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九十六章 实践出真知

陶望龄回答的这句话乃,子贡所言,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朱熹对子贡这一句话的解释是,文章,德之见乎外者,威仪文辞皆是也。性者,人所受之天理;天道者,天理自然之本体,其实一理也……

总而言之,孔子平日教诲弟子,却从来不谈性命之学与天道。

但因为不提,所以就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

朱子由此认为性命之学,就是天理作用于人身上,二者其实是一个道理。

至于如何感悟天道,又回到大学里‘正心诚意,格物致知’,这既是修身之本,也是感悟天道的办法。

王阳明依这格物致知,去格竹子结果差点挂了。

然后王阳明另辟蹊径,悟得了‘致良知’,于是心学诞生了。

焦竑想到这里,当即问道:“圣人虽不提,但也留下了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之办法,但依陶先生所言,林学如此怎么修身?怎么体察?难道学功先生教导的道理,就是陶先生的道理?”

听焦竑之说,众读书人都是议论,心学中最重要的‘致良知’,所为良知出自孟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比起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以天理为准,人之所行要去适从天理,所以是先知而后行。

心学,则反过来,所谓的天理,也是人心的认识。人之所行要合于自内心的良知,最后达至知行合一。

所以焦竑从认知论上质疑林学。

陶望龄心想如果说北方是理学的天下,南方就是心学的天下。

焦竑乃王学大儒,师承耿定向,同时又深受李贽的泰州学派所影响,可谓学兼心学中两派所长。

不驳倒他,林学如何在南立足,我这点名声无所谓,但辱没了老师的名声,那才是难辞其咎。

但是林延潮确实没说过什么性命之学。

陶望龄这两三年发奋读书,将林延潮平日所讲与自己日常所学贯通,他平时对各家经典都有涉猎,面对焦竑的质疑,他当即道:“林学确实也不谈天道,也不谈性命。”

此言一出,下面读书人一片哗然。

林世璧出声道:“这没什么,性命之法,天理之道,佛老都有提及,儒家修得是入世之法。”

陶望龄知林世璧替他解围,但却是道:“陶某离京时也问过先生,先生确实也说过林学的根本在于下学而不在上达。”

“我问他为什么,他举了吾与点也的例子,言天下之人大多都是钝根之人,只要从学就好了,必须从器中学,在实践事功中去感悟天道,而利根之人不必如此,所以君子不器在。”

听了陶望龄的话,众人都是点头。

“所以林学主张事功就是修身吗?”焦竑问道。

陶望龄当即道:“是也不是。”

下面的读书人有些大惑不解。焦竑倒是正色道:“那请教陶先生了?”

陶望龄笑了笑道:“当年天泉桥上,绪山,龙溪两位先生也以此问请教过阳明先生!”

陶望龄此言一出,众士子们精神一作,陶望龄所言的是,王学上最重要的问答,那就是天泉问道。

王阳明生前最后一次与弟子聚会,提出了四句教,就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句话。

王明阳说他一生的学问都在这四句里面了。

当时钱德洪,王畿对这四句话理解产生分歧,王畿认为心即是无善无恶的,那意,良知,物都是无善无恶的,既然本质是‘无’,那格物又从何格起呢?

钱德洪则认为心是有善有恶的,但为物欲蒙尘,所以平日努力用功格物致知,最后致良知。

于是于天泉桥上,二人拿自己的观点请教王阳明。

王明阳对二人说,你们的观点都对,但若各执于一端,这样就都错了。人有钝根利根,笨的人依钱德洪的办法去办,聪明的人按照王畿的法子去办,但同时也要参考对方的办法。只是你们都未真正悟透我的意思,以后传授弟子,只能按照我这四句去教,作为修身悟道的根本,四句里多了少了都容易误人子弟。

听闻陶望龄谈论天泉问道,焦竑不由一笑问道:“陶先生要与我谈论阳明四句吗?”

说着在场读书人都是一笑,对于这阳明四句,无数王学弟子都探讨过,陶望龄在这方面实在难有创见。

陶望龄当即退了一步道:“焦先生面前,实不敢嫌丑。”

焦竑是有德君子,他与人辩难不是为了驳倒对方,而是为了探讨真理。

当即焦竑也给对方台阶下道:“如此说来学功先生之学,就是依绪山先生之办法,在事功之中求得格物致知,也是在实践之中求真知对吗?”

