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交接

宁夏克复,此次西北之乱的内乱部分便告结束,某种程度上来说,高务实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不过这样的完成显然是不够彻底的,即便他这个提督西北军务只是暂代,可魏学曾一日不到,理论上他就一日不能卸任。

陈矩转达皇帝的意思,是用的锦衣卫的渠道,这渠道虽然也走驿路,但却不和寻常军务共用一条“线”,而是锦衣卫独有的体系,快慢缓急要看上头的意思。

皇帝亲自过问的事当然是最高等级,所以这消息只花了不到五天时间便传到了高务实手中,估计其中应该有某段路采用了飞鸽传书——这玩意是真实存在的,不过一般不会只发一封,以免出现意外。而且通常会使用特制的药水来写,需要特殊手段使其显形才能阅读。当然,等高务实得到的时候则已经完全变成了口信,这东西不会给外人看。

皇帝这话并不是祈使句,算是征求高务实自己的意见,但他的态度还是很明显的带有催促的意思。

现在高务实搞不清的是,皇帝想要他这么早回去做什么。虽然送信来的锦衣卫告诉过高务实关于辽东方面的情况,但他很怀疑这个情况与他回京有什么关系。

高务实思忖:让我再次出征辽东?这应该不太可能。朝廷用人也不能这么用,如果我是个武将,打完宁夏又打辽东那也没什么,但我是个文臣啊,统兵的文臣如此频繁的来回调动,那是视朝中衮衮诸公如无物——难道朝廷能统兵的文官就剩我一个了?

即便真是,也不能这么做,这是“体统”问题,是面子问题。毕竟现在又不是大明朝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连面子都可以不顾了。

既然不可能是让我统兵去辽东,那皇帝让我回去干嘛呢?

高务实思来想去,似乎只有一种可能:节省军饷,把本来打算给西北三边的军饷转去辽东,让辽东方面能够动起来。

想到这里,高务实又不禁在心里叹息:大明朝这个财政体系真是太操蛋了,这么大一个国家,民间也足够富裕,可特么连同时进行两场局部战争都办不到,真是浪费这所谓的百万大军。

在高务实看来,霸主级别的国家,就应该拥有至少同时进行两场局部战争的能力,并且确保战胜,这才是个合格的霸主,否则都是虚胖。

显然,现在的大明就是虚胖。别看大明在周边各国、各势力眼里那是煌煌天朝,吓唬别人的时候也是动不动自称“天兵百万”,可实际上呢?一次动用十万人的兵力都需要“举国之力”,否则连军饷都凑不出,这算个什么事啊!

更让高务实不满的,则是明明这场仗为了省钱,自己已经搜肠刮肚用上了自认为最合理、最省力的打法了,但朝廷仍然需要西北收兵之后才能有余力在辽东动手。这体制僵化的程度也太高了,比苏联式的计划经济还不如——最起码人家打仗还是能打得了的。

不过,既然朝廷确实没那个本钱两线开战,那自己也只能回去了,只是火落赤那边的战事还是要和魏学曾交个底,不能我一套他一套,尤其是对于三支蒙古骑兵的使用。

皇帝传口信来的这五天里,魏学曾已经从潼关抵达了西安。这位新任三边总督一到西安就自称年纪大了,舟车劳顿,需要先休养一阵。

这个说法显然不是事实,他的本意是不和高务实抢功。一来高务实算是他的晚辈,他这么做拉不下脸,二来高务实和他在西北的分工不明确,到底谁听谁的,朝廷此前没有说明。

这第二条特别麻烦,按理说西北的战事当然归他这个三边总督管,但高务实这个援军统帅又挂了提督西北军务的差遣,同时他本人还是七镇经略,两个人的权力界限就很不明确了,根本说不好以谁为尊。

正常来讲,高务实的差遣更“高级”,然而魏学曾不仅资历更老,级别也更高——他是挂兵部尚书衔的。

让魏学曾决定“休养”的最终原因,则是高务实已经平定了宁夏之变,魏学曾觉得自己如果在这种时候横插一杠,抢功的意思就太明显了,肯定会遭到非议,因此干脆宣布休养,虽然军功拿不到,至少能得一个“高风亮节”的美名。

不过让所有人意外的是,仅仅两日过去,他就结束了休养,然后急匆匆地往固原赶去。

固原是三边总督的正式驻地,他到了固原就必须上任。陕西官员都在心里琢磨:难道高枢台和魏制台这么快就商量好了接下去该谁掌总?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高务实也去了固原,而且是去交接兵权的。

