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 汝宁科学院

大明地师287 汝宁科学院

“苏学士,吴先生,你们看这个科学院就建在此处如何?”

这是在汝宁城外的一处农庄,崇王世子朱常津兴致勃勃地指点着庄子上的房舍,对跟在他身边的苏昊以及老学究吴之诚说道。几名随从都被朱常津赶得远远的,因为朱常津嫌他们太没有眼色,会影响他与苏昊、吴之诚之间的谈话。

吴之诚是苏昊推荐给朱常津的,朱常津带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差人专程前往江西丰城给吴之诚下聘书,请他到崇王府来当幕僚。吴之诚起初对于这个邀请很不以为然,如其他读书人一样,他对于这些藩王是非常不屑的,更不觉得这些人会有什么真正的求贤之心。

不过,朱常津派去的下人同时还带去了苏昊写给吴之诚的信,信中对于朱常津的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说明朱常津此次聘请吴之诚,是出于探寻格物之道的想法,这与吴之诚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是非常吻合的。吴之诚读过这封信之后,改变了初衷,带着自己的几大箱子书,千里迢迢地来到了汝宁。

朱常津在自己院子的客厅里召见了吴之诚,二人不知谈了些什么,到吴之诚出来的时候,朱常津竟然亲自送到了门口,这可是从来没有人享受过的礼遇。

紧接着,朱常津就差人给苏昊送信,声称自己想办一个书院,以吴之诚为院长,招揽天下英才,专事研究佛郎机学说,据说这个动议还得到了崇王朱翊爵的赞同。

“世子,这个动静是不是有点太大了?”苏昊好心好意地劝说道,他担心这位二世祖只是一时心血来潮,回头万一没兴趣了。岂不是要留下一个烂摊子给别人去收拾?

“人生苦短,学海无涯,我辈既知有如此精彩的学说,岂能不大张旗鼓追逐之?”朱常津颇有诗意地说道。

“可是,世子想追逐些什么呢?”苏昊又问道。

朱常津道:“吴先生给我讲了数学、物理、化学这些道理,对了,他说这些东西都是你讲给他听的,他在这两年时间里又有了许多自己的心得。他跟我讲了很多想研究的方向,说如果能够研究出来。近可解释身边的诸多疑惑,远可助我大明富国强兵。这些事情,本世子都相信了,只是觉得如此玄妙的学说,光凭吴先生一个人琢磨。未免力有不擒。若能有十个、百个如吴先生这样的大儒一起来做,岂不是可以取得百倍之功?”

“可是,世子想取得什么样的功绩呢?”苏昊继续问道。

朱常津道:“听吴先生说,你曾与他言道,天上的雷电是可以引到地上来使用的,用雷电可以推动水车,不用水力、风力和畜力。水车就可以转动。本世子想要做的,就是让这个预言得以实现。”

苏昊被朱常津的远大理想给雷倒了,他劝道:“世子,这数学的研究也就罢了。物理和化学的研究,可都是要用钱的。世子说的引雷电驱动水车,是电学研究的范畴。要搞电学,就涉及到电线、电机。这都是要花费无数的银子才能开发出来的东西。”

“对于本世子来说,银子不过是身外之物罢了。”朱常津淡淡地说道。

苏昊再三询问。最终明白朱常津是要玩真的了,也不知道吴之诚给他灌了什么迷魂汤,使他一门心思地就想办这么一个以研究西方学说为宗旨的书院。

苏昊能够做的,就是替朱常津给书院改了个名字,叫作汝宁科学院。因为朱常津要做的这些事情,与时下各地的书院已经完全不是一码事了,这分明就是一个科学院该做的事情。以苏昊的意思,他更希望建一个皇家科学院,可惜朱常津仅仅是一个藩王世子,是没资格使用“皇家”的头衔的。

要办一所科学院,场地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苏昊提出,如果要做物理、化学方面的实验,难免会有一些动静,或者有些废水、废气的污染,这样的一个机构安排在汝宁城里,是不太妥当的。这个问题自然也难不住朱常津,崇王府在汝宁城外有十几处农庄,随便找一处出来也足够建一个科学院了。

朱常津从来没有像这段时间这样精力充沛,他亲自带着苏昊和吴之诚到选定的农庄去实地考察,听取二人对于农庄改造的意见,并当场叫来农庄的管事,吩咐他照着苏学士和吴院长的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

