199 深度合作137 调令045 打赌069 体制问题102 仗义半从屠狗辈049 老将邓子龙323 塞上江南114 水库坝址419 三大纪律264 宿营刘店镇274 低调行事255 火器生产210 不怕价高056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296 闭门羹279 招徕314 崇王的觉悟072 苏氏科贸商行069 体制问题338 出战413 铲除红毛妖孽235 畏罪潜逃004 穷家032 技术痴吴达302 土地问题038 两个井位119 缠斗138 天雷滚滚321 捉对群殴
068 县衙政治209 何为轻重333 推波助澜134 两个办法276 伤心故地194 黑吃黑198 喜获豪宅253 火器劲旅047 指教352 冲营310 郁闷的程栋075 硐头406 集资造船143 兵部主事425 迎战西班牙舰队195 有恃无恐044 工程测量302 土地问题019 下馆子415 红夷来了121 五百钱057 分钱108 金矿379 死亡山谷046 涂老先生358 困兽犹斗201 无妄之灾071 掌柜的422 分田分地真忙356 狂妄的李如松306 现场审案076 地师的传说255 火器生产064 斗殴128 化学家陈观鱼332 激化194 黑吃黑239 穷寇勿追165 扣押人质241 誓死不退239 穷寇勿追020 又见神棍380 归心177 摸骨算命044 工程测量090 韩倩的解决方案043 井下361 火炮攻城125 方孟缙上门042 看飞碟220 新任淮安知府329 新鲜韭菜的理想231 周举人献计152 盯梢049 老将邓子龙259 只怕秋后拉清单050 谈论火器120 英雄救美013 见到县领导136 献宝101 与子同袍346 着力兔出兵喜迎马年4000字106 怀璧其罪390 心动354 大破鞑靼213 荣升工部主事028 改之260 丧尽天良完本感言与新书预告299 刘其昌出面060 马玉的抉择199 深度合作137 调令045 打赌069 体制问题102 仗义半从屠狗辈049 老将邓子龙323 塞上江南114 水库坝址419 三大纪律264 宿营刘店镇274 低调行事255 火器生产210 不怕价高056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296 闭门羹279 招徕314 崇王的觉悟072 苏氏科贸商行069 体制问题338 出战413 铲除红毛妖孽235 畏罪潜逃004 穷家032 技术痴吴达302 土地问题038 两个井位119 缠斗138 天雷滚滚321 捉对群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