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暗流再起

天寿山,感恩殿偏殿之中。

申时行刚刚放下信笺,正要好好思索一番,忽听得外头的随行管家来报,说司礼监张秉笔前来拜访,问老爷见是不见。

此刻的大明,“张秉笔”只有一人,便是与他同来天寿山堪覆皇帝寿宫的张诚。

申时行心中一动,问道:“定国公可曾同来?”

“回老爷,不曾。”

申时行微微点头,道:“请张秉笔进来吧……不要太张扬。”后面这句话显然是吩咐管家的,管家应声去了。

不过等张诚一来,申时行才发现自己刚才的交待完全没有意义,因为张诚丝毫没有要掩人耳目的意思,穿着一身内宦制式的大红纻丝飞鱼服,大摇大摆地就进来了。

申时行见他这般行事,心中难免有些不屑,不过却并无半分显露在脸上,反而起身向前迎了两步。

好在张诚总算还记得面前这位乃是当朝首辅,主动拱手道:“元辅也没午休?”

申时行随意回礼,微微一笑:“初担大任,唯恐辅政有失,哪有空午休?”

张诚笑道:“元辅辛劳,皇上和咱家都是看在眼里的。”

申时行笑了笑,没说话,只是摆手请张诚坐下。他心中则暗暗冷笑:凭你也配和皇上连着念?你看在眼里?你看在眼里有什么用啊?

张诚倒没觉得自己这话有什么问题,他是皇帝的近侍,这就意味着他随时可以向皇帝吹耳边风,这种能力本身就足以让外廷任何人不敢小瞧了他。

不过张诚却忘记了眼前这位申先生的特殊性,申先生不仅是朱翊钧还在做太子时的“班主任”,还是当朝首辅。按照大明的传统,即便再如何厉害的内宦,也不能阻止他申先生的声音传进皇帝的耳朵,想要靠蒙蔽皇帝来陷害首辅,那还是很困难的。

正因如此,申时行并不觉得张诚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对于张诚这种大大咧咧更是心中哂然。只是申先生毕竟是心学大佬,讲究一个气度雍然,纵然心中一百万个看不起,通常也不会直接表现在脸上罢了。

“秉笔此来,不知有何见教?可是为了陛下寿宫之事?”申时行的管家以最合适的时机送上了香茗,申时行也恰如其分地问道。

张诚立刻摆了摆手:“寿宫能有什么事?那么多高人查勘了好几年才选定的地方怎么可能有事?况且这要是真有事……呵呵,咱家难道还能看出什么名堂来不成?咱家也就是跟着元辅走一遭罢了。”

申时行暗道:算你还有点自知之明。

“那秉笔此来……”申时行故作疑惑地问道。

张诚一指申时行身旁的书案,道:“元辅手边的这封信里头,想必说的也是平台召对的事,对么?”

申时行微微一笑:“朝中有事,总免不得有人要知会本阁部一声。”

张诚呵呵一声轻笑,道:“不愧是元辅老大人,这话说得真是举重若轻——您老就不觉得这事有些蹊跷么?”

申时行一脸诧异:“哦,是么?倒要请教秉笔,此事何以蹊跷?” ωωω.ттκan.℃o

张诚竟然没听出申时行是在套他的话,闻言还以为申时行这位昔时状元读书读傻了,连这点问题都看不出来,不由有些洋洋得意,道:“元辅应当知晓,这平台召对说穿了,几乎都是让封疆边臣去回答皇爷的问题……可是,这高求真却不是封疆,他是兵部堂上官啊!”

申时行呵呵一笑,点头道:“高宫保如今虽是少司马,但一两个月前,他不也是封疆么?封疆知道的事,他也同样知道。更何况皇上既然宣他进行平台召对,十之八九是为了知悉辽东的情况。眼下周延津(周咏,开封府延津县人)、李大城(李松,霸州大城县人)俱不在京,皇上向高宫保咨政理所当然,有何蹊跷?”

张诚终于觉得不对了,皱眉道:“看来元辅对咱家不甚放心,不肯实言相告呀……”他皱了皱眉,摇头道:“元辅大可不必如此,咱家与元辅所求虽未必一致,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咱们的路上都有拦路之人。”

申时行哈哈一笑:“秉笔此言,本阁部却有些不明白,还请秉笔明言,如何?”

张诚撇撇嘴,微微挑眉:“元辅,咱家确实不怕明言相告:拦在咱家路上的人虽非高宫保本人,但若没有他在,那些拦路之人在咱家眼里,却也不过尔尔。而对于申先生您,虽然看似已经问鼎人臣之巅,但您不妨扪心自问一下,眼下的局面……您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么?”