要建立一个科学院,研究人员是最为关键的。朱常津广撒英雄帖,招募对于算学、格物之道有兴趣的大儒,并许以丰厚的束脩。苏昊算是见识了什么叫作财大气粗,几千两银子对于朱常津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相比之下,徐光启这些人在京城里搞科研的投入简直就不值一提。

在明朝末年,虽然八股科举仍然占据着主流地位,但读书人中间有志于探索科学技术的也不在少数。在此前,这些人根本找不到一个能够让他们专门研究格物之道的场所,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无法与他人分享。听说汝宁府的崇王专门办了一个研究格物的书院,各地的儒生闻风而来,一下子就把一个农庄挤得满满当当的。

一个藩王,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要想让朝廷不关注,那是完全不可能的。朱翊爵专门给万历写了一封信,解释了儿子所做的事情,并再三说明,这个科学院如果能够研究出什么新东西,必定会在第一时间呈送给朝廷,服务于大明正统。

万历给朱翊爵回了信,信中高度赞扬了皇侄朱常津的求学之心,并象征性地拨了几百两银子的内帑以示赞助。其实,皇帝对于藩王这种自娱自乐的事情,一向都是采取支持态度的。因为只有让藩王们找到一些事情干,他们才不会因无聊而生出各种不臣之心。

苏昊也没有想到,自己原本是为了搪塞朱常津而建议他去研究佛郎机学说,结果却歪打正着。在大明忽悠出一个科学院来了。他到科学院去和各地来的儒生们座谈了几次,很快就被众人的求知欲望给淹没了。大明并非没有人才,缺的只是一个让人才释放他们才能的机会而已。

代数学、几何学、三角学、解析几何、力学、光学、电磁学、无机化学……苏昊凭着自己的记忆,给科学院列出了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至于如何去建立起这些学科,那就看所有研究人员的智慧了。

“若非这个身份太过敏感,老夫也想到那科学院去当个研究员啊。”李贽在听完苏昊介绍的科学院的情况之后,不无羡慕地说道。

“李先生就别去凑这个热闹了,这都是为了给崇王世子找点事情做。省得他无聊的时候总来烦我。”苏昊呵呵笑着说道。

李贽摇摇头道:“改之可不要小看了这个科学院,老夫虽然没有亲身参与其中,但凭着改之的只言片语,也能想象出其中的活力。千百年来,这匠作之事一直都是靠着匠人们口口相传。所有的技艺都是一次次试出来的。而改之搞的这个科学院,能够把匠人们的技艺变成术,使其不但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这可是了不起的一个变化啊。”

“说是这样说,可是科学研究真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世子想搞的有些东西,只怕一个人穷一生之力都难以办到。”苏昊说道。他想起朱常津跟他说起电学的事情,以明代的技术背景,要实现蒸汽革命都很困难,更何况是电力革命。

李贽道:“穷一生难以办到。那就用两代人、三代人的时间去做。我们今天的学问,岂非前人一代代积累下来的?只要有人开了这个头,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改之,从这个意义上说。你功在千秋啊。”

是吗?苏昊有些意外,又有些兴奋的感觉。如果他所做的一切。能够成为中国近代科技的启蒙,那他那不枉这一趟穿越了。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西方科技与中国科技的差距还不算大,但在真实的历史中,中国的科学技术没有发展下去,而西方科技则日新月异,最终把中国科技甩出了很远。

如果能够借朱常津的力量,推动大明的科技进步,那么再经过100年或者几百年,中国的科技还会落在西方之后吗?