众人当下明白了,原来林学没有上达之道,是因为学钱洪德一支,只是钱学是格物致知来致良知,林学是用实践事功来致真知,这也是儒家传统的入世悟道之法。

当然这也就是王阳明所言钝根之人学习的办法。

释家,道家则是通过参悟来悟道,这近似于王畿的办法,这是出世悟道之法。

因此论及认知之道,由自身领悟天理果真还是我王学最牛逼啊,什么朱学,林学不过是我们一支啊。

陶望龄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了笑道:“天泉问道后,先生起行征思田,德洪与汝中追送严滩,汝中举佛家实相幻相之说……”

众人又听了进去,但见陶望龄说的是王学另一个经典问答‘严滩问答’。

这严滩问答,是天泉桥后,王畿,钱洪德两位弟子送王阳明至严滩这个地方。

王畿对四句教中‘有无’之道不理解,于是问王阳明什么是实相,什么是虚相。

王明阳则说了一句‘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

当时钱洪德听了一脸懵逼,王畿却领悟了道:“前者是从本体上说功夫,后者是从功夫上说本体”。

比起王学的四句教,这严滩问答却是很少人注意,但却是王学的究极之说,所以陶望龄提出此时,很多在场读书人不以为然。

焦竑却明白,他知道这严滩问答,比起四句教而言,才是王学中真正的精髓。

陶望龄见众人不解,然后道:“这严滩四句,众人有千万解,具作有无之答,其实不然,吾窃以为人欲打坐念经,就打坐念经,若不想打坐念经,就不打坐念经,有心者可成,无心不能成,此乃从本体上说功夫。”

陶望龄说来,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是人的意志可以改变外物,这是本体上说功夫。

“人欲打坐念经来求内心平静,但越有心求之越不能得,无意存之却能内心平静,这就是无心得之,有心失之,此功夫上说本体。”

见众人仍是不解,有人则问道:“若是按陶先生这么说,我们也不必介意于外物,这不是佛家的虚无之说吗?”

陶望龄笑了笑道:“那是我等领悟错了虚无的意思,恰如人之入梦,躺在床上,宽衣解带,闭上眼睛,就是有心,但若要入梦,有心就够了吗?越有此心越执此心,反而越睡不着,倒是什么也不想,心无入睡之念时,却是睡着了。这什么都不想,就是无心俱实想。”

听了陶望龄之言,焦竑顿时有醍醐灌顶之感。

众读书人也是目绽光芒,顿时领悟了。

陶望龄道:“为何圣人不提性命之学,原因也就是在此,因为性命之学已是在我们事功之中了。”

“读书,格物致知,事功都是有心之法,恰如人要入梦,必先闭眼躺床,这是可以教的,但无心的入梦之道,却不是可以教的,若是心执此念,凡钝根之人,必落入了我执,愈求道愈不得道,愈辨真知愈不得真知,故而圣人从不说破,法不传六耳,道理也在其中。”

在旁的汤显祖也是忍不住为陶望龄之言喝彩起来。

无念躬身合十道:“陶居士所言的无心,就是见山还是山了。”

汤显祖也道:“我明白了,所为见山是山,说的是心,故无善无恶,见山不是山,说得是意,故有善有恶,见山还是山,说得是良知,故知善知恶。”

无念闻言大笑,向汤显祖作揖然后道:“汤居士说的对,听了陶先生一言,贫僧眼中实开了一片新天地,我这就立即返回黄安悟禅,若能破关,必拜他之赐。”

说着无念卷起袖子,大步就走,汤显祖问道:“无念禅师何不与焦兄……”

说到这里,汤显祖忽停下不说笑了笑,目送对方远处。

而这时候高台之上,焦竑对陶望龄也是心悦诚服,当即向他长长作揖道:“陶先生渊博如海,焦某三寸小尺,也敢言丈量实在是太不自量力了。焦某斗胆请陶先生至崇正书院讲学!”