五月初八,协理京营戎政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经略蓟辽四镇及宣大三镇等处边务兼理粮饷、提督西北军务高务实在固原宣布宁夏之役正式结束,交还兵权与陕西三边总督魏学曾,并同时封存尚方剑——这个是要带回去还给皇帝的,他当然无权转交给魏学曾。

按照高务实当天的公开说法,陕西三边总督负责西北军务是朝廷惯例,他本人之前提督西北军务只是由于魏学曾尚未到任而宁夏事急,不能拖延之故。如今魏制台既然到任,他当然也就功成身退了。

这下倒好,魏学曾的高风亮节没捞到,反而便宜了高务实——他是真正的功成身退,完全当得起高风亮节之称呀。陕西、延绥、宁夏、甘肃的官员但凡人在固原的,都不得不佩服高务实,放着马上就能克尽全功的荣耀,自卸兵权交给魏学曾。

不过他们可能想漏了一件事:高务实把西北兵权一交,之前他逼迫各地提供的钱粮等物,也就不归他负责了,谁要问都只能去找魏学曾……

好一个高风亮节撂挑子。

“好你个高求真,西北三边穷得叮当响,居然被你刮出这么多钱粮来?”三边总督府里,魏学曾望着高务实递给他的“剩余钱粮清单”瞪大眼睛:“而且你还这么大大方方就承担了蒙古人的开销?你知不知道蒙古人虽然人吃得不多,可那几万匹马吃得可太多了!”

他指着清单道:“你瞅瞅这花销,这些战马一路上吃了这么多的鸡蛋,沿途的鸡蛋涨价都涨疯了!他们这些战马的花费,一匹马能顶至少三个人的口粮了吧?”

“确切的说,是四个多。”高务实一摊手:“可这是非花不可的钱,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吧?”

“那是草吗?那是鸡蛋啊,全都是精粮!”魏学曾依旧瞪大眼睛:“这些蒙古人的战马从小到大有吃得这么好过吗?”

高务实轻咳一声:“鸡蛋的消耗虽然看似不小,但对于几万匹战马来说,其实分摊开来也不多,一匹战马在十日之内也就吃了不到三个鸡蛋……好吧好吧,我知道蒙古人是故意给战马‘加餐’了,但我还是认为,这是值得的。”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澄清一下,就是后世有一种很有市场的说法,即古代战马需要大量消耗精粮,否则战马就会累死,或者至少会出现掉膘、劳损过度等情况。其实不然——至少在中国(包括蒙古等周边地区)不然。

后世这个说法的起源,据说是来自于1914年日本陆军1日马粮标准。即大麦5升=5.25公斤;干草1贯=3.75公斤;藁草1贯=3.75公斤;食盐:40克。

而辎重部队挽马1日马粮标准为大麦4升=4.2公斤;干草1贯=3.75公斤;藁草1贯=3.75公斤;食盐:40克。

这个标准过了十六年之后,还继续提高了一点。1931年日本陆军1日马粮标准为大麦5.25公斤;干草4公斤;藁草3.5公斤;食盐:40克。

其中大麦可用替代品,包括燕麦、高梁或豆饼5.25公斤;亦或者糙米、大豆4.2公斤;乃至于粟、玉米、裸麦、小麦4.73公斤;甚至米糠7.88公斤、干草15.8公斤。

但是请注意,最后这个“干草”依然可以继续使用替代品,包括牧草4公斤、青草16公斤、大豆秆10公斤。而之前那个藁草也可用替代品:秸秆5.3公斤。

往前对比一下就知道,其实战马完全可以全部食用牧草(如苜蓿草等),如果没有专用的牧草,随便什么杂七杂八的青草也不是不能将就,只不过那需要吃很多,从“量”的方面来说非常大——这也就意味着战马会需要一天吃很多餐,以此来提供自身足够多的能量。

这里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一定要注意:日本陆军使用的战马是引种了西方战马的,最后培育出来的战马也就是当时民间俗称的“东洋马”,这种马因为继承了西方高头大马的大部分体格特点,所以食量本身偏大,饮食和环境要求等方面也远比蒙古马娇贵。

实际上,蒙古马根本没那么多讲究,它们是天下一等一好养活而且耐力极佳的马种。

这可能还是要举个例子才有说服力,就就拿蒙古西征来说。

1219年秋,蒙古军经别失八里、不剌(后世新疆博罗市),通过铁木儿忏察(亦称松关,后世名果子沟)至阿力麻里,西行渡伊犁河,经海押立向花剌子模挺进。

当时,铁木儿忏察是非常难行的隘口。1222年丘处机去西域见成吉思汗时也曾通过该隘口,他的随徒李志常在《长春真人西游记》里写道:金山东畔阴山西,千岩万壑横深溪。溪边乱石当道卧,古今不许通轮蹄。

