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回 屠刀

启六年腊月,北方连降大雪,京城物价飞涨,李彦提期,要在京城实行戒严,对米粮限量供应。考虑到实际情况,内阁通过了这个提议。

然而,让孙承宗、叶向高等人没有料到的是,李彦将“紧急状况”下的权限用到最大,连夜调兵京城,不但查封多家米铺,而且锦衣卫的缇骑也再次出动,抓了许多人,说是“散步谣言,危害国家安全”。

直到这个时候,才有人想到李彦控制着五军都督府、兵部、锦衣卫等强力机构,要不是当初孙承宗等人小心,甚至还会包括刑部。虽然现在李彦不能通过刑部抓人,不过军队和锦衣卫镇抚司却像两把利剑,让任何心怀叵测者胆颤心惊。

实际上,锦衣卫和新整编的京师三大营采取的行动,并没有将暴力破坏的范围无限延展,只不过他们的动作雷霆万钧,一夜之间,京城七大米行全部被封,旗下各家米店的掌柜,还有米行的幕后老板,都给抓了起来。

镇抚司抓人,沿袭锦衣卫一贯的风格,不管证据,也不讲道理,首先抓起来再说。

虽然李彦并不;做这种有违他所倡导的“法治”,不过大家都不遵守法制,却用法制将自己捆绑起来,要来个“君子之战”,这显然是找虐。而最近发生的这些事情,暗流涌动,也让他知道有些事情,并不总会按照他所设计的那样发展。

这次暴风雪中发生的事,就给李彦提了个醒,让他意识到做事情并不能够理想化,暴力和法制,两手都要抓,都要硬。

对于那些遵法制,没有超出底线的,李彦自然会推崇法制,而对于那些蠢蠢欲动他的友善当做好欺负的话,那么他也不会客气,就以暴力来对待。

新年之前的这次行动,~封掉几大米行,并且宣布这些米行全部充公,而且还抓了幕后的几大豪强,不仅查米行,还查抄了这几家的其它财产霆手段,让人触目惊心。

如果之前李彦摆出一副“讲道理”的姿态下很多人蠢蠢欲动,突然之间来了这套动作,局势居然平静下来,原来蠢蠢欲动的那些人,不约而同地纷纷偃旗息鼓像这会儿才突然意识到,什么法制不法制的李彦强兵在手,就连魏忠贤都能杀,还有什么不能杀的?

事实上。七米行地幕后老板。虽然都是京畿一带有数地豪强。甚至有两家还是勋贵过都被李彦连根拔起。半点情面都不曾保留。李彦就是要借此告诉天下人有些事情。他不是不能做是不想做。

当然。彦做事地风格是不管如何。都要从道理上说得过去。这可能也是穿越之前地人生经验。那会儿讲究个国际法。做啥都要有个理由。

这些豪强雄霸一方。横行无忌。身上地罪行自然不再少数。镇抚司稍微下点功夫。搜集起来地证据。就能够定下一个抄家灭族地罪名。虽然说定罪要经过大理寺。不过现在是“紧急状态”。戒严时期。李彦直接让锦衣卫去抄家、抓人。倒是没有将事情做绝。立刻将人给砍了。

虽然如此。这些给抓起来地豪强。也难有翻身地那一天。一则人都给抓了。财产也给没收。所谓墙倒众人推。这个时候可少不了落井下石地人。何况。锦衣卫也确实搜集了他们地很多罪责和证据。只要大理寺按照这些证据判罪。那他们地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配合这次行动。华夏社地报刊刊发了系列文章。其主旨和立场。无非就是朝廷地此次行动。源起某些不法奸商。勾结鞑虏。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并且散布谣言。祸国殃民。认为紧急状态下地戒严。有效稳定了京城地局势。特别是米粮地价格。从戒严之前地天价。很快回落到只比平时价格稍高地水平上。虽然是限量供应。却也能保证大多数京城地居民吃上粮食。