陶望龄连忙道:“焦先生谬赞了,吾之所学比之学功先生才是沧海一粟,星河一沙。”

听了这话,焦竑没有半点介意,反而欣然道:“这就是夫子之墙,不得其门而不入。学功先生身为礼部春官,在京主持天下大事,辅佐天子,我等实难一见。陶先生得学功先生真传,必能解我等之惑,恳请在书院盘桓数月,让我等金陵俊才一闻大道。”

下面众读书人也是纷纷道:“是啊,陶先生请留在金陵吧!”

陶望龄见此一幕,难却盛情只能答允。

一旁林世璧也是震惊,林延潮确实有本事啊,连他一个弟子都如此了得。

陶望龄与焦竑在天界寺之论道,乃江南士林的一件大事。

应天乃王学的大本营,两年前耿定向与李贽的骂战,即是心学内部的一场的大的门户之争。

而身兼耿定向,李贽二人所学之长的焦竑,在应天王学中也有相当的分量。由他亲自出面请陶望龄到江南最有名的崇正书院里讲学。

此事无疑是代表王学肯定了林学的地位,也代表江南士林对于林学的态度,因为应天就是江南读书人汇聚的地方,这时候又是应天乡试之时。

而陶望龄在金陵逗留了三个月,并在闲暇之余撰写了一本《石篑语集》,这本书比林延潮当年在学功堂的讲义,更进一步阐述了林学的理念,并且更通俗更贴近当今读书人的观点,因此在江南风行。

陶望龄自此自号石篑,林学弟子就以石篑先生称之,

而林学也因陶望龄在金陵讲学,以及《石篑语集》从浙江一省,从而辐射到整个江南。

从湖广公安一县,再到浙江一省,逐渐到整个江南,不知多数读书人放下以往奉为金科玉律的程朱之注,他们手捧林延潮,陶望龄的著作用心揣摩。

到底是要变法还是祖宗法度?

到底是重农为本还是惠商通工?

到底是仁德为主还是以事功为主?

万历十六年对于江南读书人而言,实是一个普通的年份,但也是一个不普通的年份,历史正徐徐前行,但不知不觉已比原先变了一点方向。

靠近京城的大运河上。

一艘官船正缓缓而行,一名老者正捧着手中的天理报阅读,等见到报中青松翠柏四字时,他不由徐徐点头。

”老爷,明日就要到通州了。”

一名下人给这名老者披上衣裳,这名老者道:“写得好啊,林宗海的文章是能令人复生的!有了此文,海刚峰当千古矣。”

那下人道:“可是老爷,应天官场上对于海刚峰评价不高,说他迂直,不知时务,抱着太祖的陈规不放!”

那老者冷笑道:“那些官员真是说一套做一番,当年张江陵新政他们说张江陵妄动祖宗法度,而海刚峰要恢复太祖之法,他们又说海刚峰墨守陈规,到底是什么,还不是他们说的算,有利则好,无利则弊,有害则暴,朝廷就是亡在这些人手上!”

这老者说话胡须一抖一抖的满脸正气,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刚刚与李贽进行骂战的前南京右都御史,名儒耿定向。

