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张先生来了

孙炎没有等两天,实际上只是一天半,张希孟就亲自来了,不但他来了,还跟来了徐达,外加上三千朱家军精锐!

同时还有一百多名通过科举的军方人才。

这个阵容就离谱,张希孟在老朱那里什么地位就不用说了,尤其是最新的理论纲领提出来,俨然升级到了思想家的高度了,溧水的一点小摩擦,无论如何,也用不到他亲自出手。

如果非要牛刀杀鸡,大材小用,张希孟来也就算了,把徐达派过来,又是什么意思?

别看朱元璋手下猛将无数,但徐达已经有了第一人的气象,他不光作战勇猛,而且也有帅才,属于最让老朱放心的一个。

文武两个第一跑来伺候溧水,这溧水的福气还小得了?

“先生,我有几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说?”徐达试探着问道。

张希孟纵马前行,微微一笑,“你是不是打算替韩三求情?”

徐达怔了怔,随即苦笑道:“什么都瞒不过先生的心思,这个韩三纠集泼皮无赖,的确该死。可他毕竟是为了分田,这也是咱们的主张,杀了他,岂不是自断手脚?”

张希孟眉头一皱,“徐达,我没有料到,你怎么也这么看?韩三这种人,还能留着吗?”

“这个……自然是不能留,但我以为……孙家也不能留!”徐达凝重道。

张希孟眉头挑动,心中思忖,半晌突然笑了。

“徐达,你是要我把两边都宰了?”

“总之,我以为处罚韩三,不能比孙家更重!不然先生想推得均田,就不可能成功。”

“为什么?”张希孟笑呵呵反问,他很想听听徐达的意见,看看这位有什么高见。

“先生,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孙炎处置得当,韩三假冒朱家军,肆意胡为,自然是取死有道。可是不能忘了,这么多年来,孙家跟元廷合作,他们霸占田亩,欺凌乡亲,鱼肉百姓……种种作为,只怕比韩三可恶一百倍不止!如今若是放过了孙家,处死了韩三,别管有多少理由,都是纵容了豪强地主,伤损了百姓的志气,还请先生明察!”

徐达说完之后,就盯着张希孟。他发现张希孟面色如常,并没有什么异常,徐达也有些急躁了。

“先生,有些话我本不该说,但是面对先生,我不敢不说……徐达,还有许多人,我们出身贫苦,都赞成分田,也知道这是无数百姓难得的一次机会,一旦错过了,几辈子都遇不上了。可有些人不爱听的,他们会借着韩三的事情,说他是刁民,说分田只会让这些恶人得利,真正的百姓还是要吃亏。而且诸如孙家这种,是安善良民,虽然他们掌握地方,但总要好过韩三这类的地痞匪人……”

徐达一口气说完,凝视着张希孟,“先生,如果上位信了这些话,均田就做不下去了!即便做了,也会大打折扣,徒有其表,只怕要不了多久,就会瓦解冰消,前功尽弃……先生,这可是无数百姓的心愿所在!不能,不能这么毁了啊!”

张希孟听着这里,忍不住一笑,“徐达,你看得很准,说得也很对……但是我想问你,你说有人会在上位身边说这些话,你说的这个人是谁?”

徐达愣了片刻,嘟囔道:“先生心知肚明,又何必为难我!”

“不!”

张希孟摇头,“我的确不知道,而且我希望你也不要乱说……我们刚刚讨论过来,好容易上下一心,现在却要区分彼此,寻个由头,就互相内斗起来,你以为分田大业,真的能成功?”

徐达这下子无言以对,甚至不敢言对。莫非说,连张希孟都改了主意?

“先生,这样下去,穷苦百姓,还有希望吗?”徐达悲愤质问。

张希孟又笑了,“徐达,这就是这事情的艰难之处,你觉得为了均田大业,应该回护韩三,让他的下场不能比孙家惨……我不好说对错,但是有人也希望借着韩三的人头,敲打各地百姓,你想想,你们两边的心思手段,是不是都是一样的?”

“不是!”徐达断然道:“我,我是为了穷苦的乡亲百姓,我可没有那么多私心!”

张希孟又笑了,“好,就算你们的用心不一样,但手段总还是类似的吧?如果让外人看起来,会不会把你们归结为一丘之貉?”

“这,这!”徐达再次语塞,他自然是说不过张希孟,而且他觉得今天的张先生非常奇怪。谁会阻挠分田,在朱元璋那里搬弄是非,大家心知肚明。

张先生却偏偏装糊涂,如果这样下去,岂不是被那些人吃得死死的,还怎么跟他们斗下去啊?

“先生,你,你教我们读书,给我们起名字,说了那么多好听的话,告诉未来耕者有其田,人人富足饱暖……难不成这些都是说说而已吗?”徐达的声音竟然有些颤抖,他是相信张希孟所讲,而且是真心认可。

也愿意竭尽全力支持,哪怕马革裹尸,也心甘情愿。

有他这样想法的,在朱家军里面,也大有人在。

可是孙家和韩三的争执,让徐达迷茫了,到底该支持哪一边?

