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章 花厅议事(上)

高拱说完,宋之韩先开了口:“学生以为,自庚戌之变,文武相争京营,赵阁老今以阁臣之尊兼为总宪,毕竟是文臣领袖之一,有此一举亦不奇怪。”

高拱转头看了高务实一眼,见他面色平静,料他知道庚戌之变,便点了点头,并未多言。

所谓庚戌之变,乃是发生于嘉靖二十九年七月,当时鞑靼部俺答汗聚众十余万,大举南犯大同。宣大总兵咸宁侯仇鸾惊慌失措,以重金贿俺答汗,乞求俺答汗转攻他处。八月,俺答汗移兵东去,向蓟州进发,以数千骑兵进攻古北口边墙。另派一支精干骑兵从间道溃墙而入,绕出明军之后。

明军腹背受敌,全线崩溃,俺答汗旋即统大军直趋通州,分兵剽掠昌平,进犯天寿山诸皇陵。京师闻警,宣布戒严。在俺答汗兵临城下的紧急时刻,世宗诏令诸镇将帅统兵勤王,委命仇鸾为“平虏大将军”,节制各路勤王兵马。兵部尚书丁汝夔问首辅严嵩退敌之计。严嵩害怕出战失利,戒令诸将不要轻举妄动。仇鸾到东直门观望,任由敌军在城外自由焚掠八天。九月,俺答汗兵剽掠大量金银财物、牲口和人口后由白羊口从容出塞。仇鸾奉命追击但被击败,最后杀死八十多个平民,割了他们的首级冒充杀敌报功。由于这一年是庚戌年,便被称为“庚戌之变”。

《明史》记载:二十九年,俺答入寇,兵部尚书丁汝夔核营伍不及五六万人。驱出城门,皆流涕不敢前,诸将领亦相顾变色。汝夔坐诛。大学士严嵩乃请振刷以图善后。

怎么“振刷”和“善后”呢?

因为原兵部尚书丁汝夔被严嵩推出来做了替罪羊被坐诛,此时暂摄兵部的吏部侍郎王邦瑞就进言了,说:“国初,京营劲旅不减七八十万,元戎宿将常不乏人。自三大营变为十二团营,又变为两官厅,虽浸不如初,然额军尚三十八万有奇。今武备积驰,见籍止十四万余,而操练者不过五六万,支粮则有,调遣则无。彼敌骑深入,战守俱称无军。即见在兵,率老弱疲惫、市井游贩之徒,衣甲器械取给临时。此其弊不在逃亡,而在占役;不在军士,而在将领。盖提督、坐营、号头、把总诸官,多世胄纨袴,平时占役营军,以空名支饷,临操则肆集市人,呼舞博笑而已。先年,尚书王琼、毛伯温、刘天和常有意振饬。然将领恶其害己,阴谋阻挠,军士又习于骄惰,竞倡流言,事复中止,酿害至今。乞大振乾纲,遣官精核。”

这是直接把矛头对准了武臣勋贵,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的,但嘉靖帝被这次事情搞得又惊又怒,闻言觉得颇有道理——当然这情况其实他以前也知道,只是没料到情况已经严峻到这个地步了,长此以往,迟早北京城能被这群纨绔废物整成空营!那还了得?于是雷霆震怒,严命兵部议兴革。

勋贵武臣见皇帝真的怒极,自知此时开口即罪,干脆直接装死,“躺平任嘲”。

于是兴革的结果很快出来了:悉罢团营、两官厅,复三大营旧制。更三千营为神枢营。罢提督、监枪等内臣。设武臣一名,曰总督京营戎政,以咸宁侯仇鸾为之;文臣一名,曰协理京营戎政,即以王邦瑞充之。其下又设副参等官二十六员。

但是这样文臣还是不会满意,因为总理京营戎政还是武臣,于是这个改制也没有很稳固,终嘉靖一朝,其制屡改,最后中军哨掖之名亦罢,只称战守兵兼立车营。

有看官要问了,武臣这次表现如此糟糕,为何总理京营戎政还是武臣?

