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没有人永远正确

其实说起来,魏忠贤一直是被朱由校当作心腹,但朱由校总是受到历史上魏忠贤的“光辉”事迹的影响,对魏忠贤终究还有一点提防,比如廉政公署,比如经济调查局。虽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监督,但在他心底,其实还是对魏忠贤有点不放心。

但如今看来,自己还是过于小心了。魏忠贤并不是一个皇帝说什么就会无条件执行的人,他竭力阻止自己刊登这篇文章,便是不想自己面对太多的敌人,这样的忠诚,出现在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坏宦官身上,至少说明这个宦官并没有坏到一定的地步。

他狠狠地盯着魏忠贤,魏忠贤不敢直视,只是不停地叩头:“圣上深思呀,先让徐先生看了再决定吧。”

朱由校笑道:“你起来吧,去把阁员们召集到云台,朕先听听他们的意见。”

魏忠贤大喜过望,又叩了三个头道:“圣上圣明,奴婢这就去。”

王承恩还跪在地上,朱由校道:“你也起来吧,等下阁臣们的意见你也要注意听,最好记住他们的意见。对了,宋应星他们造的铅笔上次不是给你们报社了吗,就用那个记,快一些。”

两人来到云台,阁员们已经等在那里了。行礼后,朱由校看了王承恩一眼,王承恩上前将朱由校的文章读了一遍。众阁臣面色连变,方从哲几次欲要打断王承恩,却总算是记得皇帝在此,不敢作声。

读完以后,朱由校道:“这是朕准备发在周报上的文章,厂臣和王都监都认为不能发,要朕先问询诸位爱卿,所以朕就来了。”

方从哲终于得到机会,立即道:“陛下,此文若发,则会让人质疑父为子纲,进而质疑君为臣纲,老臣以为,不发为好。”

叶向高道:“陛下,厂督和王都监忠心事君,老臣以为实为内官之表率。陛下此文之意,在老臣看来,似乎是意在复古。只论圣人之言,其余解释均按需要来取舍,正合我等欲重新儒学之意。只是三纲五常,乃是国之柱石,陛下也欲改之乎?”

经过上次的圣人之言是否一定不会错的争执之后,圣人之言有一些也许会错,在君臣中已经形成了共识。只要皇帝不全盘否定儒家,叶向高觉得并不是什么大事,而且这篇文章中也不是要否定三纲五常,只是想要回到孔子当年的原话,然后再加解释罢了。

朱由校道:“仁、义、礼、智、信,朕觉得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所必有遵循的原则,不但不能改,而且要加强。但是朕确实想把三纲变成原来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才符合圣人原意。”

若是将君为臣纲变成君君臣臣,其实这对臣子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君为臣纲强调了君相对于臣的绝对性的控制权力,使得大臣与君打交道时先天性就居于劣势,而君君臣臣更强调的是君臣都要遵循一些准则,并没有将君臣置于严格的主从关系。

方从哲刚才之所以反对,是因为他一直以来习惯遵守的君为臣纲受到了威胁,所以才会下意识地不同意。现在听皇帝和叶向高的谈话后,心里转过弯来了,觉得如果稍微改一下,其实也不是无法接受的。

文官们限制君权的想法是中国封建社会永恒存在的主题,即便是对皇帝视若神明的孙传庭也不例外。因为即使现在的皇帝英明神武,并不能保证后面的皇帝也是这样,而阁臣们都是经过科举考试而来,在地方和中央都有实际当政经验的人,这至少可以保证当政的官员不会是傻子,但皇帝是不是傻子可不能担保。

众阁臣只是不明白,皇帝为什么会主动提出将三纲换一种说法,这明明是对皇帝不利的。如果说皇帝不懂,那大家是不相信的,从他毫不犹豫地驱逐三尚书就可以看出,皇帝是知道权力斗争的严酷性的。如果说皇帝是想自己放弃一部分权力,将它们移交给文官们,那大家更加不可能相信了,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无私的人,即使是皇帝也不可能,或者说正因为是皇帝更加不可能。

那这就有了一个问题,皇帝为什么要自拆根基而自削权柄呢?在这个问题面前,三纲的修改都已经变得不重要了。

叶向高试探着问道:“陛下,如此一改,会有损陛下威严。臣觉得还要请陛下三思才行。”

朱由校笑笑道:“叶师的意思是以后朕的金口玉言会受到质疑是吗?”

叶向高连忙回道:“老臣不敢。老臣是怕有些宵小之辈,会因此而对圣意阳奉阴违。”

朱由校面色一肃道:“既然圣人之言也可能会错,那朕的话出错的可能性显然也是存在的。这世界上并没有哪一个人的所有的话都是对的,如果有人这样对你说,你就知道他在撒谎。朕的话也会有错,这件事每个人心里其实都知道的,但有人是因为爱护朕,有人是因为惧怕朕,所以没有说出来而已,金口玉言,本身便是一个笑话。”