苏昊不允许自己再想象下去了,一切都顺其自然吧。如果朱常津能够保持现在的热情,那么也许真的能够从这个科学院中迸发出无数科技的火花。但如果情况有变,那么这场轰轰烈烈的科技革命就不过是一个二世祖一时的心血来潮而已,谈不上对社会、对历史有什么贡献。

如果苏昊自己是一个王爷,他更愿意亲自去当这个科学院的院长,带领一干志同道合的明代学者,攻克各种科学难关,建立起一套属于大明原创的科学体系。但他知道,这是不现实的,他现在仍然算是人微言轻,如果他不能把朝廷交给他的差使办好,那么日后他就不要幻想有什么发言权。

“李先生,科学院这件事情,就让世子自己去琢磨吧,咱们还是专心解决汝宁府的事情为好。这些天,李先生潜心研究汝宁府的卷宗,应当理出一些头绪来了吧?”苏昊对李贽问道。

ps:

橙子算是做茧自缚,接了一个自己力所不能及的项目,现在把自己给困住了。国庆在家处理了7天的数据,到现在还没有做完,感觉事情越做越麻烦的样子,下一步还不知道是什么结果。脑子都被数据占了,码字也码不出来,所以就一直断更了,大家多理解吧。今天忙里偷闲码一章出来,主要是要告诉大家,这本书目前还没进宫,至于会不会进宫……咳,我先忙去了。

277 小乞丐302 土地问题346 着力兔出兵喜迎马年4000字102 仗义半从屠狗辈286 子弟兵397 一幅地018 韩倩的心思218 老江湖115 修水库的圣贤之道057 分钱417 藩国的求助111 绣娘007 农村妇女参观团132 铜鼓石080 五十顷中田110 国本之争017 安顿380 归心221 靠山035 韩氏省柴灶133 左右为难314 崇王的觉悟327 火器威武185 让功432 另一个大明大结局192 帮闲384 初遇挫败431 海上游击战064 斗殴154 宣示武力060 马玉的抉择036 分配方案211 销售代理167 通风报信069 体制问题392 新思维279 招徕118 有文化的土匪188 老兵111 绣娘214 走马上任080 五十顷中田025 知县的胡萝卜225 苏氏治河方略169 献矿412 骚乱186 进京面圣364 善后166 初入播州城217 人如草芥143 兵部主事097 神奇的测绘术253 火器劲旅365 以战养战292 收网362 内讧154 宣示武力294 我家的表哥数不清316 新的任务323 塞上江南384 初遇挫败338 出战236 曾奉先串联205 秀儿进京052 回城184 归途292 收网417 藩国的求助150 摊上事了357 攻城之争031 电学实验351 故伎重演185 让功370 云集边城302 土地问题316 新的任务173 定位087 价值连城的配方377 树倒猢狲散231 周举人献计334 起事001 大旱005 省柴灶132 铜鼓石274 低调行事318 以防不测152 盯梢407 水师总兵278 故人325 采煤143 兵部主事048 夜宴128 化学家陈观鱼066 有杀人执照268 营救大儒李贽362 内讧045 打赌067 戴奇调停333 推波助澜079 赵员外
277 小乞丐302 土地问题346 着力兔出兵喜迎马年4000字102 仗义半从屠狗辈286 子弟兵397 一幅地018 韩倩的心思218 老江湖115 修水库的圣贤之道057 分钱417 藩国的求助111 绣娘007 农村妇女参观团132 铜鼓石080 五十顷中田110 国本之争017 安顿380 归心221 靠山035 韩氏省柴灶133 左右为难314 崇王的觉悟327 火器威武185 让功432 另一个大明大结局192 帮闲384 初遇挫败431 海上游击战064 斗殴154 宣示武力060 马玉的抉择036 分配方案211 销售代理167 通风报信069 体制问题392 新思维279 招徕118 有文化的土匪188 老兵111 绣娘214 走马上任080 五十顷中田025 知县的胡萝卜225 苏氏治河方略169 献矿412 骚乱186 进京面圣364 善后166 初入播州城217 人如草芥143 兵部主事097 神奇的测绘术253 火器劲旅365 以战养战292 收网362 内讧154 宣示武力294 我家的表哥数不清316 新的任务323 塞上江南384 初遇挫败338 出战236 曾奉先串联205 秀儿进京052 回城184 归途292 收网417 藩国的求助150 摊上事了357 攻城之争031 电学实验351 故伎重演185 让功370 云集边城302 土地问题316 新的任务173 定位087 价值连城的配方377 树倒猢狲散231 周举人献计334 起事001 大旱005 省柴灶132 铜鼓石274 低调行事318 以防不测152 盯梢407 水师总兵278 故人325 采煤143 兵部主事048 夜宴128 化学家陈观鱼066 有杀人执照268 营救大儒李贽362 内讧045 打赌067 戴奇调停333 推波助澜079 赵员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