蒙古大军通过时,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理石开道,并且砍木修桥,共筑桥48座。桥的宽度可容两辆车并行。

蒙古远征军与花剌子模军的激战,大致是蒙古大军到达花剌子模边堡讹答剌城后,兵分四路:察合台、窝阔台率师围攻讹答剌;术赤率师征毡的、养吉干诸城;塔孩率5000骑兵征战忽毡(后世纳巴德)等城;成吉思汗与拖雷取中路,渡锡尔河,向西南横渡红沙漠直逼布哈拉城。

1220年三月,术赤等三路军马全部占领了锡尔河两岸的城市,成吉思汗的中路军也占领了YSL教的文化中心布哈拉城,完全切断了花剌子模新都撒马尔罕(后世乌兹别克斯坦主要城市)和旧都乌尔根奇(后世土库曼尼亚城市,汉籍曾写为兀龙格赤)之间的交通。

1220年五月,蒙古四路大军在撒马尔罕城下会师,合围撒马尔罕。经过六天的苦战,才得以攻克撒马尔罕城。

可以看出蒙古军在这一路上,走的基本上的西征大宛的老路,大量的山路荒漠。

那么,如果他们的战马真的只能**粮,那么光是吃粮食一个月,按日本人的标准这马自己就要累死了啊:一天要吃五公斤粮食,他们走了那么久,沿途路上又没有地方可以补充粮食,那这粮食是天上掉下来的吗?至于说自行携带……这一匹战马怕不是需要有个东风卡车的载重能力才够用?

因此,蒙古军的战马,哪怕是在远征加作战的过程中,也绝对不可能是“非**粮不可”,精粮论者可以休矣。

不过,蒙古人显然知道战马**粮的好处——好处就是可以吃得少很多,不必动不动就“补餐”。

所以高务实答应提供粮草之后,蒙古人也不客气,在去和火落赤兄弟交战的途中放开肚皮大吃大喝,以至于搞得沿途鸡蛋都涨价了。而鸡蛋,那可是精粮中的顶级产品。

魏学曾看着淡定的高务实,好半晌才叹了口气:“你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他们这沿途不过三百里,你看看吃了多少银子?各项开销加起来,差不多三万两!有这笔钱,我十万大军够吃一个多月了!”

高务实依旧微笑着,道:“不错,但是确庵公,十万大军一个月未必能起到他们的作用呀。第一,咱们要调集十万人,这个过程之中就要花不少银子。第二,在面对火落赤、著力兔所部时,大明的步军可没法追着他们打,只有同为蒙古骑兵的脱脱、伊勒都齐所部才可以做到。第三,咱们打仗总得死人,死了人就要抚恤;打仗还一定有人立功,立了功还要看赏……”

“可是你还答应给蒙古人看赏了。”魏学曾这一路上看来还是很关心西北军务的,连这个都知道。

高务实笑道:“按的是大同镇兵的标准,确庵公,这个经制标准可不高,放在咱们大明来说,近乎于打发叫花子了,给蒙古人又如何?”

魏学曾这才反应过来,高务实这里玩了文字游戏:他说给蒙古人大同镇兵的赏赐标准,但是大明内部根本不是按这个“规定”来办的,实际上由于土木之变以后的明军越来越不能打,杀敌的赏格早就翻了几倍。

蒙古人哪有那么多花花肠子,这里明显被坑了,而且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因为高务实的确是“按规矩”办的。

魏学曾张嘴结舌了一会儿,终于放弃了,无奈道:“好吧,就算你说的都有道理,那接下去庄浪卫那边要怎么办,你可有什么交待?”

----------

感谢书友“流水的时间”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dj000214”、“soviet2003”、“纵浪”的月票支持,谢谢!