“有一些人,居于上位久矣,总是听着别人说自己圣明,伟大,正确,光荣之类,便真的以为自己永远圣明,伟大,正确,光荣。他的并不高明的主意甚至是颠狂的想法,都被他以为是正确的,从而强迫于全国推行,这就不是一家一户的小事,而可能是使得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遭受重创的大事。所以愈是位高者,愈要明白,自己并不是无所不知的,自己是不可能永远正确的。所以一定要虚心纳谏听劝,但是上位者总是不愿意听取不同意见的,这是人的本性,那么朕就要强迫他们不得不听取别人的意见。这需要制度来制约,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的改变。如果所有人都知道,上官的决定并不一定是正确的,我们可以或者说是有义务提醒他,那么朕相信每个上位者作决定时,都会考虑到各个方面,都会有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一人便可独断专行,其他人只能战战兢兢地看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滑入黑暗的深渊,却不敢发一言。”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二十八章 宝钞司第四十八章苏州抗税(四)第六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三)第九十五章打下鹿儿岛第三百三十五章 小岗学堂调查第一百零三章朝堂议日和第三百四十五 强制移民第一章 翻身噬主第一百三十三章 准备突围第二十九章 铅笔第两百三十一章 太子上学(四)第十章 练新军(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抢占云阳堡第三十四章再议收税第一百三十一章 誓杀皇太极第一百九十七章 收复河套(二)第二章 初见第两百八十二章 再下莱林第三百三十七章 锤子和钉子第两百一十三章 收复河套(十八)第一百四十章 宗教与教育第六章 对广宁失守的处理结果第七十八章 朱氏昆仲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学的第一炮第两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动前奏第六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路通天下(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新规讨论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战第三十五章近卫军回京第两百七十二章 西北局势第两百一十三章 收复河套(十八)第四十一章 攻新都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的京师行第四章 上天示警第四十五章战海州第七十一章谈判(二)第八章 进展第二十九迁安铁矿第五十七章海州撤退第五十章 机器的用途第十章备忘与进展第三百一十章 初见哥萨克第一百八十一章 查税(七)第八十三章初战平户第三百二十六章 票拟第三十章开平煤矿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家科学基金会第六十二章 卖地的设想第九十四章神炮满桂第二章 魏忠贤出场第六十七章 张家口第六十九章 范永斗第两百七十八章 北大年请降第两百六十六章 牧羊行动之漠南蒙古第两百二十一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中)第七十四章移民小硫球第九十九章 辽东策略第两百九十六章 准备发行纸币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的决定第八十五章谁是郑成功第十五章贪生怕死第十四章 传教士(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臣等拜服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三十五章 讲武堂第一百二十四章 无条件投降第一百七十四章 路通天下(四)第八十五章谁是郑成功第二十五章 东江清兵第七章朱徐再会第一百四十三章 议院(下)第两百四十八章 对蒙古策略第三百零二章 温泉城第三百零四章 甘州的回回第一百四十章 宗教与教育第二十一章 孙传庭归来第两百五十三章 镇北城第二十九章 铅笔第八十四章琉球第两百六十七章 贼不走空第一百三十章 大明皇家海军学校第二十五章 西南不稳第二十章 火车火车第三百六十章 张宗灵的进击第七十一章再见故人(为第一堂主“朕躬钦处军国事”加更)第一百八十八章 用红薯喂猪第七章朱徐再会第十六章 建奴求和第十八章选辽民入军第五十八章建奴败绩第一百四十九章 苏禄求援第三十一章 辽东局势第十八章选辽民入军第六十四章 颜思齐第七十二章廉政公署第一击第九十七章 献城第五章 哭太庙第七十六章 袁崇焕出场
第二十八章 宝钞司第四十八章苏州抗税(四)第六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三)第九十五章打下鹿儿岛第三百三十五章 小岗学堂调查第一百零三章朝堂议日和第三百四十五 强制移民第一章 翻身噬主第一百三十三章 准备突围第二十九章 铅笔第两百三十一章 太子上学(四)第十章 练新军(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抢占云阳堡第三十四章再议收税第一百三十一章 誓杀皇太极第一百九十七章 收复河套(二)第二章 初见第两百八十二章 再下莱林第三百三十七章 锤子和钉子第两百一十三章 收复河套(十八)第一百四十章 宗教与教育第六章 对广宁失守的处理结果第七十八章 朱氏昆仲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学的第一炮第两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动前奏第六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的试点(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路通天下(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新规讨论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战第三十五章近卫军回京第两百七十二章 西北局势第两百一十三章 收复河套(十八)第四十一章 攻新都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的京师行第四章 上天示警第四十五章战海州第七十一章谈判(二)第八章 进展第二十九迁安铁矿第五十七章海州撤退第五十章 机器的用途第十章备忘与进展第三百一十章 初见哥萨克第一百八十一章 查税(七)第八十三章初战平户第三百二十六章 票拟第三十章开平煤矿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家科学基金会第六十二章 卖地的设想第九十四章神炮满桂第二章 魏忠贤出场第六十七章 张家口第六十九章 范永斗第两百七十八章 北大年请降第两百六十六章 牧羊行动之漠南蒙古第两百二十一章 私有财产保护法(中)第七十四章移民小硫球第九十九章 辽东策略第两百九十六章 准备发行纸币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龙的决定第八十五章谁是郑成功第十五章贪生怕死第十四章 传教士(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臣等拜服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三十五章 讲武堂第一百二十四章 无条件投降第一百七十四章 路通天下(四)第八十五章谁是郑成功第二十五章 东江清兵第七章朱徐再会第一百四十三章 议院(下)第两百四十八章 对蒙古策略第三百零二章 温泉城第三百零四章 甘州的回回第一百四十章 宗教与教育第二十一章 孙传庭归来第两百五十三章 镇北城第二十九章 铅笔第八十四章琉球第两百六十七章 贼不走空第一百三十章 大明皇家海军学校第二十五章 西南不稳第二十章 火车火车第三百六十章 张宗灵的进击第七十一章再见故人(为第一堂主“朕躬钦处军国事”加更)第一百八十八章 用红薯喂猪第七章朱徐再会第十六章 建奴求和第十八章选辽民入军第五十八章建奴败绩第一百四十九章 苏禄求援第三十一章 辽东局势第十八章选辽民入军第六十四章 颜思齐第七十二章廉政公署第一击第九十七章 献城第五章 哭太庙第七十六章 袁崇焕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