他说到此处,哂然一笑:“元辅,咱家就问两句话:如今您在内阁之中,可还有哪怕一位臂助?如今您在内廷之中,可还有哪怕一位臂助?”

申时行脸上的笑容终于有些维持不住,沉吟道:“所以秉笔此来,是想寻求盟友?”

张诚笑道:“元辅难道不需要一位内廷之中的盟友?”

申时行的笑容有些清冷,淡淡地道:“前番张鲸也曾经用这个说辞与我丙仲兄合作,不过他的结局如何,秉笔应该很清楚。”

“咱家当然清楚,简直太清楚了。”张诚轻哼一声,摇头道:“张鲸这厮之所以不成器,不是因为他选的盟友不对,而是他找的帮手不对。”

盟友和帮手?

申时行暗暗品味这两个词的含义。

不过张诚看来的确很“诚”,他根本不需要申时行自己品鉴,而是直截了当给了结论:“他找余阁老虽然不如直接找申先生您,但总归还是没错的,错的是他同时又找了刘守有那厮。申先生,您可知道他这错,是错在哪里么?”

申时行蹙眉道:“倒要请秉笔指教一二。”

张诚嘿嘿一笑,摇头道:“张鲸以为刘守有掌握着锦衣卫,就能暗地里去查高宫保的黑料,但他却不知道皇爷对高宫保的信任有多彻底。咱家这么说吧,在皇爷心里,就算满朝文武都负了他,高宫保也必不负他!”

申时行悚然动容。

张诚却似乎还不过瘾,依然继续道:“刘守有当时找到了高宫保在安南的一些布置,然后拿去在皇爷面前危言耸听——申先生是没看见皇爷当时的表情,咱家倒是碰巧,当时正侍候皇爷——皇爷当时一脸嫌弃,只叫刘守有下去了。但刘守有走后,皇爷却看着他的背影说了两个字:‘蠢材’。”

申时行的脸色越发凝重起来。

“唉……”张诚一脸唏嘘,又似乎有些幸灾乐祸地摇了摇头:“刘守有得到的这个评价,咱家觉得真是恰如其分。”

申时行却还真没想明白这怎么就恰如其分了,皱眉道:“何以见得?”

张诚哼哼笑了笑,道:“元辅有所不知,高宫保在皇爷面前从来不说谎话。”

申时行眉头皱得更深了:“此乃人臣本分。”

“本分么?”张诚哈哈一笑:“有几个人臣做得到这般本分?”

申时行的面色更加难看起来,但却不再搭腔。

张诚则摆手道:“不过咱家还没说完——高宫保虽然从不在皇爷面前说谎,但就咱家多年来的观察,却发现他虽然不说谎,但有很多时候却也不会把话说完。”

申时行心中暗道:这不也是废话?谁敢把所有的话都对皇上明言?避重就轻乃是人之常情,高务实是如此,其他人难道不是如此?就算我申汝默,难道就敢真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谁知道张诚居然还没说完,申时行只听得他又继续道:“而且高宫保做事有一个特别厉害的地方,那就是不管什么事,他总能找到一个特别符合皇爷心思的道理来说服皇爷支持他,而不是拿大道理去逼着皇爷认同他的做法——申先生,您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差别么?”

申时行倒是能理解这差别,只是不知为何,他忽然就觉得很生气,忍不住冒出一句话来:“此乃佞臣所为!”

这话就有些让张诚不喜了,因为他其实觉得高务实这一手很精妙,简直与他们做内宦的前辈高人们暗中掌握皇帝一般,不动声色就让皇帝接受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像那些自以为是的文臣士大夫一样,整天摆大道理,拿孔子去压皇帝。

换了你是皇帝,你也不喜欢这种人不是?谁脑子抽风了就喜欢整天被人教训?连寻常百姓、凡夫俗子们都不乐意,何况是皇帝!

但张诚现在也同样不是来和申时行谈学论道的,因此他把这点不喜抛开,将话题转了回去:“佞臣不佞臣,咱家说了也不算,就不提这个了。总之高宫保这套手段用下来,再加上他和皇爷又是一块长大的发小……刘守有找的那点东西根本不够瞧!咱家就明说了吧,刘守有想在这种事情上动摇高宫保在皇爷心目中的地位,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申时行眯起眼睛:“那在秉笔看来,什么样的事情才能动摇高宫保的圣眷呢?”