这一次耿定向受命进京,总督仓场事,也就是仓场侍郎。

一千三十六章 党羽一千一百零四章 雨势第三百八十三章 你太无耻了八百三十六章 请托九百五十章 价码第两百二十二章 洛阳纸贵(第二更)八百零二章 河工银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洪塘六百八十章 人走位冷七百五十二章 既往不咎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六百三十章 讲学八百九十一章 贪财好货单章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俸一千二十一章 暗访不是后记的后记第三百六十七章 画风不对九百六十一章 造福一方六百四十六章 官复原职(求推荐票)一千两百一十章 参天大树我自为之第五十六章 其实我想认真做题的(第二更)第一章 少年和媳妇一千两百四十三章 义气四百六十九章 潘季驯七百零八章 悬鱼(第二更)第两百零三章 乡试总裁是王世贞一千八十五章 济世之才第十章 赶出社学第两百一十二章 可列经魁第两百八十一章 连中三元的期望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靠山八百八十六章 局第两百九十六章 第二场七百六十一章 慈宁宫一千章 经史并重第一百二十八章 报喜了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回府四百八十八章 真假一千三百零七章 休劝大度五百五十九章 客官真乃神人七百八十一章 内应五百八十二章 舌战群儒(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奸计八百四十八章 新任知府九百六十章 官吏八百七十八章 商议八百六十四章 民得其惠一千三十章 从此君王不早朝第四百三十章 垂世文章八百五十九章 要钱六百二十四章 大大的忠臣第一百九十五章 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八百三十七章 排衙五百五十五章 台阶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五百九十章 林府亲事一千三百四十章 离间六百一十章 拿人七百五十章 罪在朕躬一千四十三章 为国为民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书读得不够深啊(二更)第五章 滚出大门去第一百九十二章 尾生之行一千四十九章 上疏第一百九十五章 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第二十七章 入理不如入情八百七十三章 贪婪中官一千两百一十五章 条陈七百八十章 进言一千两百五十八章 时机第两百七十九章 初次见面第两百二十二章 洛阳纸贵(第二更)九百三十五章 可使为宰相八百章 微服私访的钦差第一百七十八章 地瓜啊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深宫之夜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贡道第一千两百二十四章 谁可入阁辅政第四百三十八章 经筵之上第三十七章 与先生作对的顽童五百二十一章 处置七百二十五章 站在哪一边(第二更,求月票)七百一十五章 青天第四百二十三章 感到放心第四章 叔侄定计一千一百四十章 听君一席话八百四十一章 大网(第一更)一千五十三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七十七章 你敢再说一句试试?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谓之忠五百四十六章 御膳一千两百四十六章 我的承诺第三百一十一章 会元八百五十四章 历史人物第三百五十五章 受得起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六百五十七章 看座五百一十章 恭敬第两百六十九章 乘船
一千三十六章 党羽一千一百零四章 雨势第三百八十三章 你太无耻了八百三十六章 请托九百五十章 价码第两百二十二章 洛阳纸贵(第二更)八百零二章 河工银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洪塘六百八十章 人走位冷七百五十二章 既往不咎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六百三十章 讲学八百九十一章 贪财好货单章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俸一千二十一章 暗访不是后记的后记第三百六十七章 画风不对九百六十一章 造福一方六百四十六章 官复原职(求推荐票)一千两百一十章 参天大树我自为之第五十六章 其实我想认真做题的(第二更)第一章 少年和媳妇一千两百四十三章 义气四百六十九章 潘季驯七百零八章 悬鱼(第二更)第两百零三章 乡试总裁是王世贞一千八十五章 济世之才第十章 赶出社学第两百一十二章 可列经魁第两百八十一章 连中三元的期望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靠山八百八十六章 局第两百九十六章 第二场七百六十一章 慈宁宫一千章 经史并重第一百二十八章 报喜了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回府四百八十八章 真假一千三百零七章 休劝大度五百五十九章 客官真乃神人七百八十一章 内应五百八十二章 舌战群儒(上)第三百二十一章 奸计八百四十八章 新任知府九百六十章 官吏八百七十八章 商议八百六十四章 民得其惠一千三十章 从此君王不早朝第四百三十章 垂世文章八百五十九章 要钱六百二十四章 大大的忠臣第一百九十五章 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八百三十七章 排衙五百五十五章 台阶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五百九十章 林府亲事一千三百四十章 离间六百一十章 拿人七百五十章 罪在朕躬一千四十三章 为国为民第一百四十七章 你书读得不够深啊(二更)第五章 滚出大门去第一百九十二章 尾生之行一千四十九章 上疏第一百九十五章 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第二十七章 入理不如入情八百七十三章 贪婪中官一千两百一十五章 条陈七百八十章 进言一千两百五十八章 时机第两百七十九章 初次见面第两百二十二章 洛阳纸贵(第二更)九百三十五章 可使为宰相八百章 微服私访的钦差第一百七十八章 地瓜啊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深宫之夜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贡道第一千两百二十四章 谁可入阁辅政第四百三十八章 经筵之上第三十七章 与先生作对的顽童五百二十一章 处置七百二十五章 站在哪一边(第二更,求月票)七百一十五章 青天第四百二十三章 感到放心第四章 叔侄定计一千一百四十章 听君一席话八百四十一章 大网(第一更)一千五十三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七十七章 你敢再说一句试试?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谓之忠五百四十六章 御膳一千两百四十六章 我的承诺第三百一十一章 会元八百五十四章 历史人物第三百五十五章 受得起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六百五十七章 看座五百一十章 恭敬第两百六十九章 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