韩三固然不对劲儿,可孙家这种豪强,就因为有一个愿意投靠朱元璋的儿子,就能躲过罪责,继续逍遥自在吗?

要真是这样的话,还说什么均分田亩,公平正义啊?

张希孟把徐达的悲愤抑郁看得一清二楚,也知道他的想法,张希孟语重心长道:“我知道你的用心,但是我也想提醒你,咱们遇到了事情,不能鲁莽,不能凭着自己的经验去判断。而是要下功夫,把具体的情况分析清楚了,找到真正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找到最稳妥的办法。”

“什么事情都没有解决,就先想着内斗,想着咱们当中有坏人,这样一来,只会把朋友变成敌人,把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起来。最后就演变成了党争,到了这一步,就再也没有是非对错了。”

张希孟的这番话不可谓不重,本来对徐达不该说的,但是张希孟很希望他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响鼓更需重锤!

果然,徐达眉头拧成了疙瘩儿,反复思量再三,这才道:“先生,俺确实错了,可,可这事情要怎么办才好?着实没有头绪!”

张希孟露出了笑容,“这才是办事的样子……咱们推行均田,为了是什么?是单纯给百姓土地,让百姓过得好吗?是,也不是!咱们是希望通过分田,调动百姓的积极性,就像在滁州等地一样,让老百姓死心塌地支持咱们,给咱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助力,最终推翻元廷!说到这里,就有一个关键,均田必须动员百姓!必须让老百姓主动站出来,这样才能成功!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你懂了吗?”

徐达沉吟片刻,也恍然大悟,可他还有一丝丝的困惑不解。

“先生,你说让百姓动起来,这话我赞同!可如今动起来的是韩三这种泼皮混混,并非真正的百姓……”

“所以要动员真正的百姓,铲除他们!”张希孟双眼闪烁着光彩,朗声对徐达道:“我们的老百姓,大多数都是沉默的,坚忍的。遇到了事情,并不愿意第一个站出来。因此在某些人看来,他们是麻木的,无法触动的。结果在每次变革的时候,都是一群上蹿下跳的小丑,他们心思活泛,胆子大,敢闯敢拼,拉大旗作虎皮,最先跳出来。就像是韩三,他一个混混泼皮,觉得咱们主张均田,他的机会就来了,纠集一帮手下,到处勒索,什么坏事都干,比那些豪强也好不到哪里去!”

“如果只是看到了这一步,把他们错认为老百姓,咱们的均田大业就肯定失败。且不说别人的攻讦、阻挠,光是靠着这些人,能推动均田吗?你是领兵将领,最清楚这件事。一个主将不管如何厉害,手下都是一帮废物点心,这仗能打赢吗?”

徐达听到这里,如同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先生果然高见,那,那咱们接下来要怎么办?”

张希孟一笑,“很简单,就要把真正的百姓叫出来!让他们来评断这件事!”

徐达渐渐明白了张希孟的意思,顿时心花怒放,那些同来的军中人才,也在这番对话当中,受益无穷。

张希孟引入了军中的人,参加科举,进入官场,就是希望拥有一批有纪律,执行能力强,忠诚可靠的官员。

而徐达隐隐有军中第一人的架势,张希孟也乐意跟他沟通,把道理讲清楚。

徐达明白了,也就代表军中很多人明白了,对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也就有了保证!

……

张希孟花了一天半的时间,终于赶到了溧水,但是他根本没有去孙家,也没搭理被关押起来的韩三,而是拉着徐达,还有许许多多的士兵,让他们去百姓家中,不干别的,就是跟老百姓聊天。

这也就是张希孟亲手带出来的朱家军精锐,又经过了徐达的严格训练,不然换成任何兵马,让他们去老百姓家里,那岂不是把狼送到了羊群?

只不过张希孟对朱家军有信心,可老百姓还是没法接受,因此被吓得不轻,许多人都干脆关门闭户,躲在家里不敢出来。

果然,想接触真正的老百姓,不是那么容易的!

“告诉弟兄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要觉得难,多多想曾经的你们自己,不也是害怕官兵吗?大家伙现在就去劈柴挑水,替老百姓干活。如果没有活儿,就跟他们说话,讲解清楚咱们的意思,顺便拿点粮食,或者是其他的小礼物,先交个朋友,礼尚往来,总能把老百姓的心焐热了。”

张希孟的这番话,简直让许多人都懵了,这也太卑微了吧?

我们可是来替老百姓做主的!

“不把身体蹲下去,怎么能跳得高?”徐达气哼哼道:“你们随意,我先来!”