一来,当然是因为仇鸾花钱买平安的事没有暴露,嘉靖以为此人不错,可以信赖。

二来,这里就必须要说一下旧制。远的先不说,命武臣一人总理营政始于洪熙时。宣德五年,以成国公朱勇言,选京卫卒隶五军训练。次年,命科道及锦衣官核诸卫军数。征高煦及破兀良哈,皆是以京营取胜。正统二年,还是因为成国公朱勇所言,令锦衣等卫、守陵卫卒存其半,其上直旗校隶锦衣督操,其余悉归三大营。制度本来也未见得有什么大问题,可谁料出了土木之难,明初赖以震慑天下、出击蒙古的精锐京军几乎全军覆没。

这时候留守京师的文官集团发现机会来了,不顾英宗被掳于瓦剌,力推景帝登基,景帝于是用于谦为兵部尚书,于谦遂以三大营各为教令,临期调拨,兵将不相习,乃请于诸营选胜兵十万,分十营团练。每营设都督一人,号头官一人,都指挥两人,把总十人,领队一百人,管队二百人。再于三营都督中推一人充总兵官,监以内臣——然后关键的来了:兵部尚书或都御史一人为提督。其余军归本营,曰老家。京军之制一变。

于是,文官集团第一次把手伸进了军权核心——京营之中。

然而接来下的情况可能大家都没料到,英宗靠着人格魅力居然从瓦剌逃了回来,接着不久景帝病重驾崩,英宗复辟。

于谦作为推景帝上位的重要人物,自然被找了个罪名杀掉,团营亦罢。

再往后宪宗、武宗、世宗历代皇帝对于京营来来回回改制,这个总理京营戎政一会儿是武臣,一会儿是文臣,甚至还有汪直这个宦官……总之很乱就是了。

另外要补充的一点就是,原本五军府都是开府给印的,但是只主兵籍而不与营操,营操官则不给印。戎政既有府又有印,是自仇鸾开始。

仇鸾虽然是个废物,但当时由于其他战线都是一触即溃,他靠着贿赂俺答汗,居然被认为当世名将,很是得宠。得了宠当然不能一言不发,于是他建议嘉靖帝选各边兵六万八千人,分番入卫,与京军杂练,又令京营将领分练边兵,于是边军尽隶京师。但这个主意明显是个馊主意:塞上有警,边将却不得征集,结果不仅京军没练起来,边军也越来越垃圾,只能是“边事愈坏”。等仇鸾丑事揭穿身死,朝廷乃罢其所置戎政厅首领官之属,但入卫军则只罢了甘肃一地。

由于高拱刚才冲高务实点了点头,高务实把高拱这一望的意思理解错了,以为是示意他发言,于是道:“总理戎政掌握京师大部分军权,这个位置交到武臣手里自然无法令文官们满意,因此,必然很有一批文官希望把这一大权力拿过来。赵阁老这么做,小子以为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因为三伯起复对他的压力太大,以至于他不得不以此来博得更多文官的支持,以图对抗三伯之威势;第二种可能是他推动此事可以直接获利……譬如说以他的人做这个总理京营戎政,拿下这个位置,倒不是说他就敢做出什么不堪言之举,而是会让一些人错估形势,以为陛下对他圣眷隆重,从而使一些人对他与三伯相争之事保持沉默。”

高务实误会了高拱的意思,发表了一番看法,结果高拱又反过头来误会了他的意思,以为他第一次被允许参加这样的“内部会议”,想要表现一下自己。不过这两条说得至少条理清晰,虽然高拱知道第二条不成立——兵部一尚书四侍郎(无风注:本来是两侍郎,四侍郎制度是高拱提出并推动改革的,其添设的两名侍郎主要巡阅边务,了解下情,做到对边方险隘、虏情缓急、将领贤否、士马强弱都非常熟悉。这样边务有人专管,总督员缺,也可即刻往补。)都不是赵贞吉的人,但这一点高务实当然不知道,所以光从他的分析思路来说,也还不错了,于是高拱便没有多说什么。

没有说话代表默认。

九名有着大好前途的高拱门生都颇为讶异:首先是讶异高务实能一眼看出这其中的门道,其次是讶异高务实说得如此直白,最后是讶异高拱这种完全默许的态度。

但大伙儿心里还是有所怀疑:八岁小儿真有如此眼光?会不会是师相为了树立自家侄儿的名声而提前给高务实做过分析?