戒严前后米价地变化。成为李彦和锦衣卫这次行动地最好注脚。也正因为如此。京城地百姓都为之拍手叫好。同很多富豪噤若寒蝉形成鲜明地对比。

虽然也有人指出此次行动不符合法制,不过华夏社刊发的文章却指出,突然的行动是符合法律程序的。首先是内阁通过了京城进入紧急状态,并进行戒严的提案,有了这个决定,之后军队和锦衣卫才会有行动,因而这是一件合法并且合乎程序的行动,并不违法。相反

投机倒把的商人,才是真正的违法者。

石柱国对这次行动本来并不赞成,不过他作为共和社的核心成员之一,在议事时,李彦的提案表决后通过,他也就只能遵从集体的决策,调集华夏社的资源,展开“宣传战”。

经过这些年的打磨,特别是在李彦的深刻影响之下,石柱国对于各种宣传、造势手段的运用,虽然还远远称不上纯熟,但也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

华夏社的造势、辩白,也将这次事件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极为有限的程度,石柱国对于报刊手段的运用,让李永非常满意。

实质上,李彦的动作也不仅仅限于表面上这些,借着这次临时戒严,李彦频出重手,对那些阴谋反对自己的势力和人员进行打击,仅仅是京西的华夏讲武学堂,就有数百学员,给找了个由头,“发配”辽东。

当然,所谓发配,面上的原因是建奴趁着天气严寒,在辽东发动了军事行动,所以需要充实力量,这些在讲武学堂学习过的军官,自然是最佳的选择。

虽然说辽东的局面已经所改观,双方处于相持阶段,不过很多人还是认为讲武学堂此举,就是想要让他们去辽东送死,他们自然并不甘心。

不过,此前他商量了一些对策,想要重新掌握一部分兵力,这会儿才突然发现,原来一切都是虚幻,学堂这边虽然就只有一哨复辽军,按照标准编制,也就是五六百人。

此时复辽军正在京畿肆编练新军,这五六百人虽然是基干力量,不会随意指派别的任务,不过讲武学堂自然也要承担一些训练新兵的任务,故而学堂这边,其实还有一个营,也就是四五千人左右的新军。

有人:_煽动这部分军跟自己干,起码他们头上还顶着朝廷武将的名号,其中有副将,也有参将,品级都不低。

只不过京一旦采取行动,就是这些新军过来将他们一个个都抓了起来,讲武学堂对于新军的掌控能力,居然强悍至这种程度。

在军;中的采取的一些措施,受到的掣肘要比民政上面更少一些,明代以文制武,武将的地位极其低下,李彦并不担心自己的举动,会让某些外镇的武将铤而走险,那时候敢于砍掉武将脑袋的文官并不少,也没见有什么事情发生。

也正是因为如此,历史上两年之后,袁崇焕才会用尚方宝剑,轻轻松松砍掉了“军阀”毛文龙的脑袋。

果决地砍掉一些人的脑袋,又将一些人“流放”辽东,至此算是对京畿一带驻军进行了彻底的整编,虽然精锐尚少,大部分都是新军,不过就像李彦所说的那样,以复辽军的火力强度,已经超出这个时代一大截,热兵器同冷兵器之间,鸿沟已经在缓缓形成。虽然说冷兵器的军队,在合理的战术,更重要是得有拼死决心的情况下,也能够给热兵器的军队造成威胁,不过这样的冷兵器王牌军,在大明少之又少。

建奴或许勉强可以称得上这样的强军,不过在辽东的战争进程也表明,即便是建奴,也正在逐步落到下风,其结局无是可以预料的。

李彦对复辽军的信心,让他毫不犹豫地向军中那些反对派举起屠刀,并大刀阔斧,甚至有些急功近利地对京畿的驻军进行整编。

当然,在整编,并且废黜大量旧军官的同时,兵部同五军都督府也在安抚各地的军将,这些军将和他们手下的军队,虽然并不能对复辽军构成威胁,不过他们的存在,本来就很重要,而一旦有什么变故发生,也会造成烂局面。何况也并非是这些军队全都不堪使用,与卫所兵相比,大明九镇的边军,作为常备军,又处于北方战线的最前方,同建奴、蒙古之间的纷争也一直都没有中断,边军相对来说,要比卫所兵的情况好很多。

李彦对军队的整编,基本思路就是维持一支精锐中央军,借此可以维护中央朝廷的权威,并参加和赢得重要的战事。而卫所则进行全面的整顿,使其向屯田兵、工程兵发展;两者之间,显然还将要有一支常规军事力量的存在,这就是各地的边军,因而对于大同、延绥这些地方的边军,李彦并不打算一股脑儿裁拆,反而给出优厚的条件。(,)

【……】@!!