这下子大家伙无话可说了,指挥使都上了,他们还有什么犹豫的……结果就见到了一番奇景,朱家军的士兵背着劈柴,挑着井水,送到了老百姓的门口。

还有人见院门开着,就进去清扫院子里的杂物,一边清扫,一边跟老百姓对话,不厌其烦说着朱家军的政策,反复告诉大家伙,我们不是坏人,和那些害人的元兵不一样……做完之后,还会留下一小口袋粮食,作为见面礼。

坦白讲由于口音的问题,不少人都听不懂说了什么,但是朱家军的举动摆在那里,那些在屋子里蜷缩的百姓,渐渐放下了警惕。他们小心翼翼拿过来口袋。

沉甸甸的,还是上好的粳米!

咱们可不能不懂礼数!

终于有百姓找到了朱家军,双方的沟通之门敞开了……终于可以坐下来聊聊,听听大家的心里话了。

在张希孟赶到的第五天,所有百姓终于不再忐忑,而是走出家门,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汇聚成人山人海。

韩三被从孙家带出来,孙炎,还有他爹,也都赶来了。原本两边你死我活,势不两立。可是面对百姓,竟然不约而同两腿发软,韩三和孙父一起瘫倒,而孙炎也是汗流浃背,心中骇然!

这个案子,还有难度吗?

第一百五十章 菩萨兵来了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六百三十五章 绣春刀,出鞘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亲,不赔款第八百七十九章 开国旧事第一百七十七章 刘伯温考试第二百二十五章 学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诗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悬赏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许士大夫再回来第二百五十三章 吓坏的百官第三百零八章 怎么当吴王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儿辈的婚事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来买粮的(新年第一更)第一百零五章 赵均用覆灭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标来了第五百九十五章 弹劾太子的猛士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国之法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国之法第二百一十六章 劝降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规矩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伙在此!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兴起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谢天恩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还活着!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一百章 军中不许赌博(三更求票)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为士第三百一十章 你们想要多少?第三百四十四章 丧子第四百四十八章 织毛衣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复大都第四百七十二章 请小明王退位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讲武德第三十五章 运输大队长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张相公第三百五十四章 圣君贤臣第一百六十章 会师第二百一十六章 劝降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标的感悟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诞生第三百一十九章 权柄到手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头上砍去第二百八十三章 称王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三百三十四章 脱胎换骨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驸马第八百五十九章 变法强国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虏楼船第七百八十四章 赌上一切的朱标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写感想了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补昨天的)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钱的人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带货了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闻鼓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三十章 淮西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谢天恩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补昨天的)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纳税逃不掉第四百二十九章 连大户都背叛了第四百七十章 军粮到手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三百九十六章 吴王的请帖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战后总结第八章 名满濠州的朱公子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复大都第四百九十三章 无懈可击的张相公第四十一章 收获满满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处罚第五百零三章 鲤鱼焙面第五百五十二章 张相封神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进兵高邮第四十章 郭子兴的馈赠第五百二十四章 张士诚,决不投降!第三百二十章 度支局开工了第六百二十章 纪念馆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个技术活儿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孙伴读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三百九十六章 吴王的请帖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订)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亲戚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贾鲁河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织毛衣的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门槛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纳税逃不掉第四百一十六章 巨贪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诺第一百八十六章 张先生来了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军侯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强鲶鱼效应
第一百五十章 菩萨兵来了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六百三十五章 绣春刀,出鞘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亲,不赔款第八百七十九章 开国旧事第一百七十七章 刘伯温考试第二百二十五章 学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诗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悬赏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许士大夫再回来第二百五十三章 吓坏的百官第三百零八章 怎么当吴王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儿辈的婚事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来买粮的(新年第一更)第一百零五章 赵均用覆灭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标来了第五百九十五章 弹劾太子的猛士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国之法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国之法第二百一十六章 劝降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规矩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伙在此!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兴起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谢天恩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还活着!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一百章 军中不许赌博(三更求票)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为士第三百一十章 你们想要多少?第三百四十四章 丧子第四百四十八章 织毛衣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复大都第四百七十二章 请小明王退位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讲武德第三十五章 运输大队长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张相公第三百五十四章 圣君贤臣第一百六十章 会师第二百一十六章 劝降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标的感悟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诞生第三百一十九章 权柄到手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头上砍去第二百八十三章 称王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三百三十四章 脱胎换骨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驸马第八百五十九章 变法强国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虏楼船第七百八十四章 赌上一切的朱标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写感想了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补昨天的)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钱的人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带货了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闻鼓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三十章 淮西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谢天恩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补昨天的)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纳税逃不掉第四百二十九章 连大户都背叛了第四百七十章 军粮到手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三百九十六章 吴王的请帖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战后总结第八章 名满濠州的朱公子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复大都第四百九十三章 无懈可击的张相公第四十一章 收获满满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处罚第五百零三章 鲤鱼焙面第五百五十二章 张相封神了第一百三十五章 进兵高邮第四十章 郭子兴的馈赠第五百二十四章 张士诚,决不投降!第三百二十章 度支局开工了第六百二十章 纪念馆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个技术活儿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孙伴读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三百九十六章 吴王的请帖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订)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亲戚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贾鲁河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织毛衣的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门槛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纳税逃不掉第四百一十六章 巨贪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诺第一百八十六章 张先生来了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军侯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强鲶鱼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