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古成功在尝试

朱由校之所以向乞丐开战,除了要整顿治安以外,最重要的是他实在是差人用了。本来他一直以来都是担心粮食不够吃,因为人太多了。但他从经济调查局呈上来的统计数据中发现,人并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特别是移民较为踊跃的北方,有些地方竟然已经出现了田地无人耕种的情况。

这是一件好事,同时也是一件坏事。说是好事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土地将会不值钱了,朝廷可以很容易将它收为国家所有。坏事是,移民和工业生产分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使得农业方面的人口出现了缺失,可能导致粮食产量不够。

当然,这只是个别现象,在南直隶,仍然有大量的人口,只是这些人既不愿意移民海外,更不愿意来到苦寒的北方。那么朱由校只好用些其它方法来为北方输送一些劳动力了。

这一天,魏忠贤满面喜色地跑进来道:“圣上,良卿已经试验出了将马铃薯粉加入面粉的办法。可以用马铃薯粉代替面粉了。”

朱由校猛地站了起来,急切地问道:“你确定是用马铃薯代替面粉吗?”

魏忠贤愣了一下,说道:“圣上,可以在面粉中加入一成多的马铃薯粉,不是全部代替。”

朱由校道:“用来包饺子?还是蒸胡饼?还是做面条?”

魏忠贤道:“是用来做面条。”

朱由校挥挥手,快速地出了屋子。来到研究院。

魏良卿在农学科的试验室里迎接皇帝一行。朱由校道:“在朕面前试一遍。”

魏良卿和他的同学先拿出一包面粉和一包马铃薯粉,然后称出十斤面粉,再加入一斤半马铃薯粉,混在一起加入老面开始揉面。

不一会儿,面揉得差不多了,取来一个小型面条制作机,将面团放进入口,用手开始摇动转柄,慢慢地面条从出面口缓缓地流出。

朱由校上前摸了摸湿面条道:“一半用来烘干,一半下到锅里看看。”

魏良卿让同学去烘面条,自己将面条下在锅里,然后开始调面碗。朱由校笑道:“厂臣,倒是家学渊源呀。”

魏忠贤面带得意之色道:“圣上,这孩子就一点不好,喜欢美食,还喜欢自己做来吃。”

朱由校笑笑,不一会儿,魏良卿将面条下好,满满的五大碗。魏忠贤上前端起一碗,吃了两口道:“圣上,面条筯道有劲,有嚼头。”

朱由校选了三个一起来的侍卫道:“你们试试。”

三侍卫谢恩后也开始吃面,吃了几口后也一起赞扬面条不错。朱由校笑笑,自己也端起一碗面,挑着吃了两口道:“不错,良卿果然是良卿。”

魏忠贤眉开眼笑:“还不谢过圣上夸奖。”

魏良卿上前拱手道:“学生谢过圣上褒奖,在学生看来,既然可以用在面条中,应该也可以用在其它地方,学生还来不及试验,家叔却迫不及待要报告给圣上。”

朱由校笑道:“其实要消耗马铃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加入到军用炒面中,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只是朕想要让民间也能习惯马铃薯的味道,把马铃薯当成一种粮食而不是一种菜肴。北方的产出一直以来都不能自给自足的,导致必须用漕运从南方运来大量粮食。而现在天时也不大好,朕如果不能让每家有两年之粮,心里就没有底。如果马铃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面粉,以马铃薯的产量,朕心无忧也。”

魏良卿道:“圣上,学生进行了试验,用马铃薯小块和小米喂鸡,发现鸡吃马铃薯长得更快,产蛋更多,学生认为,马铃薯里含有的营养并不会弱于小米,而马铃薯产量远高于小米,所以学生以为,用马铃薯代替小米完全没有问题。”

朱由校眼睛一亮道:“想不到良卿竟然还会先来试验里面的营养成分,不错不错,比你叔叔的科学素养强。你可以试着将面粉加入更多的马铃薯,也可以试着用其它的方式,朕觉得胡饼就是很不错的方式。如果面条和胡饼都可以用一部分马铃薯粉,则天下无饥也。好好干,农事方面也是能干出大事业的。做出了成绩,朕不吝厚赏。”

魏良卿道:“圣上,学生一定不会辜负圣望。学生准备从胡饼,西人的面包糕点这几个方面来试验,另外还想把军用炒面改良一下,使其口味更好,营养更充分。”

朱由校大笑道:“后生可畏呀,厂臣,良卿可比你强多了。”

魏忠贤笑得皱纹都堆积在脸上,夸魏良卿比夸他那要强得多,虽然皇帝其实比魏良卿年纪都要小,但倒是没人觉得后生可畏这话有什么不适合的。

朱由校很是喜欢魏良卿这种人,他有敏捷的思维,扎实的功底。最主要的是有求是的实验精神,这从他先实验了马铃薯的营养成分就可以看出,而且他还不拘于门户之见,愿意尝试西方人的烹调方法,这在现在的大明人中是不多见的。

他一时兴起,叫道:“刘若愚,你来给朕录一首诗作,朕要送给魏良卿。”他自己的毛笔字不大好,如果不客气地说就是惨不忍睹,所以让秉笔太监刘若愚来记录。

刘若愚拿出纸笔,看着皇帝。朱由校吟道:“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刘若愚写好吹了一下,拿与皇帝看。朱由校看了一下道:“好字好字,再在后面写上与魏良卿小友共勉!”

刘若愚依言写好,朱由校拿出自己的“啸启先生”的印章,沾了印泥后小心地盖上。然后看了看,不由得意不已。字是好字,印也是董其昌为他所刻,两者相得益彰,而诗更是好诗,虽然是从适之先生处盗得,却也是出自自己之口,真是好辞呀。

刘若愚自然不会认为这是好诗,但此诗中的意味倒是新鲜,也与魏良卿所做之事甚是相合。

各种求,谢谢支持!