这种怀疑当然不能直接了当的宣之于口,但拐着弯试探一下应该问题不大,所以吏科都给事中涂梦桂开口了:“庚戌之变时,赵阁老力排主和之议,结果被严嵩贬斥,直到今上继承大宝,起复其为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并掌詹事府事,这才算再次回到中枢。去年八月,他才以礼部尚书入阁辅政。说起来,他虽然在士林有些声望,但在朝堂的根基其实浅薄。这般来看,小师弟这番分析颇有道理,只是……”

涂梦桂顿了一顿,皱眉道:“霍本兵虽然久历军务,但其常在边镇,隆庆二年才来京为大司马,其深知京营事务牵涉利益之广、之深,是以自来主张持重,又有传闻说其与成国公、英国公等亦素来交好,依学生之见,恐怕未必乐见赵阁老插手军务,尤其是京营军务。”

本兵是兵部尚书的别称,霍本兵指的就是现任兵部尚书的霍冀,至于大司马……明人喜欢以古名代指今职,大司马也是兵部尚书的别称。

其实若能以兵部尚书总理戎政,对于霍冀来说当然不算坏事,但实际上由于土木之变后于谦以兵部尚书建立十团营,威势一时无两,连皇帝亦不得不时常屈就于谦之意,是以后来即便文臣插手京营,上头也很少会让兵部尚书来兼任,兼任此职者多为兵部侍郎——大小相制,一直是大明的优良传统嘛。

如今天下承平,霍冀也并无二心,所以他对于掌握京营根本不会有太多念想,反而会觉得与其兼任此职引起皇帝担忧,还不如保持现状。更何况,闹到最后多半还是由侍郎去兼任此职,到时候尚书仍然是那个尚书,侍郎却反倒权力大增,那兵部这口子究竟谁说了算?

换了任何一个正印堂官都会有这样的担忧,他霍冀难道就是个例外?

高务实不仅听懂了涂梦桂的话,还明白了涂梦桂的潜台词:赵贞吉这么干虽然有可能得到不少文官的好感,可也仅仅如此而已,但他这么做却同时得罪了兵部尚书和一众勋贵武臣,这笔生意真的划算么?

