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李如松式的胜利

当一场战斗意外爆发的时候,战斗的双方肯定都有些混乱,古今中外莫不如是,此时决定的胜负的因素很多,有训练、有勇气、有将领的反应、也有武器装备的差距等等。

不过,在同为蒙古骑兵的时候,双方这些因素的差别都不算太大,即便是脱脱的威名,真正已经开始打起来之后,效用也反而不会如平时那么明显。

这一次战斗最大的变数就是李如松和他的五千骑丁。作为李成梁“边帅之首”的本钱,这五千骑丁可不是寻常的五千骑兵,他们无论是作战经验、身体素质还是求战欲,都可以说是确属上流。而装备也不必多说,一水的私营制式装备,绝非此前官府作坊的渣渣可比。

众所周知,李成梁治军与戚继光不同,戚继光以制度带兵著名,李成梁则依仗个人的威望和感召力,对有功将士奖赏很厚,靠允以荣华富贵激励士气。故而到了后来,“成梁诸战功率藉健儿。其后健儿李平胡、李宁、李兴、秦得倚、孙守廉辈皆富贵,拥专城,暮气难振。”

早年的进取之心丧失,功业逐渐由盛而衰。先是有怯战之事,而后又传出掩败为功,杀良冒功的行为,这些虽都是部下所为,但李成梁终究难辞其咎。

然而那都是原历史上万历二十年左右才开始出现苗头的事,而当时朱翊钧采取的办法则是重用李如松,意图用他代替年老的李成梁,故而辽东骑兵又振奋了一段时间,直到后来李如松意外战死,这个“暮气难振”才真正不可挽回。

而此时的辽东骑兵还基本处于巅峰期,各种“指标”都没有明显的下滑。辽东铁骑之所以能在长达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力克蒙古、女真的铁骑劲旅,并不是如同有些小说所云的,靠着所谓既能连发又能当锤子用的“三眼神铳”,而是靠着两点:舍得花钱、不怕玩命。

舍得花钱是铁岭李氏天下闻名的好习惯,刚才提到的这句“成梁诸战功率藉健儿。其后健儿李平胡、李宁、李兴、秦得倚、孙守廉辈皆富贵,拥专城。”就是明证。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个寻常武人,本来一辈子没什么指望,忽然有了这样美好的前途,谁不乐意拼一把试试看?不过这个办法之所以不长久,也正是因为家将们过于有钱之后,人生目标实现,开始耽于享乐,也就变得“暮气难振”了。

至于不怕玩命,在李成梁和李如松这个时期的具体表现就是亲自冲锋。李成梁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亲自带头冲锋的,所以手下不敢不玩命,而李如松的脾气比他老爹还硬,每战必在阵前,是以麾下骑丁对他更是心服口服。

在战法上,李家铁骑“及战多用铁骑,列为横阵,发弓矢冲贼,若贼阵不动,则缓缓退之再冲。十数次之后,坚阵无有不溃者。”可见原历史上的辽东铁骑如同蒙古骑兵一样,是弓骑兵,而非纯正火枪骑兵。

不过在这一世,由于高务实的出现,京华生产的骑枪由于射程、精度和杀伤力都已经超过寻常骑弓,因此李如松到任太原之后不过半年,就为其所部不惜巨资,换装了骑枪万历一式骑枪。

据京华内务部报告给高务实的消息来看,这件事当时在铁岭李氏内部还有些闹腾起来,不少李家人都质疑李如松这么做是没把李成梁这个当老子的放在眼里,原因是当时李成梁已经投靠心学派,和实学派的关系颇为紧张。

很多人的态度都是:既然已经和高务实闹翻,那还买他家的火器做什么,给他送钱吗?由此就开始怀疑李如松的立场起来。

不过李家的事显然最终都要李成梁来决断,而李成梁的决断则让所有人都呆若木鸡,他只说了一句:“其在山西,或是不得不为。”然后就不再过问了。

这个态度让众人都有些摸不着头脑,高务实得到的消息是,这次家族会议之后,李如松的两位叔叔曾经找大哥李成梁密谈,但是谈了什么就不得而知了。“黑顶”再强大也还没到可以收买李成梁亲弟弟的层次。