第129章 回乡之前(下)第097章 夺城杀兄第034章 军制改革的第一步第099章 高拱秉国(上)第106章 春游踏青(上)第159章 会元之争(下)第057章 隆庆教子(上)第025章 熬夜加班忙(4更破万)第196章 高陌汇报第146章 狂澜巨浪第290章 蒲州急报第241章 闽浙谣言起第017章 体察民情第071章 晴天霹雳啊第004章 京营第022章 轻取案首(上)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060章 变生肘腋第011章 奉驾祭陵(第4更)第155章 马家父子到盖州第124章 拜访蓟辽总督第135章 师徒再会[第4更]第002章 翰林清贵(中)第100章 蒙古局势(下)第120章 初战告捷(上)第010章 新郑高氏(下)第184章 变色龙第088章 协助办案[第四更!]第070章 逐保倒张(四)第063章 布日哈图说图们(上)第102章 一掷千金(下)第046章 思播田杨,两广岑黄第009章 安阳之行(七)第013章 大明症结所在第082章 库里台大会(中)第097章 再会刘显(下)第128章 务实制义(上)第047章 夜会刘显(上)第009章 安阳之行(七)第058章 互为倚仗(上)第045章 “八府巡按”的气派(4更1W1)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五)第159章 会元之争(中)第057章 隆庆教子(下)第163章 分赃计划第236章 收服陈党第042章 护卫定制(下)第050章 直指要引蛇出洞?第075章 各家子弟(下)第195章 努尔哈赤拜会第048章 叛军旧事(上)第070章 万事俱备(下)第111章 王恭妃的肚子第071章 冯保掌印第085章 让麻贵跟我走第054章 翻云覆雨等闲间第024章 最是无情帝王家第089章 早有绸缪第019章 开港前提第113章 李如松式的胜利第089章 早有绸缪第134章 万事开头难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一)第107章 国士香皂(上)第050章 担当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023章 连中三元(上)第100章 预则立,不预则废(4更过万)第123章 俺答封贡(六)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150章 部堂拜访第151章 弦歌雅意[第4更]第079章 无品闲官(下)第080章 布日哈图的杀招第191章 副总兵人选第246章 前锋之战(中)第123章 俺答封贡(十)第015章 伴读之邀(下)第051章 议定出兵第055章 缺朝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131章 战争窗口期第051章 参将牵马第177章 海军就是砸钱(4更破万)第140章 九边有兵几何第041章 脱脱恭请圣安第126章 所为何来(下)第007章 申阁老之庙算(下)第四更第109章 皇帝不担心第056章 太岳烧灶(下)第014章 务实读书(下)第264章 出宫第033章 京营生产建设兵团第153章 培养嫡系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059章 惟利不破(上)第124章 奉旨观政(五)第091章 粗中有细(下)第098章 高务实的决断第109章 粮在湖广
第129章 回乡之前(下)第097章 夺城杀兄第034章 军制改革的第一步第099章 高拱秉国(上)第106章 春游踏青(上)第159章 会元之争(下)第057章 隆庆教子(上)第025章 熬夜加班忙(4更破万)第196章 高陌汇报第146章 狂澜巨浪第290章 蒲州急报第241章 闽浙谣言起第017章 体察民情第071章 晴天霹雳啊第004章 京营第022章 轻取案首(上)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060章 变生肘腋第011章 奉驾祭陵(第4更)第155章 马家父子到盖州第124章 拜访蓟辽总督第135章 师徒再会[第4更]第002章 翰林清贵(中)第100章 蒙古局势(下)第120章 初战告捷(上)第010章 新郑高氏(下)第184章 变色龙第088章 协助办案[第四更!]第070章 逐保倒张(四)第063章 布日哈图说图们(上)第102章 一掷千金(下)第046章 思播田杨,两广岑黄第009章 安阳之行(七)第013章 大明症结所在第082章 库里台大会(中)第097章 再会刘显(下)第128章 务实制义(上)第047章 夜会刘显(上)第009章 安阳之行(七)第058章 互为倚仗(上)第045章 “八府巡按”的气派(4更1W1)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五)第159章 会元之争(中)第057章 隆庆教子(下)第163章 分赃计划第236章 收服陈党第042章 护卫定制(下)第050章 直指要引蛇出洞?第075章 各家子弟(下)第195章 努尔哈赤拜会第048章 叛军旧事(上)第070章 万事俱备(下)第111章 王恭妃的肚子第071章 冯保掌印第085章 让麻贵跟我走第054章 翻云覆雨等闲间第024章 最是无情帝王家第089章 早有绸缪第019章 开港前提第113章 李如松式的胜利第089章 早有绸缪第134章 万事开头难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一)第107章 国士香皂(上)第050章 担当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023章 连中三元(上)第100章 预则立,不预则废(4更过万)第123章 俺答封贡(六)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150章 部堂拜访第151章 弦歌雅意[第4更]第079章 无品闲官(下)第080章 布日哈图的杀招第191章 副总兵人选第246章 前锋之战(中)第123章 俺答封贡(十)第015章 伴读之邀(下)第051章 议定出兵第055章 缺朝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131章 战争窗口期第051章 参将牵马第177章 海军就是砸钱(4更破万)第140章 九边有兵几何第041章 脱脱恭请圣安第126章 所为何来(下)第007章 申阁老之庙算(下)第四更第109章 皇帝不担心第056章 太岳烧灶(下)第014章 务实读书(下)第264章 出宫第033章 京营生产建设兵团第153章 培养嫡系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059章 惟利不破(上)第124章 奉旨观政(五)第091章 粗中有细(下)第098章 高务实的决断第109章 粮在湖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