第187章 此地:金港第234章 愚兄不及甚矣第100章 蒙古局势(下)第032章 京师潜流(中)第181章 壮士断腕第121章 死有余辜第040章 纾驿路疏(上)第050章 担当第191章 副总兵人选第143章 圣眷无双[第4更]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罗第108章 隐情(中)第050章 四方会谈(中)第096章 冯保倒台(一)第4更!第031章 务实被掳(上)第186章 人口怎么来第069章 辛爱成擒!第101章 定调子第123章 等你将来文官称公第127章 刘氏献药第239章 麻城刘,松江徐第018章 产业现状(下)第075章 各家子弟(下)第081章 内廷行走(上)第067章 倒高风波(三)第163章 冠绝京华(中)第124章 奉旨观政(十五)第002章 歙县逃犯(下)第024章 俺答死,战争近第102章 利用第046章 商政相连(上)第067章 决战沙城(六)第075章 臣要要官了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201章 吹,尽情的吹!第144章 内因第216章 准备第131章 急,不急第130章 开平潜流(下)第125章 可战方和(一)第069章 辛爱成擒!第142章 从祖意,未必行祖法第152章 三请高司徒第031章 务实被掳(上)第288章 缅甸跌倒,大明吃饱第119章 下马威(4更破万)第088章 协助办案[第四更!]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141章 激战谅山(下)4更1W1第069章 辛爱成擒!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第033章 京营生产建设兵团第123章 俺答封贡(五)第099章 高拱秉国(下)第151章 枕边风(上)第124章 奉旨观政(十三)第068章 隆庆托孤(二)第039章 郭朴之意第177章 生擒炒花(上)第153章 培养嫡系第067章 决战沙城(十五)第162章 二段击第080章 布日哈图的杀招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056章 太岳烧灶(下)第240章 三个“未来首辅”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193章 要打得先问钱(4更破万)第257章 后续第066章 务实回京(上)第214章 你即吾乡(4更破万)第109章 要么请降,要么等死!第132章 遇刺!第096章 冯保倒台(七)第063章 病榻交心第075章 臣要要官了第172章 安南捷报喜与忧第110章 财帛动人(下)第138章 比严世藩危险十倍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067章 倒高风波(六)第023章 真“万历时代”来临第100章 预则立,不预则废(4更过万)第232章 大司马之请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烦第001章 封赏争议第245章 世界不足我欲第091章 粗中有细(下)第185章 安南规划!第073章 无奈应对(上)第038章 不是为了忽悠第046章 冰底潜流(下)第146章 狂澜巨浪第111章 开平之行(下)第058章 微服巧遇第098章 曙光第123章 俺答封贡(四)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104章 广西发展大计(上)4更破万第150章 宫墙内外
第187章 此地:金港第234章 愚兄不及甚矣第100章 蒙古局势(下)第032章 京师潜流(中)第181章 壮士断腕第121章 死有余辜第040章 纾驿路疏(上)第050章 担当第191章 副总兵人选第143章 圣眷无双[第4更]第281章 吃南掌,望暹罗第108章 隐情(中)第050章 四方会谈(中)第096章 冯保倒台(一)第4更!第031章 务实被掳(上)第186章 人口怎么来第069章 辛爱成擒!第101章 定调子第123章 等你将来文官称公第127章 刘氏献药第239章 麻城刘,松江徐第018章 产业现状(下)第075章 各家子弟(下)第081章 内廷行走(上)第067章 倒高风波(三)第163章 冠绝京华(中)第124章 奉旨观政(十五)第002章 歙县逃犯(下)第024章 俺答死,战争近第102章 利用第046章 商政相连(上)第067章 决战沙城(六)第075章 臣要要官了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201章 吹,尽情的吹!第144章 内因第216章 准备第131章 急,不急第130章 开平潜流(下)第125章 可战方和(一)第069章 辛爱成擒!第142章 从祖意,未必行祖法第152章 三请高司徒第031章 务实被掳(上)第288章 缅甸跌倒,大明吃饱第119章 下马威(4更破万)第088章 协助办案[第四更!]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141章 激战谅山(下)4更1W1第069章 辛爱成擒!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第033章 京营生产建设兵团第123章 俺答封贡(五)第099章 高拱秉国(下)第151章 枕边风(上)第124章 奉旨观政(十三)第068章 隆庆托孤(二)第039章 郭朴之意第177章 生擒炒花(上)第153章 培养嫡系第067章 决战沙城(十五)第162章 二段击第080章 布日哈图的杀招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056章 太岳烧灶(下)第240章 三个“未来首辅”第126章 俺答求封(三)第193章 要打得先问钱(4更破万)第257章 后续第066章 务实回京(上)第214章 你即吾乡(4更破万)第109章 要么请降,要么等死!第132章 遇刺!第096章 冯保倒台(七)第063章 病榻交心第075章 臣要要官了第172章 安南捷报喜与忧第110章 财帛动人(下)第138章 比严世藩危险十倍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067章 倒高风波(六)第023章 真“万历时代”来临第100章 预则立,不预则废(4更过万)第232章 大司马之请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烦第001章 封赏争议第245章 世界不足我欲第091章 粗中有细(下)第185章 安南规划!第073章 无奈应对(上)第038章 不是为了忽悠第046章 冰底潜流(下)第146章 狂澜巨浪第111章 开平之行(下)第058章 微服巧遇第098章 曙光第123章 俺答封贡(四)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104章 广西发展大计(上)4更破万第150章 宫墙内外