实际上李如松这个人考虑问题很简单,他根本不在意他老爹现在跟谁混,他信奉的原则简单粗暴:我手底下的人听我的,而且能打仗,那我就可以面对任何人都无所畏惧。

别看他已经三十多岁,实际上他和当年霍去病差不多,信奉的就是勇武至上,万难皆可凭勇气和武力破之。

京华骑枪既然比骑弓好,他当然就换了,没有其他原因。而这次换装在此次战役中也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在冲锋中随意开枪,三枪打崩了处于备战状态的五千火落赤部骑兵——之所以是三枪,并不是因为京华骑枪已经可以做到连发,而是由于骑枪比步枪要短很多(所以性能也差一些),李如松部每人配了三把,事先装弹完毕,靠着燧发枪的优势来做到在冲锋中连发三枪。

这其中的难点不过是快速换枪,而这个难度肯定难不倒李家的骑丁,他们的骑术如何,死在他们手里的蒙古人和女真人可以拿人头作证。

其实说起来,辽东铁骑这四个字放在后来的“关宁铁骑”身上还不如李成梁这支军队身上更合适,因为关宁铁骑的实际战绩实在是太拉胯了,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转进——啥叫转进?不敢打,跑;打不过,跑。

在后世很多书籍里面,“关宁铁骑”被捧成了明末战力最强的一支队伍、唯一能和满清八旗兵“正面硬刚”的军队。但是真正地深入探寻历史就会发现,“关宁铁骑”的强大名声多半是吹出来的。这支名义上是骑兵,打的却都是守城战;名义上是大明军队,打满清那是怎么打都不行,打南明反倒战斗力爆表,这样一支军队,称不上是“铁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比如说根据《明熹宗实录》的记载,天启五年(1625年),孙承宗主动进攻后金,七百关宁骑兵和八百步兵,在柳河之战中,被不足百人的八旗军打败。主帅、先锋、监军全部阵亡。这是历史上关宁军唯一的一次主动进攻后金。

后来浑河之战,五千白杆兵和三千戚家军,面对六万八旗军英勇作战,八旗主力牙都啃崩了,苦苦等待援军。而作为援军的三万关宁铁骑去救援,却居然被皇太极两万人轻松击退。然后关宁军吓得赶紧逃回城,从此拒绝出战,直到白杆兵和戚家军弹尽粮绝,全军覆没。

此后的大凌河之战、松锦大决战,关宁军总兵官吴襄(吴三桂的老爹)带头逃跑,导致外来援军全军覆没。

在之后袁崇焕手上,辽东战局奉行所谓的“凭坚城,用巨炮”策略,关宁骑兵作为一支骑兵,在守城战中倒是“击退”了几次八旗军的进攻,这也是关宁铁骑难得几次能拿得出手的战绩。

袁崇焕死后,关宁铁骑的最高领导者变为祖大寿,在祖大寿的带领下,关宁铁骑继续和满清八旗军作战,最终在公元1641年的松锦大战中不敌后金军,祖大寿率部投降了鞑清。

不过当时跟随祖大寿投降的只是一部分关宁铁骑,还有一部分是被祖大寿的外甥吴三桂率领着。后来吴三桂也投降了鞑清,至此大部分的关宁骑兵都变成了八旗军队,受鞑清的指挥进入关内,与李自成和南明军队作战。

虽然打清兵不行,但剃发降清以后,关宁骑兵打打南明、打李自成,却是所向披靡,战斗力爆表,为满清入主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究其原因,关宁铁骑说到底还是从李成梁的辽东骑兵脱胎而来的,为了从朝廷套取军饷,李成梁养寇自重,这支骑兵相较于其他明军将领的私兵,其“私有化”的程度更高,而最糟糕的是,他们不像戚家军那样,一直把自己当成一支“国家军队”,而是只把从军当做升官发财的捷径。

相比于当时大明的其他军队,辽东骑兵拥有种种特权,诸如发双饷、拥有战利品的分配权、拥有军屯的股份,甚至还有很多的各种各样的福利以及丰厚的安家费,乃至于伤残转业退伍费之类的东西。

如此一来,辽东骑兵已经在事实上成了自负盈亏的军事集团。

努尔哈赤的八旗制度上也是脱胎于辽东铁骑,因此“关宁铁骑”和“八旗骑兵”本质上都是同源于辽东铁骑,所不同的就是两者的阵营不同而已,最根本的本质,都是自负盈亏的军事集团。

然而,关宁铁骑相对于八旗骑兵,其惰性远高于后者。因为关宁铁骑他还有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那就是大明朝廷给予的军饷,而八旗军没有,一切都得靠自己抢。

这样一下就能看出高低强弱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人家一切靠自己抢,你坐在城里就有朝廷发钱,你说谁的战斗意志更强,谁更愿意拼了命打胜仗?