第五十二章 专利第一案(二)第一百零一章味精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结局(中)第四十七章苏州抗税(三)第三十章开平煤矿第一百七十八章 查税(四)第七十四章移民小硫球第五章体育锻炼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遇哥萨克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主宰第九十三章 大难来时各自飞第一百八十五章 议东林第三百四十六章 化龙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的京师行第三十七章 杨三的遭遇第十八章 冶炼钢铁第两百章 收复河套(五)第七十四章 安南(九)第八十三章 生日蛋糕第两百九十三章 银行无限放款第六十四章大考试第一百七十八章 查税(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议院(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战第六十七章 安南(二)第四十六章 冯梦龙第七十三章前倨后恭第两百九十三章 银行无限放款第一百六十二章 听证会第三百三十章 天伦之乐第一百五十章 何腾蛟第七十八章海军都督第一百四十八章 烟草第两百七十七章 北大年的汉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两百七十二章 西北局势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古成功在尝试第一百三十三章 准备突围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结局(中)第十六章矿税之议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帝很急第八十三章 兵围辽阳第两百四十章 近攻第三百零一章 曹变蛟第一百四十章 在吕宋的新政体设想第一百三十四章 孔府低头第一百四十七章 袁崇焕再次出场第九十一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五)第八十四章辽东与西南第五十三章 带路党引起的思考第一百二十七章 围城第六十六章开学演讲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锅端第五十八 北虏犯延安第两百四十三章 对罗刹国的担忧第两百五十五章 罗刹并不可怕第二十二章辽民安置第十一章 军制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安堡之战第四十五章 苏州抗税(一)第两百零四章 收复河套(九)第一百四十四章 农业合作社第一百一十八章建奴要攻觉华岛第五十二章 专利第一案(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冬天之争第一百一十四章扬州地震第一百五十五章 吕宋和虾夷第一百七十五章 查税(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袋鼠和黑人第四十八章苏州抗税(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听证会第一百零五章 阴谋第四十章 廉政公署第七十四章 查抄余波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三份和约第四十七章苏州抗税(三)第七十五章 安南(十)第两百二十五章 《儿童保护法》(上)第两百八十一章 东吁第一战第一百一十六章 法律的作用第一百五十八章 溯游而上第三十七章 杨三的遭遇第九十二章 兄弟阋于墙第三百零四章 甘州的回回第三十八章 商业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二十二章 大明周报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安堡之战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太极的担忧第一百一十六章前赴后继地贪污第两百三十五章 太子上学(八)第六十二章 卖地的设想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第五十七章 有关议院的设想第一百一十三章新州府第三百一十四章 拿下托木斯克第二十九迁安铁矿第三百一十一章 卡斯锐利亚第二十二章 登基第三百零八章 全军动员
第五十二章 专利第一案(二)第一百零一章味精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结局(中)第四十七章苏州抗税(三)第三十章开平煤矿第一百七十八章 查税(四)第七十四章移民小硫球第五章体育锻炼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遇哥萨克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主宰第九十三章 大难来时各自飞第一百八十五章 议东林第三百四十六章 化龙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极的京师行第三十七章 杨三的遭遇第十八章 冶炼钢铁第两百章 收复河套(五)第七十四章 安南(九)第八十三章 生日蛋糕第两百九十三章 银行无限放款第六十四章大考试第一百七十八章 查税(四)第一百四十三章 议院(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战第六十七章 安南(二)第四十六章 冯梦龙第七十三章前倨后恭第两百九十三章 银行无限放款第一百六十二章 听证会第三百三十章 天伦之乐第一百五十章 何腾蛟第七十八章海军都督第一百四十八章 烟草第两百七十七章 北大年的汉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第两百七十二章 西北局势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古成功在尝试第一百三十三章 准备突围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结局(中)第十六章矿税之议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帝很急第八十三章 兵围辽阳第两百四十章 近攻第三百零一章 曹变蛟第一百四十章 在吕宋的新政体设想第一百三十四章 孔府低头第一百四十七章 袁崇焕再次出场第九十一章 决定建奴命运之战(五)第八十四章辽东与西南第五十三章 带路党引起的思考第一百二十七章 围城第六十六章开学演讲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锅端第五十八 北虏犯延安第两百四十三章 对罗刹国的担忧第两百五十五章 罗刹并不可怕第二十二章辽民安置第十一章 军制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安堡之战第四十五章 苏州抗税(一)第两百零四章 收复河套(九)第一百四十四章 农业合作社第一百一十八章建奴要攻觉华岛第五十二章 专利第一案(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冬天之争第一百一十四章扬州地震第一百五十五章 吕宋和虾夷第一百七十五章 查税(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袋鼠和黑人第四十八章苏州抗税(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听证会第一百零五章 阴谋第四十章 廉政公署第七十四章 查抄余波第一百一十二章第三份和约第四十七章苏州抗税(三)第七十五章 安南(十)第两百二十五章 《儿童保护法》(上)第两百八十一章 东吁第一战第一百一十六章 法律的作用第一百五十八章 溯游而上第三十七章 杨三的遭遇第九十二章 兄弟阋于墙第三百零四章 甘州的回回第三十八章 商业税(庆祝第一舵主“朕躬钦处军国事”诞生)第二十二章 大明周报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安堡之战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太极的担忧第一百一十六章前赴后继地贪污第两百三十五章 太子上学(八)第六十二章 卖地的设想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第五十七章 有关议院的设想第一百一十三章新州府第三百一十四章 拿下托木斯克第二十九迁安铁矿第三百一十一章 卡斯锐利亚第二十二章 登基第三百零八章 全军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