“元辅这一句算是问到点子上了。”张诚哈哈笑了起来:“不过咱家刚才的话还没说完——关于高宫保圣眷的来源。”

“哦?”申时行微微拱手:“请教。”

“天子发小、文正之侄、六首状元……这些天下人尽皆知优势的咱家就不说了。”张诚忽然伸出一指,正色道:“高宫保得以圣眷不衰的真正根源只在于一句话:他总能给皇上解决麻烦。”

申时行一听,也不由得正色起来。

好像……真是这么回事?

张诚又道:“而且元辅你看,高宫保给皇上解决麻烦这个问题,他还不是非要等着麻烦已经出现再去解决,有时候甚至是麻烦还没出现,或者是本来这麻烦还被掩盖着的时候,他都有可能主动去把麻烦找出来,然后解决掉!”

申时行思索着问道:“譬如说?”

“譬如说安南!”张诚一本正经地道:“咱家记得他在广西的时候,那会儿朝廷早就没人关心安南那点事儿了,可是高宫保呢?他当时不过是广西巡按,按理说安南的事情和他没什么关系,他却偏偏主动插手了——您说,他是为什么?”

申时行还没说话,张诚就先补充道:“这在旁人看来或许有些像没事找事,但……呵呵,能把事情找出来不算什么,找出来之后还能干净利落地解决掉,那就厉害了,由不得皇爷不开心。”

“就说安南那件事,宣庙时早就把事情摁了下来,大家本来都已经习惯了,可是偶尔想起,还是会觉得遗憾——于是高宫保站出来了,他不仅站出来了,还在不动用朝廷一兵一卒,不费朝廷一文半两的情况下把事情解决了!

您说说,这种情况下他在安南留着一些后手,皇爷会说什么吗?不会,因为这安南对皇爷而言,它就是路上捡回来的!在皇爷心里,所谓收复安南,最大的好处不是安南能给朝廷带来什么收益,而是在不亏钱的情况下心情痛快了——祖宗所弃,今日被朕收回!您想想,皇爷当时对高宫保的观感该是怎样的?”

申时行面沉如水却若有所思。

张诚又道:“接下来呢,高宫保刚刚回京,马上又去了土默特——这事也不必细说了,当年高文正公开了个好头,高宫保给他来了个圆满。这蒙古之患,害了大明两百多年,而他们伯侄二人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居然就这么解决掉了,甚至还给了皇爷彻底解决蒙古人的希望!元辅,您可以想象皇爷在漠南之战后对高宫保的信任有多牢固了吧?”

申时行阴沉着脸道:“我看,这也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有道是‘国虽大,好战必亡’,似他这般……”

“诶诶,元辅,现在说这些就没意思了。”张诚摆手道:“咱们眼下要关注的不是这些道理,而是怎么断了高宫保的圣眷!现在咱们知道他的圣眷是如何维系的了,难道不该从这点事上面想法子?”

申时行皱眉道:“这怎么想法子?他怂恿皇上打蒙古人,本阁部难道还能说蒙古是我大明友邦,不宜加诸于刀兵?笑话,元廷是我大明世仇,元廷不灭,明恨不止!”

嗯……这话高务实可能不同意。当然,那无所谓,至少此时的明人基本都是这么想,谁也不会料到晚明时大明居然收买了林丹汗去和女真鞑子打仗,世仇竟然也能变成盟友。

张诚笑道:“他怂恿皇爷去打元廷,这个肯定拦不住,毕竟皇爷也想打啊。但是呢,咱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想法子。”

“哦?哪个角度?”申时行问道。

张诚笑得越开心了,挑眉道:“他想打就让他去打,只要咱们能让他败掉这一仗,那就行了。”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阿勒泰的老西”、“单骑照碧心”、“秦朝小驻”、“云天维2008”的月票支持,谢谢!