()

第118回 机器蓝第166回 辽东军情第22回 银钱第258回 国士第2403回 新城第123回 火器部队第39章 满城风雨第127回 建车船厂第114回 移宫争执第79回 酒楼遭遇第260回 新内阁第254回 粮荒第50回 特务头子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166回 辽东军情第127回 建车船厂第149回 敌退我进第13回 番薯第98回 单车少年第172回 战情发展第187回 辽海战区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257回 举子第251回 风起第51回 当堂论辩第60回 分工合作第141回 战争准备第105回 兵战游戏第38回 惊天发现第123回 火器部队第248回 追随者第28回 绝境第66回 木工作坊第93回 天津东林第107回 布匹分级第223回 皇权第47回 拜访徐光启第172回 战情发展第118回 机器蓝第194回 三剑齐发第175回 双城战记第188回 辽西战守第212回 相迎第258回 国士第24回 休妻索娉第83回 新的征程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17回 美姬第131回 工厂投产第33回 天价番薯第140回 战略争端第26回 买人第163回 登莱练兵第96回 招商大会第1回 骗子第5回 单挑第64回 简易温室第75回 满城飞纸第249回 私宴第139回 金州防线第26回 买人第206回 计议第186回 孙承宗阅关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6回 后 台第131回 工厂投产第27回 退缩第157回 战后调整第154回 两只乌龟第121回 欲往辽东第206回 计议第92回 发行渠道序章选择第6回 后 台第7回 寡 妇第127回 建车船厂第198回 简单方式第201回 血色战场第23回 尾行第209回 抵京第238回 工商第92回 发行渠道第23回 尾行第54回 三日制锁第5回 单挑第114回 移宫争执第30回 农事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228回 见驾第238回 工商第28回 绝境第122回 大练新军第203回 强硬对决第24回 休妻索娉第174回 决战辽南第19回 海外第66回 效率第一第189回 创办书院第222回 民主
第118回 机器蓝第166回 辽东军情第22回 银钱第258回 国士第2403回 新城第123回 火器部队第39章 满城风雨第127回 建车船厂第114回 移宫争执第79回 酒楼遭遇第260回 新内阁第254回 粮荒第50回 特务头子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166回 辽东军情第127回 建车船厂第149回 敌退我进第13回 番薯第98回 单车少年第172回 战情发展第187回 辽海战区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257回 举子第251回 风起第51回 当堂论辩第60回 分工合作第141回 战争准备第105回 兵战游戏第38回 惊天发现第123回 火器部队第248回 追随者第28回 绝境第66回 木工作坊第93回 天津东林第107回 布匹分级第223回 皇权第47回 拜访徐光启第172回 战情发展第118回 机器蓝第194回 三剑齐发第175回 双城战记第188回 辽西战守第212回 相迎第258回 国士第24回 休妻索娉第83回 新的征程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17回 美姬第131回 工厂投产第33回 天价番薯第140回 战略争端第26回 买人第163回 登莱练兵第96回 招商大会第1回 骗子第5回 单挑第64回 简易温室第75回 满城飞纸第249回 私宴第139回 金州防线第26回 买人第206回 计议第186回 孙承宗阅关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6回 后 台第131回 工厂投产第27回 退缩第157回 战后调整第154回 两只乌龟第121回 欲往辽东第206回 计议第92回 发行渠道序章选择第6回 后 台第7回 寡 妇第127回 建车船厂第198回 简单方式第201回 血色战场第23回 尾行第209回 抵京第238回 工商第92回 发行渠道第23回 尾行第54回 三日制锁第5回 单挑第114回 移宫争执第30回 农事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228回 见驾第238回 工商第28回 绝境第122回 大练新军第203回 强硬对决第24回 休妻索娉第174回 决战辽南第19回 海外第66回 效率第一第189回 创办书院第222回 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