虽然袁崇焕的战略、战术都是一塌糊涂,但他活着的时候至少关宁铁骑从表面上来看还是“听招呼”的,然而自从袁崇焕死后,祖大寿基本上就处于听调不听宣的状态,事实上成为了独立于明朝军事体制之外的一个独立武装。

影响到关宁铁骑利益的时候,祖大寿就跟明朝一致对后金,显得特别爱国。但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实力,他也可以宣布投降后金。

明末随着大明朝廷经济的进一步崩溃,朝廷已经越来越难发出军饷了,李自成打进北京的时候,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已经快一年时间没有领到军饷了,这个时候还指望一支自负盈亏的军事集团对朝廷存在多少忠义之心,基本等于做梦。

而在投降鞑清以后呢?关宁骑兵的作战思想就彻底产生变化了,此时的关内中原,已经不是他们守护的对象,而是一片充满着粮食、财宝、女人,等着他们去掠夺的宝地,关宁铁骑再也不用挤在辽东抵御八旗骑兵,来换取“狗粮”了。

这是“解放生产力”啊!(未免被杠,特意说明这句是嘲讽语气)

因此关宁铁骑的战斗力忽然就爆了表。

可悲还是可笑,亦或可叹?

高务实之所以非要站在李成梁的对立面,主要就是因为这一点,而不是李成梁其他的那些问题——那些问题大明将领大半都有,高务实一时半会也管不过来,基本上都没怎么在意,除了杀良冒功之外,很多都被高务实睁只眼闭只眼过去了。

高务实又不是刚从象牙塔出来的理想主义者,大明朝的根本问题不改变,指望那些武将放弃上下其手,怎么可能?他不捞钱,带着叫花子一样的卫所兵去跟人打仗?那是去送命啊。

他既然捞了钱,你还指望人人都和戚继光一样,把这些钱都用在维持军队上?你怎么不指望大明官场人人都是海刚峰呢!

而此时李如松部击溃了火落赤前军之后,三支骑枪插好在马背右侧,纷纷抽出冷兵器,一刻不停地向前继续冲锋。

这一手在冷兵器作战中经常出现,目的就是直接击溃对方的指挥体系,形成兵败如山倒的局面,和李世民玄甲精骑的“卷旗过营”类似,是精锐骑兵最能发挥优势的战法之一。

而脱脱和伊勒都齐这时候也都已经带兵杀了过来,虽然他们两个都是凭经验作战,但却恰好适合此刻的情况——李如松部已经如刀锋一般切了进去,此时只要继续撕裂这道伤口,对方就非死即伤了。

火落赤和著力兔当然知道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他们变得岌岌可危,此时著力兔离得比较近,来不及做其他设想,带着亲兵就迎了过去,意图挡住李如松,争取给其他人创造机会,可以施展蒙古人最为习惯的边打边撤之法——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是边撤边打。