第057章 隆庆教子(下)第169章 巡抚与镇守第183章 你来,还是我去?第231章 会馆夜话第123章 俺答封贡(二)第134章 朝局变化(中)第039章 郭朴之意第056章 水中望月第100章 胡闹!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009章 原料来源(下)第065章 多管齐下高务实第210章 釜底抽薪第123章 俺答封贡(七)第126章 俺答求封(二)第040章 必有隐情(下)第067章 高渊抓周第041章 议编卫队(上)第288章 缅甸跌倒,大明吃饱第050章 招降纳叛(上)第002章 歙县逃犯(上)第010章 新郑高氏(上)第095章 破虏(中)第122章 蒙疆风云(九)第122章 相府夜会(下)第156章 马氏昆仲能救第141章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第122章 蒙疆风云(八)第174章 南掌国又咋了?第094章 贵妃相召(上)第093章 口蜜腹剑(上)第112章 内阁的对赌第002章 翰林清贵(下)第049章 努尔哈赤的命脉第123章 俺答封贡(二)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038章 不是为了忽悠第164章 舰队接战第057章 财迷第108章 隐情(上)第026章 河海并行(上)第066章 我保他必有美谥第009章 原料来源(下)第230章 士别三日第044章 人才不少(下)第022章 日讲官上任啦(3更破万)第106章 郑王使者第108章 且慢动手!第093章 命案发酵第150章 部堂拜访第122章 蒙疆风云(五)第049章 努尔哈赤的命脉第088章 协助办案[第四更!]第070章 西北望第138章 战争账(4更破万)第066章 务实回京(下)第084章 务实回府(下)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一)第131章 御前阁议(下)第118章 差别竞争第148章 谤君案(下)第131章 谢公气度[第4更]第122章 鹿鸣之宴(上)第4更第090章 辽东有缺吗?第113章 高戚之会(八)第214章 你即吾乡(4更破万)第114章 暂摄州务第115章 务实回京(下)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134章 朝局变化(中)第239章 麻城刘,松江徐第061章 谜底揭晓【为盟主单骑照碧心加更第二章】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076章 四九之外第070章 逐保倒张(五)第096章 冯保倒台(二)第163章 冠绝京华(下)第010章 新郑高氏(下)第051章 夜会第125章 可战方和(九)第007章 亡命之徒第143章 海商都不简单啊第221章 抵京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万)第136章 为西南千秋永固!第006章 君臣面谈第045章 三寸不烂之舌第023章 连中三元(中)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088章 安南人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六)第047章 夜会刘显(上)第081章 务实授徒第217章 台湾岛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124章 奉旨观政(十)第094章 贵妃相召(上)第128章 务实制义(上)第125章 却之不恭第139章 怕什么来什么
第057章 隆庆教子(下)第169章 巡抚与镇守第183章 你来,还是我去?第231章 会馆夜话第123章 俺答封贡(二)第134章 朝局变化(中)第039章 郭朴之意第056章 水中望月第100章 胡闹!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009章 原料来源(下)第065章 多管齐下高务实第210章 釜底抽薪第123章 俺答封贡(七)第126章 俺答求封(二)第040章 必有隐情(下)第067章 高渊抓周第041章 议编卫队(上)第288章 缅甸跌倒,大明吃饱第050章 招降纳叛(上)第002章 歙县逃犯(上)第010章 新郑高氏(上)第095章 破虏(中)第122章 蒙疆风云(九)第122章 相府夜会(下)第156章 马氏昆仲能救第141章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第122章 蒙疆风云(八)第174章 南掌国又咋了?第094章 贵妃相召(上)第093章 口蜜腹剑(上)第112章 内阁的对赌第002章 翰林清贵(下)第049章 努尔哈赤的命脉第123章 俺答封贡(二)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038章 不是为了忽悠第164章 舰队接战第057章 财迷第108章 隐情(上)第026章 河海并行(上)第066章 我保他必有美谥第009章 原料来源(下)第230章 士别三日第044章 人才不少(下)第022章 日讲官上任啦(3更破万)第106章 郑王使者第108章 且慢动手!第093章 命案发酵第150章 部堂拜访第122章 蒙疆风云(五)第049章 努尔哈赤的命脉第088章 协助办案[第四更!]第070章 西北望第138章 战争账(4更破万)第066章 务实回京(下)第084章 务实回府(下)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一)第131章 御前阁议(下)第118章 差别竞争第148章 谤君案(下)第131章 谢公气度[第4更]第122章 鹿鸣之宴(上)第4更第090章 辽东有缺吗?第113章 高戚之会(八)第214章 你即吾乡(4更破万)第114章 暂摄州务第115章 务实回京(下)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134章 朝局变化(中)第239章 麻城刘,松江徐第061章 谜底揭晓【为盟主单骑照碧心加更第二章】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076章 四九之外第070章 逐保倒张(五)第096章 冯保倒台(二)第163章 冠绝京华(下)第010章 新郑高氏(下)第051章 夜会第125章 可战方和(九)第007章 亡命之徒第143章 海商都不简单啊第221章 抵京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万)第136章 为西南千秋永固!第006章 君臣面谈第045章 三寸不烂之舌第023章 连中三元(中)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088章 安南人第125章 可战方和(十六)第047章 夜会刘显(上)第081章 务实授徒第217章 台湾岛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124章 奉旨观政(十)第094章 贵妃相召(上)第128章 务实制义(上)第125章 却之不恭第139章 怕什么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