按照著力兔的想法,只要达到这一目的,就算今天战败已经不可避免,但是伤亡终归还是可控的,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第067章 决战沙城(十八)第270章 你的时间不多了第124章 奉旨观政(四)第001章 高拱起复第093章 口蜜腹剑(下)第295章 成婚喽!第087章 岑凌到访第268章 揭谜(下)第022章 花厅议事(下)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三)第090章 宣府马芳(下)第214章 提前规划第125章 高务实的开平城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087章 金殿发小第134章 战争理由到手(4更1W2)第113章 高戚之会(二)第110章 财帛动人(下)第210章 自废武功还是自残啊?第032章 商场的事商场办(下)第036章 同往别院(下)第016章 还是勋贵最弱(第5更!)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上)第156章 马氏昆仲能救第068章 舆论造势(下)第038章 青把都台吉第089章 一支穿云箭第282章 再造暹罗第089章 一支穿云箭第096章 兴趣培养(下)第067章 决战沙城(十二)第171章 大汗,臣确有一计第084章 务实回府(下)第028章 朕倒要听听你的高论第071章 黄芷汀的大度第067章 决战沙城(七)第114章 独家代理(下)第019章 开港前提第051章 议定出兵第081章 我的“浩然之气”(4更破万)第130章 立威第146章 阁老相商(下)第087章 回京喽第279章 王储之死第148章 娱乐活动第113章 高戚之会(四)第164章 舰队接战第062章 潭里风光媚第217章 台湾岛第277章 逆转第123章 俺答封贡(六)第011章 材料价格(下)第081章 务实授徒第146章 朕来救你第123章 俺答封贡(八)第057章 隆庆教子(下)第098章 曙光第037章 别院隐富(下)第055章 雾里观花(下)第129章 复杂第210章 自废武功还是自残啊?第071章 晴天霹雳啊第141章 激战谅山(上)第082章 宁夏之变(下)第114章 暗流再起第294章 婚礼筹备中第012章 谁有这样的面子第124章 公主的决绝第008章 淡化处理第202章 婚事的背后第094章 贵妃相召(下)第034章 军制改革的第一步第015章 伴读之邀(上)第191章 争做狗王莫茂洽第022章 轻取案首(中)第108章 隐情(中)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042章 料人如神(下)第206章 弑岳(上)第122章 蒙疆风云(一)第062章 犹豫难决(下)第200章 立威之战第002章 翰林清贵(中)第101章 京华基建第215章 明缅开战了!第067章 决战沙城(九)第123章 俺答封贡(二)第067章 决战沙城(十二)第067章 决战沙城(二)第008章 淡化处理第090章 请按台主持公道第122章 蒙疆风云(一)第008章 淡化处理第096章 冯保倒台(六)第108章 所为何事(下)第123章 俺答封贡(一)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四)第011章 材料价格(上)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080章 燕京欢声动
第067章 决战沙城(十八)第270章 你的时间不多了第124章 奉旨观政(四)第001章 高拱起复第093章 口蜜腹剑(下)第295章 成婚喽!第087章 岑凌到访第268章 揭谜(下)第022章 花厅议事(下)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三)第090章 宣府马芳(下)第214章 提前规划第125章 高务实的开平城第197章 老奴兄弟第087章 金殿发小第134章 战争理由到手(4更1W2)第113章 高戚之会(二)第110章 财帛动人(下)第210章 自废武功还是自残啊?第032章 商场的事商场办(下)第036章 同往别院(下)第016章 还是勋贵最弱(第5更!)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上)第156章 马氏昆仲能救第068章 舆论造势(下)第038章 青把都台吉第089章 一支穿云箭第282章 再造暹罗第089章 一支穿云箭第096章 兴趣培养(下)第067章 决战沙城(十二)第171章 大汗,臣确有一计第084章 务实回府(下)第028章 朕倒要听听你的高论第071章 黄芷汀的大度第067章 决战沙城(七)第114章 独家代理(下)第019章 开港前提第051章 议定出兵第081章 我的“浩然之气”(4更破万)第130章 立威第146章 阁老相商(下)第087章 回京喽第279章 王储之死第148章 娱乐活动第113章 高戚之会(四)第164章 舰队接战第062章 潭里风光媚第217章 台湾岛第277章 逆转第123章 俺答封贡(六)第011章 材料价格(下)第081章 务实授徒第146章 朕来救你第123章 俺答封贡(八)第057章 隆庆教子(下)第098章 曙光第037章 别院隐富(下)第055章 雾里观花(下)第129章 复杂第210章 自废武功还是自残啊?第071章 晴天霹雳啊第141章 激战谅山(上)第082章 宁夏之变(下)第114章 暗流再起第294章 婚礼筹备中第012章 谁有这样的面子第124章 公主的决绝第008章 淡化处理第202章 婚事的背后第094章 贵妃相召(下)第034章 军制改革的第一步第015章 伴读之邀(上)第191章 争做狗王莫茂洽第022章 轻取案首(中)第108章 隐情(中)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042章 料人如神(下)第206章 弑岳(上)第122章 蒙疆风云(一)第062章 犹豫难决(下)第200章 立威之战第002章 翰林清贵(中)第101章 京华基建第215章 明缅开战了!第067章 决战沙城(九)第123章 俺答封贡(二)第067章 决战沙城(十二)第067章 决战沙城(二)第008章 淡化处理第090章 请按台主持公道第122章 蒙疆风云(一)第008章 淡化处理第096章 冯保倒台(六)第108章 所为何事(下)第123章 俺答封贡(一)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四)第011章 材料价格(上)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080章 燕京欢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